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行会盟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维持小国的生存,会费的负担若使小国灭亡,岂不是有违会盟的宗旨吗?务请慎重考虑。”
这样的理由提得有理有据,确实也反映了当时郑国权利与义务不相符的现实。但是晋国担心其他小国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因此一口拒绝。
然而,子产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惯用死缠烂打的交涉手法。
他与晋国大夫从中午一直争论到傍晚,仍然僵持不下。
时间都被花在这桩议案上面,而会盟的主旨却还根本没有接触。
最后晋君没办法,只好接受了子产的这项要求。
在上面的故事中,子产用来说明郑国要减少献款的理由就是:郑侯的等级是伯男,却按公侯的级别承担义务,这是不合适的。
其实他在这里所运用的理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一种可以称为“智猪博弈”的博弈策略。
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同在一个食槽里进食,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我们假设它们都是有着认识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充分理性的“智猪”。
猪圈两头距离很远,一头安装了一只控制饲料供应的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头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饲料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及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饲料。
两头猪可以选择的策略有两个:自己去踩踏板或等待另一头猪去踩踏板。如果某一头猪做出自己去踩踏板的选择,不仅要付出劳动,消耗掉2份饲料,而且由于踏板远离饲料,它将比另一头猪后到食槽,从而减少吃到饲料的数量。我们假定:若大猪先到(即小猪踩踏板),大猪将吃到9份的饲料,小猪只能吃到1份的饲料,最后双方得益为[9,…1];若小猪先到(即大猪踩踏板),大猪和小猪将分别吃到6份和4份的饲料,最后双方得益为[4,4]若两头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到7份的饲料,小猪吃到3份的饲料,即双方得益为[5,1];若两头猪都选择等待,那就都吃不到饲料,即双方得益均为0。
那么这个博弈的均衡解是什么呢?这个博弈的均衡解是大猪选择踩踏板,小猪选择等待,这时,大猪和小猪的净收益水平均为4个单位。这是一个“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均衡。
在找出上述智猪博弈的均衡解时,我们实际上是按照“重复剔除严格劣策略”的逻辑思路进行的。这一思路可以归纳如下:首先找出某参与人的严格劣策略,将它剔除,重新构造一个不包括已剔除策略的新博弈;然后,继续剔除这个新的博弈中某一参与人的严格劣策略;重复进行这一过程,直到剩下唯一的策略组合为止。剩下这个唯一的策略组合,就是这个博弈的均衡解,称为“重复剔除的占有策略均衡”。
小猪踩踏板只能得到1份甚至损失1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得到4份。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采劝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都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就吃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只好为自己的4份饲料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也就是说,无论大猪选择什么策略,选择踩踏板对小猪都是一个严格劣策略,我们首先加以剔除。在剔除小猪踩踏板这一选择后的新博弈中,小猪只有等待一个选择,而大猪则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在大猪这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中,选择等待是一个严格劣策略,我们再剔除新博弈中大猪的严格劣策略等待。剩下的新博弈中只有小猪等待、大猪踩踏板这一个可供选择的策略,这就是智猪博弈的最后均衡解,达到重复剔除的优势策略均衡。
智猪博弈与囚徒困境的不同之处在于:囚徒困境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有自己的严格优势策略;而智猪博弈中,只有小猪有严格优势策略,而大猪没有。
在一场博弈中,如果每个参与人都有严格优势策略,那么严格优势策略均衡是合乎逻辑的。但是在绝大多数博弈中,这种严格优势策略均衡并不存在,而只存在重复剔除的优势策略均衡。所以,智猪博弈听起来似乎有些滑稽,但是它却是一个根据优势策略的逻辑找出均衡的博弈模型。
博弈智慧
智猪博弈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占有更多资源者,比如本章开头的故事中的晋国,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这样的现象在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生活中都十分普遍。
第45章 给“大猪”一些奖励()
我们知道,“搭便车”的现象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也不乏其例。很多企业的一般员工甚至中层管理者工资、福利也不算低,但依然缺乏工作能动性,不能创造优异的绩效。
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创造价值。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公司都是如此。
智猪博弈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制度和流程的重要性,以及不好的规则对公司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规则的设计者应清楚、慎重地考虑规则制定的前瞻性、适应性和高效性。
智猪博弈存在的基础,就是双方都无法摆脱共存局面,而且必须有一方要付出代价换取双方的利益。而一旦有一方的力量足够打破这种平衡,共存的局面便不复存在,期望将重新被设定,智猪博弈的局面也随之被破解。
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智猪博弈”的核心指标一般来说有两个:食物数量、按钮与食槽之间的距离。
那么,如果改变这两个关键条件,“搭便车”的现象会不会杜绝呢?
首先来看看减量方案。食物只有原来的一半分量,也就是5个单位的食物。这种情况下,小猪大猪都不去按按钮。小猪去按按钮,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按按钮,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按按钮,就意味着为对方做嫁衣裳,所以谁也不会有按按钮的动力。如果目的是想让两只猪去按按钮,这个制度的设计显然是非常失败的。
其次再来看看增量方案。食物是原来的两倍分量,也就是20个单位的食物。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抢着去按按钮。谁想吃,谁就会去按按钮。因为对方不可能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应有尽有的天堂,当然它们的竞争意识也不会得到提高。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这个制度的成本提高了一倍。在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就可以得到所需食物的情况下,两只猪自然都不会有多少动机去增加按按钮的数量。这个制度的设计明显激励作用不足。
最后再来看看移位方案。考虑到问题的关键是移位,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因移位而产生的几种改变方案。
(1)移位并减少食物投放量。食物只有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食槽与按钮之间的距离缩短。这种情况下,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按按钮。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2)移位并增加食物投放量。正常情况移位用不着增量,大猪小猪都会去踩踏板。如果适当增量,成员会快速成长,小猪会长大,大猪会出栏,效益就会增长。不过需要把握成本增加的度,适当的增量更符合组织与个人的需求。
(3)移位但不改变食物投放量。由于食槽与按钮之间的距离缩短,去按按钮的劳动量减少,大猪小猪都会争着去按按钮。如果把按按钮的次数增加,吃到的食物会更多,对食物的不懈追求,将驱动合作机制的形成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智猪博弈的规则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就是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案,对员工积极性调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并不是足够多的激励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比如企业实行职工全员持股的方案,结果是人人有股但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同样,企业在构建战略性激励体系过程中,也需要从目标出发,设计相应的合理方案。
首先,根据不同激励方式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准确定位激励方案的目标和应起到的作用;其次,根据激励方案的目标和应起到的作用,选择相关激励方式,并明确激励的对象范围和激励力度。扩而大之,从整个社会来讲,自身需求大的群体,比如现在媒体经常提及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才是社会生产力推动的主力。
博弈智慧
要迅速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就需要有一个自身具有很大消费需求的群体,并且需要给他们一定程度的奖励。第三种改变方案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方案中降低了取食的成本,在现实中,也可以等同于增加了对取食者的奖励。
第46章 学会谦让()
在智猪博弈的模型中,要摆脱大家都无法生存的困境,就要让双方的期望值不同,然后由一方作出现象上的让步——实际上,让步的这一方,只是在现象上看起来是谦让了,但他不是无原则无目的地让步,绝不像孔融让梨那样是出自道德心,而是出于自己理性的盘算和对期望值的估计,然后才采取看似让步的举动的。这样一来,别人看来你是让步了,因为现象上是如此的,而你自己又在不违背自己的计划和意愿的基础上,打破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期望,看似愚蠢,实际却是智慧之举。
春秋时代,晋国“退避三舍”而大胜楚国,正是智猪博弈模型的复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