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李泰-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鹏直起身子。对着李泰拱手行礼:“殿下,你这就是冤枉我家县令的。别的小人不敢说,但对郭县令小人还走了解的。这满城的粮店没有一家是郭县令开的,殿下这不义之财的评价,我们郭县令还承受不起。不过这粮价到是和我家县令有些关系。殿下不知道的是,水患网刚过去的时候。那些粮店已经把粮价提高了三倍,而不是五成。当时是我家县令下令让众多的粮店恢复粮价的。这点殿下若是不信,可以去城里打听一下,满洛阳的百姓没有不知道这件事的

李泰微微一笑:“那这么说来,你家县令不仅无过,而且有功了?但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你家县令已经下令平复粮价。为什么你刚刚还说,这洛阻城里的粮价上涨了五成默 这你又作何解释?。

面对李泰的质问,已经豁出去了的杨鹏毫不相让:“殿下,您是不了解这洛阳城的事情。我们郭县令虽然说是洛阳县的县令,但殿下别忘记了,这洛阳城内还有个州府衙门,还有个郑刺史压在我们县令之

“是郭县令严令各个粮店不许涨价,这些粮商们不服,闹到了郑刺史面前。当时正好小的在场,对这外事情是轻轻楚楚。那时郑刺史驳了我们县令的手令。说粮价多少是商人自己的事情,官衙不方便作出规定。最后是我们郭县令据理力争,一番辩驳之下。才让郑刺史改了主意。考虑到粮商在水患中也是损失颇深,郑刺史最后决定允许粮商在粮价上加价五成。上有郑刺史的压迫,下有各位粮商的威胁,郭县令最后也是百般无奈才同意了郑刺史的建议,所以这洛阳县城内的粮价现在都涨了五成。”

杨鹏对洛阳县令的描述让李泰心中多这个郭县令的形象渐渐的清晰起来了。不为豪伸逼迫,敢于对上官据理力争,能让属下为他仗义之言,而具为百姓福利,敢于坚持原则。

按照杨鹏的形容。这个郭县令绝对是官员的楷模了。越想李泰越对这个郭县令产生了兴趣。前世今生两辈子加一起,李泰只是听说过这样的官员,却没亲眼见过,李泰的好奇心彻底的被这个郭县令勾起来



李泰虽然心中好奇,但还是没有在现在提出去见见这个郭县令,继续试探着眼前的杨鹏:“杨鹏,你这么说来,本王想要买粮就只能是高价求购,看那些粮商的眼色了?”

“这个杨鹏的言语迟疑了一下,沉默了半天,才缓缓的说道:“殿下,或许您和郑刺史说说,他应该会有办法的。”

郑刺史?又是这个闻名却未见面的郑刺史。李泰心中开始考虑郑刺史在这场天灾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杨鹏在谈及粮商和粮价上三番两次的提及郑刺史,这让李泰不由自主的对郑刺史产生了看法,看来这个郑刺史和洛阳城里的粮商有着很深的关系。

“郑刺史能有什么办法?”为了确定心中的想法,李泰再次的向杨鹏问道。

杨鹏对待这个。问题开始谨慎了起来,低着头思考了半天。李泰也不着急,就是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样看着他。许久杨鹏才缓缓的说道:“殿下小人也不太清楚。不过这洛阳县城内的粮商都听郑刺史的,只要郑刺史出面,殿下想要多少粮食都不成问题

“那么这州府粮仓内的粮食呢?我若是找郑刺史。为什么不直接从州府粮仓内借粮呢?干吗还费事通过郑刺史去找粮商呢?。

李泰问到了事情的关键,杨鹏却是不敢在这件事情上发言了,只是不断的言语“我不知道。”杨鹏开始一问三不知,李泰也没有办法。但看到杨鹏语焉不详的样子,李泰突然产生一个想法。

“这州府的库房该不会是空的吧?”

这个想法让把李泰惊出一身冷汗。倘若真的如此,那么这河南府的赈灾却是难为了杜正伦了。

不知道杜正伦是否清楚这种情况,李泰想到这里,也顾不得再试探杨鹏了,吩咐杨鹏在这里等他,李泰急匆匆的直奔杜正伦的住处。

 第一百九十六章固执的杜正伦

第一百九十六章固执的杜正伦

泰怀着担心和激动快步来到了杜正伦的院子,坏好杜对着几个下级官吏商量着赈灾的事情。()见到李泰面色不善脚步匆匆的来到他身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杜正伦也是一惊,急忙问道:“殿下这是怎么了?刚刚我还想派人找你一起研究这具体的赈实事项呢。”

李泰环视着房间内的众人,杜正伦见状知道李泰有事情要说,顾不得对众人介绍李泰的身份。急忙摆摆手示意众人暂时退出去。

“殿下行色匆匆,神情不定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泰将自己的推断和杜正伦一说,杜正伦先是被惊呆了。怀疑的说道:“殿下,这不太可能吧。若是州府粮仓数量不足,这到很有可能,但是也不至于空了吧。”

李泰点点头,沉声道:“空空如也到是不可能,不过我感觉这数量不足是一定的。至于缺多少。还真就不好说了,是缺一成,还是两成?或者干脆存粮不足一成也是有可能的,这里面的事情我不懂,但杜侍郎为官多年,应该清楚吧。,

杜正伦抚须沉思了许久,他也不敢保证州府粮仓就是充足,想了半天,杜正伦缓缓的说道:“殿下,这州府粮仓存粮多少,老夫也不清楚。不过按照以往的经验,老夫感觉最少会有帐册上的八成存粮。取便是官员贪墨,糊弄上官,这州府粮仓内的存粮也不会少于六成。”

听到杜正伦这么一说。李泰也明白了,杜正伦根本没指望着粮仓里的粮食能和账册上对上。粮食缺少的问题杜正伦心中早已有了主意。

即便是这样,李泰还是问道:“杜侍郎,就按你说的存粮六成。先不说追究这官员的责任,单单说这六成存粮,能否够这河南府赈灾之

杜正伦低头合计了一下。又从案几上拿过账册翻看了半天,才说道:“殿下,六成的州府粮仓存粮,加上各个县城的粮仓存粮,我也是按照六成计算,根据这河南府遭灾的情况来看,勉强也够用了。若是有意外发生,在从粮商和夫户手中借些粮食,我看河南府也能应付过去。”

见李泰低义不语,杜正伦以为李泰不相信他的话,微笑着说道:“殿下,您不用杞人忧天,这受灾的人数是下面各个县衙包上来的。

像这种大型天灾,下边的县衙只能夸大而不会隐瞒,他们恨不得将历年的亏空全按在天灾上。所以这份数据或许不太真实,但绝对不会将数字缩小。

“对于粮仓存粮,我根本没看他们送上来的账册,而是根据我为官多年的经验判断的,或许有差错,但这已经走向坏处估计的了。在赈灾用度上我是多算,在粮食等物件上我是少算,两样一合已经是够用了,所以殿下关于这点的担心,我看不必的

杜正伦停顿了一下。笑道:“殿下若是因为这些朝廷蛀虫而气恼,那也好办,您是巡察使。尽可以大刀阔斧的整治一番。老夫在这里也表个态,只要不耽误赈济灾民的正事,对赈济灾民有利,老夫是绝对支持您的。”

李泰的沉默不语到不是对杜正伦有看法,而是他分析者杜正伦的话语,杜正伦心中的那本帐算的是不错,他对赈济灾民有信心也是站在物资充足的基础上的。

但是李泰对这点却是表示怀疑,别的不说就说这个赈灾最关键的粮食吧。李泰的信心却没有那么足。这个时期别的都可以说次要的,最关键的两点,一个是吃。另一个就是住了。住还好说,九月的天气还不算寒冷,一堆篝火,大家挤一挤还能凑合过去,这个吃是最棘手的问题。

想要让灾民填饱肚子。就要盯在粮食身上。这个,粮食的供应问题存目前来看是最主要的。至于杜正伦说的惩治官员,虽然这是李泰的责任,但李泰目前还没有这个心思去主抓。

当面对杜正伦言之凿凿。如指诸掌的说粮食够这些灾民用度,李泰却不乐观。因为有小山的事例在先。他对各个县衙的粮仓里存粮数量却保持怀疑。理由却是很简单,如耸永嘉县的粮仓里有余粮,他可不认为永嘉县令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到百姓家里收粮。

李泰想把心中的担心说出来,但见着杜正伦一副万事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这已经到了嘴边的话让李泰又给咽了下去。

“既然杜侍郎心中已经有了定数,那本王也不多言了。只要您心中有数就好。”李泰抱手对着杜正伦施礼之后就要离开。

经过这番对话,杜正伦对李泰的印象大改,以前即便是恭谨客气,也不过是瞧在李泰的身份上。而这次李泰亲自到他面前提醒他,这让杜正伦十分满意。虽然同为钦差大臣,但由于李泰的身份在那里,按道理来说,这些事情李泰召唤他过去也是无可厚非的。

虽然他对李泰的提醒有些不以为然,但对李泰仍然是心存感激。所以他亲热的将李泰送出门外,笑着说道:“殿下,虽然您有些杞人忧天,但老夫依旧感谢忠旧个提夫迈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就不留殿下相谈了川小让殿下你也要抓紧时间将您的差事担起来,说句老实话,着河南道还是有些官员应该受到处置的。”

李泰也没将杜正伦的客套当真,在离开之前却回过头来,语重心长的是对杜正伦严肃的说道:“杜侍郎,不是本王怀疑您的经验,不过您仔细想想小山的案例,不论是真是假,还是慎重一些为粮食可不比其他,一旦因为灾民缺粮而产生民患,那可就麻烦了。小。

李泰最后提醒了杜正伦一句,不再甥嗦,拱手施礼后带着那两个时灰跟在身后的侍卫回到了自己的小院中。

杜正伦目送着李泰离开。仔细的思考了一番李泰离开时候说的话,还是觉得李泰是在危言耸听。对李泰的杞人忧天微微一笑,归结到年纪轻见识少上,却也没有埋怨,只是感觉李泰的行为有些好笑而已。

他不知道的是,李泰在信息传播飞快的后世见到的可比他要多,特别是一直有些愤世嫉俗的李泰更是将心思放在了这些社会的阴暗面上。无论是网络还是各种媒体上,这些事情层出不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