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记者没看过《星际迷航》吗?可汗和史波克的综合性格,差不多就可以来形容格林博士的性格特征了。没事多看点科幻电影啊,记者!
——楼上们到底是粉还是黑啊?
——话没说完呢,我们都知道她是什么德行,可那又怎么样?我们不还是一样对她又爱又恨,只是有时候恨得多,有时候爱得多而已。
——没错,所以没什么好说的了,点起蜡烛,记者一路走好。
事实上,都不用葛瑞丝的影迷们做什么,等那篇批判葛瑞丝的报道一经传播,英国的媒体就先炸了。论起全世界媒体的战斗力,英国媒体敢称第二,就从来没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媒体敢称第一,他们可是“狗仔文化”的发源地,咳咳,只是想说英国媒体绝对是在半山腰俯瞰其他国家或地区媒体的。
更关键的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总是很统一,而且相当的护短,葛瑞丝就是那个被护的,现在有外人“欺负”她了,这不亚于捅了英国媒体的蚂蜂窝。
这么一来,英国媒体的长…枪短炮全都架起来了。
先不说别的,打一梭子再说。完了后,在用事实说话。
《泰晤士报》其实是最给力的,他们把06年发生的“伪恐怖分子案”原原本本的报道出来。在这起引起恐慌的案件中,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当时还只有19岁的葛瑞丝,事后女王还发了勋章,进行表彰来着。
这件事完全是有迹可循的,尽管当时新闻在发布不久后,就渐渐被压了下去。当然,当时苏格兰场的质疑,还有跟进这桩案件的探员们的将信将疑,这就不需要报导出来了,毕竟都是无关紧要的元素嘛。
这么轮番上阵后,英媒还用看起来很轻描淡写,但实际上绝对是得意洋洋的语气称:‘我们大不列颠的水土总是会孕育奇才,像福尔摩斯爵士,像格林博士。’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媒体齐齐翻白眼,能不能要点脸,维多利亚的传奇侦探福尔摩斯,那是柯南·道尔爵士编著出来的好吗?并不是真人。另外美国的媒体最不服气,葛瑞丝明明是有英美双国籍的,什么时候就成原汁原味的英国人了!这件事咱们先记着,等以后再一块算。
——英媒的战斗力不是说说而已的,其他媒体不得不避其锋芒啊。
不管怎么说,葛瑞丝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实力圈粉了。好像出什么事情,到最后总是以这件事做落点呢,没办法,谁让现在正在吹“高智商是新性感”的风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连串事引起了一个正构思“高智商是新性感”故事的编剧的注意力,而他故事里的“高智商”正是夏洛克·福尔摩斯。
第52章()
“剧组陷险境,被吓得险些魂飞魄散”这件事,还是给葛瑞丝带来一些影响的。
比如有了相当正当的理由,唐纳德·伍德老先生让外孙女每天都打一通美曰其名“报平安”的电话。
这件事在未被大范围报道前,老先生还不知道有这一遭,当他知道后免不了的为此担惊受怕,尽管这种事在葛瑞丝身边发生的次数不少了,可没有谁能真正适应了这种事。再确定了葛瑞丝安然无恙后,老先生就以“我很担心”为由硬要葛瑞丝每天都得和他保持至少一通电话,不然他就跑到南美洲去。
葛瑞丝,她也只有妥协了。
而每天围观葛瑞丝打这通报平安的电话,已经成为斯特林难得的娱乐节目了。
是的,在葛瑞丝“遇险”后,斯特林就马不停蹄的赶来剧组,并像以前拍摄《魔法奇缘》初期时,整天就一直跟在旁边一样跟着007剧组。在这之前,都是艾米丽在跟前跟后照顾葛瑞丝的。不仅如此,大资本家还遣送了一批训练有素的保镖过来,他们现在是并不显眼了,因为剧组为了杜绝再发生第三次这样的事情(第一次是外景地不远处帮派交火),雇佣了荷枪实弹的保安员。
另外,斯特林也是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客户以前的“光辉事迹”,他觉得这很好,这有助于他更好的了解葛瑞丝……个球。他在听说时满脑子都是浆糊好吗?而且这件事逼迫他不得不正视起一件事来——葛瑞丝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从她的母星来,或者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从书中来等这些不科学的解释就算了,他还不至于“饥不择食”到这种地步。
听听,又来了。
“这是今天的报平安电话,外公,我很好。”
“今天去打高尔夫了?”
“我希望您不会把打高尔夫输了的原因,说成是因为太担心我了。”
这三句话中间的间隔都很短,也就是说在伍德老先生开口前,葛瑞丝已经差不多知道了,这件事斯特林自己也遇到过,还这么说吧,就拿他的前女友——是的,在她向自己坦诚她有个十岁大儿子的事情后,他们没多久就分手了——来说,葛瑞丝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前女友,就更没有可能见过他前女友的儿子了,但连这种事都能演绎的出来。说真的,不去做八卦记者那都是可惜了。
葛瑞丝牌记者,最新最可靠的八卦。
斯特林被他自己的想象逗乐了,再一抬头就对上葛瑞丝看白痴=金鱼的眼神。
斯特林:“……”杀了我吧!
……
波澜过去,拍摄还得继续。
邦德从他在cia的老朋友雷特特工那里得知了,多米尼克和叛军将军将在沙漠里的一座旅馆里进行交易,他就和卡蜜儿赶往旅馆。卡蜜儿之所以会去,是因为叛军将军曾经残忍的杀害了她的家人,这也是她会和邦德并肩作战的原因,她要复仇。
身陷困境的少女,同样复仇的目标,想不出任何不让邦德不为之动容的理由,不是吗?
话说回来,在旅馆这一部分戏份时,将迎来电影里最绚烂的一次爆炸。整座旅馆都被炸掉了,叛军将军死在了里面,多米尼克也被邦德砍中了脚,之后就逃跑到沙漠里,等着渴死或者被他的同伴杀死。再然后,邦德就还要去追查韦斯帕的间谍前男友,就和卡蜜儿分道扬镳了。
也就是说,在这场爆破戏后,葛瑞丝的戏份差不多就结束了。
不过,这场爆破戏并不好拍摄,而且危险戏份是全剧中最高的。因此在沙漠中取好景之后,剧组将从玻利维亚回到英国松林制片厂,在摄影棚里进行拍摄。
——纵观葛瑞丝的所有戏份,除了这个爆炸场景,另外还有一段危险系数不低的。卡蜜儿和邦德在乘坐dc3型飞机去沙漠里探究事情真相时,被多米尼克派的人击落,他们不得不弃机降落。堕落的镜头并不是真的从飞机上跳出去的,而是在一个叫bodyflight的风洞中拍摄的,这个风洞可以模拟人从一万英尺的高空中自由掉落的感觉。
在马不停蹄的回到松林制片厂后,就拍摄这段高…潮部分的爆炸场景,又用去了整整一星期时间。事实上,如果加上前面的测试爆炸所用的时间,那将要更多。另外,这一星期里,还包括了演练时间,因为在同一组场景里,不仅有邦德和多米尼克的打斗戏,还包括了卡蜜儿和叛军将军的打斗戏。
打斗戏加上起火尔后爆炸,另外还得让爆炸看起来更真实,用那么长时间就无可厚非了。
等圆满拍摄完这个场景,距离1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已经过去了九个星期的时间,也就是说去掉葛瑞丝在意大利训练基地接受训练所用的四个星期,在剧组的正式拍摄时间不到一个半月。
卡蜜儿的戏份是拍完了,但《大破量子危机》还有四分之一的戏份没有拍摄,时间不等人,再加上闻讯而来的记者们,剧组只是简单的和葛瑞丝做了个告别,反正等到11月份电影上映,还会再见面。
这样的想法,都是人之常情么。
所以在“人之常情”下,丹尼尔·克雷格就主动去和葛瑞丝道别,再然后在葛瑞丝的注视下,他就有那么些卡壳了:“我想说的是,你其实挺好的,格林博士。”哦,剧组差不多都这么叫她了,以示敬重的意思,大概。
“我知道。”葛瑞丝说的理所当然,让丹尼尔·克雷格忍不住嘴角抽了抽,正常情况下不是应该礼尚往来的吗?他倒不是想听葛瑞丝夸奖他,只是也不要这么不按常理出牌么。
葛瑞丝眨眨眼,又补充了一句:“说起来你还是没弄清楚你女朋友和你单方面冷战的原因吗?我只能说,她不全是怕耽搁你拍摄这场戏,而没有来打扰你的。那么,再见。”
然后,她就那么潇洒的走了。
丹尼尔·克雷格:“……”这到底是在搞什么?先不说她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就是她为什么不把话说全啊?他本身是认为他的女朋友是怕打扰他拍戏,没有联络他的啊……所以说,他为什么要主动过来跟她告别啊?!
——想想看‘你其实挺好的’,这句话听起来稍微有那么点微妙呢,所以‘邦德先生’就纠结下去吧。
……
“葛,我想在拍摄《成长教育》前,你可以好好休息下。《成长教育》那边,他们重新找了一个导演,不过具体拍摄时间还得再商量下。”在从松林制片厂回伦敦的路上,斯特林把葛瑞丝接下来的日程给她说了说。
《成长教育》的剧本虽然早在去年10月下旬就送到了斯特林手中,葛瑞丝在看过剧本后答应了下来,还去和编剧尼克·霍恩比见过面,尼克·霍恩比是在看过葛瑞丝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演的妮娜后,就觉得葛瑞丝非常适合演珍妮,再有等《赎罪》上映后,尼克·霍恩比就更确定了。
再有《成长教育》中,女主角珍妮所要报考的大学就是牛津大学,正好葛瑞丝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即便在珍妮十六岁到十七岁的年纪时,葛瑞丝已经在牛津大学拿到了她的数学博士学位了。
在确定完女主角的人选后,《成长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