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的日常-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母在想什么?

    曼春道,“我的帷帽呢?”

    小屏进了内室,从镜台上取了帷帽出来,曼春把帷帽拿在手里,对众人说道,“童嬷嬷和安嬷嬷陪着我。你们谁该管哪个箱子,一会儿盯紧了,没我的话,任谁来了也不许乱动。”

    众人屈膝,“是。”

    曼春戴了帽子出去站在走廊上看了一会儿,见临近她们这几条船的码头上横七竖八的十几辆车,一些箱子被卸了下来,却没有打开,车与车中间站着不少人,看打扮有钦差带来的护军,还有赶车的车夫和唐家、孙家的仆役,码头外围围了许多军士,只管守着不许生人靠近。她沿着走廊往船头的方向走了几步,见右舷方向站了两个内侍打扮的男子,一个年轻些,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眼睛骨碌骨碌转,另一个年纪大些,约有三十来岁,木着一张脸,两只袖子拢在一起。

    那年轻些的内侍瞧见了曼春,打量了两眼,见她带着帷帽,身上的衣裳料子颜色素淡,下巴一抬,走了两步过来,“干什么的?”

    曼春没有答话,童嬷嬷答道,“我们是安平侯府的,来见我们大姑太太。”

    一听安平侯府,小内侍气势顿收,露出一副笑脸,“原来如此,我们李内相正和县主议事,姑娘少待,我这就去通禀。”

    他嘴里说着要去通禀,脚下却一动也不动,曼春看得分明,便道,“不必麻烦了,我们一会儿再来,有劳了。”

    那小内侍见这位自称安平侯府的姑娘领着两个嬷嬷走了,暗暗撇撇嘴,拢着袖子又站了回去。

    曼春回了房间,还没等坐下,就听见唐妍那边传来了一阵高亢的怒喝,“好啊,看来你今儿是非要查不可了?好!嬷嬷——把我的箱子都打开,一件件都摆出来,让他好好瞧瞧!”

    “我告诉你,你今儿查出来也就罢了,我自去御前请罪,要不然,咱们等着瞧!哪怕我亲娘不在了,可还有圣人和娘娘呢!我看到时候是谁的脖子结实经得住刀砍!”

    所有的人都立起了耳朵,曼春听见隔壁有男子的声音在说着什么,不过因为说话声不大,又有外头的声音干扰,隐隐约约也没听清楚说的什么。

    过了一会儿,隔壁又响起了唐妍的声音,不过这次的动静就小多了,“我说你好歹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又不是第一天办差,瞻前顾后真真堕了你师傅的威名!”

    唐妍起身走到李直跟前,见他脑门儿上已经沁出了薄汗,低声冷笑道,“将来的事儿谁说得准?你若是一心走到底,我就什么话也不说了,可你得知道你是在给谁办差。当初陈淮安立过多大的功劳?在圣人跟前你们哪个能比得上他?若不是他下去了,又怎么能轮得到你师傅出头?你想想,他是怎么死的?你那点儿小心思能瞒过谁?真让人捅到上头去,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一番话如疾风骤雨,说得李直哑口无言,他此次奉了差事出京,离宫之前的确有人给他递了话,叫他好好彻查一番,那人是他得罪不起的,又不敢明目张胆的叫人知道,因此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却不料盛宁县主如此扎手。

    他挪动了一下坐姿,不肯轻易示弱,他朝着京城的方向拱了拱手,“咱家奉命跑这一趟差事,自然是遵从圣人的吩咐,您总不能叫咱家没法子交差吧?”

    “你看到了什么,如实禀报就是了。”

    李直苦笑,正要说话,唐妍道,“你好歹也是在圣人跟前挂了号的,有圣人在,你怕什么?难道怕被人收拾?——圣人春秋鼎盛,那人却如此迫不及待,难道他以为别人都是瞎子?”

    李直没想到唐妍说话这样直白,他庆幸此时屋里只有他二人,说话声音也不大,不然若是让人听去了……

    唐妍看看他,见他已然面露犹豫,笑了笑,“那人恐怕也没指望凭着你三言两语就能把李家怎样,不过是想给李家一个下马威罢了,他若真想毁了李家,就不会是给你递条子了。只怕到时候你里外不是人,两边难做——”

    李直拧眉沉思,唐妍坐在椅子上也不多说,静静等他思虑清楚,李直想了一会儿,“县主虽为宗室之后,亦需遵守法度,离京在外,又非为着公务,这仪仗排场何须太过铺张?若人人如此,沿途接待的官员只怕要不堪重负了。”

    唐妍双目微闪,默许了李直的说法,面上露出隐隐笑意,“那我家的箱笼还查不查了?”不等李直变脸,她轻轻一笑,“折腾了这半天,都累了,我叫人去城里的好馆子订了酒菜,你尝尝看,跟京城的风味可不一样。”

    李直连道不敢,唐妍便顺水推舟的叫人把酒席送到李直的船上去。

    码头上李直带来的护军很快退到了一边,李家的行李重新装车,曼春她们的箱笼也都抬下船装了车。

    安嬷嬷和童嬷嬷陪着曼春上了那辆崭新的清油小车,跟在李家的后头进了城。

    自从被姑母安排着下了船,在一处荒郊野地的宅院里住下了,唐曼宁就没过过一天安宁日子。

    她原本以为妹妹会很快就会陪着姑母与他们会合,毕竟姑母只是留下妹妹让她陪着说说话而已,她虽不情愿,可既然姑母发了话,便也不好拒绝。而且她想着既然李博也留在船上,不妨给他们制造些机会相见,她虽然不喜欢李博这个讨人嫌的,不能否认的是,虽说唐家圣眷更浓,但李家的门第更好些,也算是门当户对,以妹妹的条件,以后若是能嫁给李博,也不失为一门好亲事,可以说是高攀了。

    她跟着李家的人在那庄子里住了两天,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外头的消息丝毫没有,他们平时的吃用都是孙家人送来的,李家的仆役根本不出门,就连她想打发葛嬷嬷去城里办事竟然也不成,向李家的人打听,却问不到什么,要派人去码头,又被拦下了。

    她没有办法,闹到李褒那里,要他一定要给自己一个说法,这会儿也顾不上对李褒的那点儿心仪之情了。

    李褒这才知道原来母亲没有跟表妹说实话,他有些难堪,向唐曼宁道了歉,让她稍安勿躁,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拣能说的简要说了,又嘱咐她不要声张,“毕竟来者不善,母亲也是怕你出了什么岔子。”

    唐曼宁不敢置信地望着李褒,“我能出什么事?那是我妹妹!”

    李褒微微皱了皱眉,不愿多做评价,“宁妹妹,事已至此……过几日那边的事处置好了,母亲会带着她来与咱们会合,不会有什么事的。”

    唐曼宁心头犹如被泼了一桶冰水,几乎要凉透了,她满脸失望地看着李褒,半晌,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李褒望着她的背影,抿紧了嘴角。

    然而过不多久,李家管事就来报说表姑娘收拾了箱笼,要他们准备车马,要进城。

    这自然是不行的,李褒也是如此吩咐管事,“四下的门都守好了,不许人进出。”便收拾了收拾自己,叫了两个老成嬷嬷跟着他去了唐曼宁的院子。

    “若我妹妹有个三长两短,你家又该怎么交代!”唐曼宁神色紧绷,再也没有了从前见到李褒时的言笑晏晏。

    “宁妹妹,你不必着急,有母亲在,不会出事的。”李褒试图劝阻她。

    “我今天是走定了,表哥你也不必强留我,若是我妹妹出点儿什么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父亲。”

    李褒沉默了片刻,挥手叫管事退得远些,沉声道,“若她有什么不妥,我们李家一定不会委屈了她就是,二弟、三弟与她年龄相仿,无论哪一个都不会辱没了她。”

    唐曼宁没想到他回说出这番话,怔怔的盯了他半晌,眨眨眼,漾起一抹冷笑,“不必了,高攀不起,我妹妹又不是嫁不出去,何必这样委屈府上?”

    李褒因她久劝不听,也有了几分火气,他攥了攥拳,“你不必这样挖苦,这事我既然说了,就不会不认,等母亲回来我便跟她提起此事,如何?”

    唐曼宁不再跟他纠葛此事,只是冷着脸道,“我要进城。”

    “不行。宁妹妹,你可知道……”

    两人正吵得厉害,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人却上门来了。

    孙承嗣既然跟曼春许诺了要把她接家去,又得知她担心姐姐,便想着趁今天得空,不如去李褒他们待的庄子上看看,免得底下人糊弄他,怠慢了贵客。

    唐曼宁眼前一亮,“叫他来,我有事要和他说!”

    她看看李褒,又加了一句,“放心,我不会乱说话的。”

    李褒和孙承嗣见了礼,未等多说,唐曼宁竟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完全不理会李褒对她的瞪视,直接问孙承嗣,“大表兄,你可知道我妹妹如今好不好?”

    孙承嗣对她有些印象,记得曼春的姐姐是个爱穿红的小姑娘,比做妹妹的个子高些,“你是……唐家大表妹?”

    唐曼宁睁圆了眼睛,“我妹妹她怎么样了?”

    李褒请孙承嗣坐下,孙承嗣谢过了,等丫鬟上了茶,他道,“令慈——”又看看唐曼宁,“还有令妹,今日就会搬到寒舍。”

    李褒住在这边,除了孙家给他传来的消息,其余的一概不知,此时听孙承嗣说起,不免要多问几句,唐曼宁耐着性子等他问得差不多了,便把孙承嗣叫到了一旁,还对李褒道,“我和大表兄有些话要嘱咐,表哥去忙吧。”竟是要赶他走。

    李褒暗自苦笑,点了点头,“表妹说完了就快回屋吧,孙兄还有公事,不可耽搁太久。”

    孙承嗣笑笑,“无妨。”他一指院子里的一株枣树,这枣树足有四五丈高,枝繁叶茂,下头摆了石桌石凳,正是纳凉的好去处。

    唐曼宁在树荫底下唧唧咕咕的跟孙承嗣说了什么,李褒不知道,不过显然孙承嗣走后她的情绪好了许多,见了他还客客气气的跟他道了歉,要他不要和她多计较。

    李褒摇摇头,“我怎么会和表妹计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