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宝-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63章 柴窑天青釉() 
孙中原露出一个奇怪的表情,“那你到底知不知道上拍的贯耳瓶是假的呢?”

    “这世上没有什么真假,如果你师父当年没加内印,你说,是真还是假呢?所有的人都认为是真的,只有你认为是假的,那还是真的。”隋东辰轻轻抚摸这件贯耳瓶,“不过,我知道,我这件肯定是南宋修内司督造的官窑,我们五个人一致认定的。”

    孙中原突然笑了起来,“老隋啊,反正你有一个真的,而另一个实在费猜,你当时也没想到会是我师父做的,因为他看了你的真的,再做假的应该会告诉你!可是,没想到情况太过特殊;所以,既然费猜,你就干脆不去多想!”

    隋东辰点了点孙中原,“哈哈哈哈······前几天我和你师父聊起这事儿,他听说砸了,还觉得很可惜。”

    “是啊。其实古董最大的价值,无非是两点,一点是历史性,一点是艺术性。我师父做的东西,历史性没有,但复制了艺术性,而且加了内印,当高端仿古艺术品欣赏也是很好的。不过,当时你是骑虎难下了。”

    孙中原顿了顿,继续说道,“老隋,我还有一件事儿不明白,你的藏品应该不少,为什么独独把这件贯耳瓶收在这里呢?而且你这十年还在南城。”

    “每年我会回来住个十天半个月的。至于为什么只留下这件南宋官窑,是因为这一件,是我所知的存世的所有贯耳瓶当中,最珍贵的。”

    “这么说,你特别喜欢贯耳瓶?”

    “没错,贯耳瓶是宋代流行的瓷器样式。这个样式,雏形其实是汉代的投壶。造型的美感就不说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名字。”隋东辰道,“贯这个字,很有意思,本意是绳索,以前一直说一贯铜钱,后引申为通的意思。耳朵一直通透,可不容易啊!”

    “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耳朵通透,确实很难。”

    “所以我才喜欢。”隋东辰收起贯耳瓶,“其实,这里也不止这一件东西,还有一件,一并给你看看吧!”

    隋东辰把贯耳瓶放进保险箱,又从里面拿出一个锦盒来。

    这一次,孙中原特地看了看保险箱,第一次他没仔细看。这次看了,里面确实再无别的东西了。

    能让隋东辰如此珍藏的东西,那定然不是一般的东西。

    打开锦盒,又是一件瓷器!

    这是一件比较小的梅瓶,高度只有不到十几厘米。但是,一放到桌上,孙中原的眼睛立即瞪大了。

    天青釉!

    和常见窑口的天青釉不同,甚至和传世汝窑的天青釉也不同。这天青釉,没汝窑那么蓝,也不是那种有点儿深的青。

    而是直逼雨过天青的通透颜色!

    细看之下,这种颜色的形成,除了釉料本身的调制原因,还是因为釉层比较薄。

    很薄。

    这种感觉不好形容,薄透,光亮,同时还具有一种类似油脂的滋润感觉。

    如果见识过制瓷师傅上釉烧窑,就会有体会,达到这种状态实在是太难了!即便高手,做一千件,也未必能成一件。

    釉料需要细腻无比,具有天青底色,同时,又得有透明度。天然的东西里面,高端翡翠是具备这样的特性的。我们常说种、水、色;种,是指料子的细腻度;水,是指料子的透明度;色;是指颜色。有些高种、足水、色正的翡翠,那就是三者兼备。

    但是要人工调制出这种釉色,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同时呢,即便调出来,上釉的难度又是一道坎儿。上釉上的这么薄,这么均匀,非一流制瓷高手不能为之。

    这还没完,还有最后一点。

    烧。

    瓷器入窑,都是千度以上高温,这釉料的变化还得控制好。

    孙中原还没看胎骨,已经被这天青釉所折服。

    实际上,这件天青釉梅瓶,釉面并不完美,有两三处地方,出现了小的釉泡,有一处还破了。

    因为釉面太薄了!高温之下,能控制成只有个别地方这样,釉料的稳定性和瓷窑的环境控制、温度控制,几乎已经到了熟能生巧的极限。

    孙中原拿起梅瓶,极轻。胎体也很薄,而且胎土的质量和纯净度也很高。

    轻轻敲击瓶体,声音清亮悦耳。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若是古瓷器,好像只有柴窑天青釉,才能达到这种水准!

    “我一直拿不准,这是不是一件柴窑······”隋东辰叹了一口气,“这个,你师父之前也没见过。如今天象楼重启在即,我前几天给他看了,他也拿不准。”

    孙中原刚才审视这件梅瓶,也通过宝光进行了深入判断。他点了一支烟,沉吟起来。

    柴窑,是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柴荣柴荣主持烧制的。当然,柴荣在位一共才五年,去世后不到半年,赵匡胤就黄袍加身,北宋取代后周。

    柴荣这个人,在不少史学家的笔下,评价是很高的。所谓五代第一明君,励精图治,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只可惜,死得太早。

    他能主持督造柴窑,自是说得过去。单说这个颜色,当时工匠请示,柴荣大笔一挥,审美孤绝: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

    虽然柴窑目前尚无公认的传世品,但是也能推断出,柴窑似乎只可能有一种釉色,那就是天青釉!

    柴窑的遗址也一直没有发现,估计历经千余年,各种因素叠加,也很难留存了。关键是没有传承。

    柴窑历时极短,而为什么没有传承下来,成了一个迷。各种说法不一而足,有说只有柴荣掌握烧制技术的,有说工匠在柴荣去世后不再烧造的,还有说因为赵匡胤下令彻底废止的。

    不过,后来的汝窑,似乎有点儿模仿柴窑的影子,但是和传说中的柴窑,还是有差距。

    “我师父都拿不准?”孙中原摁灭烟头,看了看隋东辰。

    “你有什么就说,不用给我们这些老家伙面子。江山代有人才出,你如今的眼力,实事求是地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隋东辰递来期许的目光。

第364章 倭国的柴窑展品() 
孙中原点了点头。

    其实刚才,他已经通过宝光进一步深入审视了这件梅瓶,虽然整体上确实具备柴窑的特征,但是年份似乎不够,更像是北宋中期的东西。

    “这不像是柴窑,我觉得年份不对,可能是北宋中期的东西。不过,能做到这个地步,实在是难以想象。古董,我们探索到的东西,看似很多,但比起浩瀚的历史文化,实在是太少了!”

    隋东辰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吃了一惊,“你能确定是北宋中期?”

    关于宝光的事儿,孙中原没法说明白。

    除了这个,其实并无完全可靠的依据。后周到北宋中期,本来就相差时间不算长。

    而梅瓶这种形制,小口、短颈、丰肩、圈足,造型优美,唐代开始出现,之后一直比较流行,也不是区分后周和北宋的要点。虽然梅瓶这个称呼明朝才有,唐宋称之为“经瓶”,多用作酒器。

    “不能完全确定,但有种感觉也是很强烈的,这东西,多了几分风情,少了一种独立的气韵。”孙中原最后如此解释。

    两人正说着,徐北武回来了。

    随后,徐北武在书房里坐定,听了孙中原的说法,他微微点头,“如果非要找个依据,你说的看似有点儿虚,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隋东辰又道,“北宋能出现这样的东西?”

    徐北武说,“这个怎么说呢,历史谜团太多。这东西,其实还有一点,我感觉胎土有点儿像汝窑的胎土。后世仿制汝窑,胎土也是个关键,一般偏白,却不够细腻。而明清官窑所用的高岭土,和汝窑的胎土比,相对也是偏重的。”

    “但是,这件梅瓶所用的胎土,和汝窑还是有差别。而且,谁也不知道柴窑用了什么胎土,所以就此也不能判定?”孙中原开口。

    “是啊。汝窑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所以有点儿发红,但是这件,显然没有这种红,但又不是特别白。”

    “说来说去,还是不能最终判定。”隋东辰道。孙中原的断代,在隋东辰看来,算是没有实打实的证据。

    “也不能这么说。中原说的,给了我很大启发,整体气韵,确实风情太多,而卓尔不群的感觉不够。按说,柴窑不应该如此。”

    徐北武想了想,接着说道,“结合我发现的胎土特点,还真有可能是处理过的汝窑胎土。如果照中原说的,是北宋中期的,那么当时有工匠,甚至是柴窑工匠的传承者,尝试烧造,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你们师徒俩,认定的结果是,不是柴窑的可能性偏大?”

    “嗯。”师徒俩这次一起应声。

    “不过,这样的东西,即便说不出窑口,那也是稀世珍宝。这是我见到了最像柴窑的一件东西。”徐北武接口。

    华夏传世的瓷器,顶尖的名贵品种,你要说出几种,可能会有相对的公认,但要是只说一种,往往会引起争论。但是这个没出现过实物的柴窑,却不一样,如果真有实物,那恐怕就会被认定为最名贵。

    大名鼎鼎的《格古要论》中,对柴窑就有如此评价: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隋东辰眯起眼睛,“几年前,倭国展出了一件所谓的柴窑,我特地去看了。”

    “我听说过,也见过图片,总觉得差点儿什么。当时权威媒体的报道,也只是疑似柴窑。”徐北武应道。

    柴窑实在是太过神秘了,可以说,是困扰华夏陶瓷史的千古之谜。

    就在几年前,倭国的一家美术馆,公开展出了一件天青釉百合花瓶。当时是首次公开,同时有人认为,这就是失传已久的柴窑实物。

    历史上关于柴窑的鉴定描述,只有四点: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