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公孙央临终之前,仍是念念不忘轩辕星图的秘密,如今,他们距离这秘密越来越近,就隋东辰和邝西寅来说,自是不想功亏一篑。
邝西寅缓缓开口,“小孙,不管结果如何,你和小陈既然有如此缘分,都应该试上一试!这件事,不仅关乎先人遗愿,更是你登顶之阶!”
第263章 皇陵()
陈丹洋看了看隋东辰和邝西寅,突然说道,“他身上那股气运,看来不是只有我看出来了。”
隋东辰笑而不语。
邝西寅接口,“这件事儿,事不宜迟,我看,中原和丹洋尽快动身去那几处地方看看,我们俩老头子,坐镇继续参详这天星猎。另外,大军和黑子跟着你们,他俩这方面的经验很丰富,全国各地也都有些人脉。”
“我想先回趟南城。”孙中原沉吟道。
这件事儿,本来也急不得,并不是到了地方就一定能有结果的。而且,他出来这么久,虽说一直和黎千千微信电话联系着,但总想着回去见一面。
“这样吧,我看咱们就近先去一趟荆江,看看这个地方。然后再重新碰头商议。”陈丹洋建议。
荆江,是水性地气改为木性地气的地方,位于楚省中部,在伏牛向南大约三百公里,距离确实不远。
荆江市是一个地级市,江水从北向南贯穿全市,同时,在荆江流域,共有八条水系河流,是个不折不扣的水乡。而且荆江交通便利,从伏牛可以直接坐高铁到达,一个多小时就能到。
“这个主意不错,我在这里,等朱乾坤做好青铜片,然后就告辞回南城。到时候,你们直接从荆江回南城如何?”邝西寅看了看孙中原。
孙中原权衡了一下,最后同意了。
第二天他们休息了一天,并且定了次日启程的高铁票。
孙中原在伏牛收的东西,暂时都交给了隋东辰,陈丹洋把那块九宫八卦牌也给了隋东辰,“隋爷,我听中原说年底前你们星辰拍卖行有钱币小拍,这块九宫八卦牌您看看能不能一并上拍。”
“没问题,虽然不是钱币,但也是小铜件。这样的好东西,正好给拍卖会添添分量。”隋东辰欣然点头。
孙中原和陈丹洋,还有大军和黑子,一行四人坐高铁出发。大军和黑子的有些工具是没法带上高铁的,走了特殊的托运渠道。
到了荆江,先找了酒店住下,大军和黑子中午稍事休息,便出去打探消息了。
陈丹洋来到了孙中原的房间,拿出刚买的荆江详图,铺到了床上,“你看,荆江这地方,江水穿越全境,得有一百多公里,八条支流,水量都不小。这地方,确实具备水性地气的基础。”
孙中原点了一支烟,“问题现在是木性地气。可我根本看不明白,如今似乎还是个水乡!”
“我现在也看不明白,这是我爷爷说的。”陈丹洋也摸起一根烟,“得实地看看,明儿租辆车,先沿着江边走一遭!”
孙中原点点头,这事儿,指定得听陈丹洋的。
陈丹洋抽着烟,仍在注视着地图,“皇陵?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他这一说,孙中原想了起来,荆江市附近,的确有一座皇陵!
明显陵!
他们之所以一开始没有特别注意,主要是明显陵严格来说不属于荆江市,但是,却在荆江和八条支流的水域范围内,从荆江过去也不算远。
(附注:文中不能用真实地名,但是明显陵却又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模糊用了这样的说法,大家明白就好。)
明代的皇陵,主要分布在金陵和燕京,但是这个明显陵,却比较特殊。
因为下葬的人,并没有当过皇帝。
众所周知,明代共有十六个皇帝,而燕京郊区天寿山有十三座陵寝。另外三个皇帝,朱元璋葬在金陵的明孝陵,朱允炆下落不明。
还有一个景泰皇帝朱祁钰,景泰蓝就是因此而得名的。他也没葬在十三陵。
朱祁钰,是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掳走之后当上的皇帝。可是后来朱祁镇又回来了,一开始被尊为太上皇软禁,结果又复辟重新当上了皇帝。
本来,朱祁钰在位的时候,是在十三陵区域内修建了陵寝的,但是朱祁镇复辟之后,把朱祁钰的皇位给“免了”,降封为王,这样朱祁钰就不能葬在十三陵的皇陵区域了,而是葬在了燕京西郊的一处地方。
朱祁钰当过皇帝,却不能葬在皇陵。但是葬在明显陵的人,没当过皇帝,却是按皇陵规制来的!
明显陵里下葬的人,名叫朱祐杬,是为兴献王。本来,明显陵是亲王规制的墓园,之所以能够升级改建,是因为他虽不是皇帝,他的儿子却当了皇帝!
正德皇帝朱厚照没有儿子,驾崩之后,他的堂弟朱厚熜即位,这就是嘉靖皇帝。
明显陵里葬的朱祐杬,是嘉靖皇帝他爹。
在朱厚熜没当上皇帝之前,兴献王朱祐杬就薨了,所以一开始是亲王规制的墓园。后来,朱厚熜当了皇帝,不顾群臣反对,闹腾了好久,角力获胜,终于给他爹追尊了皇帝称号,最终也供入了太庙。
所以,原先的兴献王墓园,就升级改建成了皇陵。可以想象,这是本来已经葬了,如果朱厚熜当上皇帝,兴献王朱祐杬还没薨,后来再葬,恐怕就会葬进如今十三陵的区域内了。
“莫非,就是荆江的风水设置遭到了破坏?”陈丹洋看着孙中原开了口。
“你是说,荆江的在秦汉年间的风水设置,在明嘉靖年间,因为升级修建皇陵,从而有可能导致被破坏?”孙中原问道。
“对。皇陵可不是一般的建筑,这里面的讲究非常多,也会有大量的风水设置。由此,就破坏了原先的风水设置,导致出现了问题!”
陈丹洋深吸一口烟,继续说道,“荆江的地气,本来是从水性转变为木性,但是如今的水系却仍旧这么发达,又不像是一下子逆冲,倒好似慢慢开始逆转。明嘉靖年间升级修建皇陵,距今已经将近五百年了,五百年前破坏了原有的风水设置,导致五百年来逐渐逆转,还真是有可能!”
孙中原一听,“啊?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毫无修复的可能?这皇陵现在是文保单位,岂能是随便动的?”
“没那么严重。”陈丹洋却摆摆手,“第一,这只是我的猜测,有可能不代表就是。第二,源头我们还没搞清楚,就是:荆江的水性地气,在战国之前,具体何时改变为木性地气,又是因为什么改变的?”
第264章 治水()
“也就是说,皇陵虽然不能动,但还是有可能从源头上找出契机?”孙中原接口。
陈丹洋点点头,“既然来了,明天沿着江边查看一番,然后咱们再去趟明显陵景区!”
两人随后规划了一下,决定明天一早就包辆出租车,慢慢开,沿着荆江岸边走一遍,观察一下。然后再去明显陵景区看看。这一天下来,估计就差不多了。
晚饭前,黑子和大军回来了。这两人在荆江当地也有熟人,其中一个,是铲地皮收古玩这帮人的头儿。
根据这个人的说法,荆江市区,包括荆江水系这一大片范围内,最好的风水之地,就是明显陵这一片儿。
当地,还有一个传说,荆江这地方,在上古时期,本是湖泊成片,没这么多陆地,而且,当地的有些地方野史,还记载出现过龙!说得有鼻子有眼。
当然了,华夏自古以来,关于龙出现的野史和传说太多了,而且龙的形象越来越固定,基本就是那个样子。
而且,当地还有一个传说,夏朝之前,大禹治水成功,和荆江水域还有点儿关系。
“大禹黄河治水,荆江是长江支流,怎么会有关系?”孙中原不由问道。
黑子解释,“根据老百姓的传说,黄河泛滥之时,大禹一开始束手无策,后来有高人指点,说黄河龙王之所以不肯顺利入海,在中原地区咆哮肆虐,是因为和荆江龙王斗法,看谁能兴起更大风浪。”
当时荆江水域,一片泽国,黎民为水所困,生计困难,经常祭拜龙王爷,祈求少下雨,消水患。所以荆江龙王占了上风,黄河龙王才不肯低头。
大禹最后请了大量巫师做法,变软的为硬的,逼得荆江龙王离开老巢,荆江区域水量开始迅速下降,整片的泽国最后出现了不少陆地,只留下了一条主流和八条支流,黎民生计才好了起来。
之后,老百姓又在河流沿岸大量栽种树木,巩固河堤,预防洪水。
“料理”了荆江龙王,大禹才能安抚住黄河龙王,并在黄河流域疏通河道,又打通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这使其顺利入海,解决了水患。
孙中原听了,实在是哭笑不得,这传说也太扯了!
不过,虽然很扯,但是陈丹洋却似有所悟,“传说虽然不一定可信,但是,荆江水性地气改为木性地气,莫非就是在夏朝之前的这个阶段?”
“这个,虽然不一定是大禹所为,但是上古时期的巫术,如今的科学未必解释得了。当时荆江地区如果真是一片泽国,时有洪水泛滥,那么附近黎民请巫师作法,未尝不可能。”大军在一旁说道,“所谓的驱走荆江龙王、水泽变陆地、广生树木,不就是地气的改变么?”
陈丹洋点点头。根据之前的推断,伏牛的地气改变,是最早的。荆江必定比伏牛发生地气改变要晚。
伏牛的地气改变,肯定在夏朝之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应该在原始部族时期。而荆江的地气改变,则是在夏朝开始之前不久,奴隶王朝即将成形。
荆江这个地方,如今还有这么多河流,历史上也没什么有记载的重大变化。所以,地气的改变,极有可能在史前,夏朝之前,基本就只有传说,几无史料。
所以,地气的改变,在这个阶段发生,综合推断,还是比较靠谱的。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