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十五节 入洞房与度蜜月的来历()
中华民族文明史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人们把结婚仍然称为“入洞房”。尽管人类从洞穴式居住过渡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但入洞房这一名词至今仍未曾改变。从来没见过谁把“入洞房”改为“入楼房”。
传说,这是我们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
黄帝战败蚩尤,平息了战争,建立起部落联盟,制止了群婚、抢婚恶习,结束了野蛮时代,人类文明时代就从此开始了。
过惯群婚的人类时代,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在5000年前,恐怕也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对刚刚统一了的部落联盟来说,群婚制度存在着极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事件,不光男抢女,也有女抢男。新联盟的部落之间,经常为抢婚发生打架斗殴。时间一长,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间又有重新分裂的可能。黄帝为这件事经常愁眉不展,他找来身边的大臣常先、大鸿、风后、力牧、仓颉等人,多次商议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大家谁都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有一天,黄帝随同一群大臣巡察群民居住的洞穴是否安全。突然发现一家人住着三个洞穴,为了防止野兽的侵害,周围用石头垒起高高的围墙,只留下一个人能出进的门口。这个发现,立即引起黄帝的兴趣。当天晚上他就召来身边所有的大臣。黄帝说:“我有个制止群婚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都议论一番,看行不行。”众臣都叫黄帝快讲。黄帝说:“今天咱们看了群民们居住的洞穴,我想,制止群婚的唯一办法,就是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夫妻的男女,结婚时,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前来祝贺,举行仪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夫妻相拜。然后,吃酒庆贺,载歌载舞,宣告两人已经正式结婚。接着,再将夫妻俩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方妇方家里亲人送,长则90天,短则40天,让他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再是,结婚入了洞房的男女,就叫正式婚配,今后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为了区别已婚与未婚,凡结了婚的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人们一看,知道这女人已经结婚,其他男子不能另有打算,否则就犯了部落法规。”
黄帝讲完这个主张,立刻就得到常先、大鸿、力牧等人的支持。众人建议叫仓颉写个法规,公布示众。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群婚恶习也就这样逐渐消失了。
但是,千百年来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彻底改变过来。据说,有一对狩猎能手,男的叫石礅,女的叫木苗。两人由双方家长说好婚配,举行婚礼后,双双送入洞房。生活了不到10天,石礅开始觉得整天只陪伴一个女的,有啥意思,还不如群婚好,喜欢哪个女的就找哪个,有时,一天可找两三个。木苗也觉得入了洞房不自在,整天陪着一个男人过,实在没乐趣。不如群婚自由自在,看上哪个男的就相爱几天,过几天不喜欢了再找别的男人。由于两人都产生不愿过一夫一妻制生活的念头,有天晚上,趁着深更夜静,两人双双越墙,各自逃跑了。
石礅和木苗都逃进大森林,一时找不见有人烟的地方,心越急,路越迷。身上又没带狩猎工具,生怕野兽侵害。天亮后,又渴又饿,两人不知不觉地又走到一起了。为了保存生命,两人只好相依为命。整天摘野果,采蘑菇充饥。因迷路,一时走不出大森林,真不知如何是好?现在,他俩才意识到,眼下谁也离不开谁。有一天,两人实在又渴又饿又累,双双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一群蜜蜂在他俩头上嗡嗡盘旋。石礅折了一根树枝,左右乱打,驱散蜂群。不料蜜蜂发怒,把两人蜇得鼻青脸肿。石礅发现蜂群是从树缝里钻出来,取出随身带的击火石,他叫木苗拾干柴,迅速点燃一堆大火,他俩从火堆里抽出火棍,朝着大树身上裂缝,一个劲燃烧。霎时,蜜蜂烧毁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火焰从树缝伸进去烧毁了蜂巢,蜂蜜从树缝渗流出来。开始,他俩不知流出是什么东西,只是闻着芳香扑鼻。石礅用手蘸了一点,放进嘴里用舌头一舔,非常香甜。他又叫木苗尝了一次,二人断定无毒,赶忙拾了一些树皮,把流出来的蜂蜜全都盛起来,只好整天在森林里采蘑菇,蘸蜂蜜充饥。就这样在大森林里度过了整整一个月,幸亏被黄帝手下狩猎能手于则发现,才把石礅和木苗救回来。
小两口在大森林里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回到部落后谁也离不开谁,从此也就建立起一个幸福家庭。这就是“入洞房与度蜜月”的来历,一直流传至今。
整 理:兰 草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十六节 过年的来历()
俗话说:“有钱没钱,团聚过年。”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过年的习俗,一直在延续着。那么过年的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
“年”,原不是节日,而是一种动物。传说在远古时候,这种动物非常凶残。每到严冬,它们就出来觅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各种动物就要遭殃。人们为了免受年的危害,每当冬季来临时,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猎的亲人叫回来,团聚在一起,而且都群居大洞穴中,每个洞穴中多达百人。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还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年虽凶恶残暴,但它最怕火,一见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们一旦发现年群来犯,就迅速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火把,手持武器呐喊助威,直到把年群全部赶走。第二天,住在各洞穴里的人们早早起来,互相问好。如果大家都平安无事,就互相拱手作揖,表示祝贺。小孩子还要跪下给大人磕头,感谢大人保护他们小一辈。以后,便逐渐形成了大年初一作揖磕头互相拜年的习俗。
黄帝统一各部落后,为了彻底解除年对人们的威胁,便与应龙、力牧等大臣一起商议采取什么办法。有人主张迁居,有人主张捕杀。最后根据黄帝的意见,大家都同意采取彻底消灭的办法。于是,当严冬来临时,各部落都组织一支百人的队伍去捕杀年群,经过十多个严冬的不断捕杀,年越来越少,成群结队的年再也看不到了。可是,年并不甘心就这样绝种。传说它又变成了一只九头鸟,一到大年三十晚上,就飞出来用鼻子闻各家各户飘出的香肉味,闻着闻着,嘴里就流出来带血的涎水。这种带血的涎水掉到谁家院里,谁家第二年就要倒霉。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鸟最怕烧柏树叶的烟味。所以每到冬天,人们就采集柏树叶,等到三十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把柏树叶烧起来,升起滚滚浓烟,吓得九头鸟再也不敢飞出来了。于是,每逢大年三十晚上,烧香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整 理:兰 草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十七节 龙涎酒的传说()
龙宴酒是陕西黄陵县店头镇出产的名酒,最早叫“龙涎酒”,传说是龙的涎水酿成的。
相传,杜康因霉坏粮食而被贬职,后来酿酒有功,黄帝又恢复了他的原职,让他继续当管理粮食的大臣。杜康在酿酒技术上年年都有新改进,酒的质量越来越高。
有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部落的山洞里都堆满了粮食,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年是黄帝统一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联盟50年大庆,黄帝举行盛大宴会,请来了各部落的首领。各个部落也给黄帝带来许多礼品。宴会开始了,黄帝命杜康给每人敬一碗酒,人们也向黄帝敬酒,然后又相互敬酒。宴会厅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常。正在这时,一条巨龙突然从天而降,把头一直伸到宴会厅的大酒坛上,闻来闻去,但坛口太小了,龙嘴怎么也伸不进去,馋得嘴里的涎水不断掉进酒坛里。当时大家都被吓得目瞪口呆,只有黄帝不慌不忙地走到巨龙跟前,把酒坛里的酒倒进一只大碗里,然后把酒碗送到巨龙嘴边,巨龙一饮而尽。等黄帝再倒第二碗酒时,巨龙腾空而起,转瞬间便飞得无踪无影了。人们眼看着巨龙离去才松了口气,又回到各自的座位。黄帝又命杜康给大家敬第二轮酒。谁知,杜康刚走到酒坛跟前,还未来得及取酒,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差一点把他醉倒。杜康给每人敬过酒后,大家只喝了一口,就觉得浑身舒畅,飘飘欲仙,忙问:“这酒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香了?”杜康心想这一定是巨龙的涎水滴进酒坛所致。据说龙是不轻易流涎水的,人若喝了龙涎水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因此,他乘人们不注意时,从滴有龙涎水的酒坛里打出一碗酒,倒进另一只酒坛内,然后让人把滴有龙涎水这坛酒赶快抬下去。说也奇怪,留下来的这坛酒掺过一碗龙涎水后,味道也变得和刚才抬下去的那坛龙涎水酒一模一样。人们越喝越想喝,黄帝准许大家开怀畅饮,一大坛酒很快就被饮光了。宴会结束后,杜康派专人保管那坛龙涎水酒,不许任何人动用。当他每次酿出新酒时便给新酒坛掺进三滴龙涎水酒。新酒的味道立刻变得浓郁甘醇、飘香醉人了。从此,杜康的“龙涎酒”,名气越来越大。
据说以后各朝代又将杜康的“龙涎酒”封为“龙宴酒”,只有在皇帝举行国宴的时候才允许动用。现在黄陵县生产的“龙宴酒”,据说就是根据民间挖掘出来的杜康酿酒的原配方,加上现代的技术酿制而成,它仍然保持了香美甘醇、饮而得神的特色。
整 理:兰 草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十八节 拐角井与轩辕酒的传说()
有一次,黄帝和蚩尤两部落发生了战争。蚩尤施展了他那惯用的弥天大雾战术。霎时间天地昏暗,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