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衡,从而破坏了颈椎正常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由于颈椎活动度大、稳定『性』差,要依赖强有力的周围肌肉、筋膜、韧带来保护,由于工作、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破坏了颈椎的稳定,使颈椎失去正常的平衡,如颈椎两侧的肌力不对称导致患椎失衡而发生移位,黄韧带及项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退行『性』变等,均可影响颈椎的平衡稳定,直接或间接影响神经根、脊髓及椎动脉供血等,出现颈椎退行『性』变、肌肉痉挛及疼痛。
(4)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对颈椎病有明显的影响。颈椎椎管的内径,尤其是矢状径,对颈椎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统计资料表明,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椎管矢状径均较正常人小,尤其是在颈椎病最易发生的颈5~6椎、颈6~7椎及颈4~5椎这三段,其平均值相差达2。7毫米以上。椎间盘变『性』突出和骨赘是压迫脊髓或神经的主要原因,但椎管狭窄是决定『性』因素。颈椎病40岁以上者较多,由于年龄较大,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黄韧带增厚、颈椎变短、脊髓也变短增粗,这些因素都会使颈椎椎管直接或间接变狭窄。
(5)颈部的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最大范围或内部所能耐受阈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如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因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易被人们所忽视。但事实上不良姿势是构成颈椎骨关节退变最为常见的因素。颈部的慢『性』劳损主要包括不良的睡眠体位、不当的工作姿势,以及特殊的职业伤害等。
1不良的睡眠体位,如高枕可造成椎旁肌肉、韧带或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疲劳并导致程度不同的劳损,并可由椎管外的平衡失调波及椎管内组织,从而加速退行『性』变的过程,导致颈椎病的发生。人们常说“高枕无忧”,但枕头过高不但不能“高枕无忧”,还易患颈椎病。一般认为,健康人枕高应在6~12厘米,仰卧时颈椎前屈应在15°~20°。
2由于颈椎活动度大,具有支撑头部重量、保持平衡等作用,容易发生积累『性』劳损,如果工作姿势不当,可使椎间关系失稳,椎间盘过早、过快地发生蜕变而出现颈椎病。工作姿势不当引起的颈椎病相当多见,在社会人群中,长期从事坐位低头工作者,如会计、作家、缝纫工、编校人员、电脑工作者等,颈椎病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长期低头工作必然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同时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高于正常体位,这就使其退行『性』变进程大大加快。
3特殊职业伤害者,如交通警察、教师常常需要使头颈部向某一个方向转动,杂技团顶缸演员及运动队的举重运动员需要头颈部负重,活动也较频繁等,均可引起颈部关节囊、韧带等松弛乏力或加重颈椎的负荷,致使颈部劳损。
(6)诱发颈椎病的其他因素:在颈椎病患者中,颈椎局部畸形者为正常人的1倍以上,说明骨骼的异常与颈椎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与颈椎病发病有关的畸形有先天『性』椎体融合、颈椎发育不全、棘突畸形、第7颈椎横突肥大等,这些畸形会使病人相邻的椎体产生应力改变,加速了颈椎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颈椎病。炎症也是诱发颈椎病的因素,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炎、『乳』突炎等病人,可出现急『性』颈痛、活动不利,甚至会产生肌肉痉挛『性』斜颈。x线片提示,有的颈椎呈半脱位,这可能是患侧肌肉的保护『性』反应,或炎症波及颈椎间关节囊产生渗『液』、充血,颈椎周围韧带松弛钙化等病理改变影响颈椎稳定所致。
颈椎在脊柱中的活动范围最大,承受头颅和活动的重应力,若发生头颈部的碰撞、闪扭、挤压等外伤,常可造成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外伤也是诱发颈椎病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患者中约有半数与外伤有直接关系,特别与头部外伤有关。外伤既可以是一次明显的损伤,也可以是长期反复的轻微损伤。外伤导致颈椎病发生的原因,一是外伤发生在原已发生蜕变的颈椎和椎间盘,致出血、血肿、椎间盘突出,另一方面是反复劳损或轻微损伤对已经退行『性』变的颈椎可以加速退行『性』变过程而提前发病。
7。颈椎病会发生哪些病理变化?()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变『性』疾患,因此它的病理改变也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形成的。一般首先发生的变化是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弹力减小、向四周隆凸,甚至突出或脱出,颈椎间盘发生蜕变后,其物理『性』能也发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耐压『性』和耐牵拉力降低。在颈椎间盘受到头颅重力及头、胸间肌肉牵拉力作用时,由于椎间盘的耐压『性』降低,可导致椎间盘突出;在颈椎做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动作时,由于耐牵拉力降低,可导致椎体出现不稳定现象。
慢『性』劳损、外伤和炎症等因素促发了纤维环的变『性』,周围的主要韧带也随之出现蜕变,椎节松动、失稳,椎间隙变窄、内压升高和分布不均匀,易使髓核向四周移位。在后纵韧带薄弱的条件下,易突出于后方而形成髓核突出;若中央有裂隙,则可使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形成脱出。伴随上述病理改变的延续是骨刺的形成,骨刺来源于韧带、椎间隙血肿的机化、钙化。早期发生部位多见于两侧钩突和椎体后上缘的钩椎关节,后期则见于每个椎骨骨缘。作为机体的防御功能,骨刺虽为非生理『性』产物,但在稳定椎节、消退局部反应和炎症上有一定的意义。
由于生物力学的特点,一般骨刺以第5~6颈椎居多,其次为第4~5颈椎、第6~7颈椎。骨刺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骨刺的形成是颈椎退变进入难以逆转的标志。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及骨刺的形成,进一步产生一些继发『性』的病理改变,如后缘骨刺或钩椎关节骨刺从前方侵占椎间孔的出口,引起脊神经根早期出现水肿、肿胀、渗出等反应『性』炎症,可逐渐出现纤维化,甚至变『性』,在临床上产生上肢疼痛、麻木为主的症状。椎体后方的骨刺,向后隆起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及周围组织的水肿、纤维化、软骨化和钙化等,均可造成颈神经的颈部脊髓受压,并根据压力强度和持续时间而相应发生变『性』、软化、纤维化等改变,产生一侧或两侧锥体束症状。当第6颈椎以上有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时,累及椎动脉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机械『性』压迫与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和血管腔狭窄,导致颅内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症状。此外,患部邻近组织可发生如后方小关节早期松动、移位、骨质增生,周围韧带松弛、变『性』、硬化及钙化等随病程发展而加剧的病理改变。
8。何谓颈性眩晕?其临床表现如何?()
“颈『性』眩晕”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而是指由于颈部某些疾病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或压迫神经所致的一类眩晕,而所谓“颈部某些疾病”又以颈椎病最为常见,故在一般情况下,“颈『性』眩晕”多被用来指颈椎病所致的眩晕。
颈『性』眩晕常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使分布于椎动脉壁的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引起椎动脉痉挛,致使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大脑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而出现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性』眩晕的另一个原因,由于椎动脉受到直接压迫『性』刺激,阻断了椎动脉的血流,造成了严重的大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缺血而引起眩晕。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除颈椎有退行『性』改变外,影像学检查还可发现患者颈椎不稳,除了头晕,患者还常有头痛、耳鸣、阵发『性』视物模糊、眼裂大小不等、心悸、咽部异物感和鼻子干燥等,由于脊髓血管痉挛,还可出现一过『性』缺血和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常会出现猝倒(患者突然晕倒,短时间内即可苏醒),这常常与颈部活动有密切关系。猝倒者多数是在行走中听到背后有人呼喊,回头一看时突然感觉下肢无力而倒地,倒地后头部位置回复,症状消失,马上就可以站起来。
颈『性』眩晕以头颈部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多在头颈部转动或侧屈到特定位置时发作,位置回复后症状消失。患者经2~3次发作后,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非常警惕地回避这一特定的位置。在颈『性』眩晕中,多数为交感型颈椎病引起的,由椎动脉引起者相对较少,临床上不难诊断,不过当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椎动脉交感神经丛的作用参与其中或与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发生时,眩晕症状可以变得不典型甚至异常复杂而难以鉴别。
9。何谓颈心综合征?有何临床特点?()
颈心综合征是指中老年人颈椎退行『性』改变刺激压迫了附近的脊神经根、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等而引起的类似心脏病的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和压迫等,其症状类似于心绞痛发作。这种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是因为颈部脊神经后根受到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引起的,心悸多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对交感神经产生压迫使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累造成的,因为其冲动向下扩散至心脏交感神经而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颈心综合征有以下临床特点,此乃诊断颈心综合征的主要依据。
(1)有明显的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和不适感等。
(2)伴有颈、肩、上肢和手部疼痛麻木及头晕等症状。
(3)心电图、超声心动、次级运动试验、『药』物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监测和生化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