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为鱼肉-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阶居然去了洞春。

    当初她让步阶帮她调查阿母下落,虽然没有交代和谢家之间的细节,更没有提及埋伏在卫庭煦身边之事,只给步阶提供了一些可能在的地点,口头向他描述了阿母的外貌特征,让他在忙完春耕之后帮忙找人。

    算算日子春耕的确结束了,步阶在信上说南崖从初春开始暴雨不断,造成泥石流,许多山脚下的村落都被泥石埋了。若不是朝廷一早开凿的河渠将水向北方引走,恐怕这次南崖会有更大的灾情。不过近日大雨开始渐渐往北转移,干旱多时的大聿北方或许将迎来灾情好转的契机。而他从南崖出发已经两月有余,从南崖往西北,一路经过靖集郡、平苍郡和洞春郡,找遍了可能的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骁氏的踪影。待他查完绥川之后便会来汝宁与她汇合,继续在汝宁城中调查。

    步阶做事一向路数清奇,他能够直言“找遍了每个角落”,甄文君相信阿母在这几郡的可能性很低。据说谢扶宸去了北方,难道他还能将阿母带到北方去?不可能,谢扶宸的踪迹连李延意都没有摸透,说明藏得极深,定是办要事去的,不可能带着一个人质在身边。

    那阿母会被藏到什么地方了?甄文君想想有些蹊跷,如此说来,谢家应该已经收到她传出的消息了,却没有下一步计划的安排,这不紧不慢的劲儿让人不心。

    从这封信中甄文君还发觉到了另一件让她颇为在意的事。

    南方洪涝,开凿河渠?甄文君最近一直都待在怀琛府,竟完全不知道这两件事。可一旦将这两件事合在一块儿,她嗅出了一些不一般的气息。

    这事她定要找机会向李延意禀报。

    另一摞的信乃是来自林阅。

    林阅在表露心迹之后便开始疯狂给甄文君写情信,此君文笔了得,难怪年纪轻轻就能当上李延意的谋士,写个情信都是引经据典、鸿笔丽藻。

    甄文君想了想,还真给他回了信。林阅刚拿到回信时激动万分,铺开一看,全都在问他南方水灾一事。林阅这二丈和尚还是十分憨厚地将汛情一一告诉了她。

    接到回信之后甄文君细细看过,心中有数了。看来她的预感没有错,有人在暗中偷偷布置着一切。她需要提醒长公主提防。

    而剩下的那厚厚一卷布帛则来自卫庭煦。

    卫庭煦给她寄信了。

    布帛之上好看的小篆的确是她的亲笔,洋洋洒洒千余字,说她正在从北方回来。信中除了暗暗交待她要小心已经回到汝宁的谢扶宸外,竟不吝啬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第81章 神初九年() 
,为您提供精彩阅读卯时将到;关训从御书房中出来;脸色如铁。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在门外一直候着的姜妄手里抱着关训来时所披的薄衫;关训一路低头走着并未停步;姜妄跟在他身后,准确无误地将薄衫覆在他肩头;随着他一路至宫门外的马车上。

    关训脸色不太好看,姜妄大抵能猜到李举会跟他说什么。

    关训来向天子汇报之前特地询问了狱吏,得知洪瑷自尽前夕谢中丞曾持天子令牌和他的官印来访;让人提审了洪瑷。两人谈了不到半个时辰后谢中丞就走了。待他走后狱吏便没再去过洪瑷的牢房。至于他是什么时候自尽的不得而知;验尸结果是中毒而亡,此毒乃是,服下后呕血两日才会死。

    “自然是谢扶宸带给他的了。”姜妄摸着手指上的玉扳指;夸张地哀叹了一声,“这光禄卿沾了自个儿呕出的血,在囚衣上写满了血书该是什么心情。为了保住阖族性命和天子的利益死扛了这么久;最后还是被赐了又是什么心情。只不过这回他保住了国丈却将咱们廷尉署给害惨了,犯人罪名未定没查清楚背后关系,也未画押却突然死了;此事咱们廷尉署难逃责任。奉典,天子老早就看咱们不顺眼了;恐怕这回会借着洪瑷一事对廷尉署大动干戈,甚至将咱们连根拔起也不是不可能。”

    姜妄说的话依旧让人不喜欢;他不是个讨人喜欢的人;正因此关训才会提拔他出任廷尉史。这回他的话依旧梗得人心难受;关训却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对。

    四十六天的酷刑之后洪瑷自尽而亡,关训执掌廷尉署多年,此人算是少有的硬骨头,几乎熬遍了诏狱中所有的刑法,却一直咬紧了牙关不曾吐露一个字。别说全套酷刑,关训见过不少征战沙场的猛将一身腱子肉,还没走两套刑具就受不了哇哇大叫求饶的。无论洪瑷其人如何,这身铮铮铁骨让关训佩服。

    根据现已查出的暗线,有个不愿意透露身份的神秘人说那三万两赃银乃是此前一位心悦洪氏阿忆的俏郎君所赠。可事发之前这位阿忆娘子已不知所踪,关训派人追查多日,一丝线索都没有。这位阿忆娘子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洪瑷口中的女胡商更是无人听闻。天子迫切想要为洪瑷洗脱嫌疑再明显不过,一心想要廷尉署再去洪府搜查,估计是已经藏好能为洪瑷洗脱的证据。没想到天子想要的证据没搜到,反而从封禁多日的私宅中查获了诸多通敌谋反的罪证。之前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被人陷害的洪瑷,在谢中丞离去后突然认罪自尽,留下一封指认谋首的供述。

    关训从来不多言只办事,不代表他心里不清楚。将这些光窍线索全部连在一块儿看,若是还想不到此间暗藏的汹涌,那他这些年的廷尉算是白当了。可就算他明白也没办法追查,就像他的官印如何落入了谢扶宸的手里,他心里有数,但不能说。

    天子与长公主之争,在朝堂上早不算是秘闻,而现如今已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洪瑷贪污赈灾粮款一案牵扯出的通敌卖国之罪乃是诛九族的重罪。本来这事就让关训隐约有些动摇,现下洪瑷以命写就的血书更是将局势又一次彻底反转。今日面见天子之后关训明白,接下来整个朝堂和大聿的走向已不是廷尉署能够左右的了。自姚唯之后朝中掀起一股致仕风潮,不想卷入夺位之争的群臣们纷纷告老还乡,求一个安稳保一家性命。剩下的除了保皇党的谢家一派和野心昭彰的卫氏一党,如关训这般不愿卷入其中一心只为大聿和百姓们谋划的中立之臣所生存的夹缝已是越来越狭窄,现在连一向自诩刚正,想成为骨鲠之臣的关训都忍不住心生退居田园之心。

    洪瑷的供词必定会在今日的早朝掀起新一轮的腥风血雨,最后究竟会有多少无辜之人被牵连枉死?不得而知。

    关训看着天上即将沉下的弦月,清清冷冷地叹了一声。

    太极殿外的候君厅内,等着殿门大开的群臣们三五一堆的聚在一起,所谈论的大多是关于绥川流民之患和北线的战事。卫纶和谢扶宸前后脚进来,于众人之间看到了对方,谢扶宸立即温和一笑,拱手向卫纶施礼道:“卫公平日里最是勤勉,今日倒是来的晚了,可是有事耽搁?”

    卫纶不露形色还礼道:“比不上谢公辛劳。才回汝宁连府门都还没入便先去了诏狱,勤勉之称当属谢公。”

    谢扶宸笑容未变似乎没听出来卫纶言下之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卫司徒对下官真是关怀备至,真教人感激涕零。”

    卫纶沉声道:“客气。”

    通知上朝的小黄门进来请诸位大臣:“诸君该上朝了。”

    谢扶宸谦让道:“卫司徒,请吧。”

    卫纶道:“谢公先请。”

    谢扶宸也没再客气,先行一步出了候君亭,往太极殿中去了。

    早朝开始,歌功颂德了一番后,李举看着朝堂下面站着的群臣们问道:“洪瑷在狱中自尽,留下血书一封。诸君有什么看法?”

    御史台监察御史王铮率先站出来道:“陛下,臣听闻前些日子廷尉署从洪家搜出来通敌卖国的罪证,想那洪瑷是想以畏罪自尽保全阖族性命。此人先前贪污赈灾的银两已是罪大恶极,如今竟然还勾结胡族以图我大聿,此等恶贼陛下切不可姑息!若是不再深究岂非以后人人效仿?还有何国法可言!”

    金吾将军郭启也跟着站出来附议:“陛下!先帝在位之时便对贪腐之人深恶痛绝,而前光禄卿兼绥川刺史洪瑷还有通敌卖国之罪,不可不办!即便洪瑷背后之人位高权重,陛下也万万不能就此放过,否则我大聿枉死在边关的将士们如何能瞑目!”

    随后又有更多的人站出来附议,要严查通敌之人,铲除大聿内患方能攘外。

    长孙曜和卫纶相看一眼,站在他们身后的群臣也都面带疑色,似乎对清流一党忽然要深究洪瑷一事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洪瑷已经死了,若是要再追究必定是要追究到冯坤头上。莫非谢扶宸想要连同冯坤一起牺牲?

    不可能。卫纶悄悄抬起头去看李举,见李举坐在高台之上面色如常,似乎在思考。

    联想起投毒一事,如今朝堂之上气氛骤变也肯定是谢扶宸的计策。长孙曜站了出来,向李举行礼后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应在此刻继续查下去。”

    李举挑眉:“哦?为何?”

    长孙曜道:“如今胡族春牧也正该是我大聿休养生息的时候,眼下重中之重乃是夏种。等到秋收之后兵壮马肥才能继续征伐四大胡族,这是其一。其二,入夏以来大聿连着三年年年大旱,忽降暴雨洪涝难挡,南崖自寒食之后已经连着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若是不快些加固堤坝只怕南崖下游的靖集平苍等郡的村落将会被全部被淹没。这几个郡的男丁们大多都在北线的战场之上,需得尽快从临县抽调人手前去修筑堤坝,否则洪水淹没村落百姓罹难,寒的将是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心!陛下现在要将人力物力投于一个不知真伪的案子里,岂非舍本逐末?”

    王铮上前一步反驳道:“长孙少府此话差矣!若那些信件是真的呢?那不是一两封无关痛痒的信件,乃是一摞摞与冲晋首领密谋大聿的卖国之物!姑息枉纵,才是让战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