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成业所言,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当然,兼治两经自然要比主治一经难上许多,也就意味着他今后要更加努力才行。
不过好在顾云浩本就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也倒没有什么畏难之心。
“多谢先生指点,学生明白了。”
淡淡一笑,顾云浩对着梁成业一礼,拜谢道。
*****
想通了主经之事后,顾云浩只觉整个人也轻松不少,当下就回到寝舍收拾书箱,第二天一大早就回青坪村去了。
他们私塾每个月休假三天,这倒是与顾云涛他们私塾有些不同。
背着书箱走到临川县城的西城门口,顾云浩额上已经有些汗,便放下书箱开始歇息,也顺便拿着从书箱里拿出竹筒喝了口水。
因着青坪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都在临川县的西方,因而大多数都是从西城门进程。
一些农家汉子来城里打短工,也都是在西城口聚集,等着城里有人需要用劳力了,就会到城门口找些人去做工。
因着牛车不能进城,乡下赶牛车挣钱的也都是将牛车赶在城门口,在这里下人装货。
青坪村的吴家就是如此,每到农闲时候,都会拉上牛车到西城门口,来回接送村子里进城的人。
牛车的收费并不算贵,一个小孩坐车回村要两文钱,大人要三文,货物则需要另外付钱。
“云浩啊,今天学里散学了?这是要准备回村吧。”赶牛车的吴老头一见着顾云浩,就笑眯眯地问道。
“吴爷爷好,今天还是要麻烦你了。”
见着有人相问,顾云浩自然温和有礼地回道。
“哪里来的麻烦不麻烦的话。“吴老头故作埋怨说了一句,又接着道:“只是要稍微再等一下,还有货没到嘞。”
“应当的。”
虽然要花两文钱,但顾云浩觉得还是很值得。
毕竟青坪村离县城要走两个多时辰,一趟走回去,腿都会酸一两天。
坐在牛车上,顾云浩抱着自己的书箱,看着沿路的草木,觉得很有一种恬然之意。
今天除了顾云浩外,也没有什么旁的坐车的人,牛车上堆满了各色杂货,吴老头也坐在车沿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顾云浩说话。
“也不知道你们读书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居然能看那么厚的书。”吴老头笑呵呵地道。
“吴爷爷,你家小孙子也快念书了吧?”
听着顾云浩提到家里的小孙子,吴老头更是来了兴致,道:“倒是要快五岁了,只是被他奶给怪坏了,皮实的很,又是个记吃不记打的,每天都要挨他老子一顿打。”
说到这里,吴老头就忍不住感叹:“若是有你跟云涛这样争气就好咯”
村里少有人家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因而顾云浩跟顾云涛一直被村里大人看作“有出息”的孩子一类,但凡说起他们家,村里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有两个读书郎。
虽然有些不好意思被人这样夸赞,但也知道这里面的事情难以说清楚,顾云浩只得谦虚几句,就岔开了话题。
回到青坪村,已经快将近酉时。
顾云浩下车后,拿了两文钱强塞给吴老头,又道了声谢,便背着自己的书箱往家里走。
夏至刚过,因又下过了两场雨,村子里皆是一片葱郁,走在沿河的小路上,听着河水哗哗作响,看着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和蔬菜瓜果。
顾云浩深吸了一口气,不由生出回家真好的感叹。
还未进院子,家里的黄狗就叫了两声,跑到他的身侧摇尾巴。
“弟弟回来了。”
二妞在院子里剥豆子,见着顾云浩,一脸惊喜地道。
“二姐。”
“怎么今天回来的要晚些?”
二妞一面问,一面就要往灶房去了,嘴里还说道:“饿了吧?锅里给你扣了吃的,先垫下肚子。”
顾云浩放下书箱,又舀了清水洗脸,那种黏腻腻的感觉一下子就没了,整个人也舒爽了不少。
这时,二妞就端了一碗玉米面粥,拿了一个馒头出来。
顾云浩确实有些饿了,边啃着馒头,就跟二妞说话。
第28章:大妞婚事(捉虫)()
顾家的房子是三年前新盖的砖瓦房。
虽然是原地修起来的;但在原来的屋基上又扩展了不少;整个房子的主体分为三大部分;正中自然还是一个大院子;正面除了堂屋;两侧还分别有两间正房。
主院修的很开阔;院子两角还有两个小房间;而灶房则是修在东侧,西侧是放农具的棚子。
院中坝子很大,且面上全部铺了一层石板;看上去很有气势。
用顾明良的话来说,院坝必须要大,以后顾云浩跟顾云涛两兄弟考上秀才了;也好有个宽敞的地方摆席面。
虽然这话说得让人哭笑不得;但全家人也是同意了。
毕竟不仅是考秀才摆席,就是他们两兄弟成亲;也要用呢。
主院东西两侧分别开了个月亮拱门;从月亮门进去;就又分别是两个侧院;这便是顾家大房跟二房的院子了;顾长荣一房住的东院;顾长光一房则住的西院。
“你不知道,这些天家里可热闹了。”
二妞一面看着顾云浩吃东西,一面拿手指了指东院的方向;说道。
“怎么?”顾云浩喝了两口粥;把碗放好,问道。
“是为着大姐的婚事。”
二妞神色间稍微有些犹豫。
虽然她平时说话行事爽利惯了,但毕竟也是十四五岁的姑娘家,开口说到这个话题,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想着跟顾云浩是亲姐弟,又因涉及大妞,所以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小浩,你不知道,原本村里的孙婆子隔三岔五的就来咱们家一遭,虽然说了几个人家,但娘跟奶总是觉得不满意。”
二妞叹息一声,继续说道:“前些天那孙婆子更是离谱,居然带了人到咱们家里来,说是要看大姐,把大姐气的哭了好一通,最后大娘说起她娘家有一个远亲,跟大姐年纪倒是合适,现在也不知娘跟奶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孙婆子是他们附近几个村里有名的媒婆。
听到二妞说孙婆子带人到家里来,顾云浩也是一脸不悦。
虽然当朝民风开放,且乡下农家也是特别讲究那些男女之防,但也没有直接把人领到女方家里来相看的道理。
这自来都是抬头嫁女,低头娶亲。
即使提亲说媒,内里是看两家的意愿,但明面上都该给够女方面子,这样明晃晃的把人带到家里来相看,就摆明了是在挑拣人。
大妞一个女儿家,脸皮本来就薄,自然是受不住这委屈的。
在这个时代,女子成婚的年纪一般都是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
因着婚前还要准备准备,比如合八字、准备聘礼诸多事情,所以从定亲到成婚一般还要等上个一年半载。所以大多数人家都是女儿一满十四岁就开始议亲。
顾大妞今年已经十六了,等再过几个月就十七,这个年纪议亲,其实已经有些晚了。
但好在这是在乡下,因着想留女儿在家里多做两年活,所以乡下的姑娘成亲都要比城里晚一些。
其实从去年开始,家里已经陆续有媒人上门说亲,但因着李氏跟卫氏总是觉得不满意,所以拖到了现在。
以李氏的想法,最好是寻一个对顾云浩、顾云涛两兄弟科考读书有助力的人家。
而卫氏也想找一个四角俱全的。
对于卫氏来说,未来的女婿能帮助儿子最好,但即使不能为顾云浩读书出力,也最好是根基丰厚一点,当然人品也得靠得住才行。
当然卫氏这样的考量,一部分是为了女儿大妞,更多的还是为着儿子顾云浩。
她心里清楚这个宝贝儿子是个重情义的,也正因为知道,所以在挑选女婿的时候更加谨慎,生怕结了不靠谱的亲家,到时候惹些祸事,沾染上顾云浩。
就因着婆媳俩这样挑挑拣拣,看谁都不满意,顾大妞的年纪也就拖大了。
当然,期间顾云浩也劝说过卫氏,只要人品好,大妞心里愿意也就是了。
卫氏虽然也是一一答应,但左看右看,还是觉得都不合适。
“大姐心里是怎么想的?”
顾云浩想了想,问道。
看着二妞欲言又止的样子,顾云浩心里不由一叹。
在这个时代,女子在很多事情上都没有自己拿主意的机会。
就说大妞、二妞她们,从小就乖巧懂事,不仅不能跟男子一样读书,还得从五六岁就开始干活。
到最后,连自己的终身大事,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全靠家里长辈做主决定。
顾家这几个女儿相对而言还算是境遇好的,甚至还有些人家,生了女儿要么卖给别人当童养媳,要么家里一困难就卖给人牙子的。
顾云浩心里清楚,他二姐明显是想要帮帮大姐的。
恐怕是因为身为女子,在家里说话也没人在意,所以才跟他说起这事罢了。
“自孙婆子那次带人来以后,大姐就心里难受的紧,近来对什么都懒懒地不在意了。”二妞有些担心地说道:“我看她那样子,竟像是怕了嫁人一般。”
说到这里,二妞又顿了顿,叹息道:“要是一直这么下去,可怎么是好啊,加上说的大娘那边的亲戚,也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闻言,顾云浩也知道了情由。
大妞恐怕是因着婚事而伤了自尊心了。
“二姐,你先别急,我晚上问问娘再说,你也私下多跟大姐聊聊,看她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想了想,顾云浩说道:“若是大姐真的死了心不愿意嫁人,那我就养着她一辈子!”
“说的什么傻话,可别让娘听到这话。”
听了顾云浩的话,二妞不禁有些感动,眼圈微红地笑道。
她知道弟弟说的是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