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叫随从押着这人回到太守府,来到书房里,打发几人在门口守卫。
袁术端坐在座椅之上,看着面前昂首站立的美少年,道“汝因何杀人?其中有何缘由,说出来,某或可保你不死。”说着站起身来,把这人的绑绳解开。
看着袁术把自己的绑绳解开,少年很诧异,不过很快就恢复常态,似乎已有死志,道“汝为何人,能保我不死?那厮着实该死,某必杀之,死便死了!”
“哈哈,别地也许还要费些周章,但在南阳,本将军说你不死就必不死。少年郎还不一一道来?!”袁术大笑道。
“汝能做主?汝为袁公路?”少年郎反应极快,惊喜的道。
“如假包换,可以说了吧!”袁术沉稳的道。
“好的,好的,是这样……”确认了是袁术,少年郎反而有些慌乱了,把自己是谁,为什么杀人讲了出来。
原来少年是徐庶,为友报仇才杀了人。那人是个地痞无赖,仗着家中势力横行无忌,杀了徐庶的幼年好友。徐庶这几年勤学剑术,终于在今天手刃了仇人。但是在逃跑过程中被都尉钱蒙缉拿。
“徐庶?!居然是他!”袁术非常惊讶,这也太巧了把,居然是历史上的大名鼎鼎的谋士徐庶,不会是同名吧?不过历史上徐庶确实是在南阳杀的人,后面才去的学院学习。
“真诚信之士也!汝放心,吾设法取消缉拿你的公文。”袁术双眼炽热的看着徐庶,这个智谋之士一定要拿下!
“然击剑之术不过匹夫之勇也,天下大势纷乱将至,何不学得万人敌之法以救苍生?吾观汝天资聪颖,若得鬼谷一二,必成谋主。到时某虚席以待先生相助。”
袁术说着像模像样的对着徐庶一辑首。
这一下弄得徐庶手忙脚乱,脸色涨红,不知该如何是好。
本来这些天满耳朵都是袁术的事迹,满心想的都是如果能投效袁术多好。现在袁术真的想请他帮助了,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毕竟学得机变、鬼谋、纵横之法也是需要时间的。袁术现在就相信自己可以学有所成,徐庶打定主意一定要报答袁术。
“将军怎可对我行如此大礼?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徐庶终于想起要先扶起袁术,“吾与石韬有旧,前日便相约去学院学习。如今大仇得报,幸得将军才可活命,某即刻便去找石韬一起到学院中去,若有所成,必助将军!将军还是起来吧,这真是折煞于我啊!”
听到肯定的话,袁术这才起来。
“来人,摆宴,今日当浮一大白!哈哈,有汝相助,大事可成!”
袁术招手让下人准备酒宴,不多时酒宴摆上,袁术拉着徐庶同席而坐,开怀畅饮,融融恰恰!
“汝年方几何?可有表字?”袁术酒宴中道。
“某双九之年(十八岁),还未及冠。并未有表字,将军或可赐字,不胜荣幸也!”徐庶期待的道。
袁术站起来,像模像样的在大厅中踱了两步,一转身道“有了,‘元直’如何?庶,贤者也,元直乃通达上行者也。以元直表庶,亦期汝通达为贤,相贴相切。“
“元直,徐元直!好字,好字!谢将军赐字,必不负将军所期!”徐庶兴奋道。
古代有表字是一个人被人认可的标志,一般氏族成年及冠才可获得长辈赐字。一是勉励,二是认可其成年。但也些有天赋之人,未及冠便得长辈认可,亦得表字。
酒罢,袁术提出让徐庶在这住一晚再走。但是徐庶是个急性子,想早点去学习,也好早日学成,以报活命赐字之恩今日。
袁术看挽留不住,于是亲自送徐庶到石韬住处,他也想看看后世著名的“诸葛四友”。
第22章 访诸葛南阳寻士()
转进小巷,徐庶引袁术来到一栋破败的茅草房前。不好意思的看了下袁术,因为传闻袁术好奢华,不喜肮脏破败之地。但是袁术脸色如常,丝毫不以为意,徐庶放下心来。暗道“传闻害人啊,此等豁达之士都可传成奢华之徒,切不可听闻定论。”
徐庶推门进去,高声喊道“大兄,大兄,某回来了,快出来看谁来了!”
一阵杂乱的响动,一个壮实的青年跑出来,伸手抓住徐庶道“贤弟怎得出来?吾亲眼所见游缉捕快拿住了你!吾心急如焚,托人打探说你被压进太守府,吾料定得身死殒命。壮志未酬身先死,孝悌忠义泪满巾!”
“吾亦想此次必死,然吾命不该绝。巧遇后将军施以援手,得以活命。又蒙后将军不弃,赐字元直。吾立志所能学有所得,必报后将军大恩。大兄,还不快来见将军。”
石韬心中巨震,这人居然是后将军袁术。听得市井传闻,石韬也是如雷贯耳。他之前就跟徐庶商量过,此次求学,学成一定要投在袁术麾下,一展抱负。没想到还没去求学就先见到了袁术。
照后世说法,这可是他的偶像,石韬也是袁术的脑残粉!
“原来是后将军啊,快请进。家舍粗鄙,将军海涵。吾闻将军施政安民,井井有条;行军布阵,荡寇攘边,真英雄也。石某清仰羡慕久矣!”石韬赶忙上前行礼道。
“哈哈,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吾以匡扶皇廷,中兴汉室为志向;四海宾服,国泰民安为己任;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前路艰难唯有披荆斩棘,若汝能相助,则此事易尔。吾观汝与庶皆百世之才,可愿与某携手共创万世,历经辉煌?”袁术扶起石韬,拉住徐庶道。
石韬跟徐庶眼里全是崇拜的小星星,忙不迭的点头称诺,异口同声道“吾等愿为将军出谋献策,外讨不臣,内抚子民,共创大业。”
“哈哈,说的好!怎么还叫将军?”袁术笑骂道。
两人对视一眼,同声道“主公!”
袁术哈哈大笑,看着这两个未来的重要文臣,越看越喜欢。但是他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两人还未学成,现在帮自己的有限。就像前两天收到贾诩的回信中说的“时机未到!“一样,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强大,还需要蛰伏,慢慢积蓄力量。
两人也着急赶去书院,距离鹿门山可不近。
袁术也不挽留,知道他们也是希望能早日学成,帮助自己。于是差仆从取来川资路费,有送两匹快马代步,把他们送出宛城。
徐庶两人抱拳告辞,任蹬搬鞍,跳上坐骑,快马加鞭,尘土飞扬,向鹿门山疾驰而去。
鹿门山离荆州治所襄阳东南十五里处,鹿门山书院坐落此处。汉代名儒庞德公,水镜先生司马徽皆在书院之中教授。鹿门山书院为荆州乃至整个长江以南的学子中心,跟北方的颍川书院遥相呼应,一南一北教授学识。
东汉学习知识一般以家族为中心,教授家学。门户之槛甚高,这也是士庶不立的根本原因。士人把持学识,进阶之路,寒门无书可读,泯然众人,阶级森严,不可逾越。但是总有些成长起来的寒门学士心酸自己的求学之路,于是开课讲学,试图抹平士庶差距。渐渐的就形成了几个主要以教授寒门学子为主的书院,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鹿门山书院与颍川书院。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南北两所书院也隐隐对立,互相不服。这可能也是诸葛亮、庞统不投更强大的曹操却辅助刘备的原因,毕竟曹操集团重要的谋士都是颍川系出身。
言归正传,送走了两个未来之星,袁术继续自己的巡视大业。主要就是进入各县看看情况,一是显示自己的重视,二是想探访看看有没有可用之才。
南阳现在还算安定,纪灵带领大军训练,韩方带领群吏施政,没有什么大事需要自己亲自处理,还不如巡视各县,探访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没有多少独当一面的人才可不行,不论行军打仗还是行郡施县。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诸葛亮不是在南阳么,这位大牛自己可是仰慕的很,想一观庐山真面目。
现在的南阳随着剿灭伏牛山巨匪,黄巾贼寇,其他肖小再也不敢冒头作乱,都害怕袁术带大军扫平他们。南阳郡又重回了安静。
袁术带着几个护卫随从,一路向南,经棘阳、育阳到新野。在新野多歇了几日,看了看博望坡。一路走来,路间的难民越来越少,人们重回故土。毕竟现在没有贼人劫掠,后将军又拨粮赈灾,从新分配无主土地,又分发种子,以待来年。如果能生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啊?
从新野直下邓县,找到了隆中。袁术满怀激动的在隆中打听诸葛一家住在哪里。但是让袁术没想到的是,问了几个乡间之人都说没有没有诸葛姓氏的人在这里居住!
袁术不信邪,一连找了三天,把隆中这个不大的小村都翻了两遍,确实没有诸葛一家。
也许是自己来早了把,诸葛玄还没带这一家来到这里!袁术遗憾的想到,也只有这个可能了!毕竟现在还在公元一八九年,讨伐董卓都还没开始。
邓县离襄阳只有二十里,没找到诸葛亮,袁术索性去襄阳游历一番,见一见这荆州的治所有什么不凡之处。
几人快马加鞭,清晨出发,太阳还未西斜便到了樊城、襄阳城下。
樊城、襄阳一地双城。不愧是一州的治所,依靠汉水,城墙高大,碉楼耸立,守成的军士衣甲鲜明,精神奕奕。城门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此情此景无不显示着襄阳的强胜繁华。
看着明显比宛城高大的城池,袁术兴趣高昂,骑马信步走向城门,要一探究竟。
谁知刚到城门就被守城的军士拦下,一番纠缠之中却引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第23章 入襄阳黄忠拦路()
袁术骑在高头大马上,雄赳赳气昂昂并五六骑随从护卫,向襄阳城门走来。还未进城就被守城兵丁拦下。
“嘟,若要进城,请下坐骑!”士兵横长戟拦住袁术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