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他的想法,他就将捕捉来的野兽,养在棚栏里仔细观察。

    一天,一只公鹿“□、□”地叫着,烦躁地用角顶自己的左腹,接着就翻腾起来,拼命地在地上碰。俞跗让几个人把那鹿捉住按倒,看到鹿的左腹鼓圆了,摸一摸,很硬。他想是不是胃肠出了毛病?就用玉刀剖开鹿的左腹,果然,发硬的是胃,他又剖开胃壁,发现里面全是未消化的草块,就一把一把将这些草取出来,又用骨针麻线将胃缝好,再缝起鹿皮,洒了些玄酒。几天后,这只鹿竟然又撒起欢儿来了!俞跗心里很高兴,这一次意外的收获,终于使他成为一位名医。他给人治病,不用什么汤药、针石、按摩和膏药,就凭他长期的经验,查清病的本源在五脏六腑的哪一部位,再用玉刀划破皮肤,剖开肌肉,结扎筋脉,找出病变的骨髓或脑髓,或者分开处在横膈膜上的膏和肓,或者把胃肠和其他脏腑都翻出来洗干净;他还能用手指轻轻地拨去眼翳的蒙膜。经过他手术的病人,都能健康如初。

    真是妙手回春!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这么高超的医术。可惜俞跗未能像雷公、岐伯那样,将自己的医术著书立说,造成祖国医学方面长期以来的一个空白。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四十三节 雷公、岐伯的医术() 
雷公和岐伯,是黄帝时代齐名的“御医”。黄帝每当身体不适之时,总是请来他俩,岐伯切脉,雷公开药。他们不仅为人们尊敬的黄帝服务,更有献身医学、献身自然的美好情操。一次,雷公派自己的最得意的一个门徒进深山采药。这位年轻人深受雷公的熏陶,医术也相当高明。当他钻过无数道棘网,攀着野藤条上山下崖,踩着欢跳的溪流进了大山,一种平时最容易采到的草药今天却怎么也找不到。为了寻找这种草药,他从太阳当顶不知不觉忙到了日压西山。四山都沉静了下来,他也筋疲力尽地靠着一棵疮疮癍癍的老树坐下来。怎么办呢?天色暗下来了,微风吹来冷湿的森林气息和远近各种声调的鸟鸣,他想到药没采到,很懊丧。这时候,背后一棵大树对他说话了:“年轻人呵,不要沮丧。你为人们服务,已经尽了你的职责。”“是啊,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你要想开些啊!”一棵年轻的树点着头说。年轻人奇怪地站起,问到:“是谁在跟我讲话?”然而除了鸟儿们的歌声,四周静悄悄的,他又无望地走着,静静地瞅着四周的树木。这时,一大片秃了头顶的枯树的剪影拦住了他,对他说:“年轻人呀,你如果能把我们的病治好,同样不负医生的美名。”他还想往前走,可到处都是这些剪影,他也就头枕一根躺着的古木睡了下来。他睡着了,还笑着,脸上映着微弱的星光。他做了一个梦:他怎么长了一对翅膀,像一只花蝴蝶,在森林里飞飞停停,停停飞飞,从这棵树到那棵树,又到另一棵树,认真地给他们检查,发现了患病的树木,就千方百计啄开树皮,吃掉那些致病的害虫。“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嘴啄破了,它把头一抡继续啄,鲜血竟然把全身都洒得花花点点,可那“梆梆梆”的声音还在响,越传越远……

    其实,这个青年人,就是雷公的影子。雷公还经常与岐伯互访,在一块儿讨论有关经脉和顺时修身养性的学问。他俩的关系非常亲密,黄帝命岐伯品尝百草,辨别药性。他俩相携出入于大山深谷,逐一品尝各种草木,细心地辨别药性、药理,又逐条地用炭条记录在橡树皮“纸”上。他们的学术风气很好,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扬长补短,还与黄帝在一起,对医学所有重要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探讨,终于写出了祖国医药学奠基性的杰作——《本草》和《黄帝内经·素问》,成为中医学的开山鼻祖。

    人们为了缅怀他们的功绩,传说岐伯披着青云纱,乘着绛云车,驾了12头银鹿,遨游在东海的蓬莱仙山了(那是仙人居住的地方,生长着各色各样珍奇的长生不老药)。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四十四节 马师皇为龙治病() 
皇,是黄帝时的马医,人称马师皇。他一生专心地研究马病的治疗,所以,凡经过他手的马病都治好了,一时天下传为神医。

    这一天,马师皇吃过早饭,正收拾着准备去交换市场看马,忽然一只巨龙从天而降,落在马师皇的泥屋门口。马师皇一看这龙,两耳耷拉着,大口大口地喘气,眼睛也没神,只是直愣愣地看着他,露出一副乞求的样子。他凭着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走到龙跟前,翻开龙眼看看,拉出龙舌瞧瞧,又把龙耳朵摸一摸,对正准备用尖底瓶提水的老婆说:“这龙有病了,他知道我能治好它,就落在咱门口了!”说完,他急忙跑进屋,从陶葫芦里取出石针,在龙的嘴唇下和口中各扎下一针。又跑回屋里,在火塘上用小陶罐煎甘草汤,他一边剪药,一边还来回跑着给龙捻一捻石针,等药煎好了,又一口一口地用陶勺喂给龙喝。

    石针扎上后,龙的眼睛就有了神,又喝了甘草汤,病一下就好了。他抬起头,浑身金鳞闪烁,扇动几下翅膀(古人以为龙也有翅),吹过来温柔的风。它又摆动着大尾,四爪轻盈地舞蹈着,向马师皇致过谢,就腾云驾雾而去。

    以后,又有几只得了病的龙来请求治病,马师皇都一一给治好了。

    这天早晨,彩霞铺满了东方的天空,马师皇刚起床,就有一只龙卧在门外。他对马师皇说:“皇先生,您早。您多次为我们治好了病,天帝知道了,派我带你上天去。”马师皇说:“在人间不也一样吗?我尽我的一点本领为人们做点事情,大家都很看得起我,尊我为马师皇。”龙又说:“天帝命令我驮你为更多的人去服务哩!”马师皇想了想,就走进屋,背上自己的陶葫芦,拉着老婆要一同去。老婆笑着骂道:“你老疯了?现在拉我到哪里去?”马师皇诡秘地笑着,就是不说,到了门口,才说:“请你上天!”老婆本来不想去,看老汉背着陶葫芦,得意洋洋,只好跟他乘上龙背。黄龙巨大的身子一跃,就腾上了彩云,驮着马师皇和老婆去见天帝。听说,黄帝乘龙白日升天,还是效仿马师皇的呢!

    马师皇升天去了。可是至今,兽医们还尊他为鼻祖,以能有这样的先师而自豪。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四十五节 马师皇养六畜() 
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之野进行连年大战时,黄帝及其所率熊、罴、貔、貅、□、虎、豹七个部落人马,全部驻扎在涿鹿山下阪泉河岸的丘陵地带。在你杀我砍中,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那时候,还没时兴养猪养羊,只在军营中养些马匹以供打仗骑坐。如果想改善改善伙食或是摆庆功宴席想吃点肉食,都是临时派人上山狩猎,捕获一些獐、狍、麋鹿、鹰、鸡、狐、兔等野生动物,来整一顿美餐。可是,这样的捕获少了不够餐用,多了剩下过一天半日东西就腐烂变质了。对这种情况,大家束手无策,一时还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一天,黄帝巡视到养马的地方。他一眼看见水草丰盛的山湾湾里,数千匹战马牧养得一色*,顿时高兴得大笑起来。他急忙叫人把养马驯马的官员马师皇唤来,笑着问道:“师皇,你能把马牧养得这么好,繁生得这么快,如果捕些猪呀羊呀什么的,你能不能同样繁养起来?”

    马师皇一听黄帝的话,心里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当即回答说:“能啊,能啊。如果弄些猪羊什么繁养起来,啥时想吃啥时杀,吃多少杀多少,这可是个好办法!”

    黄帝一听,激动地说:“好,好,师皇,这件事儿就交给你办吧。现在,我就任命你为‘牧正’,专管饲养各种野物!”

    马师皇顶礼受命。马上带人从涿鹿山上密密的竹林里捕获一批牛、马、羊、鸡、狗、猪野生动物,俗称“六畜”,精心繁养起来。

    从此,才开始有了畜牧业。

    讲 述:董占珍

    整 理:顾胜勇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skbshge

第一节 凤岭的传说() 
“桥山月夜聚风光,凤岭春烟绕八方”。凤岭位于黄帝陵东侧,是黄陵县八景之一。

    传说凤岭是落凤凰的地方。当年黄帝命伶伦作乐律,伶伦聚懈谷之竹,先用其中厚薄均匀的竹子做成竹管。开始,吹出来的音调没有阴阳之分,根本不成音律。人们讽刺伶伦吹竹管发出的怪叫声。黄帝的马听到这种怪音,吓得四蹄腾空,仰头嘶叫,把黄帝从马背上摔下来。伶伦赶快跑过去把黄帝扶起来,黄帝对伶伦说:“你制的这个小竹管能把我的马吓惊,可见很不简单,将来一定能吹出好听的音律来。”伶伦听到黄帝的鼓励,惭愧地对黄帝说:“我三年没有制成音律,这已是很大的罪过,黄帝还这样鼓励我。”黄帝说:“话不能这么讲,一根普通的竹管,上面钻了几个小孔,就能吹响,这就是你的发明和功劳,怎能说是‘罪过’呢?”说完,便牵马走了。

    在黄帝的鼓励下,伶伦更加信心百倍,整天苦练,但仍然吹不出和谐的音调来。有一天,伶伦独自一人来到凤岭,躺在一块石头上冥思苦想,不知不觉睡着了。当他睡得正香时,忽然被树上一阵美妙的鸟声唤醒。伶伦马上坐起来揉了揉眼睛,仰头一看,只见树上落着两只羽毛美丽、体形优美的鸟在鸣叫,声音婉转悠扬,十分动听。伶伦睁大双眼,细心倾听,而且情不自禁地拿起自制的竹管,模仿鸟的叫声吹了起来。正在吹得起劲时,两只鸟突然停止了鸣叫,展翅飞走了。伶伦急得又是跺脚,又是招手。可是,鸟已经飞得无踪无影了。伶伦回去后把此事报告黄帝,又把他学来的半生不熟的鸟叫声,断断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