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也有自己思想上的转变,最后他是甘于做个教育者,而不是整天长吁短叹。
后面会讲到付刚的选择,与老实客栈的故事,那么付刚也经历过思想的转变,对比下来,他知道这种转变只是面对现实,而且能够坦然面对的结果。
孔子高就高在,他自己没留下过什么,他编译了很多书籍,甚至还大量删减某些书籍的内容,最后留下一部论语,还是他弟子留下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付刚认为这才是他高深之处,孔子如果留下东西,必然是经典,其实也是在误人子弟,还不如什么都不留下。
你们自己想吧,能想明白,你就懂了,想不明白,你就傻着,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都是一辈子。
顺便说一下,付刚无意中想到道教三清,道德天尊肯定是老子,这个毋庸置疑。其实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合起来就是某个侧面的孔子。
元始天尊是人族正统,显然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就是正统,那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孔子就是正统。孔子有很多后来帝王赐予的名号,其中一个就是至圣先师。皇帝在封建社会代表正统,那么皇帝们的老师,岂不是正统中的正统。
灵宝天尊喜欢教化,尤其喜欢有教无类。你要知道孔子比创造出得灵宝天尊要早得多,而孔子也是最开始提出有教无类的说法,从这个侧面灵宝天尊也是具有孔子的功能的。
所以,在付刚看来,孔子起码在说得问题上比老子要伟大。老子诱导了很多人,孔子啥也没说,最后儒家走成那样,难道真的与他有关系吗?他说过什么,才导致了那种结果?
即使孔子有出名的七十二弟子,每个人也不同,孔子从来不会把弟子塑造成一类人或一种人,而孟子之后的儒家,则把后来人都要塑造成一种人,这难道是孔子的错吗?
我懂也不说,你们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你们懂就懂了,是从你们自身来的,你们懂我根本没用。
这可不是自私,怕你们懂我。不是怕你们懂我,是怕歪曲你们,你们最应该懂得是自己,不是我。
怎么能懂自己,那要先找到自我,然后试着用我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看见什么无所谓,起码你试着去看了。即使看到一个虚幻的世界,那也是自己睁开眼去看得,不是通过别人的描述,去看别人的描述,对这个本来的世界置之不理。
付刚的过程已经说了,没有必要还弄个脑溢血,抛出脑溢血,就是一个人在某段时间,独自一人静下心来思考以前的知识,不断与自我思驳的过程,不断问自己,我到底怎么想。
你的内心会给出你一个答案,再去对照你原有的别人给你的答案,你要对此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融合,最终形成你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观点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你找到了一种思考的方式,然后继续下去,不断思考,让你的思想统一起来。
这样,你对所有事情,可能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别人可能认为你思想并不统一,那又有什么关系,他们不是你,他们不知道你的心路历程,你觉得你能统一就好。
统一之后也不要沾沾自喜,能统一的人不见得少,你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况且,你如果只能统一一次,只能说你的思想已经在那次统一之后已经死了。
再经历一些人,一些事,回过头再去思驳,可能否定之前的统一,达到新的统一。
读万卷书就是思考与学习,行万里路就是经历,知行合一,这个一就是统一,就是平衡。
然后继续经历,继续思考,继续达到统一的平衡。
很多傻子还以为老子的无,佛陀的空是终极。
在付刚看来,无、空都不平衡,它们只体现两句话,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有无与色空就相当于阴阳,很多人只强调无、空,就是孤阴不长,孤阳不存。
(本章完)
第26章 漫谈宗教与哲学()
? 思考是种乐趣,如果你喜欢思考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思考。思考也是独乐乐的事情,其实与乐没有关系,而是一种平淡。
思考的过程最重要,思考的结论并不重要,虽然我们只是告诉别人思考的结果。你在经历过,还是可以否定自己的结论,结论只是相对的一个结果,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会变,只要你掌握了。
付刚喜欢看网络小说,里面神佛满地。他非常佩服这些作者,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神佛就有多渺小。
一个多元宇宙,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这也映照在现实社会中。统治者管得是人,现在科技或许可以改变一些天相,但改变不了就更多了。
人在自然界的无能为力,在宇宙中的渺小,就决定了神是不会出现的。或许有人认为付刚的认知太绝对,他根本不在乎,他认为的也不是事实,大家都是瞎想。只准许别人认为有神,凭什么他不能认为没有呢。何况,他这么认为也与别人无关。
这就好像你身体里的细胞,或者某个石头上的细菌,它们能不能发展出智慧,你也不清楚。突然有一天,一个细胞或一个细菌抬头看了看天,说你就是那个神。
这事,你是不知道的,而它们也根本看不到你。它们是瞎说,而你其实与神也没什么关系。不用非要说你,细菌说得是那块石头是神,你与石头只代表别不在一个层次被其它生命误解的事物。
宇宙对于人类是未知的,人类想象宇宙,就如同细胞或细菌在想象人类与石头,说好听点叫想象,说真实点就是意淫。
这就是一个思维过程,以你自己或身边的事物作为基础,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去对比。你以为的神,是你意淫出来的,来源于你的想象,是根本不存在的。
即使对方存在,对方也不会知道你在想象它是什么样子,描述成什么。你想象的它,与它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况且,他是不是真的的存在,也不是你信不信的事情,你不过是在想象。
科学有一点很有意思。什么是科学,首先是在科学的框架下,你要有理论,而真正能够在科学框架下去现实验证的那些才叫科学。
科学也可以扩大一些,那些有理论也未被证实的算是科学的前沿,你会发现科学的前沿是满满的大坑,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被否定,因为无法满足现实观测出来的结论。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都是科学的前沿,经典力学已经被否定,爱因斯坦相对论被否定也不会太久。
科学的现实验证提出了一种广泛的要求,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出同样的实验,在科学的框架下得出相同的结论,这叫科学的验证。
科学不在于你信不信,而在于真实的去实验。
神学或者叫神灵就不同了,它们只存在信仰的人身上,不信仰的人,是不会出现的。这就不能叫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得出相同的结论,所以神学与神灵并不科学,它们也不属于科学范畴,那么打着科学幌子的宗教人士都是骗子。
宗教产生于奴隶社会,代表着奴隶社会。而中国哲学产生了封建社会与玄学,玄学代表了封建社会。西方哲学产生了资本社会与科学,所以科学代表资本社会。
不是越古老越厉害,奴隶社会前面还有个原始社会,难道原始社会更厉害吗?社会类型是递进式发展,只能说越往后的社会类型越高级,越在前面的社会类型越低级。
上面说过的这些,不知道各位能不能发现一些问题,这就在于思考,那哲学到底是做什么的?
很简单,哲学就是创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
中国哲学创造了封建社会,西方哲学创造了资本社会,再往前推,原始宗教创造了奴隶社会,最终形成了宗教。
事情就是这样简单直白,只不过你不去想,付刚他去想了,至于为什么这么想,付刚想过很多种方向,最终的这个结论符合他现在的想法。也许以后他会推翻现在的结论,那又如何呢,不过是过程中的一部分,没必要太在意,也不用刻意追求。
很多事情,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某个状态下爆发出来,然后你不断思考,最终给出自己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也不是终点,你期待下一次的思想爆发。
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就是人类集体智慧的两次爆发,与个人一样,你别期望这种爆发能经常有,有人一辈子可能就有一次,一次已经足够你想很多问题。
中国的百家争鸣,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伏羲氏。如果说黄帝属于原始社会中后期,那么伏羲氏就是原始社会前期。你想黄帝大约公元前4000年附近,伏羲只会更早,到公元前500年之后才出现百家争鸣,前后经历几千年。而到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中国才正式进入封建社会。
有人总拿古希腊与百家争鸣比较,付刚认为根本没用必要。百家争鸣是要开花结果的时候,古希腊只能与伏羲氏那个时代做比较,如果中国没创建封建社会,有没有从古希腊开始的资本社会,都是不一定的事情。古希腊拿什么与百家争鸣比较,根本没用可比性。
当时,中国有没有能产生宗教,付刚告诉你是极有可能的,那就是墨家。
墨家主张什么?信神灵,兼爱。这就是宗教最开始的教义,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宗教。
为什么中国没能在那个时候产生宗教,说起来也是墨家的悲哀,中国那时候正百家争鸣,准备进入封建社会。而你看历史上所有产生宗教的地方,没有一个地区不是保持奴隶社会的。
封建社会经由丝绸之路传到中东与欧洲,你也会发现中东与欧洲的封建社会都不那么完全,这就好像你看现在世界上所有资本社会都没有西方的资本社会完整。照猫画虎,像是很像,但不是就不是。
中国封建社会的正面,也叫约束的力量是儒家。背面则是以兵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