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麻烦事儿,被人误会,还要陷入争执,可这未必不是好事。通过误会,你能认清楚朋友;通过争执,你能发现自己的错处。目前状态如何,这都不重要,因为一切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唯有保持一种淡然、乐观的心态,你才能化解并扭转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所以,亲,笑一笑吧,你会更智慧哦!
skbshge
第十七章 淡定才能走出绝境()
有这么两个人,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几经打拼,终于赚了不少钱,过上了好日子。后来他们年纪大了,就决定回村子里安享晚年。在他们回乡的路上,一位白衣老者,手拿一面铜锣,在那里等他们。
这两个人见白衣老者鹤发童颜,仪表不凡,就好奇地问:“您在这儿做什么?”
白衣老者说:“我是专门帮人敲最后一声铜锣的人。你们两个都只剩下七天的生命,到第七天黄昏的时候,我会拿着铜锣到你们家的门外敲,你们一听到锣声,生命就终结了。”讲完,老者便消失不见了。
这两人听完直接就愣住了,想想自己真是悲哀,在城市里辛苦了那么多年,终于赚了这么多钱,要回到家乡享福了,没想到却只剩下七天的时间了。这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心中十分难过。
他们各自回家后,第一个人从此不吃不喝,每天心想:“这可怎么办哟?我只剩七天可活了!”他就这样垂头丧气,面如死灰,什么事也不做,那个老人还没到来,他就已经如同死人一般了。他一直等,等到第七天的黄昏,整个人已如泄了气的皮球。终于,那个老人来了,拿着铜锣站在他家门外,“锵”地敲了一声。一听到锣声,第一个人就立刻倒了下去,家人围过来一看,他已经死了。
而第二个人在回家之后却想:“太可惜了,我赚了那么多钱,却只剩下七天可活。我自小就离家,从没为家乡父老做过什么,我应该把这些钱拿出来,分给家乡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分给了穷苦人,他带着大家又铺路又修桥,光是处理这些就让他忙得不得了,哪还记得七天以后的铜锣声。到了第七天,他要忙的事情还没做完,但是村民们都很感激他,于是大家就请人安排铜鼓戏,到他家门口来庆祝,场面非常热闹,舞龙舞狮,放了鞭炮,又放烟火,围观的人很多。
到了黄昏,白衣老者如约出现,在他家门外敲铜锣。他敲了好几声铜锣,可是大伙都在热热闹闹地说话,谁也没有听到这不一样的铜锣声。而老者知道,他再怎么敲也没用,只好走了。这个人直到过了一个多月才想起来当初的约定,他哈哈大笑道:“原来那白衣老人是变着花样地让我做善事,我真感谢他!”
在人生中,我们总会有处于绝望的时候,如果这时你的心态积极,敢于承担眼前的一切,那么不论你命定的结果如何,都不会太差。我的小徒弟很不满地过来纠正我的说法,他说:“世界上没有命定这一说,一切都是可以靠自己改变的。”我也哈哈一笑,回复他:“既然你知道,那么为何不赶快去看书学习,扭转自己考试总倒数的命运呢?”
skbshge
第十八章 真正的超然()
据说当年菏泽神会禅师初次参访六祖惠能时,惠能问:“你从远处来,路途遥远,太辛苦了。自性禅心带来了吗?可看见本体的法性是什么呢?”
神会禅师道:“报告老师,‘我’有来去,‘自性’没有来去,本体法性,普遍法界,怎可言见,抑或不见?”
惠能大师道:“好敏利的词句。”接着他的拄杖就打了下来。
神会并不退缩,反问:“老师坐禅时,是见或不见?”
惠能并没有马上回答神会的问题,而是先用拄杖打了他三下,说:“我打你,是痛或不痛?”
神会回答说:“感觉痛,但又不痛。”
惠能于是就顺着他的口气说:“我坐禅是见,也不见。”
神会便又追问道:“为什么是见,又不见呢?恳请禅师开示我!”
惠能遂开示道:“我见,是因为常见自己的过错;我不见,是因为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所以是见,又是不见。至于你,如果是不痛的话,那么你便像木石一样没有知觉;如果是痛的话,那么你便像俗人一样会有怨愤之心。我要告诉你,见与不见都是两边的执着,痛和不痛都是生灭的现象。你连自性都摸不清楚,居然还说无来无去?”神会听后,大为惭愧,立刻向惠能大师行礼。
后来,惠能大师要圆寂时,每一个弟子都放声大哭,唯独神会默默不语,也不哭泣。惠能说:“为什么你们要哭呢?我很清楚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如果我对自己一无所知,如何能教化、开示你们?只有神会一人超越了善恶的观念,达到了毁誉不动、哀乐不生的境界。你们大家要切记,法性是不会生灭去来的。”
真正的超然境地,便是超越了现象,超越了觉知,而达到宠辱皆忘的境界。那么如何超越呢?我不是教大家都去念佛经,而是告诉大家,放下你心中的成见和固执,才能发挥出内心的正能量。超然物外者不仅活得开心自由,而且更容易取得成功,唯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力量。
skbshge
第十九章 运用你的禅心()
从前有位奕尚禅师,某天他从禅定中起来时,听到寺院里传来悠扬的钟声。奕尚禅师专注地聆听后,便问身边的弟子:“今早负责敲钟的人是谁呢?”
弟子说:“是位刚来参学不久的小和尚。”
奕尚禅师把这小和尚叫过来,问:“今天早晨你敲钟时,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敲的呢?”
小和尚很恭敬地说:“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就是为敲钟而敲钟的啊。”
奕尚禅师说:“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有什么念头,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和以往的大不相同,这钟声响亮而清净,只有心地纯正、真诚向善的人才能敲出这样的钟声。”
小和尚略一思索后说:“弟子尚未到这里参学时,师父对我说,打钟时要想到钟即是佛,因此必须要用敬钟如佛的禅心和清净心来敲钟,如果不能用虔诚之心来敲钟,那也算不得是个称职的出家人了。”
奕尚禅师听后再三叮嘱道:“以后你处理其他事情时,也要用这样的禅心去做。能一生保持今天这样的禅心,你必定会成为不一般的人。”
这个小和尚从那时候起,就养成了真诚而恭敬的习惯,不论是清晨敲钟还是处理其他事务,他都谨记奕尚禅师的教导,保持着一颗禅心,这小和尚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森田悟由禅师。
有恭敬心的人能成功,有清净心的人能成功,因为他们把禅心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而我的小徒弟呢,他总是问我,为何自己天天学习却没有好成绩。我就对他说,你以后读书时也多用你的恭敬心、清净心去做吧!
skbshge
第二十章 修养佛性()
唐代有位禅师名叫道林,他居住在浙江绍兴东南郊秦望山中的古宋枝上,终日与鸟鹊为邻,因此人们称他为“鸟巢和尚”。他有一个弟子叫会通,有一天,会通向他告辞。
禅师问:“你要到哪儿去?”
会通回答:“我为寻求佛法而出家,拜您为师。但是您从不给我说法,如今我要到其他地方学佛法去。”
道林禅师说:“若是佛法,我这里也有一点儿。”
会通马上就问:“您的佛法是什么?”
这时候,禅师从衣服上拈出一根纱絮,轻轻地吹向会通,会通立即醒悟了,不再求奔他方。这就是“布毛示法”的故事。
鸟巢禅师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具备佛性,这就好比衣服上都有纱絮一样。你不需要东跑西颠地到处求学问道,但只观察自己的内心,熄灭心内的烦恼,这就是悟道了。
但是,我们看到在生活中,许多人都被繁冗的事务所累。他们到处驰走寻求,就是忘记了自己造作出的烦恼,熄灭烦恼也需要靠着自己。真可谓是骑着驴子还找驴,失落了自我之后,还要通过智者的点拨才能明白事理,而不能明白事理的,又岂止万千呢!
skbshge
第二十一章 美好的人生总需要沉淀()
有个人生失意、事业失败的年轻人对释圆禅师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也是苟且偷生,这有什么意思啊?还是让我去死吧。”
释圆禅师听后,什么也没说,只是吩咐小和尚:“这位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吧。”小和尚很快送来一壶温水,禅师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中,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说:“您请用茶,暖暖身子吧!”
年轻人呷了两口茶,摇着头说:“这是什么茶啊?一点儿茶香也没有。”
禅师笑着说:“这可是我们这里的名茶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呢?”接着,禅师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很快地,沸水送来了,禅师又取一个杯子,撒了把茶叶放进去,朝杯子里倒了些沸水。只见茶叶在杯中上下沉浮,一丝轻微的茶香袅袅飘来。
年轻人禁不住要去端那个杯子,禅师说:“施主稍等!”说着就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些沸水。年轻人俯首再看杯子,见那些茶叶沉沉浮浮,一缕更浓的茶香在禅房里弥漫。释圆禅师这样注了五次水,那一杯茶水竟然沁得满屋清香!
“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内含的清香。而我们的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焕发出人生的幽香。施主,可别想着死,珍惜生命吧!”释圆禅师说。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呢?这话说起来很轻巧,可真正坚持下去,却非得有大无畏之心才可以。所以,如果你感觉到生活给了你伤痛,那么恭喜你,你正在走向成功!
skbsh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