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女冠-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吗?”李隆基淡淡应着,默然审视着李白。
可偏偏就在这时,李白却挺胸抬头,毫不掩饰怨意地冷言道:“不敢当,公主贵人 事忙,又岂会把某这样一个文人放在眼中呢?”
李持盈闻言,只是一笑,知道李白仍有怨气。也不解释,她转目望着李隆基,见他 皱眉,立刻便笑道:“三郎哥哥,李太白确是一个人才,臣妹还要恭喜皇兄得了一位栋 梁之才了。”
李隆基看她一眼,没有说话。沉吟片刻后才道:“既是诗文了得,便赐李卿入翰林 院,供奉待召吧”
乍闻翰林院,李白现出惊喜之色。立刻便跪下叩谢皇恩,却没有留意到李持盈闪过 一丝阴郁的眼神。
翰林院,说来好听,聚集全天下最有才华的文士。可说到底,不过是些闲人。就算 是之后成了大学士,也未必成更上一层。何况……
转目望着李白惊喜交加的面容,李持盈把想要说的话咽了回去。这时候的李白,与 当年那个放言要为百姓为官,造福地方的少年已不再是一个人。一方面不屑权贵,一方 面却又为能得到赏识,成就功名而开怀。何苦矛盾?可这样的矛盾,却又是大唐所有文 人都具有的特质。清高与权势,想要同时握在手中是何等困难?
从南内出来,李持盈原本想招呼李白一聚的,可李白遥遥相望,却是施了一礼,便 转身离去。气得朝光直跺脚,要不是有所顾忌,怕要当场揪住喝问了。
李持盈倒是不介意,只是轻笑。回头见到王维时引此为玩笑。王维却只是笑,笑容 较往日格外灿烂。
有很久,没有看到王维这样的笑,不再是透着脱俗于世外的清淡,而是带着得意。
“或许,在诗歌上我未必能超过那李太白,可是至少,我有一样,是他再也比不上 的……”微笑着,王维抬眼望着李持盈,瞬间目中尽是柔情。
虽然情已淡,更多的是脉脉温情,可李持盈在这一刻还是大受感动。不论如何,哪 怕情逝,可记忆却始终无法消融的。
只是,王维虽说得暧?昧,可李持盈却从不觉得她与李白真有什么不可对人言的情 愫。既然李白表现得冷淡,她自然也不至于去贴他的冷面。
虽然这一年里,成为翰林供奉的李白很是在长安风光了一阵,可她却仍不冷不热地 远远望着。可是,命运,终究还是让他们有所纠葛……
第三十一章 唐史中不可揭过的一页(上)
对于李白来说,天宝二年,是他一生中最风光的一年。这年的春天,他终于如愿以 偿,成为大唐皇帝的宠臣。
因着备受推崇的诗才,几乎每次宫中盛宴,李白都会成为座上宾,作出脍炙人口的 诗篇。一时间,风光无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恩宠之甚,胜过众多文臣。
可是,这样的风光,也不是人人都可承受得起了。尤其是生性狂狷的李白,与人交 往多有疏慢,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得罪了许多人。更何况,他如今的风光,早就已经让人 嫉恨交加。
这日,春光正丽,南内中的龙池之畔,牡丹盛放,丝竹清扬,舞影翩翩。景妙,歌 妙,舞妙,香也妙,如此春色,令坐在沉香亭中的众人无不笑容满面。
待歌舞稍歇,李隆基便笑着招呼一旁的李龟年,笑道:“龟年,且唱支曲来听,朕 这几日没听到你的歌喉,便似少了些什么。”
李龟年是梨园中的名伎,一向受宠,故而说话也便随意几分。听到李隆基赞他,他 却淡淡笑应:“臣还以为大家近来听那位永新娘子的清歌妙声,早厌了臣的一把破锣嗓 子呢”
听他这样自嘲,在他身后五步之遥的那名年轻歌伎便笑了起来。声若玉笛婉转,又 如夜莺轻啼,竟是动听之极。看着李龟年,她柔声道:“李师傅又在说笑了,若您的嗓 子也是破锣,那这世上还哪里有善歌之人呢?就是和子,也要不敢再开口唱歌了……”
李龟年一笑,看看这年轻貌美,与公孙大娘之徒李十二娘并称梨园二秀的许和子, 眼中也露出赞许之色。
这来自永新小地的乐工之女,的确是这些年来少见的歌伎。怕是以后大唐中,再无 能胜过她的歌者了。
虽然当着李隆基的面相互谦虚,可李龟年取琵琶在手后,整个人便都似不同了。抱 着琵琶,他坐在胡床上,拔动琴弦,忽然朗声唱起:“红豆生南国……”唱的却是王维 的一曲《红豆》。
李龟年向来喜欢王维清丽的诗作,所以在李隆基面前也常演奏王维的诗。可今日这 一曲《红豆》唱出,李隆基却是淡淡皱了下眉,转目望了眼正与杨玉环低声说笑,似乎 全无异样的李持盈。便淡淡道:“王卿的诗的确清丽可人,可是到底不是新诗……啊, 对了,不如还召了李供奉过来填曲新诗唱来听可好?”
杨玉环听到,便抬起头来笑了起来:“三郎说得极是,那李太白之诗着实大妙。我 也想听听这李太白有何新诗。只是,若那人仍是醉着,便失礼于君前了。”
李持盈闻言,便宛言道:“我倒是听说,那李太白,越醉,所作诗歌便越妙。若他 醉了,娘子才该欢喜。”
杨玉环一笑,便不再言语。李隆基侧目相望,见李持盈神态如常,便转过头令当值 的小黄门前去传召。
众人坐于沉香亭中,一心等着李白前来做出新诗,谱上一曲新曲。可谁知等了近一 个时辰,那去传唤的小黄门仍未来回报。
杨玉环等得心焦,脸上便有不悦之色。李隆基也轻轻皱眉,只是看看仍是笑谈风生 的李持盈,便又舒开眉心。
虽然最初引荐李白的人不是他这皇妹,可看元元的言行,对这李太白倒颇有几分欣 赏。不管怎样,元元的面子,总还是要照拂的。
如此这般,又等了大半个时辰,李白终于姗姗来迟。带着一身的酒气,醉态可掬。 见了李隆基,连行礼都显得简慢。
杨玉环皱了下眉,“还是去取解酒汤来让李卿饮下吧”
“不必,”李隆基摇手笑道:“既是酒百斗,诗百篇,李卿还是醉着的好。”虽如 此说,却到底掩鼻。
李白醉得太烈,应对间,喷出的酒气着实熏人,若是别人,早就被喝斥“君前失仪 ”。可现在,却无人叱斥。
“先生,儿亲为先生研墨。”许和子更是接过宫人手中的墨条,笑盈盈地近身而立 ,好似根本没有嗅到那熏人的酒气。
李白微微一笑,点头示意后,目光却掠过坐在亭中,笑吟吟的李持盈。
合上双目,他静默片刻,才执起笔来,转目四望,望浩袅烟波的龙池,望花团繁促 的牡丹,再望正与李隆基低喃,不知说些什么的杨玉环。最后,目光落在雪白的玉版纸 上,凝望数息,忽尔挥笔疾书。
立在一旁的许和子,轻声念着那落在纸上的锦绣诗篇,却是: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果然好诗,”她轻声赞着,却见李白笔下如飞,竟又写下第二阕。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大妙——”许和子抚掌大赞,竟顾不得再看,返身取了琵琶,已先弹了弦,试着 弹出清平调来。
连弹数次后,便开口唱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虽然原本对李白的狂态还有些不满,可听得这样的新诗,细想这诗中对她这朵“名 蒵”的赞美,杨玉环也不禁笑生双颊。粉面飞霞,娇艳欲滴,可不真是如这满园繁花一 般惹人情思。
因着这一首诗,杨玉环对李白的看法大为改观。甚至还在李隆基面前夸赞了李白许 多。可不想过得几日,虢国夫人入宫,却突然与她言说:“娘娘可曾听人唱那清平调? ”
不知她的用心,杨玉环掩不住欢喜之情,强自敛了笑,淡淡道:“李太白的新诗, 倒是在我面前做出的。”
虢国夫人立刻叫起来:“什么?那厮竟那样大胆,还敢在你面前这样放肆不行,一 定要大家重重罚这穷酸”
杨玉环大奇,细问之下,才知却是宁亲公主驸马张垍在外说起李白所做的三首《清 平调》在暗讽杨玉环是祸国殃民的祸水。
“怎么会?这诗我曾亲读……三姐多心了,那张垍也是个文人,自古文人相轻,也 是难免的。”
杨玉环原本想不予理踩,可不想虢国夫人顿了片刻后又道:“娘娘难道不曾见那句 ‘可怜飞燕倚新妆’吗?这分明就是在讽刺娘娘,而且,还隐约刺着我等姐妹……”
脸色突变,杨玉环怔怔望着虢国夫人,久久不能成言。虽然现在看来虢国夫人与李 隆基已毫无纠葛,可之前所见,却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若这李白真是以诗暗讽……
“此人可恶”恨声喝叱,杨玉环拂袖而去。在李隆基面前,情伤难抑。自然的,李 白的可恶之处,便呈于君前。
有月余的时间,李白都没有再接到传唤。不知是气苦,还是觉得不必入宫侍奉是件 乐事,李白这一整月,都流连酒肆,与京中酒友,畅饮无度。
诗酒人生,畅快无比,无数名句便在酒肆之中挥洒而出。长安城中数间酒楼白壁上 都留下李白的墨宝,甚至有几家酒楼,干脆都改了名字叫“太白居”。
就这样过了月余,忽有来自东北渤海国来使。这渤海国,早年并未与大唐朝贡,上 书所云尽是无人能解之文。几位翰林聚在一起研究数日却无一人能解。偏生,这日便是 那渤海国使节上殿面圣之日。再无人解文,便要失了大唐的声威。无奈之下,只能回奏 谢罪。
李隆基听闻震怒非常。可巧李持盈也在场,便笑言:“我听说李白博学多才,识得 西域文字,只不知这渤海国的文字,他是否认得。”
李隆基大喜,忙令小黄门传召。可小黄门去了两个时辰,才回奏。言说李白醉得不 醒人事,根本无法上殿。
李隆基又气又急,偏含元殿中,那蛮使已侯多时。无奈之下,他只得匆匆上殿,临 去时,叮嘱李持盈:“元元,你与寻李太白有旧,又一力举荐他,此刻倒要劳烦你了。 ”
虽然没有把握,可此时,李持盈也不好拒绝。别了李隆基,她便直奔李白饮酒的酒 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