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走。”李匡仁根本不想纠缠,拉着齐依萱扭头就走。
“别走!”大少爷大喝一声,一手重重地按在李匡仁的肩膀上。
李匡仁站定脚跟,转脸盯着对方看了半晌,仍然分辨不出这家伙到底是块什么材料,随即满脸厌恶地抬起手臂,将搭在自己肩膀上的那只手使劲拂落,似乎拂去的是一堆臭烘烘的垃圾。
“你小子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大少爷面皮发紫,一伸手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手枪。
“哪捡来的破铜烂铁?”李匡仁鄙夷地冷笑道。“这也算是枪?当心走火嘣掉自己半个蛋。”
李匡仁的嘲笑并非毫无理由,那厮掏出来的是一把在日军下级军官中普遍装备的一款“南部十四式”手枪,由于牛皮枪套圆不楞登极似龟壳而被老百姓笑称为“王八盒子”,更因性能拙劣而声名狼藉,非但日本军方抱怨不断,连缴获该枪后自用的国军、新四军、游击队也对其骂不绝口,一致认为这玩意易卡壳、易走火、弹夹还时常脱落,除了吓唬老百姓,几乎无法在实战中使用,甚至推断出日本人为何自杀时喜欢用战刀切腹,就是因为怕这倒霉的破枪靠不住。
“老子一枪嘣了你!”大少爷恼羞成怒,举枪对准李匡仁的脑袋。
“嗯,这就对了,这玩意儿就是用来吓唬人的,”李匡仁冷笑着点点头,转眼间也摸出了一把手枪,“今天让你开开眼,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手枪。”
那是一把崭新、铮亮的德国鲁格自动手枪,做工精美、性能优异,与寒伧的王八盒子顿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关键之处在于,这把名枪在国内虽然名气很大,但实际上并不多见,而拥有此枪的人,显而易见不是等闲之辈。
“不要动手、不要动手!”邓大官人首先急白了脸,赶忙插身在双方的当中。
“小子,你到底是什么来头?”大少爷收起既不中看也不中用的王八盒子,口气仍很强硬地自报家门。“我告诉你,老子可是蔡三乐的人,你别老虎头上拍苍蝇。”
“别拿蔡三乐吓人,不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李匡仁一脸的不屑。“怎么,套上一层和平军的老虎皮就以为人家认不出来了?”
湖匪蔡三乐在西山确实名气很响,手下的几百弟兄在东太湖流域横冲直撞,连日本人都非常头疼,不过据雪男、雪根弟兄俩讲,这家伙兔子不吃窝边草,对西山本岛的百姓并无太多骚扰,但对盘踞在镇夏和元山等处的日本兵却颇多抗击,上次那件把日本兵剥光衣裤倒吊在牌坊上的事情就是他的杰作,所以大森部队最后无可奈何,只能动用招安手段将其收编为和平军。
“什么和平军,你小子给我听仔细了,老子现在已经是共产党的人马!”大少爷翘着大拇指语出惊人。
“笑死人了,共产党要你这样的人?”李匡仁也收起了枪。
“这位先生不要误会,舍弟确实已经算是半个共产党的人。”邓大官人一看形势缓和,神情马上松弛下来。
“此话怎讲?”李匡仁问。
“先生有所不知,蔡三乐的队伍被东洋人收编已经是老黄历啦,”邓大官人故作轻松地拍拍李匡仁的肩膀,“新四军东进以后,蔡三乐反戈一击,身上换了颜色,已然旧貌变新颜也。”
“真是共产党的人?”齐依萱瞪大眼追问道。
“那还有假?”大少爷得意洋洋地挺一挺干瘪的胸膛。
齐依萱低首不语,突然想到了父亲的那支钢笔。
“共产党在太湖中风生水起,将来必有大展宏图的一天,”邓大官人摇头晃脑地说道,“这也是所谓的乱世出英雄,不过良禽应该择木而栖,贤臣也须择主而侍,只有带眼识人,才可保得风调雨顺也。”
李匡仁猛地想起,以前曾经看到过一份简报,说中共太湖县委书记兼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政委,是一名年仅二十岁的徐姓青年,新四军东进后孤身一人潜入洞庭东、西山,成功策反了数支当地武装——看来,蔡部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支。
“老兄,还没请教你是哪路神仙呢。”大少爷客气了不少,抱拳拱了一拱。
“在野之人,不足一提。”李匡仁含糊其辞地一掠而过。
“我看今天是不打不相识,大小也是个缘分,”邓大官人眼珠骨碌碌乱转,“我看相见不如偶遇,何不就此化干戈为玉帛呢?这样吧,今天由我作东,请先生喝杯水酒,也算代舍弟赔个不是。”
“不必了,日后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便可。”李匡仁一口回绝。
齐依萱拉了拉李匡仁的衣袖,意思似乎是不要拒绝。
“不要客气,来,来,里边请。”邓大官人继续盛情相邀。
李匡仁觉得有点奇怪,齐依萱今天怎么回事?竟有与这两位活宝结交之意——转念一想,现在栖身于孤岛之上,差不多也是人在屋檐下的格局,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还是逢场作戏糊弄一下比较妥当。
“那就只好叨扰了。”李匡仁拱了拱手。
“来人,去镇上的菜馆炒几个好菜来。”邓大官人扭头吩咐佣人。
李匡仁让雪男和雪根的老婆先回去,随着邓大官人走入客堂,在八仙桌旁分宾主坐下。
双方客客气气说了些场面上的闲话,又说了些蔡三乐跟日本人之间的趣事,气氛逐渐融洽起来。大少爷自我介绍姓邓名中豪,因身形瘦长如棍,江湖上人称邓一棍,现在是蔡部的一名中队长。李匡仁为自己取了个假姓名,谎称自己是苏州的生意人,夫妻俩来西山仅仅只是避乱——邓家兄弟听在耳里并不相信,但也不再细究。
不多时,菜肴送到,佣人摆开碗筷,捧出一坛陈年的杨梅酒来。
“太湖里共产党的人多不多?”齐依萱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往共产党身上拉,“他们平时都在哪里?”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邓一棍殷勤地为李匡仁斟酒,“共产党现在的策略是长期隐蔽,积蓄力量,所以谁也说不清确切的人数,比方说我们这支队伍,虽然现在被共产党改编为苏锡人民抗日自卫军,可所有的人马该种田的还种田、该打渔的还打渔,这不,也算长期隐蔽呗。”
“呵呵,其实就是伸一只后腿,留一条后路。”李匡仁大笑起来。“江南地区跟你们差不多的队伍还有很多,全都大同小异。”
“没办法,乱世中谁都得罪不起啊。”邓一棍咪了一口酸甜的杨梅酒。“要学会八面玲珑才好。”
“那么,共产党的人马到底驻扎在哪里呢?”齐依萱再次追问。
“听说中共太湖县委在光福一带,具体情况我也不大清楚,得问三乐哥。”邓一棍随口应付道。
“光福的什么地方呢?”齐依萱又问。
“好像是冲山一带吧,”邓一棍仍然无法肯定,“你问那么多干什么?难道也想去投靠共产党?”
“这杨梅酒不错,你也喝一点。”李匡仁飞快地扫了齐依萱一眼,似乎已经觉察到有些异常。
“随便问问,随便问问。”齐依萱掩饰道。
一顿饭吃了个把小时,李匡仁顺便打听了一下岛上日本人的动向和其他几股武装势力的情况,酒足饭饱以后,双方拱手告别,约定日后有空再叙。看得出来,邓一棍越是猜不透李匡仁的来历,就越想进一步交往。李匡仁对齐依萱说,这样的人结交一下也有好处,虽然都是些墙头草一样的脚色,可关键时刻也许会有用处。
回到沈娘家后,齐依萱问雪男老婆讨要纸笔,说是要练习手上的描画功夫,以后刺绣的图样好自己打样。雪男老婆找了半天,只找到一支秃毛的墨笔和几张清明节上坟时用的黄裱纸。李匡仁见了笑问道,下这苦功,难道真想一辈子呆在西山做绣娘?齐依萱回答说,反正闲着没事,就当修身养性也罢。
当天晚上,齐依萱关在屋子里,从褥子底下翻出那支暗藏玄机的钢笔,展开里面那一页天书般的稿纸,开始仔细抄写上面密密麻麻的分子式和大串的计算公式,写着写着,眼前依稀浮现出父亲和孟松胤的面容,几次三番眼中湿润,停下笔来对着油灯发呆。
窗口的灯光一直亮到半夜。
半夜里,空中下起了小雨,李匡仁从床上爬起来关窗,一眼看到齐依萱的房里灯火通明,心里觉得十分奇怪,联想到日间在邓家的饭桌上关于共产党的那些问答,越发感到不对劲,但发了好一阵呆也猜不出个究竟来。
第二天是个阴天,齐依萱仍然像平时那样跟着雪男老婆学刺绣,李匡仁则跟着两兄弟去山坡上干活,为桃树作花期修剪。
桃树的萌发能力极强,所以一年四季需进行多次修剪,两兄弟自小学得一手家传绝技,只需几招截枝、疏枝、扭枝、剥皮的手法,便可使夏果又甜又大,产量大增。雪男的看家本事是手提一把锋利的板斧,看准某些向阳的粗壮枝桠,在丫杈处一斧劈下,但令其裂而不断,随后在伤口处塞进一块小石片。雪根介绍说,到了明年,石片和树身结成一体,能起到改变生长方向的作用,还能刺激果实生长得更多更好。
李匡仁看得有趣,也抄起斧子学着劈枝,但枝桠颤颤巍巍很不好把握力道,只好用左手扶着去砍。雪男刚想阻拦,利斧已经凌空下落,只听“哎呀”一声叫,李匡仁左手的手指已被伤及。
仔细一看,还好,只是食指上被刮去了一层皮,血倒流了不少。雪男笑着接过斧子说,城里的少爷哪干得来这样的活计,赶快回去包扎一下,在家里好生歇着吧。
李匡仁捂着伤口赶回家,向沈娘讨了一块干净的细布条将伤口包扎停当,突然看到客堂内不见齐依萱的人影,走去向雪男老婆一问,说是一个人刚走不久,可能是到镇上买东西去了。
李匡仁越想越不对劲,呆了半晌,快步走出门去,朝石公镇方向匆匆走去。
来到邓宅一看,果然看到齐依萱正坐在客堂内与邓一棍说话,而邓大官人却手里捧着一张黄裱纸横看竖看,满脸都是莫名其妙的表情。
“兄弟,你们俩真是有趣,怎么不一起来?”邓一棍看到李匡仁后站起来招呼道。
“嗐,我是被斧头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