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阎家虎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收上来的摊位税,除了一小部分上交乡里和村里之外,大部分都落到了阎家虎自己一个人手里去了。
平日里,阎家虎一个摊子也就收5毛钱,今天张口就是二十块钱,实在有些过分了。
“四叔,都是庄邻庄乡的,二十块钱是不是有点多了”
跟刘振远他们家的对联摊子挨着的,是一家大寨村姓马的,叫马老三,五十多岁,他二儿子今年应该二十二了,叫马军。马军见阎家虎张口就跟今年新才卖对联的人家要二十块钱的摊子税,有些看不下去,便帮着刘家说好话。
“多你吗个头,我说二十就二十,这事我说了算,愿意就赶紧给我交钱,不愿意就赶紧滚蛋。你不交是吧?当心老子把你的对联给你一把火给点了。这么大一个集上,二百多个摊子,怎么就你费事?”
阎家虎把眼一瞪,吓得林士菊忙拉了拉自己丈夫的衣角。
对于阎家虎,刘青山还是有些了解的。他有个小儿子,跟自己年纪相仿,上初中的时候跟自己是同学。
俗话说一辈明理一辈憨,别看阎家虎横行霸道的,而他的小儿子阎相凯却是个老实巴交的家伙。上初中那会儿,刘青山跟阎相凯的关系不错,经常到他们家去玩,一来二去的跟阎家虎也算是熟人。
当然了,现在是刘青山熟悉阎家虎,而阎家虎却不认识刘青山。
看到刚才自己未来的小姨夫帮着自己说话,刘青山感激得看了马军一眼。不过,阎家虎根本就没有买自己同村村民的账。
马军的父亲马老三见状,赶忙给自己的儿子递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多嘴。
刚才刘家的生意还是很热闹的,不过现在阎家虎一来,大家都忌惮这个恶霸,哪有人还敢凑前买刘家的对联。
刘青山心说,我自有办法对付这个阎家虎,眼下得先把他打发了再说。
“爸,人家阎大爷也不容易,咱们散了摊子人家还得打扫卫生什么的,咱赶集有阎大爷照应咱们也放心,二十块钱不多,咱们得抓紧给。”
刘青山拿过了放在地上放钱的破皮包,找出二十块钱来,笑眯眯得递给了阎家虎。
拿到钱之后,阎家虎笑容满面得收下了:“别看你这个憨货,倒是生了个利索儿子。”
前世的时候,刘青山经常到阎家虎家里面去玩,摸到了阎家虎的脾气。而阎家虎呢,前世的时候看得出来倒是也挺喜欢刘青山的。
刘振远有些无奈,钱已经给了人家,总不能还有要回来的可能。不过,阎家虎一走,接着来了顾客,便忙着去照应顾客了。
阎家虎从刘家的摊子走开,便接着到了马老三家的摊子上去了。
刘青山看到,马老三不等阎家虎开口,便忙拿出两块钱,恭敬得递给阎家虎。
阎家虎用手点着马老三的脸说:“去你大爷的,留着给你老婆买擦腚纸吧。老三你以后管着你儿子点,怎么还帮外人说话?”
阎家虎的话说的马老三脸上一阵红一阵绿,连连点头说是。而一旁的马军,则气的满脸通红。
不过,阎家虎话没多说,便忙着去下家收摊子税去了。
下家是刘青山的二叔刘振东的摊子,刘青山看到自己二叔跟阎家虎争执了好长时间,差点没打起来,四周看热闹的人也多了起来。
一上午的时间在紧张忙碌的讨价还价,以及隔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过去了。到了饭点,集市上的人少了起来,然后各个摊子上的卖家便开始抓紧时间吃午饭。
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是集市上面人多,所以整个集市上一点都不冷。再加上隔壁不停的放鞭炮,早把四周的环境给捂热了。
刘家的午饭是从集市上买的,二斤油条,三大碗豆腐脑,够他们四个人吃的了。
吃饭的时候,刘青山的二叔刘振东走过来,问起自己哥哥刚才给阎家虎多少钱摊子税。
刘振远说给了二十,然后刘振东便有些着急得说道:“你怎么能给他这么多呢?你多和他争执争执,给十块钱就不少了。”
刘振远一听自己弟弟就给了阎家虎十块钱,便有些埋怨得对自己儿子说:“哎,山子,以后遇到事你别这么着急。”
刘青山知道自己父亲埋怨自己,便忙说道:“别,这事你别急,我早晚让阎家虎把讹了咱们的钱吐出来。”
实际上,刘青山心里已经有了注意。
刘振远一听,吓了一跳,瞪眼看着自己儿子:“你个小毛孩子瞎说什么大话,你懂什么?刚才那个人可是不好惹的。”
刘青山根本不服气,笑着说道:“不就是大寨村的恶霸么,我会怕他?”
这口气,可绝对不像是个七八岁的小孩说的话。
林士菊吓坏了,赶忙把刘青山拉到一边,小声说道:“我的小祖宗,咱们现在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让他听到了,咱们可走不了了。”
刘青山相信自己母亲说的话,在法治还不怎么健全的年代,得罪了恶霸,可真没有什么好下场。
不过,刘青山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以后要想让自己父亲乖乖得听自己的话,不干出点让父亲心服口服的事情,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能够降服阎家虎这头恶虎,那以后自己跟父亲说的话,分量可就重了不少。
刘青山决定拿阎家虎开头,初步计划就定在明天。
第8章 大寨村的水库()
刘振远赶的第二个集,一天的功夫卖出去了四百多块钱的对联,扣除成本和摊子税,净赚三百多。
两天的时间就回来了六百多块钱,让刘家把摊子税的不愉快淡忘了。
距离过年越来越近了,散集的时间也越来越晚了,最后一圈年集,一般都是天不黑不散集的。
腊月二十一的大寨村年集,一直到了下午四点才散集。
散集的时候,挨着他们家的摊子的马老三过来跟刘振远闲扯了几句。大家都赚了钱,看起来心情都很高兴。
刘青山看到马老三多看了自己小姨林士花两眼,他知道,转过年头,马家估计就要到姥姥家提亲去了。而且,提亲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母亲的三姑,也就是自己的三姑姥姥。
林士花的三姑就是大寨村人,也姓马,跟马老三是本家。
回家的路上,路过大寨村的南水库,刘青山留心得看了一眼,不出意料,在南水库的西边岸边,阎家虎正在钓鱼。
阎家虎四大爱好,女人,赌钱和钓鱼。
其中,每逢大寨村集,阎家虎收完了摊子税之后,就会到南水库钓鱼这件事,刘青山在前世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按照刘青山的初步计划,对付阎家虎,就先从他的爱好下手。
明天腊月二十二了,刘青山和林士菊、林士花商量着,要去赶黄庄集。
鲁中地区有叫“赶四集”的俗称,是对靠着赶集卖东西讨生活的人的称谓。同一个立集的地儿,都是五天一个集,比如说庙子集,是每个农历月份的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和三十这几天;而大寨村集,则是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和二十六这几天。“赶四集”的,会挑选距离自家近的四五个集,每逢集市的时候,就会拿着自己要卖的货物到集市上面去。所谓“赶四集”,并不是赶四个集的意思,而是说赶四面八方的集,“四”是个虚数,并不是实指。
鲁中县一共有六个乡镇,分别是大寨乡、城子坡镇、颜庄镇、黄庄乡、里辛镇和辛庄镇。其中大寨乡位于鲁中县的西南角,跟泰南市的翟镇搭界,以莲花山为界,南边属于翟镇,北边属于大寨乡。
黄庄集立在黄庄乡政府所在地的黄庄一村,距离刘青山家所在的清泉岭村大约有二十五六里路远。
这么远的距离,刘家要想赶集,也只能推着木推车步行去。路程遥远,八岁不到的刘青山吃不消,所以刘振远夫妇两个打算明天的时候把刘青山送到庙子村,刘青山的姥姥家里。
不过,刘青山有自己的打算,央着父母,非要到大寨村的三姑姥姥家玩一天。
刘青山的三姑姥姥家里面,有个年龄比他大一岁的表哥,叫刚子,跟刘青山也是从小玩到大的。
刘振远知道自己儿子是想着跟刚子表哥去玩,所以就答应了。
第二天很早的时候,刘振远夫妇两个就推着木推车赶路了,然后等刘青山起床之后,他的小姨林士花照顾他吃完早饭,便骑着自行车先把刘青山送到了大寨村的三姑家里面去。
去的时候,刘青山带上了父亲从临水市给自己买回来的钓鱼竿,说是要跟刚子哥去钓鱼。
钓鱼就要到水边,是有危险的,不过在这个年代,大家的安全意识并没有多么强。
到了大寨村的三姑姥姥家之后,林士花接着便骑着自行车赶到黄庄集去帮姐姐姐夫卖对联去了。
没有事先约定,刘青山的三姑姥姥见到有小客人来了,有些喜出望外。农村人好客,更别说亲戚到家里面来了。
看到自己小姨一走,刘青山便扛着钓鱼竿,去找自己大表叔家的表哥刚子去了。
刚子比刘青山大一岁,不过在现在的刘青山眼里,刚子明显得幼稚多了。
农村小孩都喜欢钓鱼,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拿着竹竿,把大头针别弯,用缝被子的粗线当钓线,挖两条蚯蚓,就到河里面钓鱼去了。
装备简陋,自然收获寥寥。
能像刘青山这样扛着真正的钓鱼竿钓鱼的,那可真是高大上了。
刚子看到自己表弟扛着钓鱼竿来找自己玩,直接兴奋坏了。
在大表叔家里面,刘青山让刚子找来面粉、麦麸、香油什么的,而刘青山又从口袋里面掏出昨天从大寨集上买的五香面,开始拌鱼饵。
刘青山这种拌鱼饵的配方,是当年在钓协里面跟个老头学的。冬天水冷,鱼饵的香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