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和高黏血症等,并戒烟限酒。因为脑中风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而且复发后症状比初发要重,甚至危及生命,为此要特别注意预防脑中风的复发。
(4)重在“练”字:脑中风的急性期渡过后,常遗留某些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因此,要在“练”字(即康复)上下工夫,使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随着这些功能的恢复,患者的信心也会增强,同时有利于脑中风患者的健康长寿。
skbshge
1。 脑中风的三级预防知识()
1
。 脑中风的三级预防知识
脑中风的三级预防尤如三道防线,其中一级预防效果最大,也最重要,因为其所防的对象是全社会总人口或其中的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投资很少,与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相比,可谓微乎其微。
三级预防也就是通过3个不同的阶段来阻断脑血管的发生,一级预防就是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使人人都能了解脑中风的基本知识,避免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二级预防就是一旦有了脑中风的这些危险因素,就应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如对高血压进行长期规律的治疗,防止脑中风的发生,也就是控制脑中风的发生。三级预防就是对已经有脑中风前期征兆患者的病情进行积极地控制和有效的治疗。
一级预防:为源头预防,主要在发病前控制脑中风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又称根本性预防或病因预防。即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黏度、脑动脉硬化、严重颈椎病、肥胖症及有脑中风家族史者(这类人群通常被认为是脑中风高危人群)来预防脑中风。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级预防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主要是针对已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发生轻型脑中风在短期内(3周)完全恢复者,防止发生完全性脑中风。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主要措施有:①控制心脏病、糖尿病病变的发展。②对有手术指征的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及时行手术治疗。③对缺血性脑中风的二级预防,主要是应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
三级预防:主要为发病后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和防止再复发。
skbshge
2。 脑中风患者一级预防措施()
2
。 脑中风患者一级预防措施
(1)防治高血压:血压升高与脑中风发病密切相关已被很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高血压,无论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是收缩期或舒张期血压还是平均血压高,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中风,高血压都是一个公认的、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有证据表明,大约80%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大约70%的脑梗死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患者发生脑中风的机会比血压正常者要高出3~5倍。有研究证实,在一个人群中对多数高血压患者连续降压治疗2~3年,可使脑中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39%。
目前要采取的措施有:
①重视高血压的危害性。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务必使广大群众,尤其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高血压是脑中风最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②加强高血压防治。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稳,可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高血压患者应适当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③提高测压率。我国有半数的脑中风患者,起病时不知自己已经有高血压多年。因此,40岁以上的正常人,每6个月或1年至少要测1次血压。
④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我国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不少患者服药后血压一旦恢复正常,则擅自停药。除经济因素外,不少患者和医务人员并未认识到高血压是慢性疾病,必须长期规范治疗才能有效控制。
(2)预防心源性脑中风
①风湿性心瓣膜病及心肌梗死患者,是心源性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以预防脑中风;有手术指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
②心房颤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脑梗死的重要病因,多见于老年人。随老年人口比例增大,有心房颤动引起的脑栓塞也增多,主要栓塞大脑中动脉主干,引起大脑半球大片梗死。因此,75岁以上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如有左心室功能下降或心内附壁血栓,或既往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应长期口服华法林。75岁以下无上述危险因素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应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发生脑栓塞。
(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及促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
(4)防治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5)及早发现并重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曾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患完全性脑中风的危险可能比正常人高6倍以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病情轻,发作时间短,暂时不会对人体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却常是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先兆。因此,医学界也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称之为脑中风的红色报警信号。应切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不可忽视,应及早就医,认真治疗。
(6)做好预防: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酒。
skbshge
3。 脑中风患者二级预防措施()
3
。 脑中风患者二级预防措施
(1)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血液的高凝状态、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脂异常、高血小板聚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目前均被视为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本身就是预防性治疗脑中风。高血压是脑中风最常见的可控制危险因素,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1。6亿人,但仅有17。1%的城市患者接受治疗,成功降压者不足5%,其中还有许多人不能坚持长期治疗;糖尿病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血栓形成,研究发现,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显著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血脂异常也是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调脂可以使脑中风的发病率降低1/3;对于高凝状态和高血小板聚集患者,积极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脑中风的复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可减少脑中风发病率的68%,阿司匹林可减少21%的复发。其中阿司匹林由于其良好的疗效/风险比,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近年来,由于医疗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能够被及时发现,针对高危脑动脉狭窄所采取的动脉内膜切除术和内支架血管成形术也取得了很好地预防效果。
(2)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许多脑中风的早期症状并不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熟知,而许多脑中风危险因素更容易被忽视,从而错失预防和早期治疗的良机。其中积极发现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偏瘫失语,猝倒发作等)并治疗,由于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是完全脑中风的“前身”,因而积极治疗可有效减少脑中风的发生。即使是自认为健康的老年人,也应该定期到医院神经内科做神经系统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不仅要告诉患者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识别脑中风的早期表现。
(3)根据自身情况加强身体锻炼,并注意改善脑中风后抑郁等情绪:研究证明,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预防脑中风,以及脑中风后保持各器官功能正常,较好康复的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必要时加用药物改善情绪,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75%的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问题在于能否长期坚持。
(4)脑中风后的血压调控:首发脑中风后血压水平高于160/100毫米汞柱可使脑中风的再发风险增加。脑中风后过度降压导致全脑低灌注,脑血流减少,是脑中风后痴呆的发生基础。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如限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体重,增加活动,戒烟限酒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降压药;降血压需平缓,不宜降得过低过快。
(5)抗血小板凝聚:对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建议应用阿司匹林100毫克,每日1次服用;有条件者或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75毫克,每日1次口服。
(6)抗凝治疗:诊断为心源性栓塞的心房颤动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抗凝治疗(华法林或其他低分子肝素)。
(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都有发生再次脑中风的危险,且很可能在初次脑中风后的两周内发生。建议:应积极去除包括高血压、吸烟、过度饮酒、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发作时立即让患者静卧,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东菱克栓酶,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等药物。
skbshge
1。 可预防脑中风的药物()
1
。 可预防脑中风的药物
脑中风与癌症、心血管病同为目前人类3个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且致残率高。因此,脑中风的预防很重要。预防脑中风就是预防引起脑中风的危险疾病,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以下药物可起到预防脑中风的作用:
(1)防治高血压病药物:血压高低与脑中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密切关系。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而不治疗,或者断断续续地治疗,都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