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舞台后,正要坐上车离开的黑色漩涡四人,齐齐侧头望向前场。
“划过的流星,惊动了沉睡的雄鹰,还是在内心传来一个声音,让阳光继续照耀着我,让阳光继续照耀着我,走向暴风雨之夜!”(未完待续……)
第188章 摇滚新时代()
身为华语摇滚乐坛的开山怪级人物,闻鹤洋在很多热爱摇滚的人士心目中,是神一般的存在。…≦。…≦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些年来从乐坛淡出后,他已经连吉他都不碰了,专心于享受红尘俗世,和摇滚相忘于江湖。
哪怕平时听音乐,民谣、戏曲,甚至流行歌,他都能接受,就是不要再听摇滚。
这已经不是一个属于摇滚的年代了,忙忙碌碌的生活,吵吵闹闹的环境,让所有人神经衰弱身心疲惫;形形色色的娱乐,五花八门的美食,将人们的业余生活瓜分得一干二净,没事穷嚷嚷的土壤,已经干旱皲裂,再难长出什么鲜花。
在他看来,民谣它可能还是一处风景美好随时想让人栖息的绿洲,但摇滚,至少国内的摇滚,它就像黄沙弥漫的大漠,光是在外围看着,就已经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死了,彻底死了。
不过,今晚,被傅州一个电话惊动,闻鹤洋又看到了摇滚的新生,至少是花开一枝。
将传统乐器融进摇滚,他其实很早就开始尝试了,但一直没有获得特别好的效果。
可丁宁做得很好。
他的这首《再次来临》,无论是前奏,还是间奏,都将古筝非常完美地融合进了摇滚之中,天衣无缝,独树一帜,就好像无垠黄沙中的一棵胡杨,孤独得犹如惊鸿。
武侠小说里,很多侠客凭借一招一式或者一门功夫,引领了武林数十年,而丁宁,他觉得,仅凭这首歌,足以在摇滚史上留下浓艳的一笔了。
这小子革新了民谣之后,又要开始开辟摇滚这片土壤了么?
年轻人的思维,果然充满了张力和活力,他欣赏而又羡慕。
是的。虽然他表面上已和摇滚绝缘,可摇滚作为他奋斗了大半生的事业,哪有那么容易割舍忘怀,他的内心深处。依然对摇滚魂牵梦绕。
他和摇滚分道扬镳,完全是被迫。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流行音乐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多样化时代,曾和民谣分治天下的摇滚,抵挡不住r&b等新兴流行音乐门类的冲击。一泻千里兵败如山。
岌岌可危的形势下,他本想逆流勇进力挽狂澜,但现实是大势所趋回天乏力,他能掀起摇滚的热潮,但阻止不了摇滚的衰败,以至于他心灰意懒,不得不隐退江湖。
而现在,国内摇滚乐坛枯竭了这么多年,终于萌发出了一颗有着足够分量的新苗。
哪怕这颗新苗,不见得就能拯救国内摇滚乐坛。至少这颗新苗已经做到了包括他在内的众多摇滚名家,都没能做到或者没能做好的事,将摇滚推到了另一个高度,他哪能不羡慕。
摇滚死了?
今夜,他收回这句话。
只是他的摇滚死了,后来者的摇滚,还在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摇滚的新时代,正在来临。
湘城音乐节的舞台上。丁宁唱罢了《再次来临》。
他那收尾的三次“再次来临”呼喊,唤起了所有人心中的热血澎湃意犹未尽。
再来一遍!
这是所有人的心声。
就在所有人张开嘴巴,准备发出自己的心声时,有一位兄台。身姿矫健地跃上了舞台。
“共产主义有望啦!”
他双臂高举,神色亢奋,声嘶力竭地发出黄河咆哮巨浪般的奋力嘶吼,然后纵身扑向舞台下的人群,义无反顾。
一刹那间,有很多人觉得他很无厘头。哄笑声顿起。
再过一刹那,诸多人都领悟到了他这声呐喊里的意味。
社会发展到现在,没有人再奢望着共产主义的实现,共产主义俨然是个远大又飘渺的梦想,只存在了口号里。
但今夜,见识到古筝和摇滚不可思议的完美结合,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好像又开始迎风招展起来,他们胸前的红领巾也更鲜艳了。
“共产主义有望啦!”
又一位兄台,窜上了舞台。
但他没有学上位兄台那样,马上扑向人群,而是挥臂高声喊道:“戴老师!”
“你最牛!”群情激奋的观众们,齐声高呼。
“戴老师!”
“你最棒!”
“我宁!”
“牛逼!”
“威武!”
“吊炸天!”
这下,喊什么的都有了。
那兄台,也是心满意足地往人群里一栽。
歌已经唱完,时间也差不多了,丁宁连忙道:“非常感谢大家今晚的支持,那位今晚,就先和各位说再见了,愿……”
他话还没说完,现场响起了各种惨烈的呼号。
“不要!”
“别走!”
“再来一首!”
“蓝莲花!”
等等,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片刻后,这些呼号声,像万千分流汇入大海般,凝聚成了一致的滔天声浪:“蓝莲花!蓝莲花!”
振聋发聩的喊声,仿佛点亮了这橘子洲头的夜,难以推却这般盛情,丁宁支嘴一笑:“好,《蓝莲花》。那么,大家还请安静。”
话音落地,场上的分贝顿时低了下去,窸窸窣窣,乃至万籁俱寂。
很满意观众们的配合,丁宁转过身,朝聂子林三人投去目光。
三人会意,给他做了个ok的手势,丁宁回身,酝酿了下情绪,双手紧握着立式话筒,开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千人大合唱。
也就是昨晚上才出的歌,现场的观众们,却好像已经听了千遍百遍,熟稔于胸。
嘹亮的歌声,穿透了夜色,跨越过湘江,寻逢觅隙地洒向四面八方,风起云涌。
处在人群中,每一位观众心里都是燥热的,这金秋江畔的寒夜,哪怕穿一件短袖,都显得累赘。
有那么些人,真恨不得脱下裤衩胸。罩,绕着全场放肆果奔。
隔着屏幕,数不清的观众,纷纷渴望自己此刻要是能在现场该有多好。
还有很多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此情此境,眼眶湿润。
周佳桐和孟宛宛更是捂面而泣。
亲眼见证丁宁一步步蜕变,从破茧到翱翔,回想往日历历,如梦似幻。
哪怕她们对丁宁极为期待,也没能想到,丁宁崛起得这般轰轰烈烈。
此刻,能看到丁宁站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一呼百应,她们的内心有自豪,更有骄傲。
他们的偶像,是一颗太阳一样灿烂的明星,他正光芒万丈。
舞台下,有一位带着鸭舌帽和口罩的姑娘,在齐声高歌的人群中,不合群地奋力呼喊着:“我爱你~!”
看向她的不少人,都注意到她眼角的那颗泪痣,特别好看。
申市,叶迪抱着平板电脑,在床上,不安分地翻过来翻过去。嘿嘿,你今晚不在,这床,我占了。
顾兮紧抿着双唇,凝视着屏幕里光辉夺目的身影,心中有什么要呼之欲出,又只能拼命地按捺着。
“你哥厉害吧。”
丁思成侧头看了丁静一眼。
丁静撇了撇嘴,暗自痛心疾首:不公平,为什么优点全长到哥那去了!(未完待续。)
第189章 三月里的小雨()
音乐节不像青年歌手大赛那样有影响力,《再次来临》惊艳了很多人,但并没有像《蓝莲花》那般大红大紫。●⌒,
不过,闻鹤洋等名宿发声力推《再次来临》,还是为丁宁带来了颇高的声望,让不少人知道了有这么个将古典乐器完美融入到摇滚中的牛逼人物存在。
尤其是在喜爱摇滚的圈子,不知道丁宁的名字,变成了一件非常“out”的事。
而认识丁宁,则倍儿值得炫耀,将《再次来临》推荐给别人听,在很多人看来,特别得能彰显出自己的品味和逼格。
丁宁在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也水涨船高地上升了一大截。
他好像有着各种离经叛道古灵精怪的奇思妙想,并且能将这些奇思妙想变成实实在在的歌曲传递出来,让人折服。
尤其是歌坛内部,丁宁的声名,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扬了开,民谣圈也好,摇滚圈也好,流行圈也好,都知道最近出了位不得了的新人,思维精妙,作品优质,成绩斐然,令人望洋兴叹。
当然,也有不少人,并不太认可丁宁。
歌坛如流水,来来去去一波又一波,如烟花般惊鸿一瞥的天才常有,但能像郑维般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放眼这么些年,也就出了郑维一个。
丁宁确实有才华,但他的才华能不能一直保持,能不能日积月累成成就,还需要时间来判断。
仅凭几首歌,就大肆鼓吹,为时尚早了些。
也有人对丁宁不屑一顾,甚至还有人跳出来黑丁宁。
微薄认证著名乐评人的非著名乐评人徐小舟就称,丁宁的音乐极度浮躁,以为把五花八门的元素拼凑到一块就是创新了,其实尽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然后,他求仁得仁地被喷成了渣,被打上了想红想疯了的标签。
徐小舟对此洋洋自得。作为职业差评师,能黑得丁宁的粉丝们跳脚,在他看来,就是最大的乐趣和成就。
各界媒体对丁宁的报道评价。倒是口径一致得很。
又一位天才创作歌手诞生了!
国内最年轻的白金歌手记录势必会被他刷新!
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做出这般惊叹和预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丁宁。
而丁宁,也终于真正体会到了成名的烦恼。
他的房东知道他的名头后,三天两头给他送各种特产小吃。对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热情地跟待儿子一样,搞得他很不自在,也让他萌生了买房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