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驿唐-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潜如实答道:“回尚书,下官刚刚接手不久哪里能了解的这么透彻。”

“哦?”杜如晦抬头望着李潜,“莫非有高人指点?”

李潜点点头,“起初下官向张员外、贺令史了解了不少情况。后来抓到倒卖驿马的张明塘时下官又仔细询问了他不少细节,并征询了他该如何防治此事。这方略就是下官受了他的启发才琢磨出来的。”

杜如晦惊讶地道:“竟然是这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张明塘参与了多起倒卖驿马案,这其中的细节和如何防止倒卖驿马他当然清楚。”

杜如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错。最了解这些的肯定是那些以此牟利的家伙。很好,杜某这就颁发公文着各地如此办理。”

李潜点点头随即问道:“杜尚书,驿将倒卖驿马之事您是否早已知道?”

杜如晦点点头,“没错。不过此前陛下和杜某乃是有心无力更没有想到妥善解决的办法,杜某为此费了不少脑筋可终究没想出来对策来。”说着他举起李潜写的方略,笑道:“你可为陛下也为杜某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

李潜这才明白原来倒卖驿马之事李世民、杜如晦早就知道了并且对此颇为头痛,早知如此他昨日该接受李世民赏赐的,唉大好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不过事已至此李潜后悔也没用,只得谦虚两句辞别杜如晦。

李潜解决了倒卖驿马的问题,心里也轻松了许多。下一步他思忖着该解决驿田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比较棘手,虽然张明塘当时也提了建议,但如何进行具体操作李潜还没有头绪只能先暂时放下放,等摸清情况再说。

八月三十日,颉利派人来见李世民答应和谈。李世民再次轻骑简从登上渭水便桥,与颉利斩白马为盟。而后颉利撤兵,留下亲信商谈盟约细节。颉利这次索要的财物比以往要多不少。不过李世民为了谋求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力排众议答应了颉利的要求。

突厥人撤退各地府兵相继撤回,李潜终于能回家好好休息一下。不过他心中有个疑问始终没有想明白,所以他沐浴更衣后便来到卧房找麦紫澜。小别胜新婚,两人抵死缠绵之后,李潜向麦紫澜问出了心中的疑问,“麦子,我知道陛下一向谋定而后动,当日他单骑上渭水便桥难道就不怕颉利发疯杀了他?他为何如此自信颉利不会对他动手?”

听到李潜的疑问麦紫澜轻笑一声,“你可知想要琢磨一个人会怎样做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李潜不解。

麦紫澜道:“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去考虑。这样便能摸清对方的意图。若是你非常了解对方的性格还可以按照他的性格来推演出他的想法和决定。”

李潜知道麦紫澜说的是换位思考法。只是他站在颉利的角度来看发现杀掉李世民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他摇头道:“麦子,站在颉利的立场那样做才是最好的结果。”

麦紫澜得意的笑了笑,“傻瓜,你虽然站在他的立场上但你知道的很多事他未必也知道啊。”

李潜想想觉得也是。自己身在长安而颉利从草原上刚刚赶过来,按照现在的信息传递速度他收到的消息最快也是一个月以前的,近期发生的很多事颉利根本不知道。自己虽说是站在他的角度其实难免还会受到影响。

麦紫澜见李潜皱眉苦思的样子,伸出两只纤细的手指捏着他的耳垂,“其实判断复杂的问题还有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预先考虑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分出有利和不利,看看是有利的方面多还是不利的方面多。”

李潜的心被触动了,这种两元分析法简单有效的确是化繁为简的有力武器。他尝试着按照麦紫澜所说的法子来分析颉利的心态。杀了李世民有利的后果是能够让大唐陷入混乱。不利后果是各地领军的将领大都是李世民的铁杆,颉利将陷入四面皆敌的境地,而且他原来想勒索的东西也没了着落。不过从长远来看,陷入混乱的大唐依然对颉利有莫大的好处。颉利不可能这么短视。

李潜向麦紫澜说出了心中疑问。

麦紫澜听了轻笑一声,“谁说陛下若出了意外大唐会陷入混乱?”

李潜不解地望着麦紫澜。麦紫澜指了指头顶。上?李潜的脑海划过一条闪电立刻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按照李潜的推演,颉利若杀了李世民大唐会陷入混乱。因为李世民一死大唐群龙无首。可事实上大唐并非群龙无首,在皇宫里还有一个刚刚退位的太上皇

李世民若死了他麾下的文臣武将肯定发狂,眼下有能力收拾残局为李世民报仇只有李渊。李世民麾下的文臣武将肯定会投靠李渊换取为李世民报仇的机会(当然也是向李渊效忠免得日后被清洗。李世民若死于内部斗争他麾下的将领肯定会作乱,但若死于颉利之手他麾下的将领肯定会与李渊同仇敌忾)。李渊当了多年皇帝无论在朝在野影响力极大若再有李世民麾下文臣武将的相助,他只需振臂一呼颉利绝对会成为过街老鼠。而且杀了李世民大唐与突厥将彻底决裂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到那时大唐与突厥将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眼下突厥人特别是颉利的处境看上去很风光但绝对不好过。颉利若杀了李世民突利肯定第一个会与颉利划清界限,这倒不是突利与李世民之间的感情铁,而是突利不想给颉利垫背为他承受大唐的怒火。薛延陀、铁勒诸部这些受到突厥人压制的部族以及东*突厥的死敌西突厥肯定会趁机痛打落水狗,这种局面下颉利绝对无法善终。

颉利不是傻瓜他肯定会想到这一点。李世民何等聪明?他肯定算准了颉利心中的顾虑,所以他才敢单骑来到渭水便桥,而颉利拿他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想到这李潜不禁感叹,“麦子,你果然是一语道破天机啊。唉,我真是太笨了,这么简单的事都看不透。”

麦紫澜搂着李潜的脖子将小脑袋贴在李潜肩膀上,幸福地道:“你不笨。你若是笨怎么会发明外伤急救之法、马蹄铁、摺扇这些简单又使用的好东西?你只是经验太少而已。”

经验这种东西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极为有用。而且经验得靠自己积累,别人的经验虽然可以借鉴却未必有自己积累的那么好用。麦紫澜说李潜经验少这是事实。李潜虽然比麦紫澜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但在政治方面还是个雏。以前他在柴绍麾下,很多事都不用他出面,他只需处理好与上司与同袍的关系便可以。可朝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绝非军中那么简单,朋友、敌人、盟友这些关系随时都在互相转化,甚至连亲信都有可能在背后捅一刀。这让习惯了军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直接的李潜有些难以适应也极为厌恶。

以前他看到白起、李牧、韩信等用兵如神诡计多端沙场称雄的大将在朝堂斗争中一败涂地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时曾非常纳闷,因为这些人在沙场上表现出来的智谋与在政治上的白痴表现差异实在太大了。不过现在他明白了。沙场之上同袍是可以信赖的,盟友是可以给予支持的,敌人是需要往死里打的,然而在朝堂之上,亲信、盟友、敌人并非一成不变,若不能把握好角色的转换及时调整应对策略,他们自然处处失误直至被无情的淘汰。

麦紫澜看到李潜面色凝重的神情,抬起俏脸吻了吻他的唇,“夫君,不要担心,我会支持你的。”

“有你助我,我就放心了。娘子,再来一次呗。”

麦紫澜羞的俏脸殷红双臂用力想推开李潜,李潜怪笑一声侧身将麦紫澜压在身下。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 第一四一章闹哄哄的贞观元年(一)

突厥撤退政局稳定,李世民在朝在野的威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无论是百官还是百姓提到当今陛下无不佩服的竖起大拇指。借着这个大好时机李世民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朝纲施展抱负。

首先确定贞观为年号,皇帝的年号差不多就代表了皇帝的愿望。贞观二字出自《易经》原文为“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其意是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地惨遭蹂躏,汉人备受欺凌杀戮,直指隋朝建立,汉人才重新恢复了统治。然而隋朝国祚极短还未来得及拨乱反正便告覆灭,之后中原陷入混战,异族虽然无力重新统治中原但却一直不停袭扰,唐朝初年仍未能解决边患。现在李世民以贞观为年号乃是希望担起统一四海,恢复华夏正统的责任。对于中原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祈愿,必然能激发中原百姓的豪情壮志,共建一个盛世大唐。

其次,封赏功臣。武德年间李渊为了拉拢人心,封了不少爵位,亲王、郡王加在一块有近百个,至于封出去的公侯简直是车载斗量。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封赏乃是实至名归无可厚非。不过还有不少人根本没什么功勋,不过仪仗血脉(皇帝的宗室)和姻亲(比如张国丈一家)便封郡王、公侯,这部分人占的比例不小,相应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开支也不少。李世民这次封赏功臣刻意将宗室和姻亲减等甚至取消。为此有不少宗室、姻亲不忿。

为了压制他们的怨气,李世民特意和李神通演了一出双簧。封赏诏令颁布,李神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他不仅是宗室,也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凭什么封郡王但食邑才五百户比裴寂、长孙无忌、房玄龄、柴绍、尉迟恭这些人少?

李世民对他说你是我的叔叔,为大唐的确立下的不少功劳,封你郡王是应该的。但食邑乃是功劳的体现,朕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也不能将封赏当成私人物品随意赐予。你自己算算功劳比裴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如何?比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这些人如何?况且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这些人的食邑还没你多,他们都没说什么,你又有什么怨言?李神通听了面色羞愧,当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别人见李神通都被李世民反驳的哑口无言自然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