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7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大唐之后,李世民把高句丽打了个落花流水,屠了高句丽好多城池,掳走大量人口,可终是没把高句丽给灭了,所以李世民认为是战败了。但战败是从中央帝国没能灭了小番邦的角度上讲的,事际上把高句丽给打得惨了,更为李治时代最后灭掉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但唐军主动撤退后,高句丽人为了表示自己打败了天朝大军,在唐军大队人马撤到幽州,不可能在短时间赶回时,他们特地派出军队,去骚扰营州,把周边地区放火乱烧,等唐军大队人马赶回,高句丽人又赶紧逃回去,美其名曰进攻到了大唐的军事重镇,得胜班师,自我吹嘘,得到心理安慰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营州虽然还是大唐的土地,但却少有百姓在此居住,没有安生日子好过啊,谁也不愿意住在那里,谁知以后还会不会再打仗了?这个地方,在初唐时代,和折柳县一样,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一直要等灭了高句丽之后,才会重新兴旺起来。

亲王的封地应该是富饶的,哪可能封到这么凶险的地方去,那不成流放了嘛

李恪听了王平安的话,却道:“能不能做为本王的封地,还是让长孙大人定夺吧,本王只是问你,愿不愿意帮这个忙,传个话给长孙大人?”

王平安脸上肌肉跳动,他已然明白了,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李恪以前都是暗地里下手,可却次次倒大霉,这回他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阳谋,玩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去了营州,不但可以象自己那样,拥有一块完全说了算的地盘,更可以得到高句丽的助力,行不轨之事

王平安摇头道:“长孙大人不会答应的,皇上也不会答应的,王爷要想当个太平王爷,还是留在庆州吧”

邱亭轩也看向李恪,心想:“行险了,你能得到反抗的机会,可莫要忘了,同时也给了长孙无忌整死你的机会,这是行大险之事啊这个主意一定是高句丽人给你出的,你怎么就能信呢,难不成真的是利令智昏么?”

第七百零八章 朴俊男回来了

邱亭轩能想明白的事,王平安自然也能想明白,他沉默半晌,看着李恪,只感觉这些皇室的子孙,想法真是让人不可思义,难道权力真的让他们到了疯狂的地步,都不考虑一下后果了?

武媚娘的狠心,王平安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就算她不要小太平,王平安也还算是能接受这个事实;可现在李恪这个样子,实在让他有些接受不了,难不成真的要以命相搏吗?

李恪见王平安不吱声,追问道:“无病,你愿不愿意替本王,递这个话呢?”

王平安心想:“好歹看在你和我母亲有点儿亲戚的份上,我再最后提醒你一次吧,你能听最好,如果不听,从此以后,我也不再管你的闲事了,只要我仁至义尽,也就是了”

王平安道:“昔日,前太子承乾,有了侯君集的支持,以为自己能够成事,于是便铤而走险,结果落了个没好下场。由此可见,外力相助并不重要,所以王爷你倒也不必把高句丽的某些……怎么说呢,就算是陈词滥调吧,放在心上,小心中了某些外人的离间之计,闹得和前太子一样,那就实在是……王爷,你懂的”

以前总感觉“你懂的”这三个字是最没营养的大废话,可现在他说出口来,却有一种此意尽在不言中的味道,看来这三个字,还不算是太没营养

邱亭轩也道:“本朝,我等做臣子的不好评论,可前隋的往事,却不应效仿,那隋炀帝虽然得了宇文氏的支持,可最后他还是死在了宇文氏的手里,今天某些人的甜言蜜语,日后说不定会化做穿肠毒药,隋炀帝便是前车之鉴,王爷不可不慎重考虑啊”

两个人的话一说出来,就等于挑明,李恪你的那点小心思,我们都了解,而朝中的长孙无忌更是会了解,你一撅起屁股,人家便会知道你想是要拉几个粪蛋蛋出来。所以,还是消停些吧,老老实实做你的王爷该有多好,何必要当皇帝呢,当皇帝多累啊

李恪似乎早就料到王平安会有此一劝,他摇头道:“无病,你误会了,以为本王是想行什么不轨之事,其实本王只是想在营州好好的听歌看舞,了解高句丽的风俗,其次也是想把营州好好经营一下,我朝必会再次大举进攻高句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王先把他们的习俗都了解好了,到时再向高句丽用兵,可以事半功倍,少让我中原子弟受损啊”

王平安和邱亭轩一起看了看在旁伺候的那些“百济人”,两人都明白了,怪不得说他们是百济人呢,原来李恪是早就做了准备,知道他俩会这样劝他,所以便用攻打高句丽做借口,当着高句丽人的面,说灭他们的国家,那是挺没意思的,可换了百济人,那就无所谓了

王平安有心再劝,却见李恪一摆手,道:“无病,不要再说别的了,本王主意已定,只是问你,愿不愿意帮这个忙,替本王向长孙大人传这个话儿”

王平安心想:“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你既然执意如此,那我们也没办法,只能随你去了”

很显然李恪现在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别人再劝也没什么用处了。

王平安道:“王爷有所嘱托,下官自然愿意效力,这就给长孙大人写信,告知此事,还请王爷借纸笔一用”和给武媚娘写信一样,当面写信,你要怎么写,我就怎么写,都可你的心意。

李恪笑了笑,道:“那便有劳了”手一挥,那些高句丽仆人立即送上文房四宝,伺候王平安写信。

邱亭轩在旁边摇了摇头,再不多说,他读的书多,象这种皇室中争权夺利的事情看得多了,却不成想今天亲眼目睹,又兴奋,又感无奈。心里只是想,当今的皇上没有给儿孙做个好榜样啊,弄得儿孙们都学他的样子,一遇事就想武力解决,不弄得血流成河,那是不会罢手的。

王平安提笔写信,心里和邱亭轩想的差不多,唐朝的皇室子孙互相砍杀夺权,一直持续了百余年,几乎都成传统了,看来真的是李世民没给开个好头儿。当初玄武门他要是失败了,虽然历史不知会变得如何,可他一成功,儿孙们却都喜欢动起刀子来了

落笔奇快,不多时一封信便写好了,王平安写这封信没有掺杂哪怕一点点的个人感情,只是简单的叙述,把李恪的请求写了出来,仅仅写了他多么喜爱高句丽的“风情”,除此之外,没有带任何的评论,写好之后,让仆人呈给李恪观看。

李恪接过信来,看了一遍,心想:“今天这个王平安,倒是很配合,没那么多的屁话。”

暖室内伺候的高句丽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见着王平安,他们自然不是百济人,都是高句丽派来的,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绝不是李恪那些能人异士所能比的。

这些高句丽人见到了传说中的大唐第一少年才俊,心中不免颇有鄙视,这个王平安也不咋地啊,一点儿霸气都没有,根本不象传说中的那样神武,更和曹操没什么相似之处,反倒是一点儿主见没有,让他干啥,他就干啥,庸才一个

王平安并不理会这些高句丽人,完全把他们当成摆设一样,只是盯着李恪,看李恪的表情。就见李恪胖胖的脸上露出笑容,放下信,冲他点了点头。

王平安问道:“王爷,这封信写得如何,可要下官修改?”

李恪笑道:“不如再加上几句,把本王的身材写进去,告诉长孙大人,只要心宽,便可体胖,这是好事”

王平安干笑两声,唐朝以胖为美,看来不光是胖胖的女人讨人喜爱,就连男人胖一些,都能拿来自夸。他答应一声,接过书信,按着李恪的要求,在信的末尾,加上了身材的事。

这回李恪看完,倒是没再说别的什么,把信封口,叫王平安派人送出,王平安却道:“王爷,不如由您派人送去吧,如果长孙大人问起,也好有个应对,下官派人去,怕是有些话,说不清楚”

“那也成,还是无病你办事把细”李恪笑了笑,冲着高句丽仆人说了句话,仆人出了屋子,过不多时,领进一人,竟是安山大。

王平安心中叹气,李恪啊李恪,就你这脑袋,还想成大事呢?就算把玄武门交给你掌管,怕是你也闹不出一个之变来,连手底下的人能不能用,你都不清楚,还想着当皇帝,我实在是太佩服你的勇气了

安山大进暖室之后,李恪把信交给他,让他送去长安,即刻启程,不可耽误时间。安山大一眼都没看王平安,就象不认识王平安一样,领了命令,便出去了。

李恪交待完了事情,笑道:“无病,你可要留下来再看几场歌舞?”其实,这句话就是在下逐客令了。

王平安自然不可能不知趣,客气几句,便即告辞出去。

见王平安一走,李恪脸上的和气表情立即消失,而屏风后面则悄步走出一人,这人不是别个,竟是当初射伤李恪腿的那位朴俊男

这朴俊男留了满脸的大胡子,已然把先前的相貌掩盖住了,除非是和他很熟悉的人,否则几乎认不出他是谁,可巧的是,李恪身边的那些人,都和朴俊男不怎么熟,加上朴俊男从不和以前的那些“同伴”来往,是以竟一直隐藏到现在,没被人发现。

跪坐在李恪的侧边上,朴俊男道:“王爷,营州方面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发动,消息会在王平安那封信送到后不久,就送进长安的。”

李恪嗯了声,道:“就按先前商量好的办吧,小心些,莫要节外生枝。”

朴俊男答应一声,起身离开,办事去了。

要说朴俊男,那可真算得上是高句丽的一位传奇人物了,简直都可以当成是教材,对高句丽的后人进行励志教育了

这朴俊男曾是与唐军交战时的一名弓箭手将领,做战失败后,被唐军掳入中原,可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故国……当然,这是他自称的。为了让唐军再不能蹂躏伟大的高句丽,他找寻机会,依靠他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得到了大唐皇室的重用,甚至得到了一位美丽公主的垂青……当然,这还是他自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