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李泰-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面上众人之间低声细语不停,其实众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包括李世民和坐在长孙氏怀里旁观的李泰在内。这两条路是明摆着的,任何人心里都明镜一般,可就是没办法说出口。说穿了,不想坐以待毙就只有第二条路可走,第一条离开长安也不过是饮鸩止渴的权宜之计。高士廉先提出来,也不过是打个埋伏,根本没指望大家能同意离开。能被李世民看上眼的那个不是人中精英,心里都清楚着呢,不过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私心,不肯捅开这层窗户纸罢了。在座的众人之中可以摆明了说出这三个字的只有两个半人。

最好的人选是长孙无忌,可是长孙无忌只是低头摆弄着玉环,让众人无计可施。高士廉作为抚养长孙氏的多年的亲舅舅,可以说和秦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说出来也无可厚非。最终被众人目光逼视的高士廉也只有硬着头皮说出了大家想听的话。

最后的半个人就是在座中年龄最小的李泰了,作为秦王四子,李氏子孙在李世民面前说什么过格的话也无大碍。可是李泰却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这虽然是功劳,李泰可不愿意把自己和李建成联系到一起。万一哪天李世民想起哥哥来,再想到是李泰出的主意。给自己找不自在的事李泰才不会做呢。

李泰早想好了,在玄武门事变中,别人定下来大框,自己出点小主意,所谓的“拾遗补缺”还可以,要让自己当出头的椽子那是坚决不干的。

在众人小声的议论中一直沉默的李世民忽然问道:“各位合计的如何,这两条路走那条比较妥当啊?”

众人又再次沉默了良久之后,尉迟敬德先开口说道:“殿下,属下认为还是第二条‘清君侧’吧。太子这些年来不断的逼迫我们,不停的污蔑殿下,拉拢天策府官员,各种手段不停的运用。前些天还利用匈奴来袭的理由调走殿下麾下兵马。殿下一步步的退让,他就一次次的紧逼,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与其让他用阴谋诡计先逼死秦王,再害死属下,还不如真刀真枪的拼个你死我活。真拿起刀枪来,他太子可不是我们的对手。”

“这个君侧怎么个清法?”侯君集面色严肃的娓娓而谈:“逃跑不是办法,这个‘君侧’是必须清的,大家想想怎么清吧。我们是在长安发动,还是先回洛阳,点齐兵马在动手。”

“我认为还是先回洛阳比较妥当。”长孙无忌此时也不再摆弄玉环了,慢条斯理的说道:“长安附近秦王的兵马都已经被齐王调走了,我们所能掌控的军士,加上府中的卫士全算起来也不足五百人。何况还要留下人手护卫秦王府。防止太子手下狗急跳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万一事败也好留有余手护送秦王以及家眷离开长安。这样算来我们所能调动的也就是三百人左右,人手太少做不了这样的大事。所以,我认为还是先到洛阳,点齐兵马再杀回长安比较稳妥。”

听及长孙无忌条理分明的话语,众人再次争论了起来,长孙无忌以一对多,不急不缓的逐一反驳,一时间厅内人声喧哗,沸沸扬扬。

…………

今日第二更送上。另外再次向各位朋友求推荐,求收藏,请大家多多支持。再次拜谢各位。

正文第十六章事变前夜

李世民此时的心理是比较倾向于在长安动手的,他怕的不是太子,而是李渊,。李世民有信心斗败太子,却没有信心和掌握唐朝最大权利的李渊一决高下。李世民和李渊对上的结果一定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这也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

念及于此,李世民打断了属下的争论,问道:“若是不考虑兵马人手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太子和齐王呢?”

尉迟敬德接言道:“秦王只要能将他们引到一处,我负责带人动手,保证万无一失。”

“怎么引?太子和齐王出行两人加一起的护卫有近千人,若是在一刻钟之内解决不了,东宫的薛万彻带领的三千护卫就能全数到场,紧接着就是长林军的五千人马,我们只有三百人不到,怎么可能万无一失,尉迟将军,你的话说大了。”侯君集反驳道。

尉迟敬德对侯君集说道:“这不是战场,不讲究拍兵列阵,人数多寡不重要。这是宫变,若是有地利之便,只要找一狭窄地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杀太子和齐王,其下属必乱,只要阻挡乱军一段时间,则大事可成。”

“说的好。”李世民赞叹道:“只要找到合适地点,尉迟将军此计可行。”

“狭窄的地点我倒是想到一个地方。但是……”长孙无忌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说殿下能否将太子和齐王引至理想地点,大家不要忘记这长安城里还有李靖和李世绩两路兵马,只要两位将军将的兵马调动起来,我们就万劫不复了。”

李靖和李世绩都是忠于皇帝的,李世民现在还没权力指挥两人。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一阵头疼。

这个时候高士廉主动站了出来,说道:“殿下,我和李靖、李世绩打了多年交道,对他们还是有些了解的,让我去试探一下,估计两位将军不会对殿下伸出援手,但让他们按兵不动,保持观望还是很有可能的。这尽可让我去试试。”

“如此就辛苦舅丈了。”李世民大喜之下急忙连声称谢。

如此一来就剩下伏击的地点和引太子上钩的问题了,李世民连忙向长孙无忌问道:“无忌,你刚刚想到的地点在那里?真的适合埋伏吗?”

“玄武门。”长孙无忌胸有成竹的说道:“玄武门守将常何是殿下昔日属下,后被太子调去。殿下和他有同袍之义,他本人又有名利之心,只要殿下亲自前去,以昔日情分为基础,以将来名利为诱饵,说服他应当不难。”

李世民低头沉思半响,仔细回忆往日和常何的相处,不为人察觉的暗自点点头。以他对常何的了解,说服常何不成问题,于是缓缓的道:“常何那里就交由我来处理,当可无虑。”

最后就剩下了最关键的怎么才能将太子和齐王引至玄武门,众人乱糟糟的商量半天,也拿不出一个适合的主意。

李世民看到一时之间众人也商议不出结果来,整理下衣服,对众人说道:“先这样吧,大家先休息一下,等晚间房玄龄,杜如晦他们来了,再行商议。我现在就去说服常何。”

随即又对高士廉说到:“有劳舅丈到两位李将军处,试探二位反应,最好是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即便不能,也务必让二位袖手旁观,保持中立。”

然后,李世民再三嘱咐长孙氏和李泰,要让府里保持现状,做出一副准备离开长安的样子,不能让太子和李渊发现异常。

把府里的事物安排好之后,李世民和高士廉一起出府,在秦王府一个很不起眼的侧门门口,李世民低声嘱咐道:“舅父,一切小心,若事有不谐,也不必强求,安全回来要紧。”

两人互道“小心,珍重。”各自上马,在落日的余晖中绝尘而去。

在这个敏感时刻,李世民也没敢带齐护卫,一身普通将领装束,身边只跟着两个贴身侍卫,一路快马加鞭专抄小路赶到长安城西北方向的延寿坊常何府,以昔日同袍身份拜访常何。

常何在正堂见到自称昔日军中同袍的李世民,大吃一惊。李世民也没隐瞒,略微试探之后就将事情原委说了,李世民拿国家前途晓之以理,凭军中袍泽动之以情,借高官厚禄诱之以利劝说了良久。常何前思后想,犹豫半天才同意做为内应打开玄武门。李世民和常何约定具体细节,动手时间,只由长孙无忌前来通知,其他人一概不认。

说服常何用了不短的时间,也不敢在常何府多做停留,又沿着原路返回宏义宫。

李世民这样一番折腾回到秦王府天已经彻底黑了,一弯新月横在夜空之中,玉芝早就带人去收拾后殿。嫣儿被李泰打发回自己院子装模做样的收拾东西。宏义宫正殿里李泰斜靠在长孙氏身上,百无聊赖的看着房里的莺莺燕燕们似穿花蝴蝶一样在归置东西。

李世民刚刚走进殿门就被注意力一直放在门口的长孙氏发现,推开身边的李泰,快步走到李世民身旁,帮李世民换下一路疾驰沾染了浮尘的袍子,说道:“刚刚父皇传旨召你入宫,我说你去和同袍道别,稍后就去面见陛下。又重赏了传旨的内侍,打听到是太子的奸计得逞了,父皇召你十有**是要责问你,你要小心才是。

“辛苦你了!舅丈回来了吗?”李世民柔声对长孙氏问道

“还没有,估计也快了,李靖和李世绩两位将军即便是不同意,也不会为难舅舅的,你且放心。”长孙氏将一袭茄色大氅仔细的为李世民系上。

李世民感受到长孙氏的温柔和不舍,抓着对方的双手,带着歉意说道:““我现在就得去面见父皇,若是房玄龄他们来了,就要他们暂且等等,我尽快回来。让他们切莫焦急。告诉他们常何已经同意打开玄武门,要他们一定要商议出引诱太子的计策。别的等舅丈和我回来再议。”

李泰感受着父母的伉俪情深,却不得不打断两个人的温馨,拉着李世民说道:“父王,你准备怎么和皇爷爷说呢?”

“只能是解释了,希望你皇爷爷能听进去吧!”

李泰不以为然的说到:“这是能解释清楚的吗?有人一心诬陷你,当然是做足准备,你匆匆忙忙的能说明白吗?”

此时的李世民对李渊仍然是抱有幻想的,还是希望这个大唐皇帝能够明白事理,却不知此时的李渊已经在太子的谎言中先入为主的认为李世民就是那个搅乱的家国不宁的人。岂不知在权利斗争中,没有对和错之分,只有成和败的区别。

客观来讲,李世民和李建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权利的奴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就是李世民争取权利的过程中还顾及亲情、友情,还保留着做人的良知。而太子李建成近乎完全在权利的诱惑中迷失了自己,想要唤起李建成心底的善良势必登天还难。不过这世上追逐权利的人太多,也不差在多上这兄弟两个。

让李泰烦恼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