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欣慰之余,他合上奏折,伸手揉了揉有些胀痛的太阳穴。
刚揉了两下,他就想起从前他的青儿也是在他批阅奏折乏了的时候替自己揉上一会。
青儿,想到这个名字,他的心就忍不住的抽疼了几下。
前几天刚接到邗江猛的飞鸽传书,说是陆明风带着青儿往蓉城的方向去了。
知道他们去了蓉城后,他特意向人打听了蓉城所有的名医,并查清了他们的背景。
虽然邗江猛的书信中并未提到陆明风去蓉城找了哪位名医,不过,按照他的推断,他们应该是去了寒泉谷。
听闻那谷中的寒泉之水能解百毒,希望那寒泉老人能治好她。
赵卓远的思绪还飘在远在千里之外的蓉城寒泉谷,却听到书房的门被人轻轻的敲了两下。
“进来。”赵卓远收回思绪,答应了一声。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曾经的书童张小宝。
张小宝知道,侯爷已经习惯了自己和王妃两个人的陪伴,如今王妃深受重伤去远方求医去了,他怕换了别人侯爷使唤不惯,便放下玫瑰小铺那边的差事,重新回到他身边伺候。
张小宝端了一碗银耳莲子羹进来,说:“侯爷,最近天气炎热,厨房特意熬了银耳莲子羹,您尝尝。”
“放下吧。”赵卓远并没有什么胃口。
张小宝想劝劝侯爷,王妃吉人天相让他放宽心,可是侯府上上下下哪个人不知道这段时间王妃二字是侯爷的禁忌,谁若不小心越了雷池,一定会被狠狠的惩戒一番。
所以,这些日子,整个侯府上下没有一个人敢在侯爷面前提起王妃二字。
可才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侯爷整个人已经消瘦了一圈,让人看着着实心疼。
张小宝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握握拳头,下定了决心说:“侯爷,若是王妃在,恐怕她就会强行命令侯爷喝下这碗羹汤了。”
张小宝是冒着被狠狠惩戒一顿的勇气说的这话,
赵卓远回过头看着他,眼神一如既往的冷冽,让人看不出他情绪的起伏。
张小宝被他看的害怕,他连忙跪在地上说:“侯爷若是想罚就罚吧,反正小的是看不下去侯爷茶饭不思的颓废模样了,若是王妃再府里,恐怕也不能忍受侯爷这般模样!”
第310章 侯府禁忌(2)()
话一说完,张小宝就认命的闭上眼睛,等待着赵卓远冲自己大发雷霆。
可出奇的,自己等了许久,书房内仍旧不见有怒火朝自己喷来。
他悄悄的睁开眼睛看了看,侯爷竟然坐在案几前端起那碗羹汤仔细的喝了起来。
张小宝简直要被眼前自己看到的场面惊呆了,侯爷不但没有对自己发怒,反而是如此听话的坐到案几旁喝起了银耳莲子羹。
天哪,自己能躲过这一劫实属神灵保佑,张小宝心想,定是红英心善在家里烧的香火多,才积了善德,让自己免了一顿板子。
赵卓远坐在案几旁安静的喝着银耳莲子羹,虽然不用张小宝伺候,可他却是不敢擅自走开,恐怕等候在门外看不到侯爷的需求听不到侯爷的吩咐一般。
等赵卓远慢条斯理的喝完这一碗羹汤后,张小宝忙上前走了两步,恭敬的弯下腰,收起了空碗。
他看到侯爷似乎是犹豫着,想问自己些什么,所以收了碗便没有着急离开,而是站在原地等了一会功夫。
果然,没多久后,赵卓远问张小宝:“小宝,今天可有受到邗将军的书信?”
张小宝摇摇头,说:“没有。”
“嗯,你先出去吧。”赵卓远对张小宝挥了挥手,示意让他退下。
这些天,他已经习惯了独处。
“是。”张小宝应声后准备退出书房。
张小宝刚走到门口,赵卓远像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似的,把他叫住:“等等。”
“侯爷有何吩咐?”听到侯爷叫自己,张小宝忙收住步子。
“去备马车,我要去趟宫里。”
听到侯爷的话,张小宝先是一惊,随后应了一声退出了书房。
侯爷的腿脚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可这些日子他除了睡觉外,整日闷在书房里,今天想要出去转转也算是好事。
张小宝出去后,赵卓远把案几上的奏折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整齐的叠放在一起,然后又装进一个明黄色的丝锦盒子里,盖上盖子,便靠在圈椅上,眯着眼睛等待。
张小宝本就是个办事手脚利索的,没多大会功夫,他就备好了马车重新返回到书房。
“侯爷,可以动身了。”
“嗯。”赵卓远应了一声。
只见张小宝朝身后的几人摆了摆手,就看到两个身强力壮的人快步走到了赵卓远跟前,恭恭敬敬的叫了声侯爷后,便小心翼翼的把他抬到了铺着软垫的竹藤软轿上,在确定侯爷坐稳以后,才抬着那竹藤软轿慢慢的出了书房。
即便赵惠已经贵为一国之君,可见了赵卓远,他还是会恭恭敬敬的对他行上个叔侄之礼。
“皇叔。”赵惠双手交叉放在额前,毕恭毕敬的朝他行了一礼。
以往赵惠对自己行礼,赵卓远也没有阻拦过他,可今天,他却说:“皇上乃是一国之君,臣怎敢受此大礼!”
赵惠不知道皇叔为何今天会这么说,觉着有些反常,他抬起头看着赵卓远,眼神中带着几分不确定:“皇叔,可是惠儿做错了什么,惹皇叔生气了?”
第311章 赵惠亲政(1)()
赵卓远朝赵惠摆摆手,示意他走近些。
赵惠虽身为一国之主,可毕竟也是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这孩子又对自己的皇叔很是崇拜,所以,对赵卓远他都是把他敬为自己的长辈。
赵惠乖张的走到了赵卓远的跟前。
“皇上请坐。”赵卓远仍旧生疏的称呼赵惠为皇上。
从前他在御书房指导他批阅奏折时,他都是以叔侄的身份,对他的称呼也是惠儿。
可今天,自己皇叔一口一个皇上的叫自己,赵惠只觉着心中有些不安。
等赵惠在自己面前坐下后,赵卓远才拿出那个装了奏折的盒子,他们之间的案几上。
“皇上批阅好的奏折以后都不必送到武阳侯府了。”
“皇叔?”
“皇上不必紧张,臣只是觉着皇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对于大臣们的奏请也是处理得当,这些奏折也就无需再让臣过目了。”
“皇叔可是生气了?”
“生气?臣不知皇上所指为何?”
“南疆修建大渠的事,是惠儿擅作主张了,皇叔可是觉着不妥?”
赵惠以为赵卓远是因为南疆修造大渠的事生气,毕竟这事非同小可,自己却是大笔一挥就拨了上千万两白银。
皇叔会对此事生气,他也是早有预料。
可是,这造福千秋万代的事,即便是群臣反对,他也会替百姓据理力争。
赵卓远脸色一沉,说:“既是皇上亲自决断的事,臣觉着并无不妥!”
看到赵卓远的脸色,赵惠就知道自己的皇叔果真是在为此事生气。
“皇叔,惠儿知道皇叔为何会生气,毕竟修造大渠乃是劳民伤财的大事,可是南疆历来是我大邑的国土,百姓也是勤勤恳恳,对我大邑无不拥戴有加,如今遭遇大旱蝗灾,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历年南疆都会遭遇旱灾,朝廷都是开仓放粮,岂有坐视不理之说?”
“开仓放粮?皇叔又岂会不知,这开仓放粮经过层层克扣,真正到百姓手中的又有多少?南疆地广人稀,本该是最富庶之地,却是因为缺水成了大邑国最穷僻的地方,百姓常年遭受疾苦,皇叔可真的忍心?”
“好,皇上宅心仁厚,心系天下苍生,此乃好事,可皇上又怎知这开凿大渠你拨去的阴凉不会被层层克扣?”赵卓远顿了顿又说:“银两短缺,到时候受苦的还不是百姓,今年本就颗粒无收,到时候要到哪里去找银钱交修建大渠的赋税?皇上修建大渠乃是造福千秋,可千秋都是以后的事,眼前百姓的死活,难道皇上就能忍心舍弃么?”
赵卓远一番话后,赵惠并未接话。
他以为赵惠就这么知难而退了,眼神中难掩几分失落。
不过,随后又想,无非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心中能有此大志以实属不易,是自己太心急了,对他这么百般刁难,他会知难而退也算是正常。
赵惠一言不发的起身,走到高耸的书架前,从在他伸手能触及的那一层拿出一本折子,掀开又仔细的看了一遍,觉着并无不妥后,才合上,拿着走到了赵卓远的跟前。
第312章 赵惠亲政(2)()
赵惠把折子双手呈递到赵卓远眼前,说:“皇叔且先看看这个。”
“什么?”赵卓远挑着眼神,挑剔的看着赵惠问。
面对皇叔的故意发难,赵惠并没有退缩,而是挺着胸脯说:“还是先请皇叔看上一看。”
赵卓远看着赵惠挺着身板一副小男子汉的模样,强忍住才没笑出来。
他伸手把折子接过来,翻开一看,却是傻眼了。
这是惠儿对于此次修造大渠拟好的人事任命薄,有大司马杨景汝为总都统,相国府的谢云行为副都统,杨飞为总监工,左家大公子左初羽为杨飞的副手……
其他的任命,赵卓远不用再看下去了。
这几个大家族的人,都被惠儿巧妙的做了安排,不分主次,却又相互牵制,互相监督。
况且大司马杨景汝为人刚正不阿,自然会对此次修建大渠的事宜做好把关。
方才赵卓远以为惠儿一言不发是退缩了,没想到这孩子,竟是去拿能堵住他嘴巴的东西去了。
有了这份名单,他所说的层层克扣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又何来当朝皇上舍弃眼前百姓这一说?
看着这份名单,赵卓远欣慰的点点头。
好的领导者不是自己三头六臂有通天的本事,而是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