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乞丐王-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不是韩旭告诉王全斌,之前在剑门关真真出谋划策击败他的是慕容龙城,而不是王昭远。否则,王全斌见到如此一副熊包样的王昭远还不得羞愤死。
  “啪啪啪……”
  一连三个巴掌,王昭远再次被刘光义给唤醒。随即,双膝跪地而行,抱着王全斌的腿,哭求道:“王将军,放小的一马,小的今生给你做牛做马!”说到这,王昭远不亏为后蜀第一谗臣,灵机一动道:“王将军,你们不是要进成都府吗?小的给你们带路。小的在朝中还有几分薄面,小的可以劝说我主投降。”
  “你怎么知道本元帅会派你去劝说孟昶?”王全斌冷言道。
  王昭远闻言,立马欣喜道:“小的猜的!”
  就怕王全斌不说话,这一说话,王昭远立马感觉有戏。
  王全斌微微一笑,笑得急剧讽刺意味,说道:“可惜,你猜错了。”不待王昭远反应过来,接着一字一顿道:“将他们两个绑起来,凌……迟……处死。”
  “啊……”王昭远,赵崇韬第二次晕了过去。
  雨又下了三天,王昭远被活剐三天,享受着自五代末形成的历史上最严酷的刑罚。
  然而,大雨并未浇灭宋军报复的怒火。
  在王昭远受刑的同时,整个绵州城在宋军的围困下,除老幼妇孺,其余全部处死。整个绵州城在血雨中哭泣。
  ……
  宋军屠城的消息传到了成都府,一片人心惶惶。
  蜀主孟昶急招大臣入殿议事。
  高坐龙椅的孟昶突然发现,殿内的文武大臣竟然少了大半,慌忙问道:“李爱卿,这是为何?”
  宰相李昊闻言,摇了摇头,叹道:“启禀皇上,绵州一战,宋军王全斌师屠城,此消息已传至成都。如今成都府朝堂……不止是朝堂,就连城内的百姓也已有逃亡之势。”
  李昊吞吞吐吐,说得极其含蓄。事实上,成都府的百姓不是有逃亡之势,而是已经开始大量的逃亡。成都府贵族商贾不计其数,凡富裕之户无不逃离,即便家主实在走不了,也必定会派部分家族之人带着财富离开成都府。有能力的,继续向西前往眉州、雅州;没能力的也会下乡、入山,躲上一时半会。李昊最后不得已,下令城门关闭,许进不许出。
  一句话,他们害怕,害怕王全斌入成都会继续屠城。
  “这可如何是好?”
  孟昶大骇,若成都府的百姓都跑了,他岂不是成了光杆司令,谁来给他守城?
  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文武官员的目光集中在两人身上,一位真是李昊,而另一位则是蜀军大都督孟玄喆。
  李昊看了眼一脸茫然的太子孟玄喆,暗自摇了摇头,拱手道:“皇上,宋军两路入蜀,我军一败再败,谅成都亦难保守,不如见机纳土,尚可自保。”
  李昊一提投降,殿内开始议论开来,纷纷赞同。
  宋军最初入蜀之时,李昊就已经提出过宋军兵锋所向必不可当,唯有纳土投降。若不是王昭远,赵崇韬等主战派力主迎战的话,孟昶早已开城投降了。
  此时孟昶顿时发现,还是李昊老臣谋国,言之有理。是以,心下也不禁微微心动。正待开口之际,却下面有人犹豫嘀咕道:“倘若王全斌入得成都府还是屠城呢?”
  殿内大臣如今对“屠城”这两个字特别的敏感,即便这人说的声音不大,可还是被所有人听见了。他说得没错,若是投降了,宋军还是进行屠杀的话,这岂不是洗干净脖子自动将脑袋送上门去?
  能保国保国,不能保国至少也要保家,不能保家也要保命,保命是孟昶的最后底线,若是连命都不能保,那不如放手一搏了!
  “皇上此事也不是没办法,朝廷不一定非得向王全斌投降呐!”李昊略一沉吟,拱手道:“如今宋军东路军在监军曹彬的率领下已至简州,王全斌军在绵州,论距离简州近在咫尺,朝廷又何必舍近求远呢?而且,老臣听闻曹监军治军严谨,所过之处对百姓丝毫无犯,不如命快马入简州,递上降表,先行迎曹彬军入成都府!”
  孟昶一声叹息,双目垂泪:“我父子推衣解食,养士之四十年,及大敌当前,不能为我杀一将士……”一番讨论后,孟昶最终任命李昊写下降表,由其亲自前往简州向曹彬投降。
  
  第358章 平西王
  
  “先臣受命唐室,建牙蜀川。因时势之变迁,为人心所拥迫……当于今月十九日,已领亲男诸弟,纳降礼于军门;至于老母诸孙,延残喘于私第。陛下至仁广覆,大德好生。顾臣假息于数年,所望全躯于此日……谨遣亲弟诣阙奉表,待罪以闻。”
  随着蜀地宰相李昊代孟昶书写的这封降表上递朝廷之时,整个汴京城轰动了。
  无论是高门大户,学子士族,亦或贩夫走卒,全都奔上街头。从城南到皇城,整条御街上挤满了人,敲锣打鼓,声势浩大。
  后蜀之战,不是平叛李筠、李重进的内战,也不是对名义上臣服于大宋的荆南、楚地之战,而是真正的灭国之战。是大宋自立朝以来,对一方诸侯、土皇帝的灭国之战。天府之国的巴蜀,富庶一方,吞并巴蜀,大宋的疆土和国力更上层楼。
  然而,与普通百姓不同的是,此时的紫宸殿内却是一片争论之声。文武两方各执一词,闹得不可开交,争执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蜀地的降表,而是来自西川行营东路军监军曹彬的一封奏折。
  奏折的内容详细叙述了,北路军副帅王全斌对绵州城屠城的事实。不仅如此,北路军自攻破剑门关之后,几乎是一路屠杀到成都。入成都后,原本王全斌还欲行屠城之事,最后被先行一步抵达成都府的曹彬给制止了。
  而且不仅仅是北路军,在王全斌到达的一刻,原本的东路军听闻韩旭战死,东路军数万人差点就跟着北路军一起行事,若不是最后时刻两个监军曹彬和康延泽拼死阻止,如今成都府恐怕早已是血流成河。
  屠城是阻止了,但曹彬却依旧阻止不了宋军的报复行为,成都府几乎被抢劫一空。
  朝廷上的争执已有大半个时辰,此时满场的文武这才发现,无论他们在下面争得面红耳赤,上首的那位明黄色身影却始终不发一言,就连表情都一成不变。两眼呆呆的望着大门外,不知其想。
  殿内渐渐恢复平静。
  御史大夫郦希亮咬了咬牙,出列上奏道:“启禀皇上,西川行营副都部署王全斌,罔顾皇上信任,行“屠城”如此暴虐之事,这与我朝一向严明的“仁爱”之心背道而驰。不仅有伤天和,更为皇上抹黑,必将在青史上留下一抹沉重的污点。是以,微臣弹劾王全斌滥杀无辜,有违圣道,恭请皇上严惩之。”
  事实上,身为御史大夫,郦希亮还真有点不合格,自大宋以来,他就没出面弹劾过几个人。在后周之时,他就和赵匡胤身边的人交好,如今现在朝堂的高官几乎都是原本的那帮兄弟,相当的熟悉。是以,以往一些弹劾之事基本上都是下面的一帮御史出面。可今个王全斌所作所为,真的过了,他不出头都不行。
  “微臣附议……”
  “不杀王全斌不足以平西川民愤,对我朝日后的治川之举大为不利。”
  “微臣附议……”
  郦希亮以赵匡胤所立的国策为依据,一番说辞有理有据,底下的文官们再次纷纷出列附和,反观武官这边一时之间泄了气。
  “郦大人此言本官不敢苟同。”此时武将行列走出一人,长得是一脸正气,英武不凡。只见此人先是朝着周围同僚拱了拱手,然后又道:“唐末乱世以来,兵甲纷争,屠城之事虽不常见,但也不是没有。战事一开,一切以取胜为目的,王全斌将军屠绵州城,大振我军士气,同时也打击了蜀地的反抗意志。若不是王全斌将军此举,不知孟昶会不会如此快的投降呢?”
  “不错,潘将军此言大善,若非王全斌将军屠城,想必到攻成都之时,将又有无数的大宋子弟倒在成都的城墙下!”周围的武将纷纷赞同潘美的话。
  先前说话之人正是潘美,见自己的话取得周围同僚的认同,心下颇为窃喜。赵匡胤黄袍加身,他就是其中的拥立之人。只不过上面的武将,如慕容延钊、石守信、高怀德等人实在是太多,论资历他还浅得很。如今这批人死的死,削兵权的削兵权,赵匡胤开始重用年轻一辈,算了算去也该轮到他表现的机会了。是以,他在会在所有武将闭嘴之时,第一个站了出来。
  赵匡胤还是不说话。
  自此,百官更加疑惑了,今个皇帝到底是咋了?屠城,如此火烧眉毛的事情,还不赶紧下决断?对王全斌是赏是罚,总得“吱”一声吧!底下忙活了半天,似乎皇帝完全没听见的样子。
  赵光义偷偷瞥了眼不远处的赵普,只见赵普似乎也在闭目养神,并不准备发言的样子,于是心下微微一动,清了清嗓子,示意身后的百官们安静。待得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心下大为满意。这才出列,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文武们的争论不休,各有道理。臣弟认为,对王全斌将军的处置,还请皇上乾纲独断!”
  “恩。”一声轻哼从上面传了下来。
  赵光义不亏为晋王,一发话,皇帝就有反应了。百官们的精神为之一震,纷纷对赵光义投去赞赏的眼神。可这一声“恩”到底是个啥意思,是赞同惩处王全斌呢,还是不赞同呢?
  更让百官以及赵光义郁闷呢的是,赵匡胤发出这一声叹息之后,就没了下文,依旧呆呆的望着殿外,似乎又走神了。殿内再次恢复了安静。
  半晌后,赵匡胤终于收回了看着殿外的目光,喃喃道:“如今蜀地想必应该阴雨连绵吧!”
  啥意思?等了半天皇帝咋说起了蜀地的天气?赵匡胤莫名其妙的话一出,百官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然而,之前一直不说话的宰相赵普,却突然叹了口气,说道:“皇上,如今已是春末,京城阳光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