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7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了,到时吴王一翻脸……高句丽人哪敢冒这风险,换了大哥你,也不肯的吧”

王平安点了点头,道:“高句丽人支持吴王是有限的,怕他翅膀硬了,反而对高句丽造成威胁,他们之间不可能完全信任的。”

狄仁杰道:“对啊,就是这么回事。高句丽人能用到的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派本国的人去营州,利用营州的物产,养高句丽兵,这样既可以控制吴王,又可以增强实力,实际上就等于是多了营州这一块的土地啊”

“那事实上营州就算屯田养兵,也是屯的高句丽百姓,养的是高句丽的士兵。”王平安有些明白了,这些事他想得不够周全,但狄仁杰一说,他就清楚其中的门道儿了。

狄仁杰笑道:“高句丽人没法利用营州这块地方的,只要高句丽人一往营州方面迁移,幽州方面就会出兵”他一指营州南面的幽州,又道:“而且我大唐会立即以此为借口,再次东征的。”

王平安松了口气,笑道:“打高句丽是我大唐的既定政策,只是一来需要开战的理由,二来劳民伤财,开销太大。如果战争从幽州开始,那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狄仁杰哈的一声,道:“大哥,怎么没有你的事,如果战争从幽州开始,而我大唐又不打算在一开始就动用大量的军队,那东征的战事之始,就得落到你的头上了,不但与你有关,而且你还是第一个领兵出征的那个”

王平安大奇,道:“这何以见得?”

狄仁杰手指划动,远远的指了开去,道:“因为大哥你的折柳有大量的突厥兵啊,这种时候,不让突厥兵打头阵,难道还让我大唐的府军去打?”

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治接到信后,哭了

王平安一听这话,那是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心想:“这可糟心了,可不就是这么回事么以前,大唐军队东征高句丽,还得防着突厥人在后面偷袭,现在不但不用防着了,还可以利用突厥的军队。这种大好事,哪可能朝中的大臣们想不到,那是非得让突厥人去打头阵不可的啊,而带着突厥兵东征,这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派别人去也不好使啊,只能派我去了”

他一拍大腿,悔不当初,唉声叹气地道:“当初在突厥时,实在是表现得太过突出了,当时只想着立下了不世奇功,却没想过高句丽这方面的事。当初可真是目光短浅了,现在欲哭无泪也”

狄仁杰却笑道:“大哥放心好了,你为一统草原打下了基础,现在突厥消停得很,鲸吞蚕食之下,突厥必会划入我大唐版图,如论军功,除了开国那些名将,也真的就剩下你了。如果你能再把高句丽给灭了,那以后如有人编写《唐史》,说不定得专门给你开一篇列传呢,甚至给你开一篇世家,都有可能”

“世家?那我不成一路诸侯了,这倒是没想过”王平安笑了笑,随即又开始发起愁来,道:“咱们说的这些,长孙大人能想到,那么那个渊盖苏文也应该能想到吧?他要是真的派了高句丽人去营州屯田,那不岂不是派去多少,就得被陷进去多少,幽州兵必会切断交通要道,不会让那些高句丽人归国的,高句丽岂不是要大受损失”

狄仁杰哼了声,道:“渊盖苏文当然会想到的,可这是对他有利的事情,他岂会不做?他不但会派人去营州,而且在那些高句丽人被困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后,他不但不会派兵支援,反而还会盼着那些人,死的越快越好”

王平安奇怪地道:“这是为何?难道他不爱惜本国的百姓吗?”

狄仁杰嘿然道:“他要是国王,自然就会爱惜了,可他不是啊,他是杀了国王的大权臣,残暴不仁,岂会在乎百姓的死活?他要往营州派人的话,必会派他的政敌去,那些在国内忠于王室,却又没法杀掉的政敌,他都会以国家大义的名义,派到营州去,又能给我大唐造成麻烦,又能除去反对他的政敌,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王平安啊了声,使劲捏了捏鼻子,道:“这也太复杂了。不过,近来为兄发现,似乎那些对权力有强烈欲望的人,神志都有点不正常,不能用常理去推断,简直可以说是有点疯癫了,行为让人难以理解”

狄仁杰笑道:“大哥,你骂兄弟呢吧那些大人物们疯癫,可兄弟我却能明白他们的心理,岂不是在说我也有点疯疯癫癫的了?其实,我对于权力可没什么渴望,安于平凡而已。”

王平安心想:“你可不平凡,你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宰相,著名二字用在你身上,一点都不虚夸”

高句丽的事情,对于初唐来讲,是比突厥还要复杂的。大唐军队对突厥可以使用纯武力征服,而且就算是无法灭掉,但突厥的游牧特性,直接决定了他们经不起大规模,长时间的作战,一旦牛马羊受到损失,只能远离大唐边境,往远处迁移,短时间内回不来。所以突厥兴旺得快,衰亡得也同样快。

可高句丽就不同了,那是同样中央集权,且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朝政格局几乎是照搬隋唐的,甚至连国都平壤,这年代都叫做“长安”,连城里的街坊都和长安差不多,时人做为“小长安”。对于这样的政权,驱赶是没有效果的,他们不会逃跑,因为无路可逃。所以大唐要想征服高句丽,只能发动大规模的灭国战争,而事实证明,这种战争实在是不太容易获得胜利,要不然三次东征,也不可能把隋朝给弄得亡了国,李世民亲征,也不可能无功而返。

按着狄仁杰的推理,下一次东征,十有八九要由王平安领兵作战,会不会同样无功而返,那就得看到时的具体情况了,推断只能到此为止,没法再往下推了。

王平安长叹一声,心想:“也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算一步吧”

他和狄仁杰说起了小太平的事,说是杨春花不肯抚养女儿,只好由他收养了。

狄仁杰听王平安收了个养女,并没有多在意,他对“杨春花”不够了解,除了那天相认外,便再也没见过面。直到现在为止,他都不知道杨春花就是武媚娘。当然,关键在于,他也没有闲心去知道。试想,哪位县太爷,会对一个蹭饭吃的“寡妇”,感兴趣呢?

听了王平安的话,狄仁杰道:“可能是她想着改嫁吧,带着孩子不方便。这种女人,说她干嘛,大哥操的心,未免太多了。”

王平安嗯了声,心想:“看来我保密功夫做得还不错,武媚娘的消息也没有传出去,连小狄都不清楚春花大婶的那点儿破事儿”

两人又开始谈起李恪和高句丽的事情来,无不痛骂高句丽人的险恶用心,而又对李恪感到惋惜,李恪还是不懂人心险恶啊,而且太自以为是,王爷的心态太过严重,总想着利用别人,却不成想,别人正是摸准了他的心态,反而把他给利用了。

庆州方面,一切倒还好说,王平安再怎么闹心,只要他把头皮硬起来,总还能挺一阵子的。可长安方面,李治却硬不起头皮来了,他接到王平安送进京的书信了。

那信写的,简直是字字啼血,行行有泪,李治看完之后,嚎啕大哭,哭得死去活来,两只眼睛哭得跟桃子似的,嗓子都哭哑了

史爱国见状,偷偷地捡起信,看了一遍,心中叹气,那个武媚娘当真好手段啊,竟然写出这么封信来,这不是逼着太子,接她回京么

李治哭过之后,深感疲倦,史爱国心中气恼,却不肯去安慰,宫殿内一片安静,李治竟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史爱国将书信收好,这时他决定再不隐瞒什么,还是把事情告诉哥哥史忠臣,一切让史忠臣去拿主意吧,他自己实在是解决不了了。

去了甘露殿,史爱国叫出哥哥史忠臣,去了僻静之处,把前因后果,详细地说了一遍。史忠臣听了,差点儿没直接晕过去,事情未免玩得太大了,连孩子都玩了出来,这也太不象话了

史忠臣终是见过世面的人,什么惊涛骇浪他都经历过了,虽然眼前之事太过骇人听闻,可他还是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

史忠臣道:“以前看重武媚娘,不过是因为王平安的关系,却不成想闹出这么大的事来。那个武媚娘确实有些手段,可这事终是有违lun理道德,我们错了一次,不能再错第二次了。”

史爱国道:“那,大哥的意思是……”

史忠臣一瞪眼睛,道:“还能有什么意思,把武媚娘解决掉,不就一切都得了。”

史爱国吸了口凉气,道:“太子那边,怕是不好交待,万一他再因为武媚娘的事情,急出点毛病来,那可怎么办?太子可是个痴情种子,不爱江山爱美人啊”

史忠臣呸了声,道:“武媚娘算什么美人,一个乱攀亲戚的小小女子罢了,难不成她还以为真能再入皇宫,成为太子的嫔妃不成?那将置皇上于何地,置我大唐朝廷脸面于何地?”

史爱国道:“可是,那个……派谁去办啊?这事办完之后,需当灭口,派去办事的人,也是不能留的啊,而且不能让太子知道,也不能让王平安知道的。如果派侍卫们去,这消息怕是守不住,事后灭侍卫口时,会有人注意到的啊,一下子死那么多的人,说不定会惊动皇上的,再说要灭侍卫们的口,还得再派侍卫去,灭来灭去的,没个头儿啊”

史忠臣哼了声,道:“这有何难,去街上找些恶少年,给他们些钱,让他们半道伏击,就说要抢一个富商的家眷,待行劫之时,安排一队侍卫巧遇,将所有人都射死也就是了,侍卫们不知原由,他们又没死人,谁又会注意这种小事。”

“这个,似乎不妥啊”史爱国感觉这个计划有漏洞,消息怕还是会走漏出去的。

史忠臣一甩袖子,道:“要想让人活,难;可要想让人死,有什么难的?这种小事难不成你也办不好?反正,武媚娘无论如何也不可以活在世上,你去办吧”

史爱国头皮发麻,只好答应,心里暗暗后悔,早知麻烦会被踢到自己的头上,那就不应该告诉大哥,这回可好,自己想来问主意,结果变成了自己去执行杀人计划,怎么杀还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