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你是不知道,每次你给准备的那些虾米什么,村里好些人都过来掏了一些做汤,味道鲜美的很,弄得家里都没怎么吃。”看到这些东西,杨枣花可是比刚才得了狼皮褥子还要高兴。
“娘,这还不得怪你,一点东西弄得大家都知道,不找你要找谁啊!”一旁的李翠叶听了这话打趣道,惹得张玲花也是忍不住笑了。
杨枣花什么都好,但是也毕竟是农村妇女,弄了一些新鲜东西,还不得在村里炫耀炫耀,别人要她还能不给。
两个媳妇的话,让杨枣花有些没脸,白了她们一眼,倒也没有生气。
没一会儿,豆花她们也收拾好了,外面也开始叫着开饭了。
周家的厨房安在进院子的门房的一侧,另一侧是吃饭的饭厅。
今天是周福,尤其是豆花和几个孙子第一次回来,所以今天的饭菜很丰盛,饭菜也是由有一手好灶上伙计的长工婆娘大兰做的。
有炖羊肉,酱牛肉,清炖整鸡,焖肉等好些硬菜,还有几道时令小菜,为了怕豆花吃不习惯面食,主食除了白面馒头还特意蒸了大米饭。
其实这是多余的,天津和河南的饮食习惯差不多,也是以面食为主,大米当然也吃了。
“今天,福子媳妇和几个孙子第一回来,咱们一家也算彻底团聚了,来,为了全家团聚,祝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作为一家之主,周水生在这么重要的日子当然要说点什么的。
“好,我们一家团团美美的过一辈子,干杯。”
第七十五章 教打枪()
乡下的生活很平淡;每天茶米油盐;其实和周福家在天津的生活也差不多。
不过这里吃的瓜果蔬菜都是每天清晨在自家地里采摘的;新鲜的很;就连吃的菜油也都是自己种的油菜籽送到油坊榨的。
不像豆花在天津什么东西都要买,所以这里的东西吃起来口感味道更加淳厚。
转眼间;周福带着一大家子回到小周村已经有两个月了;这两个月的时候;足够豆花熟悉了村里的大部分宗亲叔伯们和大婶小媳妇们了。
小周村百分七八十以上都是同宗的;上几代都是一个祖宗繁衍的;所以关系都是比较亲厚的;对于刚回村的豆花都十分照顾。
经常有许多族里的大婶小媳妇过来说话,一来二去都熟悉了,而且豆花本来也是普通人家出身。
没有乡下人想象中城里人有钱人的高傲;倒水干家务什么都干,这就更加增加了村里人的好感,很快就溶于了她们的圈子里。
像现在山上的山货什么的成熟了,一大早就有一大群小媳妇过来喊豆花一起,豆花没有去干过,不过这也不用担心;这也没有什么难的。
豆花收拾了收拾,这边李翠叶和张玲花也背着箩筐和干粮什么的准备好了;等豆花弄好之后;三人就出门跟着大部队上山了。
有了三个儿媳妇上山;杨枣花就不用再上山了;加上家里这么多的小兔崽子们,她可得在一旁看着,饿了渴了不都得有人弄不是,尤其是敏敏和小北这两个小祖宗。
农村地方大,上山遛狗下河摸鱼什么的,有趣的很,没几天,东东他们就跟石头木头两个堂哥到处瞎跑。
跟村里的一大群小伙伴也都混熟了,当然其中东东他们身上各种好吃的零食也占了很大的功劳,也有他们各自父母的叮嘱。
说东东他们是城里来的,娇惯得很,千万必要和他们闹矛盾,事事要懂得让着他们。
这些孩子们也知道好坏,豆花刚来就给他们抓了好些牛肉干和糖果,每次到三爷爷家,漂亮的豆花大娘都会温柔的笑着叫他们进去玩,还拿好吃的桃酥点心什么的,跟村里的别的大娘一点都不一样,比自己娘还要好,搞的他们有时候都想做豆花大娘的孩子,要是那样该多好,不会挨打还有好多好吃的。
所以这些孩子也都乐意跟东东他们玩,玩的时候也都特意让着他们。
和石头木头他们四处瞎钻,两个月一过,东东他们和刚来可是大变模样,尤其是白皙的皮肤也变得有些黑了,带的几身绸缎短褂不是这里开了口子,就是那里开了丝。
弄得洗衣服的杨枣花心疼的呦,豆花也知道乡下孩子们是穿不来好的。
可是要像其他孩子穿着粗麻布衣服这也不行,孩子的皮肤能得很,所以豆花只能给东东他们连夜赶制了几件细棉布衣服。
细棉布不仅结实耐用,而且还柔软,一点也不伤皮肤。
不过让豆花高兴的是,东东这样到处瞎跑,加上孩子多,在一起抢食有味,饭量倒是见长,以前一个白面馒头都吃不下,现在要吃两个才行,还不算中途点心零嘴的。
所以身体也越来越结实了,个子也眼看着长了不少。
唯一让豆花有些为难的是带来的小半箱子奶粉倒是不够了。
想想家里五个孩子,九岁的东东到一岁多的敏敏一天到晚都在喝,一次就要十几勺,一罐能够进这样喝几次。
东东和小西大了,其实可以不用再喝奶粉了,可是豆花想着家里奶粉多,放着也是浪费,于是就没有想着给他们断掉。
加上现在东东真是长身体的时候,医生都说不能少了营养,可是现在奶粉不够了。
听了豆花的话,周福想了想,觉得东东他们大了,家里羊群也在产奶,可以煮羊奶给几个大的喝。
剩下的奶粉就留给南南小北敏敏三个小的喝,豆花想想觉得也只有这样了。
看着豆花和孩子们都能在这里住的习惯,周福也就放心了,至于他自己嘛,这里是他的家乡,即使离家这么多年,也还是住的很舒坦。
现在马上就要秋收了,家里百亩多地里的粮食也要马上就要收割了,周福也带着草帽跟着周水生和两个弟弟坐着牛车到地里转悠。
一百亩多一点的田地被周水生这个老把式种植的很均衡,品种很多。
其中种了六十亩的玉米,这玩意产量高抗旱性还好,是农民家里主要的粮食,即使是周家这样的条件,也得脚踏实地的精心算计着。
除了这还种了五亩水稻,这玩意产量低,对田地灌溉要求高,所以种的也不多,要不是看着家里每年都留足粮食,也不会种这个。
种的大米也是自家吃,平时换换口味的,拿周水生的话说,现在是有条件了,吃饱了就想要吃好,要是以前别说大米了,玉米棒子都一起磨了吃了。
剩下的几十亩种的比较杂,有粟也就是小米、高粱,大豆,花生,高粱等农作物,分布的比较均衡。
另外山脚下的七八亩旱地种了红薯土豆什么,主要是为了家里牲口的口粮。
周福自认为自己的身体很棒,干什么都行,可是这几天在地里跑了几圈,活没干多少,人却累得不行,感觉自己干农活确实不是这块料。
不仅是他,家里的人也都看出来了,不过幸好家里这几年地里的收成都是雇人来干,加上家里还有两户长工,所以周福能不能干也没有什么影响。
这不还有几天就有秋收了,周水生带着老于和老马两个长工在外院摸着镰刀,检查板车什么的过几天要用的农具。
老于是个鳏夫,带着两个小子逃难来到这里,正巧周水生家农忙,看他们要饭可怜,就让他们帮着干活,一天三顿干的管够。
老于父子三个干活也卖力,长得人高马大的,一个顶俩,周水生见他们干活卖力,人也老实。
问过他们之后,正好他们也没有地方去,于是周水生就将他们一家三口留了下来当了长工,住在外院的两间屋子里。
一年到都吃喝都是周家的,每年年底只要给六块大洋就行了,三个大劳力一年到头六块大洋看起来是有点少,可是你没有看见三个劳力吃的粮食哩。
要是按照他们的饭量,就是自己干活赚钱也不一定吃得饱,所以周水生给六块大洋是仁义了,要不然你当老于父子是傻子呀。
所以他们知道是自己沾光了,所以忙完农忙也不没闲着,家里的牲口都是他们伺候,有空就出去打打草料储存着,勤快的很。
另一家老马家是一家四口,老马夫妇带着一对儿女,遭遇和老于家差不多,也在外院,和老于家是对门。
老马媳妇马婶厨艺好,所以周家一般有客人都是马婶来弄,女儿马娟在家里打扫卫生,喂喂猪什么的零散活计。
至于待遇嘛,马家虽然没有老于家劳力多,但是有好些细活也只有马家母女能干,所以待遇和老于家差不多,两家都是知恩图报的人家,对于周家的恩情很感激,所以将周家的事都在做自己家。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老于家和老马家是准备在周家打一辈子长工的,而还有一件喜事,那就是老于家大大小子于大和马家的闺女马娟定了亲事。
为此作为主家的周家自然不能干看着,周家掏了钱,置办了一大桌子好菜,周水生作为见证人,这件事算是正式定下了。
赶明结婚的时候,周家还有出大头给他们两家办喜事,一份贺礼自然是跑不了的。
“老二老三,你们看这是什么?”周福拿了两支长枪来到外院石磨房,对着正在弄农具的周禄周寿两个说道。
“枪,大哥这是枪。”周寿抬头一看,见是枪,马上丢下手里的农具跑了过来,欣喜的说道。
后面周禄也赶紧跑了过来,也拿着一支枪新奇的把弄着,“大哥,这枪那来的?看着真好。”
“那来的你们就别管了。”周福笑道,看着周禄的模样忍不住打趣道:“老二你说真好,你碰过枪吗,还说真好,好在那里你说给我看看。”
“哦虽然我没碰过这枪,可是老土炮我可是打过的,枪法好着呢。”周禄说着就拉着枪栓瞄准着。
周福看见赶紧拦着,“哎呦,你小心走了火,你这支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