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雨的羽箭交错,迷雾中刀光闪烁,一场空前的大战在白色浓雾中展开。震撼山谷的喊杀声催人投入战斗,战斗的腥风血雨,浇湿了勇士的伟躯;咚咚咚的战鼓声,召唤着后援部队的到来。由于有指南车的指引,战士没有迷失方向,但迷雾越来越浓,使人伸手不见五指,更不用说辨清面前的敌我。正在这时,应龙的援军赶到了。应龙将军见迷雾太浓,他就地一滚,变成一条闪着金光的巨龙,以尾划地领路冲向敌人。在应龙的尾划过的地方,平地马上出现了一条河,这就是现在的沮河,河的两岸就成了山峦。迷雾被雷雨压入河谷中,消失在沮河水上,山峦露出来了,敌人就被迅速消灭,并且活捉了魔王。
由于应龙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往返冲杀旋转,所以距凤岭15里的地方,沮河环曲多湾,又由于应龙回头堵住魔王逃跑的退路,所以那里就叫“龙首村”。正因为此地山回水曲,水蒸云蔚,因此春秋仍然迷雾空濛。
为了让魔王有思悔的时间,也为了不让他再祸害人民,黄帝命令壮士把魔王压在凤岭冈下,并随手用印台镇住,这就成了与凤岭隔河相望的“印台山”。
几千年过去了,魔王被压在凤岭山下,看到人民安居乐业,深悔自己不该来破坏这和平安宁的环境,不该来进犯这勤劳勇敢的人民,有时就悔恨地吁一口气,成了从平地上突然冒出的烟柱。
整 理:何炳武 刘 杰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四节 黄花沟的传说()
黄花沟距黄陵县城南1里,每年秋季,野菊花金灿灿盛开满沟,自古有“南谷黄花”之称。群众中也流传着许多与轩辕黄帝有关的传说……
远古时的黄陵,山势平缓,气候温和,沮河水就像一条宽阔的绢带,黄帝率领的华夏部落的就分布在沮水两岸。人们在沮河里捕鱼、西山里打猎、南北原上种地,进行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养。黄帝身为部落联盟首领,却与庶民同甘共苦。他每天不是背起弓箭,带着石球、棍棒去打猎,就是握紧石斧、木耜(sì,音四)去种地。据说黄花沟就是他们最早开发的地方。
用石斧砍倒了树木,用火把野草烧掉,四个人拉着石犁,或者直接用尖状棒和木耜点种。这天,黄帝正在这里点种,耜踩下去,闪了他一下,他以为用力过猛,再试一次,知道下面确实是空的,他继续向下挖,露出来一个大石洞。石洞张着阴森的口,黑咕隆咚不见底,一股凉气冲面而出。有人说这是妖气,里面一定有吃人的妖精。黄帝决心下去为民除妖,周围几个庶民壮着胆子要替黄帝下去。黄帝只是说:“没有什么可怕的,你们不要替我担心。”就手提了石斧、举着火把下洞。几个人只好用绳子把黄帝吊下洞去,再三叮咛,要黄帝小心。黄帝到了洞底,只听得“叮叮咚咚”的滴水声,清脆悦耳,用火把一照,洞顶悬着千万颗水珠,就像夜晚天空的繁星。黄帝举起火把,脚踩碎石,“哗啦哗啦”地向洞里走去。真像是入了迷宫,大洞套小洞,套了18个。黄帝边走边察看,终于走完这18个洞。啊?最后一个石洞里面是亮的,一条石案上放着一本经书,名叫《阴符经》。黄帝拿起它,看不懂,就带出洞来。百姓庶民以为黄帝得了宝,就一传十,十传百,都说黄帝“空洞得道”。黄帝回到中宫(俗称九龙宫,传说在桥山之巅),反复翻看,还是看不懂,就巡行天下,广拜贤士,拜了72个师傅,最后才在广成子的帮助下,在泰山上找到了人面鸟身的九天玄女,玄女给黄帝讲解《阴符经》,黄帝认真地跟着她学习了5个月,通得天机,终于在冀州之野讨伐了蚩尤,为天下人除了害。
打败蚩尤回到中部,黄帝经常夜深人静时来到黄花沟,站在洞外,侧耳细听水珠滴落的声音。据说,伶伦制乐还参考过这美妙的音响呢!
黄帝一辈子为民造福,乘龙升天后,仍然挂念着天下庶民,思量着要回来看一看。当时正逢数九寒天,到处一片银白。这可急坏了土地神,拿什么来迎接黄帝呀!谁知南谷的野草有灵,一夜间全变成了金灿灿的秋菊,一丛丛一朵朵簇簇拥拥,就像挤挤攘攘的欢迎人群,隆重热烈地迎接着黄帝的驾临。黄帝乘龙回来,看到这一沟的金菊,欣喜得赞叹不已。从此以后,每年冬天“九”里,不管雪落得有多厚,只要扒开雪层,在这里都会看到鲜活活的金菊。人们看到这黄花,就思念起黄帝的功德。
群众这样传唱着:
真金花,“九”里开,
金人把它手里逮。
山上明,川里黑,
金人金马站一堆……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五节 黄花泉的传说()
距黄陵县城南约1里路的地方,有一个不大的山沟,它就是黄陵八景之一“南谷黄花开晚节”所指的南谷——黄花沟。南谷的黄花之所以有如此的名气,那是因为沟内有一个黄花泉。提到黄花泉,还有一段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
相传,黄帝大战蚩尤获胜后,班师回营,“风伯”“雨师”打扫着道路上的灰尘,虎狼、腾蛇前面开道,鸨鸪(bǎo ɡū,音保孤)鸟驾着车子,就连大象也顺从地挽在车子之前。大队人马前呼后拥好不威风,每到一处臣民都是兴高采烈,夹道欢迎,纷纷赞颂黄帝为民除害的功德。
当黄帝和他的人马路经桥国时,看到这里的百姓怨声载道,纷纷逃离此地。大恩大德的黄帝就停下车子,询问百姓疾苦和逃难的原因。原来这里的百姓生活很富庶,沮河沿岸种着五谷作物,人们居住在离沮河不远的山洞里。前不久,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妖怪,那家伙生得青面獠牙,眼似铜铃,发如烈火,力大无穷,怒吼一声天摇地动。许多志士在和他交战的时候,都被它吃掉,百姓出于无奈只得搬离洞穴,风餐露宿。每天都要给那妖怪供奉最好的食品,如果不这样,等他出洞后,就到处伤害百姓,以人为食。百姓不愿做那妖怪的口中之物,于是纷纷逃离,到别处谋生。黄帝听罢非常愤怒:“大胆的妖怪,竟敢这样残害百姓!”便派人去把那妖怪的底细摸清。
再说那妖怪,是从遥远的西方来的,看到这里山环水绕,土地肥沃,百姓兢兢业业勤劳耕作,生活得比较富足,便生起了独占桥国的邪恶念头。不久,他提出和桥国的首领交战,经常率领百姓在田间耕作的首领,怎么能敌得过妖怪,妖怪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就杀败了桥国的首领,并且吃了他。现在,那个妖怪在洞里正为桥国的百姓没有送来食物而大发雷霆,一个小妖来报告:“大王,事情不好,公孙轩辕来桥国了。”妖怪很不高兴地说:“来他来吧,何必大惊小怪。”小妖连连叩头说:“大王还不知道那公孙轩辕的威力,听外面的臣民说,轩辕大战蚩尤获胜,还准备和大王在桥国交战。”妖怪暗暗一惊,心想:这个公孙轩辕竟这样厉害,我根本敌不过蚩尤,难道威力那么大的蚩尤真的败于他手?不可能的,莫非是想吓我归附于他。于是冲着小妖说:“去去,大王自有办法。”
桥国的百姓听说黄帝要和妖怪决战,纷纷探听妖怪的虚实,及时给黄帝报告。大臣容作看到桥国的庶民百姓如此爱戴黄帝,心里当然非常高兴,便给黄帝出主意说:“桥国的地形险要,土地肥沃,百姓勤劳,最主要的是民心可取,不妨就在这里立国吧。”人马驻扎在桥山的西北山根下,并且让容作把战胜蚩尤所获得的战利品,分给无法生活的百姓,然后和手下的人一起商量对付妖怪的办法。黄帝主张他一人去与妖怪决战,容作说:“这个妖怪虽说比蚩尤弱,但仍不可小觑(qù,音去),还是再想想其他办法,这样才有战胜它的把握。”黄帝问:“能有什么办法呢?”容作贴着黄帝的耳朵,小声说了些什么,黄帝连连点头,笑着说:“就这么办吧!”容作派人通知那妖怪,约定第二天黄帝要与他决战。
这天天色晴朗,黄帝的大队人马在沮河边列成方阵,龙旗飞舞,士气高昂,单等那妖怪出来迎战。瞧那妖怪,虽说也有不少人马,但士气低落,原因是桥国的百胜自从黄帝来后,不再给妖怪供奉食品。妖怪远远望着那身材魁梧,精神抖擞,蚕眉下闪着一双威严目光的黄帝,不由得暗暗吃惊。
黄帝按剑大声喝问:“大胆的妖怪从何方来?敢如此残害百姓!”妖怪答道:“葱岭而来。这是我的地盘,与你何干?若愿退兵,本大王跟你平分地盘!”黄帝明白,这家伙用的是缓兵之计,不知又想搞什么鬼名堂。黄帝并不回答它提的问题,只是数落它的罪状:“残害百姓,吞食人身……”最后才说:“公孙轩辕不是和你争地盘,只是救百姓出水火。”妖怪恼羞成怒,投过一块飞石。于是双方在沮河边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黄帝挥舞石剑,妖怪持着石刀,剑来刀去,气势逼人,大战数回合不分胜负。忽然妖怪那边要求停战,原来是桥国的百姓,借妖怪出兵时后方空虚,冲进了山洞。虽说山洞幽曲深邃,但曾经在这里生活居住过的百姓,对里面的一切当然是了如指掌,不用多大工夫,杀了妖怪的弱兵老少。妖怪听了这一切,无心恋战要求讲和。黄帝想起了被妖怪所吃的首领、勇士,看着百姓眼巴巴地望着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责任,若不以武力征服这家伙,桥国的人们是会失望的。就不理妖怪的话,愈战愈勇。那妖怪见讲和骗不了对方,也再没有别的办法,只得豁出命来决一死战。黄帝信心百倍,妖怪孤注一掷,这确实是场恶战。从上午直杀到下午,桥国的百姓拿出仅有的一点食物,来慰问黄帝和他的将士们。妖怪呢?本来近几天食物就不足,看着对方吃东西,又想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