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淑芬好笑的看着守着自己的孩子,伸手在泡豆子的桶里一捞,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家人的豆子还是挺不错的!
将泡好的豆子提到石磨边上,用勺子将发胀的豆子舀到石磨的入口处。吩咐赵碧晨缓慢的往石磨里注水,罗淑芬推动石磨。这个石磨,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罗淑芬推磨的吱嘎的声音在赵碧晨和赵尉然听起来是那么的动听。期间,赵碧晨还跟妈妈换着推了一下石磨。原本在妈妈手中轻巧灵活的石磨,到了赵碧晨手中,变得非常沉重。
下午赵旭东打算去河边看看,能不能抓到鱼,所以家里只有罗淑芬和两个孩子。
“哇,出来了,流出来了!”赵尉然惊喜的看着米黄色的豆浆混着豆渣从石磨的边缘渗出,汇聚成一股小溪,流向石磨的出口。
“晨儿,待豆腐做好了,你给你吕家大婶拿点过去。咱可不能白穿了她给做的鞋。”想起吕向阳带来的猪油,那可是比棉鞋还珍贵的东西。罗淑芬安排着自家女儿。
“大伯娘,然然也要去。”赵尉然连忙举手说道。
“好好,你跟你姐姐一起去。记得要懂礼貌,要叫人;别人拿东西给你要推辞,别嘴馋,知道吗?”罗淑芬大道理不懂,但是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做得很好。
半个小时候,所有的大豆都变成了豆浆。
罗淑芬将半桶磨好的豆浆倒入铁锅,加入清水稀释。吩咐赵碧晨加点柴火,用旺火煮沸。罗淑芬找来之前准备好的青菜叶子,放进豆浆里面去除泡沫。
“晨儿,你看。是不是泡沫渣子都没有了?”罗淑芬用锅铲在豆浆里面滑动,米白色的豆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大伯娘,好香啊!”赵尉然深吸一口气,咽了咽口水。
“然然,等会儿大伯娘给你们弄豆浆吃。”罗淑芬好笑的看着身边的孩子。
让赵碧晨熄火,罗淑芬拿来一个木头做的架子。将纱布的四个角分别系在架子上,一个简单的漏网就制作完成。
用瓜瓢将豆浆舀到纱布上,让纱布过滤掉豆渣,只留下纯净的豆浆。
赵碧晨觉得晃动纱布,让豆渣滚成球这个动作特别好玩,主动包揽了这项工作。赵尉然个子太矮了,够不到。不然,他也是想要来试一试的。
过滤完所有的豆渣,罗淑芬用小碗给两个孩子分别盛了一碗豆浆。她甚至拿出了家里为数不多的白糖,撒了一点在豆浆里面。
“喝吧,甜着呢!”
赵碧晨轻轻的喝了一口妈妈亲手做的豆浆,真好喝!她将自己的碗放在妈妈的嘴边,一定要她尝一尝。赵尉然也有样学样,非要大伯娘喝一口他的。
纯净的豆浆倒入锅中,剩下的就是点卤水这个动作了。这也是大部分人做不好豆腐的关键。卤水多了,豆腐容易又老又硬;卤水少了,豆腐散开,不能够凝聚在一起。
罗淑芬对于卤水的把握恰到好处,既不会让豆腐散开,也保持了豆腐最鲜最嫩的美味。
等豆腐全部装箱,盖上石板,用石头压住。罗淑芬总算是可以歇一歇了!
“明天就可以吃豆腐了!”她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汗水,吃豆腐的人从来不会想到,其实从豆子变成豆腐,还需要很多道工序。
外出抓鱼的赵旭东在河边碰到了正在钓鱼的吕向阳。
“赵大叔,你也来钓鱼吗?”
“嗯,我来看看。”赵旭东没好意思说自己根本不会钓鱼。可是,闲在家里没事,他想给孩子们弄点吃的。罗淑芬不是要做豆腐吗?他想弄几条鱼给孩子们做豆腐鱼汤,补补身子。
赵尉然和赵碧晨的瘦小,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你跟我来!我在那边做了几个窝子,说不定这会儿已经有鱼儿游过来了。”冬天的甄家湾,即便是下了雪,河面上也没有结冰。虽说这条河差不多有三米宽,可是里面的鱼并不太多。
当地村民很少来捕鱼的,一来好多人吃不惯鱼的那股土腥味;二来做鱼可比吃肉贵,很费油,而且容易被鱼刺卡住;三来,钓鱼是件需要耐心的事情,河里的鱼并不多。
因此,即便是那些最穷苦的人家,也不愿意来河边抓鱼。
吕向阳不一样,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一手很好的烤鱼手艺。经过他的手做出来的鱼不仅不腥,味道相当的鲜美。
赵旭东摸了摸鼻子,自己这半路截胡的事情,恐怕做得不地道。
吕向阳似乎看出了赵旭东心里的想法,笑了笑。
“赵大叔,我在河边下了好多鱼窝子。我一个人哪里忙得过来?你来试一试,说不定运气比我好。”
赵旭东也没有空手而来,他手里拿着的是弟弟的钓鱼竿。虽然是自制的,可是因为用的是结实的荆竹子,整个鱼竿看起来装备还是挺齐全的。有鱼钩、有浮漂、还有鱼饵。
“你试试这个,我发现鱼儿挺喜欢吃蚯蚓的。”吕向阳手脚麻利的帮赵旭东换了一个鱼饵,留下一些蚯蚓,他向着下一个窝点走了过去。
赵旭东将鱼饵抛下去,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刚开始浮漂动了,他提快了,鱼儿还没有上钩;后来再有两次,他又提慢了,鱼饵都被吃光了,他才提起钓鱼竿。
几次下来,他终于总结出了一个合适的时机。离他不远的地方,吕向阳已经成功的掉起了两条鱼。
转头看着赵旭东还没有成功,他比划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旭东终于在天黑之前,成功的掉钓到了六条小鱼。四条三指宽,两条只有两指宽。两条小鱼被他放生了。
眼看着天黑了,吕向阳也收起了自己的钓鱼工具。从装鱼的渔网里捡了两条大鱼,扔进了赵旭东的桶里。
“这,向阳,这怎么行?”赵旭东不好意思的推辞道。
“嗨,赵大叔。我家里还有很多鱼呢!这些拿回去你们刚好可以做一顿来吃。”吕向阳没所谓的摆了摆手,他倒是没说假话。他们家里还有二十多条鱼呢。
“大伯,大伯娘叫你回家吃饭了!”当赵尉然的声音传来过的时候,赵旭东跟吕向阳各自提着自己的战利品回家了。
“嗯,大伯听到了。马上就回来。”赵旭东应了一声,收拾东西的时候忍不住感慨了一下。刚才他看了看,吕向阳至少掉了十多条鱼。可能真的是术业有专攻,他在钓鱼上完全是个新手。
吕家,因为天气太冷了,吕继山不允许甄珠跑到外面去活动。内心里,他喜欢甄珠围着自己打转。平日里他要出工没有办法,现在正好可以整天和珠珠在一起。
甄珠倒也听话,就在家里玩。有时候帮着做点家事。她现在已经不会像之前那样,还给家里帮倒忙。充满童心的她总是给家里变换着摆设,难为吕继山大冬天居然给她摘了一束野花。
吕向阳甚至专门给她编了好几个小篮子,供她插花和摆放小玩意儿。其中有一个篮子稍微大一点,被铺上了百香草。这是小狼崽的家。
“天都黑了,宝宝怎么还没有回来?”甄珠守在灶台边上,吕继山正在做晚饭。因为这里特别暖和,而且灶膛里的火光会给黑夜带来一点有温度的亮光。
甄珠话音刚落,家门口响起了吕向阳倒鱼出来的声响。
“宝宝回来了!”甄珠怀里抱着小狼崽,一蹦一跳的跑了出去。
“宝宝,你又钓了这么多鱼?你好厉害哦!”最后一句话,她是跟赵尉然学的。
“珠珠,你说是宝宝厉害?还是我更厉害?”吕继山竟然吃起了儿子的醋。吕向阳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您更厉害,好了吧?
甄珠还真的左看看儿子,右看看丈夫。一副很难回答的模样。
吕继山看到这样的甄珠,心头一热。晚上,他会让她知道自己的厉害!
“你们都比珠珠厉害!”甄珠终于想到了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说完她自己傻笑了起来。
吕向阳刚刚洗完手过来,家里的饭菜已经上桌了。晚饭是红薯稀饭,赵家送的咸菜和吕继山亲手做的酸菜鱼。
“好吃,好吃!”甄珠面前的小碗里,有吕继山特意帮她把鱼刺剔除干净的鱼肉。
吕继山一边给妻子挑鱼肉,一边小声的叮嘱道:“珠珠慢慢吃,小心里面有我没有看到的鱼刺。要是一旦发现有鱼刺,立刻吐出来,知道吗?”
这样的晚餐,在甄家湾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第一好的。大米煮得稠稠的,加入少量的红薯,让白米饭中多了红薯的香甜滋味。
吕向阳已经习惯了父母在自己面前的爱恋和谦让,每当这个时候,他心中对爸爸的崇拜又要多上几分。
“向阳,吃过晚饭,你帮爸爸一起把这些鱼都杀掉。我们全部做成咸鱼吧,你的舅舅们都喜欢吃咸鱼。”吕继山难得分出了几缕关注度,看向饭桌上的儿子。
赵家,罗淑芬和孩子们惊喜的看着赵旭东带回来了鱼。
“爸爸,你好棒!竟然钓了这么多鱼。”赵碧晨一直以为,村子面前的这条河是没有鱼或者很少鱼的。
“然然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有四小两大六条鱼。大伯真的很厉害,钓了六条鱼。”赵尉然竖起了大拇指。
“这不是我一个人钓的,我在河边碰到了吕向阳,那两条大的是他钓的。”赵旭东实话实说,并没有将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说起钓鱼,他真的不如吕向阳。
晚上,罗淑芬用猪油做了土豆烧豆角,还在铁锅周围贴了一圈锅贴。外加一锅中午做白米饭沥出来的米汤。
这么丰盛的晚餐,也只有在过年这段时间才能够吃上。虽然没有肉,可是能够用猪油炒菜已经是一种奢侈。更别说玉米面和着白面做成的锅贴。贴着铁锅的一面焦香酥脆,暴露在空气中的一面吸收了土豆烧豆角的香味。
用锅贴沾着菜品中的油汤,赵家人全都吃得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