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博弈论通常和高深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其实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可以学习博弈论,可以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博弈论是人们思索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博弈论中的各种分析方法,让您能通过运用博弈论轻松赢取更好的结局。
://140393
第1章 在博弈论之前产生的历史规则()
从我们熟悉的中国传统来说,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理论,就是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进行归纳的说法。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一组同心圆的基础上,在这组同心圆中,最核心的圆心点就是个人自身,围绕在个人这个圆心最近的一个圆,就是“家”;在“家”之外的一环,就是“国”;在“国”之外范围最大的一个圆,就是“天下”。这句话看似普通,但是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儒家伦理:强调个人行为的最终实现是在社会组织之中,对家庭与家族的尊崇,政治理想的突出地位
如果这个理论过于抽象,那么我们还有一个处于中层的理论,就是孟德斯鸠在法国大革命前夕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
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就是人性是自私的,而且个人的能力是不足以统治整个社会的,因此,集权就会造成腐败和低效,所以要把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离。三权分立,既强调了分工的必要,又否认了政治权力的至高无上。
还有一些更为基层的历史规则,比如我们常说的“谋略”。
“谋略”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名词,也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诞生的历史规则。谋略强调的是“应对”,即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谋略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一套历史规则,后人把谋略归纳成三十六计、智囊、菜根谭之类的实用书籍。这其中,三十六计是最为规范的谋略书,而智囊、菜根谭都是以谋略精神作指导的涉及到个人修养与处世原则的书籍,但这些内容依然是以“应对”这个谋略精神为中心的。
这些历史规则,都曾经而且也正在社会中发挥着作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念,激励了一代代的中国士大夫,并且在今天也作为知识阶层的一种共识;三权分立的理论,现在还被许多国家遵循并且贯彻在政治生活中,比如美国;谋略原则,则在生活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类的俗语,正是谋略精神的体现。
前面我们说到,博弈论属于抽象化的、十分理性的模型分析理论。而我们面对的现实生活,则是千变万化、鲜活生动的。那么,博弈论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已经过去的历史产生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看博弈论的基本预设:人都是理性的。这个基本预设的含义是:人们在面对问题和一个个具体情境的时候,都不是盲动的、莽撞的、没头脑的。而是能够在选择策略的时候有明确的目标,就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既然博弈论是建立在这个基本的假设基础之上,那么,我们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只要按照博弈论的这个原则去思考,即使没有现成的博弈论模型,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基本假设去分析现实和历史中的问题了。
比如,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事件:鸿门宴。为什么项羽可以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但是他最终没有杀?是他太过愚蠢,还是他有其他的考虑?是刘邦太过狡猾,还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项羽随便杀掉刘邦?如果没有博弈论的基本假设,我们会觉得,项羽就是个狂妄自大的人,不把刘邦放在眼里,所以才放走了刘邦,放虎归山,而自己最终反受其累。
但是仔细去思考,就可以发现,鸿门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单独的事件,而是在连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片断。要分析项羽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要结合整个的历史过程和鸿门宴当时的情境去考察,而不能简单地从结果和项羽当时的做法就得出一个看似正确实际上令人发笑的结论。
为什么要举这个历史上的例子来证明博弈论基本假设的作用呢?这恰恰是现实和历史之间的一个区别所导致的。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对现实的感受是直观的、具体的、真切的,但是这样也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弊端,就是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只是零散的、不全面的、不客观的。
博弈智慧
历史事件经过时间的积淀,虽然有的地方不够具体不够详细,但是大体的发展脉络和过程是我们能够把握的,在这种可以把握的发展过程中去考察某个具体情境中的策略选择,是我们更真切更理性地去了解现实的一面镜子。
第2章 博弈是什么()
博弈是指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靠自身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予以实施,从中取得相应的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博弈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经济学中,博弈论是研究当某一经济主体的决策受到其他经济主体决策影响,同时该主体的相应决策又反过来影响其他经济主体选择时的决策以及均衡上出现的问题。
从上面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博弈包括参与人、行为、信息、策略、次序、收益、结果、均衡八项内容。
(1)参与人。也可称之为“博弈方”,是指博弈中独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来选择行动的决策主体。博弈的规则一经确认,各个参与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则来办事。
(2)博弈行为。指参与人所有可能的策略或行动的集合。根据该集合的状况可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
(3)博弈信息。指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方面的知识。
(4)博弈策略。指的是可供参与人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即规定每个参与人在进行决策行动时可以选择的方法,以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不同博弈中可供选择的策略或行为的数量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博弈中,不同参与人的可选策略或行为的内容和数量也通常不同,有时只有有限的几种,而有时又可能有许多种。
(5)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与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顺序。在现实的各种决策活动中,当多个独立博弈方进行决策时,有时需要这些博弈方同时作出选择,因为这样能够保证公平合理,而很多时候博弈方的决策又有先后之分,并且有时一个博弈方还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这就免不了出现次序问题。因此博弈必须规定其中的次序,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次序不同一般也是不同的博弈。
(6)博弈方的收益。即指参与人从博弈中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它是所有博弈策略或行为的目的所在,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由于人们对于博弈的分析主要是通过数量关系的比较进行的,因此人们研究的大多数博弈,本身都有数量关系的结果或可以量化为数量的结果,即“得益”。得益是分析博弈模型的标准和基矗
(7)结果。即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要素集合。
(8)均衡。即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博弈中的均衡,是指一种稳定的博弈结果,但并非博弈的结果都能均衡。博弈的均衡是稳定且可以预测的。
博弈的八项内容是定义一个博弈时必须具有的要素,缺一不可。博弈论就是系统研究各种博弈问题,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能力的条件下,以期达到合理的策略选择和合理的选择策略的博弈结果,并分析这些结果的经济意义、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中有很多典型的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可以找到博弈的各构成要素。
孙悟空和猪八戒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来到了火焰山,方圆百里酷热难耐,孙悟空和猪八戒必须有一个人去寻找水源,否则三个人都将渴死。但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不想承担这份工作,于是唐僧想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他做裁判,孙悟空和猪八戒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输了的就要去找水。规则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必须同时出招;胜负关系是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如果双方出招一样,那么重新再来一次。
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博弈呢?通过分析上面的例子是否包含了博弈的八项要素,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博弈了。
首先,参与人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要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胜负,这是博弈的行为。同时,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猪八戒,他们如何出招,关键在于他们推测对手如何出招。如果孙悟空推测猪八戒可能出剪刀,那么他的最优策略是出石头,其他策略都是下策。同理,猪八戒的选择也一样。因此,孙悟空采用什么策略,关键取决于猪八戒的策略,而猪八戒采取什么策略反过来又取决于孙悟空的策略。这表明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策略具有相互依存性。在这里对手的决策是就博弈的信息,而根据观察到的对手如何决策做出的行为决定,就是孙、猪二人的博弈策略。两人的决策次序是同时,而收益和结果是相同的,都是不用承担找水的义务。
由此可知,以上的例子是博弈,而且是一个很典型的博弈,它包含了博弈的八项构成要素,具备了博弈的所有特征。
换句话来说,对于一个例子或事物是不是博弈,就可以通过对博弈的构成要素的分析而得出结论。
了解博弈的构成要素,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博弈背后的深层意义,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博弈的技巧。
博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