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体能要求最高的便是两个边路,无论是边后卫还是边锋,都需要在场上保持高速的穿插,盘带过人,而由于偶尔拉边,偶尔内切,所以边路球员跑动距离比中路球员多不止一点两点。
边路球员一场比赛跑动下来超过1万米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在欧洲五大联赛的优秀边路球员由于积极的回放,反抢,而场均跑动12000米以上那更不在话下。
由于亚洲人的身体素质先天输给欧洲人,非洲人,所以中国的教练在战术上一般不会要求两个边后卫每次进攻都必须前插到前场形成包抄。
对于边锋的要求也不会过分要求边锋在防守时做边前卫用,也就是说,回防幅度没有欧洲的边锋夸张。
边锋战术在欧洲最成功的例子要属荷兰为首,强大的边锋群让他们可以大打四后卫阵型,甚至他们的边后卫连前插都不需要,因为他们的边锋便足以完成没一次进攻了。
边锋不止得有体能,还得懂的去合理使用体能。
以前的本土教练对于边锋的运用总是非常不合理的,对于边锋的定义总是局限在一个为中锋输送弹药的程度,边锋就死命跑,下底传中,球被顶进去就混个助攻这样的。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6年前。
在6年前,总算发现本土教练水平不高的中国足协,在万达集团的资助下,公费派出一批教练员前往欧洲学习,到现在,在技战术水平上总算得到了一些改变,不得不说,曹禺也是那批前往欧洲的教练员之一。
曹禺当时是在荷兰的阿贾克斯队进修。为什么选择了阿贾克斯,首先,阿贾克斯所在的荷兰边锋战术成型早,战术特色多,一直崇尚边锋战术的曹禺对荷兰早已是向往多年。第二便是因为阿贾克斯青训很有一套,阿贾克斯,波尔图,本菲卡,南安普顿堪称欧洲四大黑店,能做成黑店这也代表着他们在球员培训上却是是厉害。低价淘潜力股,再改造,再出售,这样的造血机制堪称是体育界最稳定的经营模式了。
对于日之泉队这支清一色的新兵蛋子,其实并不好带。年轻人,心高气傲,场上好指挥,但是场下麻烦却是不断的。各种闹别扭,各种叛逆,做青年队的教练即得当爹又得当娘的。这点外国教练处理得非常好,而曹禺也学来了阿贾克斯那一套青训带到日之泉,这也是这支新兵蛋子能创造当年中乙凯泽斯劳滕神话的原因。
说到青训,其实中国球员在少年,青年时的技术一点都不输给欧洲,南美球员,但为什么在进入成年队后,一例例的“伤仲永”时常发生呢?
第一点就是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老板们都要成绩,教练们为了自己的饭碗,所以也不敢经常性的派上年轻球员上场比赛,几乎每场比赛都是熟悉的面孔,那批以前俱乐部的主力们从第一轮打到第三十轮,而年轻人就只能在替补席上枯坐着等机会。
而预备队联赛的不职业导致青年队员不能好好的保持状态,时而久之,这些青年球员们的技术特点便慢慢退化了,甚至于连体能都比不上老将们,毕竟球员们也是人,就算再职业态度的球员你总不让他上场,他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着一个职业的态度去进行日常训练。当然这点也得怪中国青年球员们的定力不够吧。
第15章 中国青训之殇()
第二点,场上心理问题。像曹禺一样,每个中国教练都是一副五大三粗的大嗓门,在中国足坛教练界里,很少有细声细语的儒雅少帅。甚至于球迷们都说,冠军队是骂出来的。
其实这点可以理解,毕竟,一个队的教练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在队里的威严,那么别说指挥球员,估计连训练都叫不到人了。曾经浐灞某儒雅派少帅就被队中一老江湖,老职业带领着球员造反踢出队。老板也想保住那名少帅,但是没办法,造反的那名球员在队里简直就是后防线上的定海神针,为了球员的成绩,老板也只能牺牲教练了。
教练骂多了,青年球员打心底就会恐惧教练。所以得到机会上场的年轻人们就会因为怕踢得不好被教练骂,所以畏首畏脚的,连训练时的七成都发挥不出来。这样畏首畏脚久了,也就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不行。所以过去几些年踢出来的中国小球员少得几乎一只手可以算得过来。
这种情况自从旅欧教练团归来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得欧洲那套指挥方法的教练员们不再只是靠骂来解决问题了,有时候也会平静和平的解决。当然,中国还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必须保持着自己的中国特色,欧洲那一套指挥技术照本宣科的套用到中国足球身上那是没用的,所以像曹禺这样的佼佼者依旧保持着骂。
这个骂字在曹禺的运用上却显得很有艺术。曹禺的骂骂咧咧里,球员们会怕,但是很快就会被曹禺的各种调侃谈笑所掩覆。日之泉队没有哪个球员会恨曹禺或者讨厌曹禺,甚至于钟伟明总说曹禺是日之泉队的爸爸,而曹禺的那套教育方式在圈子里也被人笑成为“爸爸式训练”。
第三点便得说说技战术了。中国的教练员为了体现自己的睿智,专业,而很多时候喜欢安排出各种不专业的打法。最好笑的是国青队曾经有一名自称接受过欧洲高水平执教的少帅,在一场及其重要的亚青赛生死战上安排了一名在西甲联赛马竞青年队的小球员踢边后卫。对此,许多球迷们都表示呵呵,放着一个同样很有潜力的边后卫做冷板凳,也要让一个许久没有踢过后卫的球员去踢边后卫。尽管这名小球员在去西甲前,被誉为后场多面手,但是在西甲青年队里他已经定型为一个强力的防守型后腰。这样的做法跟叫一个屠夫去绣花有什么区别?
这种不专业的安排既不能让球员发挥出百分之百的能力,又让球迷们多了一个笑料。或许那场比赛赢了之后他会多了很多比如“战术诸葛亮”,“超级补锅匠”的美称,但是运气事就是运气事,不是时常有的,要让一个队伍打出成绩就得按照规矩循规渐进的打。
这样的例子不只在中方教练身上闹过笑话,一些不职业的外教也做过这种愚蠢的行为,例如曾经鲁能队的高迪,一个被誉为李金羽接班人的抢点型射手,由于前锋位置被外援占据,所以教练干脆叫他去打左后卫,这种完全无视球员的技术特点来进行球员改造的教练就不应该让他执教。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球员们小时候脑子里想的东西少,不会太复杂,上场就是想踢球,不会想些有的没的。带着一个纯洁的思想上场踢球这也让球员自己心里少了负担,不会给自己上了个紧箍咒。小球员长大了,由于接触的东西多了,听的东西多了,自然就有模有样的学了一些。
同样的,举个例子,中超某一年,一支由国营企业老板投资的球队,由于自身经营的主要企业经营不善,资金流被卡住,所以导致俱乐部方面欠薪,拖奖金等经济上的行为。尽管,这位民营企业家在球队冲超那年却是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气魄,大手笔招揽来几名高水平的国脚,在生活上对待他们如兄弟一般,但就因为俱乐部经济条件紧张,很多中生代,老球员便开始人心浮动了,每个人都想着尽快离队,每个人都只为自己前途着想,不考虑球队的生死存亡,所以在场上出工不出力,怕受伤掉价,导致球队的成绩日益不佳,甚至在最后一轮已经来到了降级的边缘。
面对这样的情况,球队教练不得不大批量用起了没有太多想法的小球员上去踢,小球员由于容易满足,只要给他们上场,他们心里便想着如何去表现自己,毕竟在20岁前能登场踢中超,对于中国球员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光荣,这不止代表对你潜力的重视,也是代表对你能力的肯定。最后那支球员尽管球队侥幸保级,但主力阵容框架却也四分五散,在中超联赛里混多一个赛季后由于实力不佳,最后还是躲避不过现实的残酷,降级了。
曾经中国某位国家队的外教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不能完全的否定这句话,毕竟,有能力,没态度,什么都是虚的。而有态度,就算你没能力,你也能拼出一片天,拼出一个奇迹。
这点现象也被国内的一些高水平本土教练发现,于是,俱乐部开始多了一个岗位,叫心理按摩师。心理按摩师不同于心理医生,他不是倾听球员的不满,也不是用各种高深的心理治疗技术去让球员找到职业态度。这个职业更像一个激情澎湃的讲师,通过灌输正面的成功学,励志学来按摩球员们的心理,让球员心理不要由于道听途说而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也许很多人会质疑这种心理按摩的效果,实话说,不明显,这种激励只对小球员有用,对于混迹足坛多年的老职业,老油条们来说,就像往耳朵灌芝麻,左耳进,右耳出。
所以,对于第四点这种问题还是得靠球员自身的态度,自身去提升自己的集体荣誉感。这也就印证了当年那位外教留下的那句“态度决定一切”。
最后一点就个伤病问题,中国球员年少成名后,大多数都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商业时间比训练的时间还多。
各大体育厂商邀请去拍广告呀,电影商邀请去友情客串啊,各种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呀。而且各个公司开出的价码都是极高的,对于收入相对较少的年少成名球员来说简直就是无法阻挡的诱惑。
时间都用在了商业上,还怎么像成名前那样死命的加练,加练,再加练呢?这样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也比以前下降了,竞技状态也无法与青年时相提并论了。没有身体,没有状态的球员在日益激烈的联赛里便会经常受伤。
或许有些球员会说,我的特点是脚下技术,不是拼身体。那么,请问,如果没有足够的身体条件去与防守球员亢奋的你又该如何拿到球?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