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的日常-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唐曼宁叫住她,“你亲自去,别人去了恐怕弹压不住,你问清楚,问她们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若是有哪里不好,赶紧去叫大夫。若是外头街上真出了乱子,再过一会儿,恐怕连大夫也不好叫了。”

    葛嬷嬷看了看两位姑娘身后跟着的人,唐曼宁催促道,“快去吧,我去前院,你把事办好了,就去前头找我。”

    宋大管家正在清点人口,得知两位姑娘过来了,赶紧将人让到了正堂。

    唐曼宁神色凝重,“宋管家,你可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

    宋大就是猜出了几分,也不好说自己知道,就道,“听这动静,兴许是有贼人趁着节下人多热闹在闹事,老爷如今正在衙门里,街上的衙役兵丁也不少,想来出不了大事。小的已经叫人出去打听了,衙门那边也已经让人去问了,想来再过一会儿就能知道消息了。”

    去衙门的人很快就回来了,毕竟离得不远,去的人将唐辎的话带了回来,“老爷说了,街上一二宵小之辈趁乱抢掠,已经被官兵拿下了,只是伤了些路人,全城已经戒严,姑娘们不必担心,天亮了就太平了。”

    “老爷今天是不能回来了?”

    那人答道,“老爷说出了这样的事,上头必是要过问的,衙门里也忙,这两三日恐怕回不得家了,叫小的捎带几件换洗衣裳。”

    唐曼宁第一次处理这样的事,皱了皱眉,问宋大,“平时管着老爷衣裳的是哪个?叫他来。”

    唐曼宁不仅叫人收拾了换洗的衣裳,还备了两套头巾、靴袜和梳洗的用具,连参片也备了一包。

    她又问宋大,“别处有没有什么消息?”见宋大摇头,便道,“等天亮了,你亲自去大姑太太家问问。”

    她总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宋大想劝两位姑娘回去歇着,可是看到正襟危坐的大姑娘,思量了又思量,还是把原本想劝的话咽了下去,给自己老婆使了个眼色,道,“老爷既然如此说,想来是没什么的。”

    唐曼宁叫那个去衙门的下去了,看看宋大,“不是还有个去街上打听的?”

    宋大就不敢多说了。

    又等了将近一个时辰,那个去街上的人才回来,他浑身狼狈得很,衣裳皱皱巴巴的,头上的帽子也没了。

    “今天城里宵禁,各处都热闹得很,也不知怎的竟有一伙贼人混了进来,在酒楼大吃大喝,后来叫人识破,就打了起来,偏那贼首是个厉害的,多少军兵奈何不得他!只好把他堵在酒楼里,后来酒楼失了火,不知是谁扔进去一大包炮仗,遇火炸了,才把那贼首擒获。街市上好些人受了惊,人挤人的给踩伤了,还有些铺子也被人趁乱抢了,幸亏城门天黑就关上了,该是没有跑出去的,如今外头都戒了严,挨家挨户的查呢,身份对不上的都给押起来了。”

第95章 担忧() 
众人脸色大变。

    这些海上的匪寇怎么进的城?

    “这城门是怎么守的!”唐曼宁忍不住脱口而出。

    宋大等人都低了头不敢接话。

    唐曼春拽拽姐姐的袖子。

    唐曼宁缓了口气,神色端凝,“既然全城索贼,想来无论大家小户都免不得,宋管家,今夜多安排些人值夜,家里各处也劳你和李嬷嬷多查看几回,免得有贼人潜进来都不知道。”

    宋大道,“姑娘放心,已经叫人往各处查看了,绝不叫人钻了空子。”

    李嬷嬷也道,“各处院子还有花园子里,老奴这就带了人去查看。”

    “务必守好各处!”唐曼宁略一思索,对葛嬷嬷道,“今夜里我就待在这儿了,叫他们有什么消息就速速报来,不许耽搁。”

    葛嬷嬷心里本就忐忑,听她这么一说,忙道,“姑娘,这里人来人往的,冲撞了怎么办?不如回后头,要是有什么事,使人传话就是了。”

    唐曼春也觉得守在这里不妥,这乐志堂距离正门太近,女眷待在这里并不方便,但若是回了后院,一旦有什么事,传话也不方便,“葛嬷嬷说的不无道理,不如换一处地方?”

    她问宋大,“我记得东边跨院空出来后就没再安排人住进去?那里可有干净的空屋子?”

    葛嬷嬷不甚赞同的看了她一眼,继续劝道,“姑娘还是回后头吧?东跨院原都住的是客人,也不知有没有收拾干净……”

    东跨院同乐志堂只有一墙之隔,原是幕僚清客们的住处,自从蔺老先生和另一位姓徐的幕僚来了之后,便有些住不下了,唐家就干脆在附近另租了一处带花园的宅院,请各位幕僚先生们都搬了过去,东跨院就空了下来。

    平时唐曼宁她们读书就在乐志堂西跨院的东厢房,但那院子毕竟是唐辎的书房,有些重要的文件,平时也就罢了,这会儿人多忙乱,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宋大答道,“那里的厢房放了些粗笨家什,正房倒还空着,只是平日里没有人住,简陋了些。”

    唐曼宁摆摆手,示意葛嬷嬷不要多说,对宋大道,“那也没什么,叫人搬两个炉子进去,只要不冷就成。”

    她又吩咐葛嬷嬷,“你去看看,若是只缺些坐褥椅袱,也不必去后头搬,有能用的就可以了。”

    她看看妹妹,曼春马上道,“我和姐姐在一起。”

    唐曼宁嗔了她一眼,又道,“再叫人去二姑娘院子里知会一声,拿件暖和的大衣裳来,告诉她们轮流守夜,不要睡死了。”

    葛妈妈领命而去,等到了东跨院的正房,这里果然冷冰冰黑乎乎的,虽说桌椅还算干净,可是别说坐褥椅袱,就连帐幔都收起来了,正要叫人去跟宋大知会一声,就有几个婆子搬了东西过来,她们手脚麻利,很快就在地上铺了厚实的毯子,又抬了两座大铜炉,还从库房里搬出一架屏风,做完这些,门口又有几个小厮抬了两箱子东西过来,葛妈妈打开看了,见里头的坐褥、椅袱、帐幔、门帘都是新的,便点了点头,叫那几个婆子搬进去了。

    葛妈妈又打发丫鬟回后院去说一声,让人把大姑娘平时常用的东西送来,顺便再去给二姑娘院子里报个信儿。

    那丫鬟去了不多时,就回来回话道,“石榴姐姐和云珠姐姐她们正收拾着呢,马上就送过来,二姑娘那边儿宋大娘已经回去了,我过去的时候,童嬷嬷正收拾着呢。”

    葛妈妈见弄得差不多了,就留了那丫鬟看着,告诉她,“一会儿等她们把东西送来摆好,你就过来说一声。”

    那丫鬟忙束手应了。

    唐曼宁和唐曼春静静地待在屋里,听宋大站在廊下一项项的安排事情,忽然想起蔺老先生,忙问宋大,“蔺老先生那里可曾有什么消息?若是没有,就打发个人去说一声,免得惊了他们。”

    宋大道了声是,就紧赶紧的去办了。

    曼春低声对姐姐说道,“恐怕这几日都要紧闭门户,家里吃用的东西也不知还够不够?”

    虽说唐大老爷的俸禄里就有禄米,可那些禄米因为多是陈米的缘故,家里没有人愿意吃,通常直接就送到米铺里折价卖掉了,换来的银钱再添些去买新米吃,如今家里米面油盐柴炭是尽有的,入冬时备下的腊肉鱼鲞腌菜也还有不少,唯独菜蔬要每日去外头买新鲜的,但是数量也并不多。

    唐曼宁听了妹妹的建议,没嫌她捣乱,反而安抚地笑了笑,道,“家里各样都是齐全的,就是有一两样缺的,明儿一早叫人买来就是了,有父亲和表舅在,不怕的。”

    唐辎手底下虽说管着一帮衙役,可这些人平时维持维持安定也就罢了,正经剿匪时还是不如带兵的王十七老爷。

    曼春心里很是不安。

    前世的这个时候她在山上水月庵里清修,虽两耳不闻窗外事,却也从别人那里听说了不少事情,年后的这段日子原本正该是春耕的重要时节,偏偏海上的匪寇上岸作乱,险些将泉州城攻破了,后来虽被朝廷大军给赶跑了,泉州城也保住了,可那些退回海上的匪寇却一路劫掠了不少人家,弄得许多人家破人亡,让人一提起来就咬牙切齿,可惜她当时只是简单听了几句,知道泉州城无碍便没有细问,如今却是两眼一抹黑,完全没有头绪。

    知道这些匪寇要作乱,却不知何时作乱,她也没想到,还没等出了正月就乱了起来。

    她记得前世的今年一整个春天水月庵都极为冷清,上山进香的人极少,就是因为匪寇上岸作乱闹得人心惶惶,女眷们不敢轻易出门,直到夏天将要过去,香客才渐渐多起来。

    难道今夜的事就是开始?

    曼春心事满怀,唐曼宁见她神思不属的样子,就问宋大东跨院收拾好了没有。

    宋大赶紧亲自去东跨院看了一圈,见那里十来个婆子丫鬟将正房收拾得整整齐齐,又安排留了几个婆子听用,悄悄嘱咐他老婆,“姑娘们年纪小,你盯着些。”

    宋大家的双手抱着个大包袱,听了他的话,点头道,“我知道,左右都盯着呢,姑娘们倒不是莽撞的,只是经得事少……当家的,你可别因为姑娘们年纪小就不当回事。”

    宋大忙得都还没找着机会歇歇脚,这会儿强撑着罢了,便不耐烦道,“知道知道——你看好了这里,别让那些小丫头们乱跑!”

    唐曼宁安排好了手里的事,就带着曼春去了乐志堂东边的跨院,这里东西厢房都上了锁,唯独正房门上挂了棉帘子,因炉子是才搬过来的,屋里并不暖和,好在还有从后院拿过来的手炉脚炉,姐妹两个一人一边坐在里间的罗汉床上,裹得严严实实的。

    童嬷嬷是个心细的,她从后院过来时就多收拾了两条小褥子,一来就把小褥子支在炉子边上,等唐曼宁姐妹两个过来的时候,褥子已经烤热了,一人一条搭在姐妹两个的腿上,比穿皮裙还暖和。

    唐曼宁见里屋床上还挂了帐子,铺了新被褥,摸了摸,见都是新的,就对曼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