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的日常-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柯家虽是泉州大户,到底也只是钱多些,家里数得上的不过是花钱供出来的两个六七品的小官,唐老爷身为泉州同知,却是正五品——若是拿着唐大姑娘的衣裳去唐家求娶,再许下厚厚的彩礼,唐家为了遮掩脸面,未必不能成事。

    柯大太太眼睛都瞪圆了,捂着心口,不敢置信的看着儿子,“你、你怎么有人家的衣裳?”

    柯亭芝自然不好说是自己花钱叫人骗来的,就道,“无意中捡到的。”

    “你糊弄别人,还想糊弄我?你是我生的,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哼,多半不是正经路子弄来的,你好大的胆子啊!啊?”

    柯大太太揪着耳朵把儿子骂了一顿,到底没说死不行,“这事儿不许叫老太太知道,等你爹回来,我和他商量商量再说!你这几天老实些,不许闯祸!”

    赶巧了,柯老爷出去会朋友去了,这几天都不在家,柯大太太心里跟猫抓得似的,头发都愁白了两根。

    柯亭芝的大哥不如弟弟有本事,却娶了个有心计的娘子,柯大奶奶是个有本事的,自从进了柯家的门,先是生下长孙,将中馈握在手中之后,便将家中治理得井井有条,婆婆这几天的情形她看在眼里,心知多半还是为着小叔子的婚事,可惜这一次任她怎么套话,婆婆就是不说,不过倒也露出口风,似乎是担心自家高攀不上?

    柯大奶奶琢磨着若是让小叔子娶了个官家千金,等以后分家的时候就说不准谁能拿大头了,她也不是个冲动的,自知这事儿不好直接开口,就悄悄安排了婆婆身边伺候的人,话里话外劝柯大太太不要给柯亭芝娶个身份太高的,免得以后被辖制,闹得家宅不宁,将来在柯亭芝在媳妇面前抬不起头。

    柯大太太虽然常常因为儿子而生气,却没觉得自家儿子坏到不可救药,听了身边人的话,又想到这事儿还是得跟老爷商量了再说,琢磨了半天,叫人先不忙准备礼品,打算找机会见一见唐家姑娘。

第63章 三见() 
唐同知家为长子定下了陈家三姑娘!

    这条消息飞一般的传遍了泉州上层。

    两边的媒人分别是李提举家和黄通判家,原本为这桩婚事搭线的是其实是高同知家的太太,可惜高同知突然亡故,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虽说这件喜事在几天前才定下,可王氏为了儿子的婚事早就有所准备,虽然时间上紧促了些,倒也不至于慌手慌脚。

    两边商量了六月十八这个黄道吉日,唐家收了陈家三姑娘的庚帖,又将聘和聘礼送到了陈家在城内的宅院,这一通折腾完,也已经快到了中午。

    且不说陈家那边如何,唐家这里可谓是宾客盈门,络绎不绝,男客被安排在前院招待,女客则在充当客院的兰院里吃酒听戏。

    隔着一座花园,热闹和喧嚣毫无顾忌的传入到后宅之中。

    曼春站在院子里听了一会儿,童嬷嬷劝她,“日头太晒,姑娘回屋吧?”

    曼春问道,“饭好了没有?”

    “快好了。”

    “把饭桌摆在廊下吧,我想听听戏。”

    见她坚持,童嬷嬷也只好听从了。

    刚过了六月六没两天,太太就把要给大哥定亲的事说了,说陈三姑娘贤良淑德,陈家门第虽低些,却是有规矩的人家,父亲应该是已经知道了,在兄长和她们姐妹面前没有说什么。

    太太提前两天就告诉她,她年纪太小,请客的日子准备仓促,偏偏客人太多,事又杂,为免照顾不到她,让她今天不要离开院子,吃饭也只在院子里吃。

    曼春知道这原本是她在外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就好像姐姐在自己院子里招待年轻姑娘们一样,这家的姑娘教养如何,是否贤德,总得让人亲眼见着才行。

    不过,她年纪还小,还不到着急的时候,何况将来唐家如何也还未知,不必去争一时长短。

    院子里搭了高高的的戏台,与男客们那边不时响起的喝彩不同,女客们多是安安静静的听戏,便是谈笑时也压低了声音,王氏今天穿了玫瑰紫贴金的衣裳,底下是翠兰马面裙,头上戴了一整套的金头面,整个人显得精神极了。

    戏文唱得再好,也没能飘进王氏耳朵里,不时有人过来借着敬酒的机会向她打听给陈家下聘礼的事,她心里高兴,便也耐下性子来和和气气的与人说话。

    王氏喝得有些高了,她告了罪,去了后头悄悄饮了盏醒酒茶,歇了一会儿,方觉得好些了,等再回到宴席上,听见大家正在说笑,就笑道,“说什么呢?”

    董知府家的太太手里捏着帕子在嘴边拭了拭,笑道,“还不是那些小讨债的?——妹妹,我问你一句,你可别敷衍我!”

    董知府太太问道,“你家大姑娘可有人家了?”

    宴席上至少一大半的人都扭过头来看。

    王氏坐下了,笑道,“原来您竟比我还急——水月庵的老师傅给我们家大姐儿算过,说我们大姐儿不宜太早成亲,亲事上且得谨慎呢,我也舍不得让她早早的离家,宁愿多留她两年,才放心呢。”

    柯大太太今天也来了,仗着柯家在泉州地头上的脸面,交了五百两银子的礼金,得以在偏厅的席面上有一席之地,却没能见到唐家大姑娘,问了才知道原来唐家大姑娘没来这边,却是在后宅招待各家的小娘子。

    柯大太太心里正心疼那打了水漂的银子,却见一位平时还算要好的太太朝她招了招手,她赶紧起身跟了上去。

    “你是要打听唐家哪位姑娘?”

    柯大太太拉着对方的手,“有什么消息,都跟我说说?”

    那位太太左右扫了两眼,“唐家大姑娘是嫡出,又是侯府的长孙女,这一两年是不打算说亲的,刚才那边传过来的话,说唐家太太说了,她家大姑娘不宜太早成亲,宁愿多留她两年才放心,她说是这样说,可大伙儿都议论说唐家太太舍不得女儿早嫁,恐怕是为了回京城选女婿。”

    柯大太太心里琢磨了琢磨,“还有没有别的姑娘?”

    “还有一位是庶出的,听说年纪还小,今天根本就没露面,恐怕是个不受宠的。……好姐姐,我知道你为了孩子的事儿着急,可也不能急病乱投医呀,有什么主意可得先想好了,别以后再后悔。”

    柯大太太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

    唐曼宁在后院独自招待小客人们,王氏到底不放心,怕女儿出什么差错,她嘱咐韦嬷嬷,“你悄悄儿的去大姑娘那儿,看看缺什么不缺。”

    韦嬷嬷点了点头,叫了两个丫鬟跟着,开了客院小角门,顺着二门外夹道进了二门,就去了唐曼宁的院子。

    她这里嘻嘻哈哈的倒也热闹,两个女先儿和几个会杂耍的女子轮流献艺,或者姑娘们聚在一起行行酒令,玩玩投壶、双陆、击鼓传花,赌些彩头。

    韦嬷嬷站在不起眼的角落看了一会儿,又叫过伺候的人来问了问,便放心的出来了。

    刚出了二门,就见对面乐志堂后门出来个小厮打扮的,低着头直往花园的方向冲,韦嬷嬷不由皱眉,高声叫住他,走过去厉声道,“你是哪家的?这样乱闯!那边可都是女眷,不是你该去的地方,快回去!”

    那人支支吾吾,韦嬷嬷立时就生了疑心,叫了两个人要送他去前院,那人一听,赶紧道,“我是走错了路了!我们老爷叫我去车上拿醒酒石呢,叫我不许告诉别人,才不敢说,您要是送我回去,栽了我们老爷的面子,回头非得打死我不可!”

    韦嬷嬷盯了他一会儿,才淡淡一指西角门的方向,道,“走那个方向是西角门,出去就是各家的车,别再走错了,不然拿了你,也就顾不得你家老爷的脸面了。”

    等那人晃晃悠悠往西角门去了,韦嬷嬷吩咐人盯着他,“去打听打听,他是谁家的,盯着他,一旦有什么动静就赶紧叫人去报了来。”

    孙承嗣今天一早和众人一起陪着唐松去陈家下定,忙忙碌碌顾不上肚子,开席后又替人挡了几杯,这会儿便有些晕晕乎乎的,他原本酒量不错,觉察出自己有些醉了,便赶紧塞了几口吃的,寻了借口避了出来,无奈到处都是人,好不容易才在屋子后头找到个清净的小门,刚坐在台阶上歇了歇,就听见一声怪异的“白日、依山尽!”

    吓了他一跳。

    左右看看,却不见人。

    “白日依山尽!”

    “日照香炉、生紫烟!”

    他顺着声音抬头去看,却原来是墙头上站了只鹦哥儿,那鹦哥儿瞧见了他,歪着脑袋看了一会儿,又张口道,“日照香炉、生紫烟!”

    见着这么一只会说话的鸟儿,孙承嗣酒意上头,就想逗它玩玩,便站起来要伸手抓它,哪知那鸟儿精得很,一见他伸手,立刻往旁边跳了跳,嘴里还喊着“救——命——啊——!”紧接着又来了句“喂我吧!”

    他左右看看,见没什么人,两腿交错往墙上一蹬,手扒着墙头就上去了。

    那鹦哥儿扑棱扑棱翅膀又飞了两步,停在了三尺开外,歪着脑袋看他,然后——往东飞去了。

    孙承嗣看它古灵精怪的样子,一笑,挺身翻过墙头就去追那鹦哥儿,那鹦哥儿飞几步,就回头看看他,再飞几步,就又回头看看他。

    孙承嗣只顾着看鸟儿了,觉得周围没什么人,便跟着鸟儿又翻过了一处墙头,跳进个花园子里,到了这里,他反而放心下来,今天唐家办宴席,刚才翻过的地方,两扇门都是紧紧的关着的,可见花园子里不许进人。

    他喝的微醺,跟着那只鹦哥儿直走到一处院子外头,见鸟儿飞过墙头,却突然听到墙那边传来女人说话的声音,心里一惊,酒意就散了大半。

    他正在犹疑,蓦地听到有脚步声从身后传来,赶紧左右看看,身子一躬,便钻进树丛后头。

    一个妇人模样的身影匆匆走过这里,转眼间便消失在小径的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