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毁掉。
萧槿深吸一口气。怎么她前世看着卫启濯晋升晋得易如反掌,如今做了他媳妇就觉得这么揪心呢。
卫启泓今日再度跑到国公府门外,试图借着过节的名头拜望祖母和父亲,但是又一次被门房拒之门外。
卫启泓在大门外踯躅不去。他这两三月间不知来了多少趟,但每次都无功而返。门房不仅得了吩咐拦着不准他进去,还不让他看儿子。
卫启泓暗骂这帮下人势利眼,低头看着自己身上这件再寻常不过的潞绸袍子,又有些丧气。
这种料子搁在从前他连看都不会看一眼,赏给下人还差不多,如今居然让他穿出来,他套在身上就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卫启泓又等了片刻,见进门无望,方欲离去,就听见身后传来下人行礼的动静,回过头就看到卫启沨轻装简从施施然踱步而来。
卫启沨客客气气地跟卫启泓叙了礼,旋笑道:“今日竟是这般巧,适逢佳节,不如我与你作杯,如何?”
卫启泓往昔也不大和卫启沨打交道。卫启沨与他分别是两个房头的嫡长子,骨子里其实也是骄矜的,只是卫启沨的性子没有他性子那么锐,所以人多谓卫二公子谦逊有礼,然而卫启泓能看出卫启沨实则跟他一样要强,否则也不会与晦迹韬光好多年的卫启濯暗暗较劲。
卫启泓原本想张口推拒,但转念一想,他可以藉由卫启沨知道国公府这阵子的状况,便点头应了下来。
卫启沨暗笑,卫启泓从前站得太高了,以致于懒得动脑子,认为任何优待都是理所当然的,如今从云端跌入泥淖,倒也有些开窍的样子,性情瞧着也不似从前那样莽撞了。
失去了之后才知道珍惜,这是多数人的通病。
弹劾卫启濯的事不断发酵,永兴帝在被雪片似的奏章围攻了一轮又一轮之后,终于忍无可忍,派人快马加鞭去将卫启濯宣召回京,着工部侍郎去替代他的差事。
第一百五十七章()
荆襄是个模糊的区域;后世的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四省交界处便是荆襄平原;那里因是多省交界,属于三不管地带,因而四面八方的流民都往那里涌。
流民问题向来是皇帝的一块心病;因为流民极易暴动;又不好辖制,常常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边的平息下来那边的又冒上来。所以永兴帝一听闻荆襄地震;首先想到的就是流民这个隐患。
荆襄流民前些年才闹过一场;眼下若是因为受灾;再度闹出什么乱子,那可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据奏报来看;这场地震震动颇大,出了事自然就要赈灾,但这个赈灾的人选就要仔细考量了;因为一个赈不好就变成平叛了。
既能赈灾又能平叛,兼且还对流民问题有见地的;放眼朝堂,实在寥寥可数。
永兴帝头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卫启濯。卫启濯头先在山东时两次平定流民;第一次还是在未入仕的情况下;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庠生,就已经能够从旁协助总兵孟元庆平叛了。第二次更是调遣有度;平息了一场跨省的流民暴乱。
荆襄流民向来都令朝廷头疼;廷议上对于钦差人选问题更是莫衷一是。最终永兴帝拍板表示让现如今正在湖广盘桓的卫启濯来接手这个差事;依旧让工部的人去接替卫启濯目前手头的事。
众皆哗然。
皇帝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把这份差事交给卫启濯,就意味着将来兴许还要调兵给他,若是已经不信任卫启濯了,那这做法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若是还信任卫启濯,为何之前又要将他调回京。
萧槿也不太明白皇帝的心态。不过她比较关心另一件事,那便是卫启濯恐怕要因此晚归了。她不知道这是否会打乱他的计划,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会为他带来什么转机,她就是担心他会重蹈前世的覆辙。
正是季夏时节,暑气蒸腾,流金铄石。即便已然入夜,仍旧闷热难消。
卫启濯坐在灯火摇荡的书案前,对着桌上写到一半的家书出神少顷,往圈椅上一靠,将手里的笔按在了砚池里。
他原以为自己不过出门两三月,尽快办完事就可以回京了,兴许还可能因为袁泰的举动而提早回京。
但是如今,他一时半会儿是回不去了。
他与萧槿今生相识以来,最多也就分别过半年,照着眼下这个趋势,可能又要分别半年。他对他们母子惦念非常,每回看时辰的时候都会想他们母子可曾用膳,可曾睡下。
他预备将家书写完时,一公吏忽然敲门进来,在他耳畔低语道:“大人,蜀王府的长史前来拜谒,说要见您。”
他蓦地绷起脸,须臾,语声微沉:“将人请进来。”
七月流火,天气转凉后,卫老太太又因着风寒病了一回,这回的状况并不比去年好上多少。萧槿瞧着这副光景,有些担心卫老太太会在卫启濯外出的这段时间内出什么意外。若是那般的话,他或许会跟前世一样错过见亲人最后一面。
中秋前夕,萧槿去看望卫老太太时,老人家已是力气缺缺。萧槿从旁照料着老太太用了药,又勉强笑着陪老太太叙了一回话,听老太太问起卫启濯何时能回,踟蹰一下,道:“夫君信上说,兴许要等到下月才能回。”
她前阵子询问卫承勉是否要给卫启濯去信说明卫老太太病势沉重的事,让他作速回来或者上奏要求派人接替他。卫承勉考虑到诸多因素,对此也十分犹豫,一直委决不下。
卫老太太抬了抬眼皮,平静道:“眼下我也不是不能动,等到治不下了再知会他也无妨。至于能否赶得及,端看天意了。”
萧槿一愣,老太太竟然看出了她的心思。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眼下已近耄耋之年,算得上高寿了,我头先每日晨起活络胫骨也不算无用功,”卫老太太叹息道,“只是有些儿孙不省事,我回头闭了眼也不好跟先夫交代。”
萧槿瞥眼一睃,果见坐在不远处的傅氏脸色明显一僵,神情不善地暗暗斜了她一眼。
傅氏八成是想到了卫启沨的婚事,这已经成了她的心病,并且她认为这是她儿子的污点,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每次卫老太太感慨儿孙的时候,傅氏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总觉得是在影射她儿子。
萧槿心里冷笑,傅氏恐怕还不知道,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日内,她的日子可能都会比较难过。
萧槿回了昭文苑后叫来了明路,张口便道:“将消息都放出去了么?”
明路鞠腰答应了一声。
“做得小心么?”
明路心道这种偷鸡摸狗的勾当少爷以前常让做,早就做出经验来了,嘴上却不敢这样说,只恭敬道:“少奶奶放心,小的知道分寸。”想了想,又道,“少奶奶,二少爷三少爷那头要不要也”
“不必,如今这般已经足够,姑且静候结果。”
萧槿实在太了解傅氏的为人,加上她前世听卫韶容讲了一些事,知道她在背地里没少咒卫老太太死,她觉得应该给傅氏一些教训,也算是顺便报一报她跟她那些前世今生的旧账新仇。
于是她让明路去往卫承劭身边下人那里散播一个消息,大致便是傅氏对卫老太太心怀不满,卫老太太此番再度病倒就是傅氏在背后使巫术咒的。
卫承劭不大信鬼神那一套,但却是个大孝子。当初卫启沨堕马昏迷不醒时,卫承劭尚病急乱投医找了一群道士斋醮,如今听说母亲的病兴许是老婆咒出来的,情感偏向之下,不气才怪。
卫承劭也是知道傅氏对卫老太太心存不满的,只是傅氏平日里行事审慎,卫承劭没抓到她什么把柄,这才相安无事。如今听到这种风声,兴许休了傅氏的心都有。
萧槿望一眼西坠的斜阳,眉目染忧。如果老太太有个三长两短,后面紧跟着的就是一场大风波。
事实证明,有些时候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
中秋之后,老太太病体一日比一日沉重。到了八月底,已经水米难进。
卫承勉此刻已然无暇去思虑更多。他急急给儿子修书一封,命人日夜兼程送去荆襄。尹鸿如今还被扣着,眼前的事于他而言实是一团乱麻。
同样一团乱麻的还有二房。卫承劭去探望母亲回来,抽身就一把揪住傅氏,怒道:“你老实说,母亲那病究竟是不是你作的妖?!”
卫承劭素性沉稳,极少发火,傅氏见卫承劭眼下来势汹汹,吓得脸色发白,连声辩解:“不是我,我没有,我哪来的胆子诅咒婆母”
卫承劭厉声道:“没有?!当我不知道?你一直以来都怨恨母亲弹压你,背地里不知诅咒过母亲多少回,还说不敢?我看你是巴不得母亲早点死!”
傅氏骇然抬头。她平日里也就是转身回房之后才敢叨叨老太太几句,有时受了老太太的气,面上也都是强忍着,到了背地里才敢咒骂几句。打死她都不敢让这种话飘到卫承劭耳朵里,媳妇咒婆婆,那是大逆不道,被卫承劭知道,她往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可是卫承劭而今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她的丫鬟背着她透给了卫承劭?
傅氏正思量着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卫承劭已经叫来了几个婆子,命将傅氏押到佛堂去,跪着为老太太祈福去。
傅氏知道这罪名绝不能认下来,一叠声喊冤,但卫承劭自始至终置若罔闻。傅氏正六神无主之际,一扭头瞧见儿子和卫启沐打远处过来,忙朝儿子求助。
卫启沨瞧见这乱哄哄的一幕也是一怔,及至瞧见父亲的脸色难看至极,意识到母亲大约是触了父亲的逆鳞。他上前行了礼,小声询问缘由。
卫承劭阴沉着脸大致讲了一讲,末了越说越气,转回头又冲傅氏怒道:“你这毒妇顶好虔心为母亲祈福,如若母亲有个不测,看我怎生整治你!”
傅氏一向养尊处优,性子久惯刚强,何曾被这样落过脸面,心里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