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景帝纪事之盛世繁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家如今的显赫,固然有着卫氏子弟自身的努力,但是究根到底,离不开幼弟卫衍在君前得宠这个原委,而卫衍如此得宠,自然与他和皇帝的亲密关系脱不了干系。

    卫泽知道当时的风波能够很快平静下来,无数人出手压制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却是因为皇帝正值年富力强之时,而他的幼弟却比皇帝年长许多。

    『色』衰而爱弛,古往今来无人可以避免。

    虽然众人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永宁侯那能让君王倾心的“『色』”在哪里,对皇帝的品味在心里面暗暗鄙夷了一把,但是很多人心里都存着没必要在皇帝兴头上的时候,和皇帝硬顶的念头,有着退一步以求风平浪静几年的计较,都在等着永宁侯随着年岁增长自然失宠而已。

    到时候,无论是对付卫衍还是卫家,不需要其他人出手,因为第一个出手的必是皇帝陛下。

    众臣存着这样的心思,卫家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担忧。显赫至极之后,就要担心会不会功高震主,而且有谢家在前,朝中再显赫的家族也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这些年来,卫家越显赫越自律,就算如此,卫泽还是要竭尽全力,每动一下都要多方考虑,免得有朝一日卫衍真的失宠以后,连带家族一起没落。别人看着他们卫家花团锦绣风光无限,事实上他这族长的日子过得相当不易。

    至于卫衍,卫泽想起有数几次和幼弟的谈话,再一次皱起了眉头。如果可以,他真的不想承认这个人是他的弟弟。

    “一切都不需要担心,大哥,陛下会安排好一切的。”这是卫衍对他隐隐担忧的唯一回答。

    那个人是他们的君王,小七他到底哪来的信心,可以如此笃定皇帝会给他安排好退路,会为卫家安排好日后的一切?

    好吧,或许皇帝宠爱他的时候,会为他考虑以后的种种安排,但是一旦他失宠呢,到时候他又要如何自处,卫家又该何去何从?

    难道他以为皇帝会宠爱他一辈子吗?他到底是哪来的信心,觉得他可以得到皇帝一辈子的宠爱?

    卫泽觉得他的弟弟简直是活在另一个世界的生物,永远在用别人无法理解的逻辑思考问题,但是这个活在另一个世界的生物,已近不『惑』之年,却依然保持着他在某些地方令人吐血的天真,在无数人千奇百怪探询的目光中坦然地生活着,而他眼前这对并肩马上执手而立的身影,似乎也在告诉他,他一直担心的那些东西,至少目前为止还不会成为现实。

第三章 倾国之覆() 
南夷国显德十五年,也就是景朝弘庆二年,左思溟十岁。

    平常人家十岁的少年,或许还在漫山遍野光着脚丫子『乱』跑,或许还在父母膝头承欢,但是作为南夷国的太子,上头有着一位奢华无度软弱无能的父皇,十岁的左思溟已经开始学着处理政务。

    当然,在他的父皇软弱,朝臣们把持朝政大权的情况下,所谓的处理政务,其实就是在朝臣们拟好的圣旨上盖玺而已。

    至于为什么要由太子来盖玺,而不是由他的父皇来盖玺,主要是由于他的父皇沉湎于温柔乡,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盖玺。

    “等孤长大以后,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厉害。”年幼的左思溟在目睹了臣强欺主朝政混『乱』权臣横行以后,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父皇沉湎于温柔乡,逃避现实的原因,他在心中暗暗发下了誓言,长大以后,一定要将权力收归己手。

    如果不出意外,年幼的太子或许会在与朝臣们的斗争中慢慢长大,成为另一个各种手腕运用自如的帝王。但是命运没有给他长大成人的时间以及施展才华的机会,战争很快就让他的人生有了一个大转弯。

    显德十六年,南夷与景朝爆发了自多年前的那场云城之战后的另一场大战。景朝的皇帝亲率大军,悍然挥师南下,意图踏平南夷国土。

    战争初始,南夷朝廷中充斥着种种不切实际的狂妄言论,武将们叫嚣着要把景朝的皇帝永远留在南夷的国土上,文臣们则幻想着战胜以后,可以瓜分景朝哪些富饶的地方,根本就无视多年前他们就惨败过,这些年他们也一直没占到过便宜这个事实。

    然后随着战争的推进,南夷军一败再败,景军迅速向国都奉城『逼』近,朝中除了慌『乱』争吵互相指责之外,又有了新的言论,比如迁都之说。

    在迁都之事上,左思溟第一次看到他的父皇显示他的强硬,那时候他的父皇大概已经预料到了最后的结局,心中有了决断,只是众人都不知道,年幼的左思溟更是想不到,会是这样的决断。

    显德十七年(弘庆四年)春,朝中关于迁都的争论还没有定局,景军放过了沿途的好几个城池,大军抵达奉城附近,开始了长达四个多月的围城。

    围城初期,朝臣们慷慨激昂,愿与国都共存亡。可惜,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不能当饭吃,随着围城日久,城内的粮食告罄,人心渐渐浮动起来。

    “陛下,为了黎民,为了百姓,臣等恳请陛下开城出降。”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臣等恳请陛下忍一时之辱,以图日后。”

    终有一日,这些南夷国的所谓忠臣们,开始在朝堂上进这样的谏言。

    臣『逼』君降,竟然还能说得如此大义凛然冠冕堂皇。左思溟听了后气得发抖,但是他的父皇却没有生气,只是说:“朕会好好考虑。”

    那一夜的月『色』很好,左思溟在很多年后还记得那一夜天边圆月高悬,银光倾泻大地,地上所有的景物,都被如水月『色』照得无处可隐,此后的无数岁月,他在这样的夜晚,总是会整夜整夜地失眠。

    那一夜,等到他父皇寝宫的内侍哭喊着奔来唤起他,等到他连外袍都没来得及披好,冲进父皇寝殿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朕无能,保不住祖宗家业,虽无颜去见列祖列宗,然倾国倾城之下,亦不惜一死以身殉国。景帝为显仁德,必不会赶尽杀绝,溟儿就当为了我左家血脉,也须忍辱负重活下去。至于日后之说,当忘则忘吧。”

    这是他的父皇留给他的最后绝笔。

    在周围的火烛照耀下,殿内的一切都清晰可见。入目之处都是血迹,地上,榻上,幔帐上,甚至连榻边的高几上,都溅满了暗红『色』的斑斑血痕,鼻端则充斥着血腥味道。

    左思溟捧着这份留给他的圣旨,勉强看完,双膝一软,跪在地上,无声地哽咽起来。

    “太子殿下,皇后娘娘自缢了。”

    祸不单行,在他伤心欲绝的关头,内侍又报来了另一个噩耗。

    那一夜,他的父母为全声名,双双以身殉国,却把最艰难的事情留给了他。

    他不明白为什么他那一向软弱的父皇,会用这么惨烈的方式来殉国?他不明白为什么他的母后,会用这样的方式追随父皇而去?

    他的父皇说得简单,当忘则忘,国仇家恨之下,要让他忘掉这些痛彻心扉的仇恨,谈何容易?

    有那么一瞬间,想到日后要受到的种种屈辱,他恨不得也能够随他的父皇母后而去,不过很快,胸中满腔的恨意,让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国仇家恨,定当永志不忘,至于当忘则忘之说,必是他的父皇糊涂了。他宁愿做个不孝子,也绝不会奉这遗诏。

    显德十七年七月十六夜,南夷国君自刎殉国,皇后追随而去。第二日,年仅十二岁的太子左思溟被朝臣们拥上了皇位。

    先帝停灵才三日,尸骨未寒,年幼的国君就被众臣『逼』到了绝路。

    “臣等恳请陛下,为了黎民为了百姓,置个人荣辱于身后,尽快开城出降吧。”

    左思溟身着一袭白袍,捧着传国玉玺和降书,领头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耳边似乎还在回响着朝臣们悲戚的哀求声。

    不需要说得这么义正辞严冠冕堂皇,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你们自己吧。

    纵使他明白这些大臣们心中的打算,多日的哀伤也让年幼的少年失去了讥笑他们的力气,只是如木偶一般,任由他们摆布。

    臣子可以降,因为换了君王,臣子还是有很大机会重做臣子的,但是君王怎么可以屈膝?

    左思溟经过短短三日,就明白了他的父皇宁愿一死的原因。为君者,上跪天下跪地,但是不能对任何人屈膝,这样的屈辱,没有一位君王愿意忍受,哪怕他的父皇懦弱无能,也会选择一条比较轻松的道路来走。

第四章 受降风波() 
直通城门的这条街道上很安静,左思溟带领群臣一路行来,根本没遇到过几个行人,只有一列面黄肌瘦的兵士沿街而立,维持着南夷国最后一点体面。

    城门外面,景军仪仗林立,军容整齐,与南夷国的瘦弱兵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队伍中间的华盖下面,那位景朝的君王正负手而立,冷然注视着他们行进。

    为了黎民,为了百姓吗?

    左思溟走到离景帝三丈远的地方,将装有传国玉玺和降书的银盘高高举过头顶,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

    他的眼角掠过盘底红绸底下微微隆起的硬物,脸上依然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安静地等待着景帝上前来受降。

    残暴的征服者缓步上前,身上散发出来的威势,随着距离的缩短越来越浓厚,左思溟屏住呼吸,数着对方上前的脚步,捧着银盘的手指已经僵硬,他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让自己不去颤抖,不在脸上『露』出怯意。

    这般接近景帝的机会,此生大概只有这一次,如果错过了,以后大概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好机会,无论怎么样都不能功亏一篑。他咬紧了牙关,用那夜的斑斑血迹不断提醒自己,等待那人上前来。

    只是对方走上短短几步路的时间,就让他有着仿佛过了一辈子的错觉,他的额角悄然有汗滴滑落,但是他没有去管,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