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祈宁摇摇头道“不是我杀了她,是她自己的心上人亲手结果了她的性命,她知道的太多了”
那么杀她之人,便是苏演。
倩紫虽然死里逃生,心中却仍然带着一丝执念,还算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只可惜在感情之事上容易犯糊涂,总对苏演抱着一丝的侥幸,为了这个男人,她一个柔弱的女子居然用匕首挟持自己,豁出性命铤而走险,然而到头来,还是死在苏演的手上。
崔清漪一阵感慨,手上悄悄握成拳头,她咬牙道“倩紫死不足惜,只可惜真正的坏人却还活在这个世上!”
她说的,是苏演和李承宏。
李祈宁冷笑一声“杀掉倩紫的那个夜晚,苏大郎殉情自尽了,放了一把大火,将两人所在的院子都烧了个干净。”
苏演千方百计的想要从大牢里逃出来,他是断然不会为了一个丫鬟自寻死路的,唯一的可能便是有人让他自尽了。
崔清漪抬眸道“是你让人做的?”
李祈宁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他不说话,就等于是默认了。
崔清漪既然没有半分责怪他的意思,反而觉得此事做的,简直大快人心,苏演那样作恶多端之人,便是该死。
她小声道“总算为那些被他害死的娘子们报仇了”
李祈宁轻轻的“嗯”了一声。
他低头看着她雪嫩的肌肤,忽然间,一个翻身,将她整个人都压在床榻上,他低着头,轻轻的啄着她粉嫩的唇瓣,温热的呼吸撒在她的脸上,他声音微哑
“阿辞,我想/要你”
崔清漪感受到他身体的热度,躺在他身下,身子酥软,双颊泛红,她偏开头,轻轻的“嗯”了一声,李祈宁似受到某种鼓励一般,凤眸闪烁着了亮光,偏头含住她的嘴唇,深深的吻起来。
很快,两人之间便再无遮拦,崔清漪被他吻过之后,脖子上面都泛着粉红的颜色,李祈宁眸光幽深,将她从头到尾细细的用嘴疼爱了一番。
崔清漪双眸泛着水光,歪着头躺在软枕上,绸缎般的青丝披散在脑后,整个人媚态横生,让人难以自持。
第105章 尘归尘()
崔清漪半阖双眸睨见他脸上带着怒意;眼中的迷离之色消退;整个人陡然清醒起来。
她微微咬着唇;双手勾着他的脖子;将整个绵软的身子都贴上去;连双腿都缠着他不放,两人如同交颈鸳鸯一般紧贴在一起;耳鬓厮磨间;她将红唇凑到他的耳边软软的说道
“夫君;他并没有碰过我,你莫要生气”
她的声音轻软;如同三月的杨柳风拂过脸上,令人意料的舒服;他的心软了半截,身体往前挺;两人之间再无任何距离。
他哑着嗓子道“我不是生你的气;我只怪自己;没有将你护好”
崔清漪不在言语,屋内只剩下缠绵在一起的声音;恩爱过后,两人躺在床榻上;李祈宁将她搂在怀里,低声道
“阿辞;你若是真有个三长两短;我这重活的一辈子可就白费了”
崔清漪搂着他的脖子;柔声道“被关在宫中那几日,我真是担心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当时我便在想,这辈子若是不能同你在一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往后你要去哪里,我便跟着你一块走,便是死,我也要和你死在一块,要看着你我才能闭眼”
李祈宁被她这一番深情所打动,他将她搂得更加紧了几分,他低声道
“我们再也不分开”
在王府修养了几日,崔清漪的气色又恢复如同往常,只可惜城阳公主身子却不太好了。
这事情还瞒着崔家那边,因此那边几乎无人知道,不过这几日可苦了城阳公主,皇后病逝之后,她尚且还没有从伤心情绪中走出来,没过几日,便听到儿媳妇从王府被人劫持而走,这搁在谁身上都受不了,这几夜里,她彻夜难眠,翻来覆去的总是睡不着,到崔清漪回来的那一日,她那根绷紧的弦总算是松下来。
这一松下来,也不知为何,许是郁结在心,加上风邪侵体,这几日身子便有些不太爽利。
得知此事之后,崔清漪赶紧让人请御医来替公主治病,倒是没什么大毛病,只是有些发热,御医替公主开了方子,药煎好之后,崔清漪亲自替在公主榻前侍奉汤药。
城阳公主喝完药之后,躺了一会儿,感觉身子舒坦了些,崔清漪守在榻边,见公主精神了些,抬手摸了摸她的额头,一触之下,感觉冰凉了许多,她总算是放心下来,御医的方子真是管用,才服了一剂药,城阳公主便退烧了,想到城阳公主是因为担心自己才会病倒,眼中便露出一丝自责之色,她道
“都怪阿辞,若不是因为我,阿娘也不至于生病”
城阳公主瞧着眼前这个被自己从小宠爱着长大的侄女,如今自己的儿媳妇,见她好端端的坐在自己的眼前,心里头感到踏实。
崔清漪虽然不是她亲生的,可两家的关系亲同一家人,她更是将她当做亲生女儿一般看待,知道她被人劫持之后,她同样是心如刀割,如今回来了就好。
她握着崔清漪的手,眼眶微红道“阿辞,好孩子,只要你回来了,阿娘便是再生几次病也是值得的”
崔清漪与她紧紧相握,若不是出了这次的事情,自己这一生还当真是无比顺遂且无忧无虑,在崔家被阿爹阿娘千娇百宠,嫁到王府之后,又有待自己如同亲生的公婆,她道
“阿辞怎么舍得您生病,阿辞只盼着阿娘这一生能长命百岁便好”
她的几个子侄中,她最最是喜欢阿辞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孩子真实不矫情,这几日她衣不解带的伺候自己,这份孝心着实是难得,不由的会心一笑,道
“你这傻孩子,哪里有人能长命百岁的”
就连母仪天下的皇后,还不是说走就走了,这人生当真是变化无常,有些事情猝不及防的发生了,让人防不胜防,唯一能做的,便是尽自己所能,保护好身边的人,只要她们都平平安安的,她才能放心。
崔清漪见她眉目舒展,总算是开怀了许多,这才放心了。
婆媳二人说了一会儿体己的话,崔清漪见城阳公主身子刚刚好转了一些,也不想让她过度的伤神,安慰了她几句让她不要再去想过去的事情,嘱咐她好生歇着,让屋内伺候的丫鬟去厨房熬一些清粥过来,放在屋内,公主饿了便可以吃,交代完毕之后,便带着丫鬟离开。
皇后出殡之后,皇上便恢复早朝,文武百官济济一堂参加朝会,信王的罪名还未定,朝中便有官员上呈奏章给皇帝,替信王翻案。
弹劾的奏章言之凿凿,说是太子诽谤信王,信王无罪,一切的证据,证人,都是被太子威逼利诱这才污蔑信王,这一切的幕后主使人是太子,太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忌惮信王的势力,想要除之而后快,并且还有人伪造了太子污蔑信王的证据。
这样一来,太子百口莫辩,惹得皇帝勃然大怒,当着众臣的面,将太子眼里斥责一番,还有要废了太子的意思。
太子简直百口莫辩,他平日又是个极没有主见的,在朝堂上被人污蔑,竟然不知如何替自己辩解,他将目光看向李祈宁,李祈宁却对他置之不理,反倒是崔老爷子站出来替太子说了几句公道话
崔友静道“太子为人忠厚,孝善敦敏,他怎么会做出这等伤害手足之事来,依老臣所见,此事极为蹊跷,是不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太子也不一定,还请皇上明察”
崔友静乃中书令,在朝中是文武百官之首,既然他都站出来替太子说话,群臣也跟着附和起来,自从皇后死后,王尚书病倒了,一直告病在家,也只有崔友静能站出来替他说话了。
然而,皇上看到还有这么多人替太子说话,越发是不高兴了,对于几位皇子的事情,皇帝是有私心的,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皇上有意偏袒信王,废长立幼也未尝不是不可能的,可太子毕竟是国之根本,是废是立,岂能随意,因为,崔友静不得不挺身而出,替太子说话。
他不说还好,说出来之后,彻底把皇帝给得罪了,皇帝以前之所以要立太子,纯粹是因为忌惮王家的势力,如今皇后薨逝,后宫中失去了牵制他的人,他对王家的忌惮便少了许多。
如今太子被人诬陷,他却没有半点想要袒护他的意思,实际上是已经动了想要废掉太子的心思。
对于皇帝来说,他不希望朝中外戚专权,若是太子继承大统,将来有一日,这天下势必成为王家的天下,反倒是李承宏,苏尚书在朝中的势力薄弱,并不会形成专权的局面。
皇帝冷着脸道“太子诽谤兄弟,污蔑信王,证据确凿,崔尚书你却还要替他辩解,想必是老糊涂了,朕念你辅佐朕多年,不计较你这些过失,你如今年事已高,朕特准你告假回家养老”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众人皆议论纷纷,但是没有任何敢站出来替他说话,都怕触怒皇帝。
听完此话,崔友静神色倒是平静无比,他神色坦然,拱拱手道
“微臣多谢皇上”
说罢,便抬起手,缓缓的将头顶上的乌纱帽给摘下来。
他抱着乌纱帽往前走了几步,将乌纱帽放在丹墀上,然后往后退回原地。
这样一来,朝野上便鸦雀无声了,也没有人再敢替太子出头了。
皇帝严惩了太子,将太子禁足在府上,让他闭门思过,朝中朝政交由誉王打理。
皇帝并没有将信王推到风口浪尖上,因为他知道,此时,不宜对信王委以重任,若是要这样做,只是遭到诸臣反对。
不过,来日方长。
朝会散去之后,李祈宁离开宫中。
他在宫门之外,遇上崔成珺,原本已经掌控好了信王所有的罪证,一夜之间所有的物证都被毁灭,而所有的人证都改了口,作为一个刚正不阿,公私分明的大理寺少卿,崔成珺忍着一股子怒火,直到宫门口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