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为鱼肉-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村后不着店的上哪儿找食物去?

    “找找、找找!”贺州牧扶着老腰气都顺不过来,喉咙里冒烟,在属官耳边气若游丝道,“去外面找找!远点儿的地方看看还有人家没有!哎哟,找口水喝也好啊,真是要了命了”

    属官也是为难,这郊外荒无人烟的,就算找到人家也都揭不开锅,总不能去夺百姓活命的口粮吧?驾车回城的话一个来回最快也得半个时辰,只怕回来时人都撤了。

    州牧的命令也不能不听,属官们只好到附近收刮一通,碰碰运气。

    运气还真就这么好。

    大老远的他们看见有个小娘子正坐在一棵秃树下大口吃蒸饼大口喝水,爽快劲儿让他们看得都有些馋。上前一看,小娘子居然是个卖蒸饼的,扁担两头挂着竹编,竹编上盖着棉被,掀开的一角隐约能看见被里藏着一大兜的蒸饼和好几碗水。

    属官们上去问她蒸饼和水怎么卖,他们全要了。小娘子居然还不肯给。

    “我阿母说了今天卖剩的十二个蒸饼都得给我阿翁阿婆送去,少一个就要打断我一条腿的。这几碗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山野暖泉,现在还热乎着呢。我要一块儿送去,不能卖给你们。”

    属官们瞧着小娘子语态娇憨不免好笑,区区几块破饼她还当成宝了。

    “多少钱卖?”

    “多少钱都不卖!”

    为首的属官蹲到她面前,从怀里掏出两枚晃眼睛的大银铤:“看见这个了吗?可以买你一整个蒸饼铺了。你拿着这俩银铤回去给你阿母看,她别开心得晕过去,定不会打断你腿的。水也留下,你可以走了。”

    阿来似懂非懂地握着银铤看,属官们把扁担整个挑走。贺州牧一口一个蒸饼配温泉,吃得感天动地。

    银铤晃过小九的眼睛,让她下巴都差点儿掉下来。

    “啊?这是真的吗!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完整的银铤!”小九捧着银铤大惊小怪,“阿来姐姐!你好厉害!怎么做到的!”

    小九缠着阿来让她传授十二个蒸饼换回大银铤的经验,阿来被她连拉带扯衣服都歪了也没开口。她阿母再三告诫她不许在外面惹事,这件事如果传到她阿母的耳朵里恐怕又是一顿好打。阿母虽然腿脚不便,可是手上的力气出乎意料的大。她曾经亲眼看见柴刀裂了没法使,阿母直接用手刀劈柴的场景。每回被阿母揍都教她印象深刻,所以小九怎么纠缠都没用,她就是不说。

    小九问累了,看她守口如瓶得很坚定,也就不再追问,只一个劲感谢阿来,泪花在眼眶里转着:“我阿父阿母都有救了!”

    阿来抓了个蒸饼垫肚子,将剩下的一枚银铤小心地揣入怀中,心里已经在计划该怎么分批花掉以至于阿母不会发现。隔壁摊的两个女子在激愤地哭诉着什么,起初她没在意,直到“流民”二字非常清晰地钻进了她的耳朵里,她撕着硬邦邦的蒸饼和乡里乡亲一块儿围了上去。

    及锡国的流民入城之后被安排到了清水寺暂住,人数众多以至于这座百年古刹承根本载不下,寺中的僧侣们为了给流民们腾出休息的地方,全都搬到了上山居住,为此冻病了好几人。虽说由官家发放粮食物资,奈何流民数量实在太多,那点儿粮食又哪里能够?他们开始趁夜晚溜出寺庙,到附近的民居寻找食物。岐县民风淳朴乐善好施,看这群流民中有不少老弱妇孺实在可怜,就在睡觉前将食物放在门口供流民们取食。

    那俩哭诉的女子就是施舍流民食物的其中两户人家。她们说自己就住在南山清水寺脚下,一家几口人常年受佛法熏陶,家里公婆丈夫也都是信佛之人,常将慈悲为怀挂于心中。原本那些流民得了食物还会感激涕零的说些好话,可渐渐地,这些放在门口的零星食物满足不了流民的胃口,他们开始在夜间强行闯入民居抢劫还糟蹋粮食,好好地麦饭吃一半洒一半,蒸饼浪费的比吃掉的还多!养来下蛋的鸡直接被夺走宰杀,看家护院的黄狗只留下一颗血血淋淋的狗头,更别说耕地的黄牛和养来卖钱的山羊了。居然还有人家丢了孩子甚至被。家中没有年轻壮丁,根本无力反抗。一开始还愿意施舍的百姓马上关门闭户,谁都不愿意再救济灾民了。

    说到这里两个女子哭得更伤心,她们一个丢了孩子一个险些被侵犯。周围的百姓听到这种事都是一阵低声哀叹,面面相觑,心酸担忧害怕更不知所措,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他们偷孩子做什么?”

    “莫非啖其肉?”

    “别说了!这帮畜生!怎么能放他们进城呢!孙明义是不是傻了!蛮夷匪类,他们都是只会烧杀掳掠的野蛮人!进了歧县的城池分明就是狼入羊窝!让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怎么活!”

    阿来和小九站在人群里心里砰砰直跳,都被恐慌的情绪揪住了神经。

    “不能让他们再这样害人下去!走!找孙明义去!把这群蛮子赶出去!”一群人慷慨激昂地就要往县衙去,阿来和小九也要跟着去造势,去的路上听着他们继续议论:

    “两万的流民小小的清水寺怎么可能装得下?孙明义莫不是疯了!”

    “听说不是县尊的主意,他带着士兵在城头守了三天三夜,最后是谢太守家的大公子插手将人放进来的。”

    小九看了阿来一眼,阿来红着脸低下头。

    “听说还有流民往咱们这儿来呢,清水寺已经装不下流民,他们现在都往别的寺庙去了。”

    “别的寺庙?歧县就两个寺庙,一个南山清水寺,一个城北桃源寺。”

    “对,他们去桃源寺了。桃源寺还好点,周围没什么民居。可这么着也不是个办法啊,若不将这些胡贼赶出去,咱们岐县难有安宁之日!”

    桃源寺?

    阿来心里一慌,停下了脚步。

    “怎么了阿来?”小九见她脸色一瞬间变得煞白,担心地问她。

    “糟了。”阿来低喊一声,“糟了!”

    她迅速拨开人群往外跑,奔了两步又拐回来,双手夹着小九窄窄的肩膀,警告的话当头敲在小九脑门上:

    “这段时间你储备好粮食待在家里不许出门!闩好门谁敲门都别开!最好备两根能打人的棒子,保护好你父母!记住了!”

    没等小九反应过来阿来便再次调头,往桃源寺的方向狂奔。

第6章 神初六年() 
孙明义听着县衙外面要求驱逐流民的吵嚷声烦不胜烦,重重地将手中的水碗摔在桌上,哼了一声道:“谢家这乳臭小儿,自己有多少本事何不以溺自照?捅出来的篓子倒要我来给他填补!”

    县衙主簿道:“县尊勿恼,为今之计需谨慎果决。及锡国虽是我大聿属国,可到底是一群胡贼,民风野蛮彪悍。加之流民数量又多,眼下若是不加以控制只怕是要生祸端。我们歧县一旦被打开缺口,周遭所有的流民全都会闻风而来,更不要说及锡国里还有几十万的灾民,倘若都强渡恕河进我大聿的话”

    孙明义猛地回头,愤恨道:“我岂会不知开了城门的后果?谢家小儿满嘴仁义道德,却不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理!这才几天胡贼就已经不服管束到处惹祸!我看那竖子并非不知后果,他肯定也明白其中风险,只不过一心想着为谢家冒险争功罢了。”

    主簿道:“看来只有将流民再次驱逐了。”

    孙明义坐了下来,眉心犹如刀刻:“现在说要清出去他们哪里能肯?咱们的歧县的兵力也不过三千人,当初仗着城墙易守难攻还能抵挡,现在贼在城中若是将他们逼急了只怕到时候狗急跳墙,怕要引起大乱!”

    “临县兵力正在调配,谢公这两日也该回来了。县尊不若再劝一劝谢家公子,若是歧县乱了牵连的将是整个绥川,谢家自然逃脱不了干系。谢府若肯出借府中部曲或可缓解眼下流民之疾,等支援抵达一切就好办了。再不然能请谢府的云孟先生出个主意也是好的。”

    孙明义想了想,烦闷地哀叹一声后站了起来,将破旧的袄子穿上:“罢了,我去趟谢府。”

    谢随山听家奴报说孙明义求见,知道他定是为了流民一事而来的。

    流民在歧县生出的事端也出乎谢随山的意料。

    流民难训甚至威胁到了百姓的安危,到了如今地步他自然晓得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公仓的粮食早就被搬完,强征私粮差点儿引发官民冲突,最后根本没能征到多少。没想到歧县的百姓根本不愿意把粮食贡献出来给流民。这些人平日里看似淳朴团结,谁曾想到了关键时刻居然这么吝啬。当日他在城墙之上夸下海口说流民之事他全权负责,如今这才几日功夫如果出尔反尔将流民驱逐出城的话,他谢随山岂不是成了全绥川的笑柄?父亲知道了骂他个狗血喷头都算小事,肯定得将他绑去祠堂家法处置。而他妹妹阿薰呢,又能看他笑话。

    谢随山脑子疼,挥了挥手,让仆人跟孙明义说他不在府里,赶紧打发走。

    孙明义和主簿被拒之门外,气不打一出来,打算守在谢府门外等着逮这谢随山。

    等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县衙的几名士兵跑来找他,说流民在城中到处乱窜,青天白日打砸抢劫,已经出了人命。孙明义一个头两个大,让主簿继续在此候着孙明义,选了个精壮士兵让其快马赶去临县催调兵马,他则尽力集结城中兵力镇压流民。

    阿来从市集跑出来往桃源寺去,没跑两步便看见前方一群人惊魂未定地迎着她而来,衣服凌乱,有些人甚至还带着血。

    阿来抓住一位老妇问她出了什么事,老妇满头是汗气喘如牛,说流民闹到城北去了,不仅抢粮食还抢人,有人反抗就是一顿暴打甚至杀人,简直和土匪没两样。她就是从城北逃过来的,如今城北百姓全都跑光了。

    果然是这样!

    当初在流民被放入城中时阿来就有不好的预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