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乐天一双细长眼因为酒气迷离着,望着顾凝那张精致的脸蛋,作揖赔礼道:“在下喝多了,请嫂夫人见谅。”
顾凝冷冷地看着他,“你是喝多了,吟秋在桥上呢。”
罗四少施礼,向后走去,顾凝回头看他,脚步轻快,根本没有什么虚浮之态,不禁蹙眉哼了一声。
“不要跟少爷提,免得他多心。”顾凝嘱咐小池,然后去跟楚元祯会合。
今夜喝得是淡酒,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顾凝嗅着楚元祯身上的气息,趴在他胸口目不转睛地看他。楚元祯被她看得有点发毛,抬手挑起她的下颌,“夫人,看什么呢?”
顾凝抿了唇,目中浅笑,“看来看去,还是我的夫君最好。”她咯咯轻笑。
楚元祯欢喜不尽,却依旧板着脸不笑,“夫人甜言蜜语,必有所求。”
顾凝笑了笑,搂着他的腰窝在他怀里,“夫君英明睿智,这都知道了。带我出去走走吧,闷死啦。”
楚元祯抚摸着她的脸颊,低头吻她的额头,轻笑道:“我家夫人也会撒娇,我都以为养个女儿呢。”然后身体滑低,与她额头相贴,轻啄她的唇,开始谈条件。
两人嘻嘻哈哈许久才睡去。
顾凝鲜少主动要求出去玩,既然开了口,楚元祯自然有求必应。两人乘了马车,慢悠悠地去铺子,让人将小火炉放在马车上,一直煲着汤和酸甜茶出去逛街,悠哉了一天夜里才回转。楚元祯因为要照顾她,一直提着十二分心,小心翼翼地看护着,回到家觉得很累,看顾凝却轻轻松松,神清气爽没半分疲惫的模样,他又感慨没媳妇的时候想媳妇,有了媳妇倒老了,再说顾凝便拿眼剜他,他只好陪着笑请夫人就寝。
十一月各人发了过年的新衣服,主要是织锦袍儿,富丽华贵,绚烂精美。除孙氏各夫人们凑一起互相品评,纷纷说四夫人订的比以往好看,还便宜,真真的好。顾凝一直静静地听着没出声,这批织锦缎样子是很好,但是丝线的分量品质却也有偏差。从前是纯丝,如今混了面纱,加了捻可又不够,对于那些夫人来说是新奇,可顾凝从前见多了,也就不足为怪。
四夫人的大度,让大家更加信服欢喜,她又帮二夫人的儿子女儿张罗亲事,上上下下和乐融融,老太太也说她办事牢靠。
冬天夜长,晚饭后媳妇们都凑在老太太屋里说说话。
四夫人对老太太道:“二嫂家元孝定好了,二哥的意思能不能把三郎家西北边空着的那座小院给他们住。那座小院比三郎家的还小,正经的用处也派不上。”
老太太手里把玩着一块玉疙瘩,不时地擦擦手背,她起眼看过去,二夫人一脸期待地看过来。老太太眯了眯眼,“照我说出去赁座好点像样的院子,现在住的那座不是也常说漏雨返潮吗?二嫂年纪也大了,得注意着点儿。”
二夫人张了张嘴,看向四夫人。
老太太接着道:“四嫂,赁房子从家里出钱,别太远,一家人也好走动。”
四夫人见二嫂还想说话,便看了她一眼,又对老太太笑道:“老太太,还是您的主意好,就这么办。”
从老太太那里回来,五夫人跟顾凝一起家去说话。年底事情多,就算大部分都由几个掌柜的来管,楚元祯还是要看不少账册,他让五婶和顾凝说话,自己去书房忙活。
顾凝让人熬了滋补养身汤给他,便在房内跟五婶做针线说话。
五夫人低声道:“阿凝,五婶向来说话直,但是我就是觉得不对劲。我看你四婶买的这批绸缎有问题。东西大批得买回来,那银子怎么可能不流水地花出去,难道她就不亏空?你婆婆是向来只管花钱,买东西都由几个婆子管着,她自己不知道好坏。这次你四婶多给她做了两身衣服,礼数也做了个周全,处处尊她上风。你婆婆虽然没说好,可也没说坏,看这样子倒是也承认了。”
顾凝笑道:“四婶不是说了吗?绸缎庄是她娘家那边开的,她是按本钱拿的,只给我们自家做衣服,也没多少。回头让三郎胭脂水粉的也比别家便宜点给他就是了。”
五夫人撇撇嘴角,“我说啊,难办。今儿说那栋小院子,老太太让他们出外买去。阿凝,你们自己也要打算打算了。我的经验,老太太心里正在盘算什么,一般人看不出的。”
顾凝道了谢,说自己会多多留意。
等五夫人走了,顾凝亲自送出门口,回来便拐去书房。白纱灯里楚元祯笑吟吟地望定她,目光如水,情意沉沉。白日顾凝无事的时候也会帮他看两个时辰的账册,他怕她伤神,不肯让她多忙。
顾凝走到桌旁,看着那一摞摞的账册笑道:“今年生意如何?”
楚元祯放下紫毫细笔,握住她的手,“有夫人监督帮衬,自比往年好很多。”
顾凝笑了笑,偎在他肩头道:“叫我说如今天下太平安定,民生富足,三少也该想想除了作坊生意,再做点其他的。”
楚元祯揽着她的腰,“钱庄?”
顾凝微微颔首,“你那么多朋友,几个人合作,未尝不可。到时候你只入份子,不必细管。赚了钱也只拿小头,却也有保证,岂不轻松?”
楚元祯喜道:“这倒是好主意。咱拿的少,到时候就算有问题担得也少。就算以后朝廷可能会有禁令,我们也不必太怕。而且有了这个我们自家的生意也方便。放弃的北方生意也能靠钱庄补足。”
两人说了一会,甚至投契,说起来就算要入那门生意,只怕也是来年很晚的事情,楚元祯已经习惯妻子给他出很多主意让他选择,每次讨论他都会做一个小录,如今也订成一本集子。
临睡前顾凝问楚元祯,“以你对老太太的了解,她到底想做什么?是不是想分家?我看五婶就这样想的。”
楚元祯揽着她轻笑:“老太太不会分家的,她的想法我们不必去猜,只过自己的日子就好。在一起过在一起的日子。分开了,那当然更好。”
63 亲上加亲
冬至月冷起来顾凝便一直窝在家里,除了去东院走走大部分时间便呆在房内做针线。
董璧君临返京前邀请他们夫妇去吃酒喝茶,顾凝因为身体缘故加上不想凑热闹,便让茗雨随楚元祯去送了礼物,一些惠州土仪。董璧君留楚元祯吃饭,他推说铺子有事还要回家照顾妻子,只喝了两盏茶,说了几句香楼的事情便告辞。董璧君再三询问顾凝如何,茗雨便很客气地替顾凝邀请她家去说话,让楚元祯脱身告辞了。
顾老爹看了一次女儿,捎了几坛他用上好的状元红竹叶青等酒调出来的新酒送老太太和大爷尝,老太太很欢喜留他吃了饭,又送了些礼物给他,还亲切地说了一会话,聊了顾冲的事情,询问可有合意的人家之类。老爹说已经请了媒婆给留意。
这个秋末冬初因为茗雨几个照料细心,加上楚元祯贴心,顾凝自己心情舒畅身体一直康健如常,而进了冬至月以后,她甚至还略见丰满,原本尖尖的下颌稍见丰润,惹得楚元祯独处的时候总喜欢去摸两把,然后自夸一番劳苦功高,将一个瘦弱的女人终于养得丰腴起来。
他每日离家的时间越发晚,回家的时间却越早,期间叮嘱顾凝千万别出去乱走,免得路上下了霜雪地滑。等他一回家便带顾凝出去散步,小心翼翼地像是捧着个怕磕的珍贵瓷器一样。
冬至大如年,家里厨房准备了饺子、面条、米线,各房都吃了,晌午准备了祭品,一起去家祠祭拜了先祖。回头在老太太屋里歇了说话,没一会她就将大爷等几个兄弟赶走,单留了媳妇们说话,四夫人给老夫人算了算帐,又跟妯娌们聊了聊年底的计划和开销准备,让她们都提提意见。
末了问大家伙儿还有什么意见,都说没,二夫人的媳妇鲁氏犹犹豫豫地看了一眼婆婆又看四夫人,最后看着老太甜,支支吾吾地道:“那……那个,月例钱,能,能不能……”
“元亨家的,你说什么呢?没事儿回家看看孩子去。别天天在外面晃荡。”二夫人立刻不乐意了,眼睛一瞪,甚是凶悍。
不等别人说话,孙氏冷笑道:“哟,老二家的,别不让媳妇儿说话呀?”
二夫人撇撇嘴,半扭着身子不说话了。
四夫人笑道:“元亨家的有话就说,别拘束。”
鲁氏偷眼看自己婆婆,又看孙氏和宋氏,最后还看了看老太太以及这边的顾凝李秀姐,才犹犹豫豫地说了她的意思。月例钱每次都是各家单独领,可二夫人常氏总是把她那房的都领了去,然后回家再分,这样到了手里就比本来的要少一半,怎么盘算都不够花。
二夫人一听立刻不乐意了,眼睛一斜瞪着自己儿媳妇,“元亨家的,你想干嘛?”
鲁氏立刻不敢吱声儿了,偷眼去看四夫人。
孙氏冷笑,“哟,这大过节的,还真热闹。你们就别拿这鸡毛蒜皮的事情烦老太太了。 什么事儿自己说去。不就那么几两银子的事儿?”
四夫人看老太太,却见她正跟顾凝低头说话,拿她手里的玉疙瘩擦蹭顾凝的手背,便给鲁氏几个使眼色,让她赶紧住嘴。
房内一瞬间沉静下来,老太太的声音便清清楚楚地传入各人耳朵里,她笑道:“阿凝,说了早晚你不用过来,就别按点儿来,隔两天或者晌午的时候来走走就好。注意自个儿的身体,想吃什么就让小池给你做,别为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烦心。”
顾凝点点头,柔声道:“老太太,我好着呢。”
老太太笑了笑,“还是你让我省心。”
下面众人面色各异。
晌饭媳妇姑娘们都在老太太这里一起吃,饭后楚元祯来接顾凝。
楚元祯揽着她去看了看文氏。跟张姨娘住了个把月,文氏最近过得顺心如意,面色好了许多。张姨娘如今对她再也没有脸色,甚至可以说小心翼翼,顾凝越发佩服这个婆婆。
楚元祯从张姨娘手里接过茶盏,对文氏道:“娘,依我看您还是搬去我们那里,住在东间就好。”
文氏看了顾凝一眼,笑道:“不用,我在老太太这里住些日子,回头搬回原来地儿就好。”然后又拿出自己做的针线活给顾凝看,都是准备给婴儿的小衣服。
说了一会话,楚元祯怕顾凝受累,便跟文氏告辞,说明儿再来看她。
楚元祯从小池手里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