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这一来竟一发不可收拾,各个职位的人全都纷纷站起,依次给赵政敬起酒来。
虽说每个职位之中只派了一名代表出来,但秦国官职何其之多?
单最高的三公九卿就已经有十二人了,往下还有尚书、博士、郎、车府、侍官、医官、乐官、天官等等数不清的官职。
如若他们全来敬酒,赵政每次都要饮掉一杯,那岂不是还未等到歌舞升平,他就已经醉了?
更何况以这般急的速度连续饮酒,也定然是伤身的。
梁儿万般忧心,便悄悄在为赵政续杯时减少了酒量,由满杯而减至半杯。
当赵政再次端起爵杯时,发现其中酒水少了许多,瞬间明了梁儿之意,心中微暖,隐隐含笑,仰头饮下。
各类官职中,博士的人数是最多的。
此次出席的,更是达到了七十位之众。
他们之中最高的便是博士仆射周青臣,也自然是由他出面献酒颂辞。
只见他起身上前,双手执杯,神采奕奕,扬声道:
“从前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全是仰仗陛下圣明,才能平定天下,驱逐蛮夷。如今,凡日月所及之处,世人无不臣服。陛下将诸侯国改为郡县,令海内大统,人人都安居乐业。现在匈奴已驱,百越已灭,天下再无战祸,陛下的功业亦可万代相传。纵观上古至今,都无一人能与陛下您的威德相比……”
他振振有词,滔滔不绝的夸着。
赵政淡笑,端起杯来正欲饮下,却在博士之中又站起了一人,而这人手中并无爵杯,只恭敬一礼道:
“陛下,臣淳于越有话要说。”
今天是大喜之日,所有人都致酒辞之时都是面带笑意,可唯独此人一脸正色。
赵政见状,放下手中爵杯,也正了面色淡淡道:
“讲。”
淳于越迈步上前,又是一礼,道貌凛然道:
“依臣之所学,商周的君王统治天下千年,他们之所以分封子弟功臣,是用以辅佐自己。如今陛下坐拥天下,而您的功臣却还只是平民。一旦出现如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图谋刺主的臣子,陛下来不及调兵,又无诸侯辅佐,靠谁来救援呢?”
赵政眸间渐冷,淡淡垂了眉眼。
淳于越稍事停顿,又道:
“但凡做事不遵循古法还能长久的,臣还闻所未闻。刚刚周青臣当面对您阿谀奉承,以加重陛下的过失,在臣看来,这并非忠臣所为。”
“淳于越,你!……”
周青臣瞬间气红了脸面。
能当上博士的都是学识甚广之人。
博士百人就相当于是浓缩的诸子百家。
其中存有各个学派的代表。
而秦国尚法,他作为博士仆射,在博士之中地位最高,自是来自法家学派。
可那儒家的淳于越却始终与他在多个看法上过不去,如今竟然还在这等重大的场合当众拆他的台。
更过分的是,意见向左、相互拆台也就罢了,怎得还升级到了忠与不忠之上?
岂能不让他气愤!
殿中的气氛霎时因为此二人而尴尬了起来。
梁儿默默敛头叹气。
这又是一场郡县制与分封制、法家与儒家的对峙。
彼时天下初定,李斯驳回王绾的分封之请,首次提出以郡县治国,将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中国的历史也从此由奴隶社会踏入了封建社会。
如今郡县制已经施行了近十年,在这期间一直内政平稳、国泰民安,可世间不肯苟同此制之人仍旧数不胜数,其中大多都属较为守旧的儒家学派。
时至今日,海内大治之时,分封制便又被这些不气不馁的儒生给搬了出来。
“儒”和“法”的矛盾也随之激化到了最高点。
赵政本就倾向法家,而淳于越的眼力又如此之差,竟选在这么欢闹的酒宴之上提及此事,他虽觉扫兴,但身为皇帝,却也无法视若无睹。
他止了乐声,正襟端坐,眸色微沉,问向席间众人:
“你们觉得,淳于越所言可有道理?”
当初最先提出郡县制的是李斯,今日他又刚刚升任大秦左相,这一天还没过去呢,就跳出个儒生来想要推翻他早前的政策,这是何等打脸的行径,李斯怎能安然忍下?
还未等别的人有所反应,他便腾的站了出来,施礼道:
“陛下,五帝的制度并没有被代代效仿;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每一个朝代都是凭着各自的制度来治理的。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不同,而是时代变了,情况也自然不一样了。现在,陛下创出更胜于前朝的万世之功,这本就不是迂腐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说的都是些商、周的旧事,那两代早就已经灭亡了,哪里还值得效仿?”
说到此处,他鄙夷的挑眉斜瞟了一眼淳于越,见其面色不甚好看,便又转向赵政道:
“从前诸侯纷争并起,各国朝不保夕,所以才会重金招揽游说之士,以求立国保家之法。可如今已天下太平、法令归一,百姓在家就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该专心学习法令刑禁,如此才可使国家长治久安。而现在,儒生们不以今人为师,却非要效法古人,还以此来非议当世,惑乱民心。臣以为,此才是不忠之为。”
方才淳于越直攻周青臣纵容郡县制是为不忠,就等于是暗骂提出郡县制的李斯是奸佞之臣,故而李斯的话也并未完全就事论事,而是更为直接的指名道姓将幕后的整个儒家学派全都一拎而出。
在场的儒派之人刹那便躁了起来,其余不相干的人等也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暗道这下李斯可是真的怒了。
梁儿亦是暗自摇头。
淳于越这个人,虽说学识颇丰,但怕是智商和情商都太低了些,非要选在李斯新任左相之时挑衅其权,着实不甚明智。
这般一闹,岂不刚好给了其一个杀鸡儆猴、排除异己的机会?
这一关若是过了,李斯便可以瞬间建立起威信,大权在握,更胜之前的左相隗林和昌平君百倍。
而在历史上,他也确实做到了如此。
眼见以李斯为首的法家和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已是怒目相向,马上就差在他苦心筹划的酒宴之上指着鼻子互骂打起群架了,赵政被他们这些不省心的扰得头痛,眉心跳了跳,唇角紧抿,又合眼片刻,终是勉强挤出了一点笑容来。
他缓了缓,道:
“秦已尽收南北之土,海内归一,是为大喜之事,今日不吵这些政事可好?如果一定要说……朕倒是有一事想要与众位商议。”
闻此,满座皆静,齐齐举眸望向赵政。
赵政薄唇微勾,素来幽冷的深眸之中,此刻竟有暖意隐现。
“朕自冠礼亲政以来便一直没有立后。从前总是觉得时机差了些,不过近来,朕觉得,立后之日应是将近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焚书”()
强烈推荐:
此言一出,四下皆惊。=
梁儿更是骇然。
立后?为何赵政从未与她提起?
一番惊讶之后,百官们喜形于色,全都纷纷急着道:
“陛下,此事真是可喜可贺啊!不知是后宫之中哪位夫人美人有此之幸?”
赵政淡淡一笑:
“此女既非夫人,也非美人,甚至严格来说,她并不属于后宫。”
闻言,赵高轻敛了头,唇角微扬。
扶苏在片刻晃神之后,亦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胡亥便更不用说,他终于明白了父皇此前之意,高兴得笑开了花,已经幻想起梁儿身在后位,自己终于可以不用避嫌,明目张胆的唤她“母亲”的情景。
可众人却齐齐大骇。
淳于越更是瞠大了双眸,吞吐道:
“陛下所指……难道是……”
“正是……”
赵政浅笑着,转眸看向身侧,坚定不移的念出了她的名字:
“梁儿。”
梁儿瞬间惊滞,心里狠狠打起鼓来。
历史上的秦始皇帝一生也没有皇后……那今日赵政提及此事又是怎么回事?
是她的出现改变了历史,还是往后会发生什么事,阻止了这一切?……
赵政这“立后”宣布得极为突然,惊得所有人霎时间全都忙着暗怀起心思,但李斯却是早早就预料到了的。
他此时正暗自观察众人的反应,心中思量着对多方的应对之法。
不出他所料,那些陈腐不堪的儒生果然都在频频摇头。
一个一把银须的老儒士颤颤巍巍的站起,一本正经的慢慢悠悠道:
“臣听闻,梁儿姑娘最早的身份是流民,连最基本的良家子都不是,若非当年吕不韦亲自将她混入宫中,后又得大王宠幸,恐怕早已因犯了宫中忌讳而被重刑处死。何况她多年未老,此乃妖矣。大王喜欢她,留于身边做个婢子也就算了,她若还妄图为后祸害大秦基业,则万万不可……”
“一派胡言!”
赵政等不及他说完,就已气的拍案而起,俊眉倒竖,大怒道:
“谁说容颜不老便为妖?难道就不能是神女?”
皇帝盛怒,老儒士却淡定如初,语速依旧很慢,反问:
“若是神女,可有仙法在身?”
赵政一声冷嗤:
“笑话!你说她为妖异,可见她使用过妖法?”
这一语令老儒士终于噎住,一时想不出该如何反驳。
梁儿跪坐在赵政的身后,紧紧咬住了下唇……
果不其然……仅多年不老这一点,她就很难有成为皇后的资格,赵政也应该是知道的,又何必非要迎难而上?
何况她也不止一次与赵政说过,此生能与他相伴相守,她就已经知足了啊……
“陛下!”
刚挡回了一个老儒士,又走出了一个年轻些的。
但见他一揖,所言较之前的老头缓和了些,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