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平安摇头道:“邱老先生,你待晚辈亲厚,可比子侄,如果晚辈真有医书,定会拿出来给你。你看,这药方我并不藏私,还拿出来给素不相识的人,又怎么可能对你保密呢!”

好半晌,邱问普嗯了一声,长叹一口气,心想:“不错,他都把方子送人了,自不可能再对我保密!唉,真是难以想象,以他小小的年纪,竟能在医术上有这么高的造诣,难不成今日站在我面前的,竟是继张仲景之后的又一位医圣!”

王平安心中好笑,邱问普还真没猜错,这个方子还真是从皇宫里流传出来的,只不过不是隋朝灭亡时流传出来的,而是北宋灭亡之时。

藿香正气散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医书经过北宋和南宋的医学大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那可不是某个人能写得出来的,而是整整几代人的心血结晶!

对于现代人来讲,藿香正气散是极普通的一剂药,没什么希奇的。但请想,一剂药经过千年之久,至今仍在使用,而且还成为常用药,那么这剂药就算再普通,它是不是好药?这个方子历时千年,流传至今,那它是不是传世之方?如果这还不叫传世,那什么叫传世呢?

邱问普活在初唐,比宋朝又早了几百年,他猛地一见这方子,要是不激动,那他就不是活人了,而是木头人了!

见邱问普呆站着,不知在想些什么,王平安道:“邱老先生,你看这药方还可以用吗?”

邱问普哦了一声,忽道:“这个方子你用过,可曾给人治好过病?”他眼睛又看向席上的病人。

那领头的男子抢着说道:“给小的孩子用过,药好使得很,我那孩子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邱问普立即道:“那孩子在哪儿?快快带老夫去看看!”方子虽好,这点毫无疑问,但效果如何,他却非要亲眼看过才行!

领头的男子情知他是个大人物,不敢怠慢,指了指村外,道:“我们逃难的人,能有什么好去处,王老爷为人宽厚,在他的村子里能找些吃的渡日,所以我们也没走远,就在村外不远处的树林里,我们同乡的人搭了些窝棚……”

邱问普立即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奔去,一路小跑,跑得还挺快,真不象是上了岁数的人。邱亭轩在后叫道:“父亲大人,你慢着点儿!”跟着跑了过去。

王平安道:“爹,娘,你们在此照看病人,我随邱老先生,去去就回!”说着,他也跟着过去了!

杨氏看着他们的背影,忽道:“咱儿子开的方子好象挺了不起啊,你看邱老头儿跑得颠颠儿的!”

王有财忙嘘了声,道:“你小声点儿,别让人家听见!”

说是不远处,其实最着不算近,邱问普跑到半道就跑不动了,只好由邱亭轩背着,跑进了树林,邱亭轩虽年轻力壮,可也累了个汗流浃背!

进了树林,果然见林间有些窝棚,不少逃难来的百姓在这里暂居。邱问普从邱亭轩的背上下来,道:“那孩子在哪里?”

领头男子快点跟来,道:“在这儿,在这儿。”把他们领到一处窝棚前。窝棚外站坐着个妇人,正是他的妻子,妇人怀里抱着个小孩儿,正是前日生病的小孩儿。

小孩儿虽身体不佳,但却不再病歪歪的,歪着头看向邱问普,他躲在母亲怀里,有些怕生。

邱问普问道:“就是这个孩子?他服了几剂药?”走上前去,伸手给小孩儿号脉。

妇人忽见有人来,慌忙起身,不敢答邱问普的话,只是用眼睛看向丈夫。领头男子道:“平安小神医给开一剂药,我这孩子服了,第二天病就好了,现在还有些虚弱,平安小神医还给了我们不少吃食,帮我们渡过眼前难关!”

邱问普给小孩儿仔仔细细地做了遍检查,这才站起身,默然无语,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王平安走到他的身边,见他沉思,并不打扰,走到一边去和百姓们说话。

忽然,邱问普象是下了什么决心似的,快步走到王平安的跟前,将他拉到一边,道:“平安,老夫有一事相求,望你定要答允!”

“邱老先生可莫要这样说,折杀晚辈了,有事你尽管吩咐!”王平安忙道。

邱问普道:“实不相瞒,老夫正在写一部书,名为《咸同夜话》,你这方子……”他顿了顿,道:“能否让老夫记入书中?”

王平安一愣,啊了声:“这……”

------

附:平安感谢书友开心珞巴连续慷慨大方的打赏,感谢书友起车就是六档的热情打赏,非常感谢你们,真的非常感谢!

感谢书友们一直的支持,如果您看着这本书还凑合,请加入书架,慢慢赏阅,小说后面会越来越精彩,如果您手中有推荐票,请劳烦顺手一投,平安在这里先说谢谢了,多谢多谢!

茼蒿鸡子白汤

配方:鲜茼蒿菜250克,鸡蛋3个。

制法:茼蒿洗净切细后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煨汤,汤将沸时,将鸡子白倒入调匀,煮滚后,加油、盐调味,即可饮服。

功效:清热化痰。

用法:佐餐食用,可常食。

第六十二章 头顶戒尺,口背论语

见王平安没立即答应,邱问普忙道:“平安莫要误会,老夫并非是想将这方占为己有。那《咸同夜话》乃是文集,里面记载的都是书院学子的诗文,也有老夫的一些文章,记录了这些年来的一些趣闻,编写这本书的目地,是为了让后世之人,知道世上曾有咸同书院,也算是为了书院诸子扬名之用!”

王平安哦了声,原来这是本类似于后世自传的书,只不过不是记载的某个人,而是整个书院。他当即笑着点头,道:“邱老先生著书传世,是乃徐州一大盛事,晚辈自当助你一臂之力!”

“那你是答应了?”邱问普眼睛一亮,如果书中能记载这等佳方,必然增色不少,象这种杂谈类的书籍,后世人看的并不多,但如果里面加了实用的药方,那看的人就不会少了,而且此方出自他的书院,那么后世之人一提起这个药方,必会做如此注脚:出处《咸同夜话》,编著者邱问普!

王平安连连点头,“当然答应,当然答应,如果晚辈日后再想出什么好方子,一定禀告邱老先生,把它们全都记到书里面去!”

邱问普大喜,伸手握住王平安的手,握得紧紧的,笑道:“好个少年郎,老夫没有看错你!对了,这个方子叫什么名字?我见里面有藿香,似是主药,是否与桂枝汤取名相仿,叫做藿香汤?”

王平安被他的热情劲儿弄得有点不好意思,摇头道:“晚辈给这方子取了个名字,叫做藿香正气散,乃是‘藿香之芬,以开胃,名曰正气,谓正不正之气也’的意思!”

哦,原来已经取好名字了。邱问普微微有些失望,却又不好说什么,扭头瞥了眼邱亭轩。

父子连心,邱亭轩当即会意,取出了他那把折扇,啪地打开,扇了扇,道:“这个名字取得不错,但还有些小小的瑕疵!”

王平安一乐,这个名字用了千年之久,从来没人说过不好,你竟能看出瑕疵来……啊,明白了,你是想替你父亲扬名!他笑道:“这个方子虽是晚辈开出,但却是经由邱老先生辨证,证实此方有效,其功大于我,所以以晚辈的意思,不如叫做邱氏藿香正气散,可好?”

邱亭轩啪地把折扇合上,心想这王贤弟当真会说话,丝毫不在意我们占他的便宜。笑道:“好啊,就叫这个名字好了!”

这个有点过份了,不能因为别人好说话,就拼命占人家的便宜啊!邱问普摇头道:“不妥,此方虽要记入老夫书中,却实与老夫没有半点关系,所以不可加入邱氏二字,不如就叫做咸同藿香正气散吧!”

王平安当即点头,道:“好,这个名字好,邱老先生高见,这个方子可不正应如此命名。好,以后这个方子就叫做咸同藿香正气散了!”嘴上是这么说,心中却暗暗摇头,文人好名,果然不假,如果以后我真的再给他几个方子,难不成前面都要加上“咸同”二字?

邱问普喜形于色,拍手道:“好,便这么定了,咱们这便回去,将此事告知你的父母。”

忽然又一想,那王有财倒也罢了,可听说王夫人为人刻薄,我先欠她儿子一个治病的人情,现在还没还清,竟又占了个药方的便宜,妇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肯定会和我罗嗦,说不定在平安的耳边说上几句,就会让他改了主意。我看还是别回去了,免得节外生枝!

邱问普话头一转,又道:“今日来此,本应与王公把酒言欢,可也不急在一时,当务之急是赶紧去见刺史大人,把生徒名额讨来,也好安王公之心。平安,咱们就此做别,你这几日安心读书,静候佳音吧!”说罢邱问普抬腿便走,竟然走的比刚才还快,也不用儿子背了。

王平安见状,实在忍耐不住,挠头道:“邱老先生,那晚辈何时进入书院读书呢?”

邱问普心想:“光顾着药方,竟把这事儿给忘了!”回头道:“三日之后,便是黄道吉日,适合入学,平安你三日后来书院吧!”说完,冲儿子打了个眼色,他自己向徐州城快步走去。

邱亭轩会意,道:“平安,咱们回村吧,我去取车!”拉过王平安的手,亲热万分地往五里村返回。

进了村子,邱亭轩客套几句,上了马车便走,说是要追赶父亲。王有财和杨氏大奇,这是怎么啦,刚才不是说得好好的吗,怎么说走就走了?

杨氏在后面叫道:“邱公子,饭都做好了,你不吃点儿呀,吃点儿再走吧!”

马车跑得飞快,转眼便去得远了!

王有财大感不解,问道:“平安,邱山主怎么也不打声招呼,这便就走了,可是你刚才得罪了他?”

杨氏也有点儿着急,道:“儿啊,得罪谁也不能得罪他啊,就算你心里有气,也得等明年考中后再朝他撒,现在得罪了他,可是要吃眼前亏的!”

王平安摇头道:“儿子哪有得罪他,相反他还对儿感激不尽呢!”把刚才在树林里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王家老两口目瞪口呆。王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