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貌似薛仁贵不是很喜欢这个称号,但是既然是大家的意思,薛仁贵醒来之后也没有反对就是了,不过与之相对的,薛仁贵昏迷了三天三夜之后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吃大喝,吃了一缸米饭,一桶红烧肉和一盆肉汤。
军医大惊失色,连连拉住薛仁贵不让他猛吃猛喝,生怕他暴死,结果薛仁贵怎么拉都拉不住,三个人拉着薛仁贵不让他吃那么多,但是他还是吃了那么多,最后三个人都被累倒了,薛仁贵还在吃,吃完之后却一点事儿都没有,打了个饱嗝。满血复活,身上的伤口也好的很快。
军医们都对这名为薛仁贵的人形生物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来自长安总院的开始研究人体结构的医者们甚至拿来了专门配制的切割刀想要为薛仁贵开膛破肚。检查一下薛仁贵的内里构造和其他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并且信誓旦旦的说之前已经解剖了三只羊一只狗一头牛,都活着,一点事儿都没有。
薛仁贵被这些军医看得浑身发毛,一挥手卫兵就把这些医者赶走了,然后薛仁贵继续吃饭,吃些清淡的东西。比如喝点儿汤,吃点儿水果什么的。进食了一整天之后,薛仁贵才停止了进食,四天之后,薛仁贵彻底恢复。挺枪上马率领大军继续征战,身上的伤口在十五天之后全部复原,包括一个很深的伤口。
薛仁贵就不是人,是个人形怪物!
所以军医们内部流传着薛老虎不是人的传说,以至于在之后闹出了很大的笑话。
在那之后,再也没有人怀疑薛仁贵能和杜荷齐名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比如他很受苏宁苏侯爷的看重等等,薛仁贵自己的能力和不要命的战斗方式一样给了这些军人们很大的触动,甚至有了薛仁贵将军的脑残粉。那些薛仁贵将军的脑残粉们不惜一切也想要成为保护薛将军的最后一道防线——薛仁贵的亲卫队,为薛仁贵而死是他们的最高荣耀。
数次大战之后,柴绍精力不济。被调回了国内休养,精力充沛的且从辽东回来的薛万彻成为了第二任大唐远征军的总帅大总管,和薛仁贵展开了很好的配合,不久之后,不是汉人的外族将领契苾何力被任命为副总管,来到了远征军军营里面。承担起了和大家一起战斗的职责。
薛仁贵刚来远征军的时候只是一个偏将,没有太大的官职。主要也是因为在辽东之役里面,薛仁贵没有立下很有意义的功劳,仅仅是杀敌很多并不能升职到很高的地位,而这一次在西域的数场大战,薛仁贵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要命的搏命也给他带来了数不尽的荣耀,他成功的成为了从三品的武将,距离苏宁和杜荷都很近了。
当初的军校双雄终于实至名归了,没有任何疑问,他们都是英雄,苏宁得知了薛仁贵的英勇事迹之后大喜过望,亲自为他画了一幅画,然后配上了两句话,就把薛仁贵给感动的眼泪鼻涕直流……
画上是薛仁贵骑在高头大马上,手持大戟,威风凛凛,那两句话应该算是点睛之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薛大将军!
多威风啊……
顿时整个远征军的将军们都不太平衡了,羡慕嫉妒恨的要死,能得到苏侯爷这样的赞誉,足够薛仁贵青史留名了,薛仁贵的确勇敢,可是他们也不差,于是他们纷纷要求苏宁也要为他们画画写诗,让他们一样青史留名,否则他们可是很不平衡的。
苏宁哭笑不得,挥毫一副画,提名《将军令》——天山有我任风嚣,一匹走马赴前朝,谁断天涯无尽处,我望长漠如烟霄。
这是一幅长达五米的大画卷,上面画了整整三十七名将军,还有之后的千军万马,一面“唐”字大旗猎猎飞扬,展现出了大唐军队的威风凛凛,大唐将军的威武不凡,直教远征军大军心花怒放,“征西三十七将”之名也随之传开,成为大唐军队里面最有名气的一群人,直逼汉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
而那首《将军令》也被很多武将文臣大为赞赏,觉得豪气冲天,大涨我大唐军威,在这样的激励之下,大唐军队连打三个胜仗,彻底把阿拉伯军队的残余势力驱逐出了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并且向南部快速进发,李二陛下为此大喜,还赏赐了苏宁很多东西。
那之后,整个远征军得到了大唐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整个天下都已经渐趋安定,唯有西方边境还在战火连天,远征军将士得到了大唐许多民众的关注,他们的家属也得到了来自于大唐官方和民间的慰问,而对于远征军将士来说,家乡的食物到了那里也该坏了,没有意义,但是家书确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正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这种时候,家书才是远征军将士们最希望看到的东西,于是一次专门的送信行动就开始了,一千名士兵护送着十多万份信件去大唐远征军的驻扎地给他们送信,让他们知道家人们的消息,让他们知道来自于家乡的问候,让他们知道家人们一切都好。
薛仁贵也得到了家书,得知自己的儿子已经会喊爹爹了,铁汉子一样的薛仁贵立刻就哭了,然后流着眼泪给自己的妻子回信,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薛讷。
而在这之后,大唐、波斯、东罗马三国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军事行动,三国联军将正式向美索不达米亚南部、阿拉伯帝国最后的领土发动最后的进攻。(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六章 裂痕
贞观十四年九月二十一,大唐远征军主帅薛万彻和东罗马帝国皇帝、波斯帝国皇帝举行了三方会盟,正式确定了三国将聚兵五十万南下彻底消灭已经精疲力竭的阿拉伯帝国,三年的战争之后,阿拉伯帝国的精锐兵马损失殆尽,大将尽丧,第二任哈里发忧病而死,第三任哈里发临危受命,却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主儿,只能守,不能攻。
阿拉伯帝国东征西讨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锻炼出来的四十多万强军已经在三年的战争里面被悉数消灭,所余者不到三万,十多个著名的将领只有三个还活着,其余八人全部战死,在三年战役中的一场又一场战斗中,这些将领和军队损失殆尽。
其实阿拉伯人心里面也明白,罗马人和波斯人心里面也明白,他们有今天,阿拉伯人有今天,百分之八十的功劳都要算给唐人,如果不是当初大唐军队驰援波斯人,估计现在波斯人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甚至连首都都会失去了,那样的话,战斗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失去了波斯人的牵制,罗马人觉得自己估计也不是吞并了波斯人的阿拉伯人的对手。
那会非常惊险,即使阿拉伯人没有实力彻底的消灭东罗马帝国,但是重创还是可以的,比如叙利亚,比如那丰饶的产粮重地,那些可都是帝国的命根子。
所以,波斯人和罗马人是有共识的。所以在面对唐军统帅制定战斗计划的时候,他们虽然有所不满,可是还是决定遵守这份战斗计划。因为唐军用他们的战绩彰显了他们凌驾于中亚三大帝国之上的绝强战斗力和绝对的战斗意志,甚至也包括他们的战斗方式和战争科技,那可怕的火炮,一开始炮弹还不会爆炸,结果现在炮弹都会爆炸了,每一次火炮登场,阿拉伯人总会被炸得血肉横飞。而己方的战斗减员非常之少。
他们甚至也知道,唐军拥有独自一军消灭掉阿拉伯帝国剩余力量的实力。即使他们只有十万军队,而如今阿拉伯帝国还对外宣称有军队五十万,但是彻底的击溃是没有问题的,唯一有问题的就是统治。这一点,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其实也在暗中较劲,谁都希望获得更多的阿拉伯帝国的土地,在阿拉伯帝国覆灭之后,共同的敌人消灭之后。
唐军表明了态度,他们不要领土,他们的领土已经足够庞大,他们现在需要时间去整理自己的领土,恢复生产和生活。所以阿拉伯帝国的领土全部都归属这两个帝国,你们两家自己分,我们只要钱和财物还有物资。还有今后大唐商队和大唐人在你们两大帝国的领土中畅行无阻的权力,当然,还有设立大使馆,拥有自主裁判权的权力。
两大帝国几乎是没有任何意外的全部同意了大唐的要求,只要不要领土不要人口,其他的你想要你拿走就是了。反正只要有土地只要有人口,我们都可以重新获得。你们不要那是再好不过了,你们已经很强了,要是再要领土,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联合在一起对抗你们了。
这也是大唐的外交家们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所决定的,我们要土地和人口的话,他们就会结成同盟对抗我们,我们不要土地和人口,只是表示我们需要安稳的边境和足够的时间的话,那么他们就会狗咬狗,互相消耗已经折损了很多的实力,那么对于我们日后的大计而言就会很有好处。
我们对付阿拉伯帝国的原因只是认为他们取代了波斯帝国之后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对于这里没有人口和领土的想法,你们和我们长得不一样语言不一样,统治起来太难了,所以干脆不要,给我们钱和各项利益就可以,大唐人会在这里享受到最高规格的待遇,这是我们最高的要求。
两大帝国分别和大唐签订了《大唐、罗马友好互助条约》和《大唐、波斯友好互助条约》,从法律意义上确定了三国之间的互相友好关系,当然了,其中并没有包括罗马人和波斯人之间的合约,他们似乎没有打算签订相关的约定,他们之间已经开始了相关谈判和摩擦,在这个大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
贞观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罗马人和波斯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产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摩擦,起因是双方都看中了一块丰饶的土地,而双方的军队都不打算让掉这块土地,于是罗马一百二十人和波斯八十人展开了小规模的械斗,结果是罗马人战胜,把波斯人打死打伤三十多人,而波斯人则杀死了二十多个罗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