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城周遭最大的私茶贩子,也有了几百号丁壮人马,都是敢死之士,咱职方司也参杂了十几个精干之人在其中,颇能影响那王小波。李顺那边,原本有豪族挂靠了宋军将领,试图用免税特权吞了李顺的地盘,把他变为‘旁户’,这李顺骨头硬,如今是靠着咱的钱粮硬挺着、通门路关系,虽然被盘剥重税,也不肯卖掉祖宗产业,旁人还以为是这李家祖宗产业富厚,一时不肯松口,只怕将来还要变本加厉搜刮地对付他。”
“一个是私茶贩子,一个是茶庄的庄主,恩,这般身份,那便不会错了。”钱惟昱在心中默念着,这两个家伙可是后来让赵光义足足喝一壶的狠角色,历史上二十年后“王小波、李顺起义”在四川闹起来的时候,最强盛时还占领成都达两年,宋人光靠川中驻军根本挡不住这两号人,最后还是从关中、汉中调遣了援军入川才扑灭起义。
钱惟昱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道:“那全师雄的情况呢?”
“全师雄乃是后蜀金州防御使全师朗之族弟。如今也有五旬出头年纪了,其兄全师朗当年在前蜀时就镇守汉中以西、嘉陵江周遭等金州三州之地,郭崇韬率军攻灭前蜀时,全师朗与后蜀军交战数次皆败。后自请求和拒收汉西贫瘠之地,孟知祥时也不予计较。孟昶继位后,十余年间徐徐削夺各方军阀,全师朗老死后,其族弟便在汉中以西金州等处苟延残喘,倒是宋军入境后,当蜀军汉中留守韩宝正战死后,这全师雄便旋即降宋,帮着王全斌带路攻蜀国。如今反而官位兵权比在孟昶手下时更高。因为地位较高,此人比王小波要好找很多,只是蜀国覆灭之前因为其身居军职,倒是不敢与之串联。这条线也是最近才搭上的;以臣妾观之,此人不过是一个佞幸小人罢了,只怕是比王小波更加没什么用。”
“小人有小人的用处,若是都是贞烈之人,只怕早就为孟昶殉国了,还能活到今日么?既然要谋蜀,自然要学会连无胆鼠辈也用起来。”钱惟昱给顾少妍上了一课,最后一句话却是没说出来,那就是以全师雄为代表的一撮四川本土将领,可是在王全斌大肆搜刮之后不过一两年间,就因为宋人压榨过狠而发动过兵变的。只是这批人不代表底层受压迫最终的人,鼓动不起百姓,所以起事的时候没能使用出“把敌人的兵变成自己的兵”这种尤里级别的技能,闹腾得没有王小波大罢了。
……
确认了北国的变故之后,以及联络了蜀地的各方可用实力,吴越的战争机器终于偷偷运转了起来。在海外杀人放火轮训数年的吴越军队,到了此时才终于彻底安静下来了,经过数年实战练兵后淬炼出来的精锐部队,全部回到了诸暨大营集结整顿,随后经过杭州,由钱惟昱分批亲自激励、检阅、犒赏,然后分别派往各处防区。
十万北府兵分出了八万之众,分四路,在开宝五年入夏之时由卢绛、胡则、孙显忠、刘彦琛分别率领;部署到了庐州…江州防区、金陵防区、和州…滁州…清流关防区和润州(镇江)…扬州防区四段正面,把吴越国如今在淮南的要害隘口与江表咽喉之地尽数护住——在此之间,这支北府兵除了派出去轮流到高丽、麻逸杀人练兵之外,但凡平素休整的时候都是留在杭州驻扎的。此刻主力尽出,只留了两万人守卫杭州,显然是有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亲从都主力,也被分出了三四成人马——大约是步军四军十六厢、八万多人,骑军一军四厢、两万余人,陆路总兵力十万,从江表两浙的传统防区移出,被派往湖广。由于气候的原因,这支部队会在湖广渡过一年中最炎热的盛夏,以作最后大战前的气候适应。然后在这一年天气转凉之后进入云南。当然了,这些亲从都的调动上,外部绝对是看不出什么大军发动之前“粮草先行”的蛛丝马迹的。吴越国数年来在滇北川南阴蓄实力的部署,让大军所需军粮火药火油战船驼畜等项均不需要战时调运,被细作快速侦知其具体动向的机会也要小得多。加上此前两年亲从都对南洋地区轮换用兵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是惯例了,在没有反面证据的情况下,便是北国细作也不好多事揣测。
吴越人这边万事俱备,北朝那边的局势表面依然欣欣向荣,整个开宝五年因为蜀地金银的流入让北宋的市场和财政显得颇有复苏之态,至于蜀地的铜钱、绢帛缎匹这些因为蜀道艰难,转运沉重而暂时运不出来。负责转运蜀地财富的“日进纲”已然成了押运钱粮的常例——要知道,历史上蜀地搜刮的财富,可是到赵匡胤死的时候还差一点儿没有搬完,对蜀地财富的掠夺几乎成为了赵宋的长期国策,也相当一部分支撑了后来赵宋灭南唐时的军费财政所需。如今这个时代才掠夺了一年,又怎么够呢?
第438章 王小波李顺
灌州,地处成都平原西缘,岷江上游,若要和后世的行政区划联系起来,那便是相当于后世的都江堰市范围了。润泽着成都平原的岷江,便是从这里流出群山、随后在这片川中最肥沃的沃土平原上环绕半周、最后在宜宾与金沙江汇流、流向重庆。可以说,这里便是天府之国的起点了。
灌州有两处人间胜景,又恰好分布在灌州下辖的导江、青城二县。导江县内的名胜,顾名思义便是扼住了岷江出岷山之源的古代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了,这座先秦时候前辈们用放火把山石烧灼爆裂的方式施工而成的古拙分水堤堰,成为了千余年来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民生保障。在没有修建都江堰之前,因为岷江出岷山山脉时的落差过大,形成悬江,一旦雨量过剩江水便会四处冲突奔腾、为祸不浅。
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短短一百里路的江段,落差竟达百丈之高——基本上就是江水流一丈,地势就要降一寸,坡度接近了百分之一。在都江堰没有修建时,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都江堰修成之后,分岷江之水势,调蓄水旱,方才消弭此祸。原本的历史上,都江堰流域曾经会在南宋末年成为华夏大地上第一个发展出“水力纺车”工坊的地方,体现了华夏大地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萌芽。只是如今这个时空,这个美名自然是被吴越王在严州修建的千岛湖工程给盖过了,都江堰所能吹嘘的,也就只剩下了历史。
至于灌州第二大名胜,那便更是人尽皆知——光听青城县的地名也知道,这名胜乃是大名鼎鼎的青城山。此山乃是正一道道教祖庭之一;盖因东汉末年时第一代张天师、正一道始祖张道陵,晚年便是隐居青城山,最后在此羽化登仙的。
南北朝时蜀地宗教并不繁盛,青城山还未能光大,到了大唐立国以来,因为李家皇帝自居为老子后裔,把老子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道教大昌,青城山遂变成了不亚于江西龙虎山的恢弘道场。在蜀中因为道教圣地别无分店,青城山更是被达官显贵推崇至极。到了唐末战乱时,蜀地又因为不曾被王仙芝黄巢的农民军屠杀的优势,导致关中贵人大量迁徙蜀地,青城山的道场便香火更甚。
当时,天下最著名的道人之一、深得唐僖宗信重的“东瀛子”杜光庭便是在黄巢破长安时,跟着唐僖宗一起“幸蜀”的,后来就隐居在这青城山上开了道场。唐僖宗钦封他为“广成先生”;大唐亡后,统治四川的前蜀皇帝王建又加封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并辟为礼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然杜光庭不愿为王建所用,仅仅在王建帐下虚应其事、为官不过数载,便彻底归隐,此后又在这青城山隐居了三十多年才仙逝,时年将近九十——那已经是后蜀孟昶在位年间的事情了。
因为杜光庭的名声,蜀中权贵豪族也绝对不敢在这青城山胡来,别处“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到了这青城山便完全翻转过来,几乎被杜光庭所光大的“天师洞”所控制,久而久之却是让这里成了形同半独立的方外之地一般。只是山地不能种稻麦等粮米作物,所以天师洞的势力范围内圈占田地的情况却不算多,只因山地恰好适合种茶,因此荒年时多有在都江堰平原上混不下去的赤贫房户逃到青城山上投靠天师洞,种一点私茶拿去换口饭吃。
……
天师洞名为洞,实则是一处恢宏的道观,所谓的“洞”,其实是说观宇范围内圈了一处山洞,这山洞据说是八百多年前张道陵羽化登仙的前修行的所在,因此得名。
这一日,天师洞半山的庄子中,私茶庄主李顺看着自家那今年新扩的外院内挤满了近日来上山投奔的“旁户”赤丁,心中也是悲愤。原本的年份,穷苦人遇到夏税征收的时节,就颇为摊派加耗所苦,宋人灭了蜀国之后,穷奢极欲刮地皮刮了孟昶的国库不算,居然还可着劲儿穷尽一切搜刮百姓财富的机会。所有农民当中,种粮食的好歹因为粮食笨重、运出四川去损耗过重而暂时没有排在掠夺优先级上,而茶叶、丝绸、棉布,这些经济作物与经济作物加工的手工业品因为经济附加值高,成为了盘剥的重灾区。
“旁户”是当时四川地区独有的一种民生状态,经济地位和佃户差不多,但是实际上他们原本又是有地的,只是因为蜀地多年来积累的免税豪族、官僚、知名僧道太多,州府税收为了保持征收总额,所以把因为豪族免税带来的缺口转嫁向没有免税特权的平民百姓摊派,久而久之没有背景的百姓更加活不下去,只能把自己的田地寄名到豪族、官僚、寺观之下——这种免税制度和后世明清时考中秀才、举人功名后其田地免税是一个道理,只是唐末和前后蜀时四川地方的免税对象不是读书考取了功名的人,而是达官显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