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等了,叫醒点检大人,这事想必点检大人也不会怪罪。”
众将顿时嚷嚷开来。
“咳咳。”
也许是外面的动静太大,似乎惊醒了里屋的赵匡胤。
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赵匡胤打开了里屋的门,缓缓走了出来。若无其事的说道:“诸位深夜来此,有何急事?难道军中出了什么乱子?”说罢,看了眼最前列的高怀德。
高怀德心领神会,连忙朝众将使眼神。
“微臣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屋的将领,立刻单膝跪地,齐声高呼。
赵匡胤一见此景,指着高怀德,顿时大怒:“汝等何意?我赵匡胤世受国恩,岂可妄自尊大,擅行如此不义之举?”
不待众将回话,赵普上前一步,说道:“天命攸归,人心倾向,明公若再推让,反至上违天命,下失人心。若为周家起见,但可礼遇幼主,优待故后,亦好有始有终,无负先皇。”
然而此话一出,赵匡胤不置可否,只是呆呆的站在原地,目光涣散无焦点。
一旁的赵匡义暗自着急,按说自此大哥应该点头答应才对,为何却突然发起呆来。
众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韩旭眼见赵匡胤的神色,略一思索,顿时明白他陷入了对柴荣的怀恋,毕竟年纪轻轻的赵匡胤,短短十多年间,能有今日的成就,除开自身的努力之外,柴荣的欣赏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一点。熟话说:“大老板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想到此,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到如今,就只差那一步了。转身在屋里看了看,除了桌椅,就是蜡烛。于是,他直接跑了出去,院内,一杆高高竖起的旗帜,月色中那明黄色的“周”字大旗,随风飘逸。
“唰!”
韩旭拔出腰间的唐刀,一刀下去,旗杆应声而断。三下五除二,将顶端的旗子卸了下来,急冲冲的往屋内跑去。
明黄色的大旗展开,双手披在赵匡胤的身上。韩旭立马跪了下去,高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心领神会,顿时附和着三呼万岁。
赵匡胤从迷茫中醒来,摸着身上的黄色大旗,微笑着朝韩旭点了点头。转而正色道:“我有号令,你等能从我否?”
诸将此时谁还不明白,齐称听令。
赵匡胤点了点头,道:“太后主上,我当北面事他,你等不得冒犯!京内大臣,与我并肩,你等不得欺凌,朝廷府库,平明百姓,不得倾扰!如从我命,后当重赏,否则绝不宽贷!”
韩旭暗自得意:“这才是黄袍加身嘛!”
当诸位将领将消息传遍大营之后,天色已经大亮。
赵匡胤在诸将的护送下,跨上了那匹雄壮的战马。
“万岁,万岁,万万岁。”漫山遍野的齐声高呼,响彻云霄。
江山如画,英雄如歌。
赵匡胤手指南方,豪情万丈:“回京。”
第115章 天变,黄袍加身时(下)
显得七年,正月初四。
往年的此时,正是大周的大小官员们过年放点小假的时日。而今年,大年初一大好的日子,竟然冒出了北汉和辽国联合南下的消息。大周的军队在赵匡胤的带领下于昨日已经出征,但后续的粮草后勤补给,却是朝廷当前的大事。
朝廷取消了假期,每日的文德殿议政,也变成了日常朝会,毕竟大军出征乃举国大事。
范质一大早的就来到了中书省。对于小皇帝和皇太后,他们期待不了太多,大周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这位老宰相的身上。披着厚厚的毛毯,手上的羊毛笔,不时的在各地上来的奏折上圈圈点点。
然而今日,他总有点心神不宁,颤抖的手写出了好几个错字。
王溥皱着眉头,坐在一边,整理着范质批阅过的奏折,检出其中重要部分,以待早朝之时呈交圣上和太后决议。眼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了,于是起身,对着范质拱了拱手,道:“范大人,早朝时辰到了。”
范质微微一怔,搁下手中的羊毛笔,双手揉了揉脸颊。九年的执宰生涯,让他突生一种无力之感,也许是自己真得老了。感叹了几句,起身说道:“带上那几份粮饷的奏折,走吧。”
今日紫宸殿的朝会,一切还算顺利,昨晚大军传来消息,夜宿陈桥驿。
支援大军的粮草兵饷之事,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也顺利通过。在此不得不说,大周在范质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运转着。也许唯一的缺憾就是韩通这厮,不痛不痒的冷嘲热讽,对于大军出征的前景,完全不看好。
而朝堂上的官员,早已习惯了大周禁军的百战百胜,这是多年来他们累积的自信。所以韩通的话,自然成了独角戏,无人在意。
“报……”
一声歇斯底里的呼喝,传入了紫宸殿。
满朝文武顿时扭头向殿外望去,只见殿前侍卫阻拦着一位欲闯入殿中之人。
范质心中一动,一种难明的念头从脑中一闪而过,大呼道:“将来人带上来。”
来人浑身甲胃,从装扮来看应属侍卫司禁军。果不其然,来人急冲冲的入了大殿,抬头望了韩通一眼,不待其问话,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悲泣道:“启禀圣上,太后,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反了。”
此话一出,朝堂顿时寂静无声,太后和小皇帝呆坐在龙椅上,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短暂的震惊过后,范质和韩通最先反应了过来,异口同声的斥问道:“此话当真?”
“永兴军指挥使潘美,殿前司军械使楚昭辅已入汴梁。潘美直入范大人府邸,而楚昭辅带人分入汴梁各大官员府邸。”来人急忙道:“韩大人,范大人,属下句句属实。侍卫司敢去阻拦的禁军,已被赵匡胤的先头军队给拦住了。”
“哄……”
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汴梁城防御使石守信呢?王审琦呢?”范质大声呵斥道。
韩通一声长叹:“石守信和王审琦乃赵匡胤义社兄弟,这两人定然也已反叛,不然赵匡胤的先锋,怎么也进不了城。”
乱了,一切都乱了。大周的朝堂此时已变成闹哄哄的菜市场,官员们有的嚎啕大哭,有点窃窃私语,更多的是茫然不知所措。
不一会,出现了悄悄溜走之人,有人带头,自然就会有人跟随,眨眼间的功夫,偌大的紫宸殿只剩下区区数十个官员。五代时期的改朝换代,如家常便饭,官员们对此也都习以为常。回到家里,躲过这兵乱之祸,待大事已定,再出面对新君表个忠心,说不定还能来个官复原职,甚至立点小功劳,更进一步。毕竟新皇登基,不可能将前朝的官员全部杀尽,他还需要其中的官员来帮其治理天下。
符太后泪眼婆娑,紧紧抱着茫然的小皇帝柴宗训,诏谕范质道:“卿等保举匡胤,如何生出此等事端。”
“老臣有罪。”一听这话,范质扑通一声跪下:“事已至此,待老臣出去劝谕一番,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符太后呆呆的也不说话,牵着柴宗训的小手,还宫而去。
范质退出朝门,捶胸顿足,自悲道:“仓促遣将,竟致此变。此乃老夫之过时也。”
王溥无言以对。
韩通见两位老大人低声悲切,顿时大怒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叛军只是先锋入城,皇城之中尚有禁军,待我领兵抵挡。再请两位大人火速传檄各镇,速令勤王。边镇将帅不乏忠义之人,倘若他们星夜前来讨逆,待我平定汴梁叛军,死守汴梁,坚持到勤王大军到来,赵匡胤必败无疑。”
说罢,不待范质和王溥点头,径直出了皇城。
一夜之间,再次回到汴梁城,韩旭竟然生出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先锋军队全部由骑兵组成,快马加鞭直入汴梁。汴梁的守卫石守信和王审琦按事先约定,打开了城门。
此时韩旭骑着小黑,快马加鞭正往秦家大院赶去。多日的练习,对于骑术,他倒是熟能生巧起来。
话说赵匡胤率军回汴梁之时,为减少汴梁城内的冲突,思索再三,还是决定让潘美和楚昭辅快马先行,入城安抚汴梁的大小官员。
另外汴梁出征将领的家小均在汴梁城内,为防韩通以这些人为人质,威胁自己和反叛的将领,于是派遣自己的亲卫勇将王彦升,率领先头骑兵部队,紧跟潘美和楚昭辅入城。
而韩旭原本是随大军一起回城,但赵普建议其随先头部队出发,入城后通知丐帮,协助先锋部队稳定汴梁城内事宜。
一入秦家大院,韩旭急忙翻身下马。
“韩旭,你怎么回来了?”秦雨山带头跑了出来,对于韩旭交代散播的谣言,他已安排丐帮昨日散播了出去。但其中的意味,他是骇然至极。从昨日到现在,丐帮的核心成员一直都在秦家大院,思索着韩旭话中的意思。此刻韩旭突然间回来,定然有大事发生,他们急切的赶了出来。
韩旭连忙摇了摇手,气喘吁吁的样子,正色道:“秦大哥,此话说来话长。你赶紧安排丐帮的兄弟,稳定汴梁城的帮派势力,百花楼那边,派人包围起来,只要青帮敢动,杀无赦。陈家茶馆那边,派人保护起来,防止乱兵作乱,这块令牌你拿着,对于擅闯之人,杀无赦。”
两句杀无赦,顿时另整个秦家大院杀气腾腾。
这样的话在韩旭口中说出来,震得秦雨山等丐帮之人,呆立当场。
韩旭不待丐帮众人反应,再次翻身上马,道:“赵大人已经兴兵反周,汴梁不能乱。秦大哥拜托了。”说罢,就走。
“韩旭,你往哪里去?”秦雨山急吼道。
“赵府只有芸哥儿在,我得赶紧去看看。”话音刚落,韩旭已没了身影。
赵匡胤叛乱,那赵府的赵芸显然就有危险。秦雨山等人明白事情的重要性,连忙派裴忠和刘三带人去保护韩旭。尉迟雄带人拿着韩旭给的御前侍卫牌子去保护陈家茶馆。剩下的大部分丐帮弟子在秦雨山的带领下直奔百花楼而去。
丐帮和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