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李泰-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泰摇摇头:“算了,别说我的事情了。我这次来不是来和你道喜的,也不是来听道喜的。不过是去河南道许久,回来这些天一直遵从父皇的旨意。在家闭门思过,没弃正经的来探望大哥,所以来看看

“四弟多礼了。”李承乾低下头来,让李泰看不到他的表情,低声说道:“四弟在河南道立下大功,这谁都清楚。回来没时间也是正常

李泰眉头一皱,问道:“大哥,此话何集 ”

“没什么!”李承乾依旧没有抬起头来,低声说道:“只是可怜了郑瑞翰了,丢官罢职,这几十年熬出来的仕途算是毁了?”

太子这话一说,听得李泰直愣,这才明白。太子今天的作为从何而来。原来是为郑瑞翰抱不平来了。或者是说,太子认为自己的书信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认为李泰在处理郑瑞翰的事情上没有给足他的面子。

想明白前因后果,李泰看向身边躬身伺候的小林子,小林子心中剔透,急忙招呼着宫女内侍离开。将这份空间留给了李泰和李承乾兄弟二人。

见到崇教殿只剩下自己和李承乾两人,李泰也不再给太子留面子。冷冷一笑,说道:“大哥,你是认为我没保全住郑瑞翰,所以耿耿于怀吧。”

李承乾干笑一声:“不是。四弟误会了,我也就是随口一说。”

李泰冷冷的说道:“你是随口一说也好,耿耿于怀也罢,今天我就将话说明白了。”

“郑瑞翰其人你了解到什么程度,我不清楚。但依照我的了解,他不应该是丢官罢职,而是应该砍头,他的罪过大了去了。贪赃枉法,私卖官粮。在大灾过后。不仅不思虑怎么赈灾,反倒变本加厉大发黑心财,以高价卖粮。这一条条罪过,真的追究起来,别说他丢个。官位了,就是砍了他的脑袋也不足惜。”

“今天我告诉你一句实情。我在河南道砍了二十七颗脑袋,若不是有太子您的一封信,他郑瑞翰的脑袋就是第二十八颗。”

李泰毫不客气的话让太子李承乾一愣,他没想到李泰在这东宫之中,一点情面前没为他留,心中也不是滋味,半眯着眼睛,淡淡的说道:“这么说来。我还有领四弟一份人情了?。

李泰摇摇头,不去看李承乾有些发青的脸色,所问非所答的问道:“太子,不知道我从河南道带回来的关于永嘉县众人的供状,你看过没有?”

太子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我看了,那又如何?”

“那太子大哥,请您告诉我,永嘉县的众人该死吗?”

李承乾沉吟了一下,才低声的说道:“该死!但这又和郑瑞翰又什么关系?”

“没关系吗?”李泰冷哼一声,直直的望向李承乾,沉声道:“永嘉县县令廖成祥的女儿就是郑瑞翰的小妾,你说二者有没有关系。虽然我没有追根问题的查下去,但是却可以肯定,郑瑞翰的就是廖成祥的靠山。就像太子您对于郑瑞翰一样。你说二人有没有关系。”

“不能吧!”李承乾面色急变,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

“您说呢?”李泰反问了一句,又说道:“我不知道那个郑瑞翰给了你什么好处,不过太子您还是离那个郑瑞翰远点为好。即便郑瑞翰和廖成祥没有关系,他其余的罪名也足够砍他的脑袋了。

您还是小心受到牵连。”

李泰解释完了,实在不想看李承乾这副难看的嘴脸,在心底叹息一声。对着李承乾拱手失礼,转身就走。

李承乾没想到李泰竟然会如此决绝的抽身便走,先是一愣,然后疾步撵上李泰:“四弟,是大哥糊涂了,你别见怪。”

李泰低头看着李承乾抓着自己胳膊的手,他知道李承乾口中的歉意不是诚心的,而是怕自己在李世民面前告黑状,叹息了一声,淡淡的说道:“大哥,这些事情你要想清楚,是你的一个门人重要,还是咱们兄弟之间的情分重要。你要分得清轻重啊。”

掰开李承乾紧抓着他胳膊的手,李泰大步离去,直到两人之间拉开了距离,李泰才脚步一顿,仰头叹息道:“大哥,你放心,我们兄弟之间的事情,我不会和父皇母后说的,你好自为之吧。”

远远的守在大殿门外的小林子见李泰面色不愉的走了出来,不敢多说,急忙将李泰送出东宫。然后又回到崇教殿。

却看见李承乾趴伏在案几之上小声的嘀咕着:“难道我错了吗?保护投奔自己的人。这难道也有错?”

小林子慢下了脚步,见太子盯视着自己,似乎在和自己要答案,林子才斟酌着说道:“太子殿下小人不知道您和越王之间怎么了。不过小人知道,这些年来。你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一贯很好。你的事悄越王殿下没少帮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了?”

小林子的话让李承乾想起来这些年李泰的好处,脸上青红不定,最后才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喃喃道:“看来是我错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他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百二十八章 孙思邈

用春二月的春风。()和煦中带有点点的料脸颊带来照洪…寒意,却吹不透人们身上的夹衣。侧目仰望。巳时的阳光还不算刺眼,有一些融融的暖意照在心头。

远远望去,田野间急于感受春光的野草匆匆探出了嫩芽,却不知它们的举动为这春光平添了一抹绿色。急于展露翠绿色衣裳的还有田野间错落的低矮灌木,点点的绿芽在枝头迎着春风挺立,吸引着牧童的眼神。那些苍天大树却比较沉稳,没有被这春光迷倒,依旧用黑褐色的躯干揣度着春光。

长安城中人群在熙攘中,偶尔抬头感受一下春的气息,转瞬间又开始忙于自己的事情。

却有一位悠闲之人,站在自己院落之中,手持一把附庸风雅的象牙折扇。欣赏的目光落在眼前的杏树之上。

初春时节,正是杏花缤纷的时候,梧桐苑内的这株杏花在人们眼皮下悄然开放。清早起床的李泰,无意中在后花园发现了这株开满了粉红色花蕾的杏树,也就有了这番初春赏花的雅致。

李泰属于怜花却不爱花之人,伸手掐下一段杏枝,红褐色的枝条上错落有致的开放着朵朵杏花。人道是红花绿叶,这杏花却只有浅粉色的五只花瓣,包围着微微颤抖的花蕊,整个枝条上看不到一点绿意,给人一种孤傲的感觉。凑近鼻端,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扉。

陶醉在杏花带来的春意中的李泰,被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从这份意境中惊醒。抬眼望去。是文宣一路小跑的奔向身边。

没等李泰剑斥。文宣人未到,声先到:“殿下,你交代的事情办好了!”

因为文宣的慌张,李泰从这难衙勺春意中惊醒,语气中带有点点削责怪:“我吩咐的事情多了,何必如此慌张,慢慢说。”

文宣抚着胸口,将气息喘匀:“殿下,你吩咐找那个叫孙思邈的郎中。已经找到了。”

“什么?找到孙思邈了?”李泰脸色一喜,将被打扰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急切的说道:“在那里找到的?可是在京兆华原县?现在他人在何处?”

文宣面色露出一丝古怪,吭哧了半晌,直到李泰连声追问,才说道:“殿下,孙思邈现在他就在咱们府中。”

“那更好了,快带我去见他。”

李泰将手中的杏枝塞在文宣的怀中,疾步向外走去,口中吩咐着:“这段杏枝你去交给王妃,让她找个瓶子盛满水,插好。我这就去见孙思邈。”

文宣抱着杏枝条,轻轻的拉住李泰的衣袖,小声的说道:“殿下且慢!”

李泰扭过头问道:“还有别的事吗?”

“不是的。”文宣的言语迟疑,片刻之后才说道:“殿下,那个孙思邈是陈柱的昔日同袍在蜀中寻到的,但是这个孙思邈说在蜀中行医不肯来见殿下,所以,”

“所以什么?”李泰眼睛一立,厉声问道。

“所以是绑来的。”

“什么?绑来的?”李泰有些发愣,重复着文宣的话。片刻之后,回过神来的李泰,手指点着文宣的额头:“糊涂啊,咱们是求他帮忙治病,你们竟然将人绑来,这也太可笑了。”

李泰找孙思邈是为了帮长孙皇后治病,自从贞观八年,长孙皇后生下了新城公主之后。就患上了气喘之症,日夜不停的咳嗽。李泰清楚的记的历史上的长孙皇后是在贞观十年六月病逝。

长孙皇后可以说是李泰这辈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无论如何,李泰也不能眼看着长孙皇后就这么离他而去。太医诊断的结果是气疾,唐时的气疾是呼吸道疾病的总称,李泰判断是哮喘,还带有支气管炎的症状。

唐时可没有青霉素之类的抗生素,李泰的前世又不是医芒,对长孙。皇后的病情绝对是束手无策。百般无奈才想到了“药王”孙思邈身上。

在长孙皇后得病之后,李泰动用一切关系寻找着孙思邈。而孙思邈却游荡在大唐的土地上,进行他的行医之旅。好不容易得到孙思邈的下落。没等李泰好相请,却被陈柱给绑回来了,这不由得李泰苦笑不已。

摇摇头。狠狠得瞪了文宣一眼,李泰快步奔向正厅。

却听到文宣在身后小声的嘟囔:“又不是小人绑的孙老头,是陈柱干的。干吗冲我发火。”

“闭嘴。孙老头是你叫的吗?你应该叫孙老。”

李泰呵斥着文宣,来到正厅。还没等进门,陈柱在门外迎向李泰,口中说道:“殿下,你要的人属下为您带回来了。”

“闭嘴。你跟我速来。”

李泰一把推开陈柱,快步进屋。

或许是已经到了王府,陈柱才放下心来。总之,李泰没有再孙思邈身上看见绳子,这才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就是魏王殿下吧。老夫孙思邈有理了。”

没等李泰开口,孙思邈先和李泰打着招呼。

李泰连忙回礼:“李泰见过孙老先生。”

李泰以极其客气的口吻问候着孙思邈。却惹来孙思邈轻蔑的一笑。颌下的银髯随着笑声乱颤。

“这怪我。”陈柱呆在李泰身边多年,不能在这个时候将陈柱当替罪羊,所以一边作揖,一边笑道:“孙老勿怪,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