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飞豹出击-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事多,对于这种流动性很大的‘视觉污染源’管理难度较大,不利于外蒙专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也不利于外蒙专区美好和谐社会的建立”

气得邓峰把这个局长批评了一顿,说“你们城管同志,要服从大局,讲政治,她们加入了我国国籍就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我们是一贯的,各民族人民是平等的。至于污染的问题吗。你不会出台个文件,规定她们的出入时间和地点。把这种污染源控制在一定的时空之内吗?这些事你们也来烦我。

邓峰真的没有时间管这类“环保”的事情。

机场的改造,防空导弹部队的设置,战略导弹基地的建设以及外蒙古专区的各个重点项目,都要他这个远东工委主任,远东兵团司令员的参与和决策。

来自内蒙,河北,北京,大津,辽宁,吉林等地30万技术移民以及一些加入中国国籍的日本劳务人员及家属3万多人也进入了这个总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的远东省外蒙专区,在这里安家落户,对原来外蒙地区的工厂、矿山,电站进行接收,改造,同时他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的帮助下,边建设,边生产,一座座新的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尽快的形成生产能力,为今后可能的中苏战争服务。

在对外蒙古专区和唐努省的接收和改造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这支特殊的部队,担负起了“新区”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及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线作战部队保卫国家边防的多重任务,既要实施政府对“新区”的管理职能和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又要做一线作战部队的战略预备队。随时可以有效的补充一线作战部队,并负责为一线作战部队提供很大一部分的后勤保障任务。他们为中国所有“新区”的巩固、发展,开发、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苏联国防委员会的主持下,在苏联原来183坦克厂现在是哈尔科夫坦克厂的会议室里,集中了哈尔科夫坦克厂、苏联第75坦克厂,鄂尔斯纳坦克厂等技术专家,已及苏联国防委员会的顶级的坦克专家,他们看着墙上从各个角度拍摄的中国“摧毁者”坦克的照片,认真的在头脑中努力勾画着这款“无敌战士”的结构。这款被中国称为“摧毁者”的坦克,在炮塔前方挂装了模块化楔形装甲,炮塔两侧加有附加装甲,防护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成了这个时代的无敌战士。在外型上就显示出无坚不摧,威力无比的强烈的个性。

经对“摧毁者”坦克在外蒙古留下的履带压痕的计算,该款坦克战斗全重应超过50吨,据此可以推算出该坦克的发动机最少也得在1300马力以上。发动机功率是苏联现役T55坦克的3至4倍,火炮向前时,这款坦克的全长约7。6米,宽3。5米,高约2。4米。与T55坦克相比,长度要短2米多,但宽比T55坦克要宽200多豪米,高度低于T55坦克约250毫米左右,这样更加隐蔽和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总体外形尺寸要小于苏军的T55坦克,但重量确大了14吨。这说明装甲的厚度很厚,据此计算这款中国坦克的前装甲后度应在600——700毫米以上,侧后面的装甲也应在200300只间。火炮口径大约125毫米左右,这要比T55坦克大了20毫米,行进间可以准确的射击,他们是怎么解决火炮稳定问题的呢?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火控系统呢?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不解之谜

来自全苏联的顶级坦克专家,面对中国“摧毁者”坦克那外型凶猛强悍的照片是一头的雾水。//  //从操作角度来讲,“摧毁者”坦克应该采用45人的布局,从车上的潜望镜看,正前方的主炮下方为驾驶员,左侧为炮长,右侧为车长,后面最少还应该有个装弹手,按说还应该有一名电讯员,也许中国的电子产品先进不需要这个电讯员,可是在这个比苏联现役T55坦克小近3平方米那么小的空间里,怎么可能装下那么多的人呢?还有那么多的炮弹,就算中国人的身材矮小那也装不下呀?

从局部放大的照片上看炮塔不是铸造的炮塔,而是采用焊接结构的。

有些暴露在外面的设施还搞不太清楚具有什么功能。至于安装在车内的设备,如火控系统,炮管的稳定系统,悬挂系统就更不得而知了。但从印度和外蒙乔巴山市的坦克战判断,可以断定火控系统方面,得益中国先进的电子工业,肯定会是十分先进的,到底先进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

这些专家不停的摇着头,谜!无数的谜,这些苏联的坦克专家们绞尽脑汁对中国这个“摧毁者”坦克还是一筹莫展。

无数的谜团在这些苏联武器专家们的脑海中翻腾着,有些问题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但有一点众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苏联目前的坦克再怎么改进,也无法在800米之外击毁中国的这款’摧毁者“坦克。在外蒙的乔巴山市郊外,蒙古人民革命军的一个苏制T34坦克营36辆坦克均是在1500米之外被中国坦克行进间击毁的,而且中国坦克行进间的命中率竟高达90%以上。如果苏军以现役所装备的T55坦克迎战中国的”摧毁者“坦克胜算为0。

对于苏联的坦克专家给出的这个结论,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这个号称苏联坦克战专家十分的不愤,他真的是暴怒了,在苏联国防委员会的会议上,他大骂道:“放屁,放屁!这些专家纯属放屁!就凭中国坦克的几张照片就把苏联的几万辆坦克宣布死刑了。”在他看来,苏军的坦克是无敌于大下的。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在宽阔的正面战场上,阻挡住几千辆坦克的集团冲锋,800米无法击毁,500米行不行,200米行不行。全中国能有多少辆“摧毁者”坦克,有3000辆了不得了。苏联有多少辆,苏军仅在亚洲部分的驻军就有14300多辆坦克。别说打,就是撞也把中国人的那几辆坦克撞零碎了。这些主和派总是千方百计的找各种理由想和中国妥协。我们的祖先用了300余年的时间,以极大的冒险精神,才获得亚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他们中国人想这么轻轻松松的就要回一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对于象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死硬派绝对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那伙的,对于这样的人只能用大炮和他讲话。

在苏联伊热夫斯克军工厂的一间单独的工作室里。一位年令30多岁的哈萨克斯坦人,正在把一支枪管被炸弯,导气管也被炸掉了的中国51式自动步枪大卸八块,他用卡尺对每一个零件精心的测绘着。并把每一构件都放在大秤上,认真的记录着他们的重量。这是一支在中印战争中,印军在西里古里大桥北面的中国阵地的废区里“缴获”到的战利品,他们转交给苏联,希望苏联能够帮助他们制造出中国人使用的这种小巧玲珑,火力十分猛烈的“小机枪”。

这位在工作室里,30多岁的哈萨克斯坦人就是被称作“AK47之父”的世界著名的枪械设计大师——卡拉什尼科夫,他发现这款中国生产的51自动步枪和自己设计的AK47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更小巧、更合理、生产工艺更加先进。中国的这款被称作51式自动步枪的AK47绝大部分的零部件都是采用冲压、焊接工艺制造的,就是机匣也用冲压工艺制造代替了机加工艺,这样减轻了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利于大批量的生产。

他看了看中国的51式自动步枪各部件重量总合计仅为3。15公斤,比自己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减轻了1。15公斤。扳机组件上增加了击锤减速装置,从而消除撞针打击子弹底火时哑火的可能性。51式自动步枪枪口是一个斜切口,以达到枪口制退器的作用,提高连发射击时的散布精度。精妙!设计的太精妙了!他由衷的为中国的这些设计师叫好。这是自己长期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让中国的同行这么简单轻松的解决了,真是太了不起了!

他哪里知道这是AK47走过了将近40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用这个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连发射击准确性不高的问题,能不精妙吗。这支51式自动步枪是折叠枪托,这样更便于伞兵的携带。

接着他又十分熟练的把中国这支破损的51式自动步枪装了起来,他拿起了容量可装30发子弹的弧形供弹匣,用右手大拇指压了压簧片,没什么不同。他又用右手的大拇指从上至下拨动着51式自动步枪机匣右侧的保险快慢机柄,可以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和自己的AK47的档位完全一样。也是“保险,全自动,半自动”。这个设置是和世界上所有自动步枪都不一样的,可是中国制造的51式竟和自己的一样。他感到十分不可思议的摇了摇头。

他把51式自动步枪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又拿起桌子上放的几颗中国51式自动步枪的子弹,他拿起了卡尺量了量,弹头直径为7。62毫米,子弹长度39毫米。他用桌边的拉力器把弹头拔了下来,看了看弹头的材质为覆铜钢芯弹头。

他倒出了弹壳里的发射药,是颗粒十分均匀的“小粒黑”。

他又在硬度计上打了一下弹壳的硬度,是低碳钢材料制造的弹壳,弹壳的表面采用电泳图漆工艺,图的草绿色漆,而不是象苏联采用的黄铜材料作弹壳。中国人采用低碳钢材料做弹壳,生产成本肯定会比黄铜弹壳要低很多,但加工难度大,工艺复杂。中国人为什么打破常规采用低碳钢材料呢?这可能是为了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国铜资源有限吧。

还有一点和苏联7;62子弹弹壳不同的是中国弹壳底缘采用车底凹形底缘,而不是像苏联那样冲压的凸型“大屁股”底缘,这样虽然两国同是7。62X39毫米的子弹,但无却法通用。中国为什么这样放着简单找麻烦呢?让他想不明白。

卡拉什尼科夫坐在椅子上,目光不由的又落在了这支中国的51式自动步枪上,想道,中国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为什么会和自己如此的一致呢?该款枪中国命名为51式自动步枪,说明是51年立项并生产的,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