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觞歌之悲殇汉末-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如所言,天下能为太傅敌者,当为董公!能毁董公大事者,亦汝!此刻大人却在这西凉营中,不怕刀斧加身,暴毙其中?”
“贾先生,不欲我死;董大人,不欲我死;天下人,不欲我死。我如何死得?”卫宁无比强大的自信透体而出,仰天长笑,尽情释放着自己,表示着对抗西凉的坚决。
卫宁对西凉精兵强将的视若无睹,无疑是流露出蔑视,惹得众人恼火。不过确实,卫宁现在已是天下人望,如果于营中杀害,西凉必失天下众人之望。
贾诩双目锁定卫宁,丝毫不被影响,问道:“太傅还有把握说服董公否?”
卫宁笑声戛然而止,浓烈的失落渗透到血液中,瞬间又消逝了。犀利的目光深深扎进了贾诩的澈目中,一字一顿地说:“先生在,宁无为!”
激烈的眼神交战后,二人一阵放松。卫宁笑容清淡,起身朝贾诩和董卓作揖告别。在转身出帐的瞬间,褪去的是轻松,浮现的是苦涩。卫宁仰天长叹,步履沉重地踏向了未知与迷茫。张绣向董卓告语几句,追随而去。
贾诩看着离去的卫宁,心中叹息:天意难违,枯木难春,人力不及,唯有破而后立啊!而欲纵横霄宇,你还需一番磨砺呀!
董卓甚是欣赏卫宁的才干,可惜却不能为他所用,对着贾诩问道:“神骏奇才,先生能否使他为我所用?”
贾诩不希望卫宁这块璞玉落入董卓之手,摇头不语,明珠暗投之事,有自己一人足矣。
董卓失望地连叹两声,转而喜悦地说:“无妨,幸而有先生,何愁大事不成!”
李儒点头应和道:“卫宁智计过人,使我军颇多坎坷,非先生来,难定大局!”
贾诩振作精神,谦让道:“诩自当勉力!牛将军驻军陕地,一切皆已妥当。当地盛传卫宁多智,故前来一会,自然得助大人成事!”
听闻爱婿牛辅那面妥当,董卓安心不少,命李儒将京中之事对贾诩一一相告,以谋良策。
贾诩听完后,神秘地说道:“卫宁总督政事,不日大人就将入京。”
众人皆惑,贾诩并不道明,言一切自会分晓。这边张绣出得西凉大营,策马直追卫宁,终于在城门口处追上。
由于城门校尉的人马正在城墙上检视,卫宁仍在紧锁的高大城门外等候。来势汹汹的张绣大喝一声,挺枪直刺卫宁。不幸的是,卫宁此番进敌营,不带得半尺兵刃,空手面对强敌难免有些惊慌,险些摔下马来。
也幸而惊吓后身体失去平衡,才恰巧躲过了张绣的一枪。此刻城上士卒已确认卫宁身份,见太傅受刺,都大声喊叫准备开门救护。
但张绣与卫宁近在咫尺,岂容他逃脱,回马又是一枪。卫宁伏在马上尚未调整过来,虽然有心相避,但身体却不听使唤。
眼看便要一枪透体,城墙上响起了巨大的尖叫声,难道东汉一代才俊卫宁就要这样命陨吗?
不,此时一骑飞来,马上之人拈弓搭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射出一箭。箭矢驭风而至,电光火石之间,一下击中了枪头。卫宁冷汗顿止,而张绣则惊讶无比地回头看去,只见一四十出头、浓眉大眼、极其雄壮之人提凤嘴刀驰马而来。
张绣活动了下刚被箭镞震麻的右手,对卫宁说:“我乃童渊弟子张绣!”说完即去。
卫宁稍松口气,回忆起童渊的另一个弟子赵云,似乎是个更棘手的家伙。近来的遭遇,使他不再像从前那样轻视武者,联想起赵云日后可能的报复,心里开始一阵阵发虚。
士兵围了上来,见太傅没事后才安下心来,那救卫宁之人也到了跟前。卫宁下马深做一揖,感谢道:“在下卫宁,适才多谢壮士相救。”
那人一听,急下马回礼,说:“原来是卫太傅,久闻大人忠义智勇之名,今日幸得一见。”虽是久闻大名,但仍不免惊讶于卫宁果如传言般年轻。
卫宁近看此人,才觉仪表不俗,迎面而来的就是强烈的武人气息,但又不给人恃勇莽撞的感觉,使他不禁想到了吕布。“传言多误,不足信。未请教壮士高姓大名?”
“南阳黄忠字汉升,听令于荆州刺史刘表①帐下。”那人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出示刘表发的牒文后,黄忠与卫宁一道入城。黄忠诧异为何有人敢在京城门口刺杀卫宁,便问道:“请问刚才何人刺杀卫太傅?”
卫宁苦笑,只得简言:“西凉董卓帐下,与他有些仇隙。”
黄忠横眉握刀说:“忠来京,途中百姓奔亡,言西凉董卓逼近京师,将启战端。莫非西凉军真欲造反?”
卫宁一听到西凉军,就烦恼不已,摇头不语。黄忠见状,自然清楚了几分,不再追问。
二人都不吱声,走了一段路,卫宁才想起一事,问:“黄将军此次来京所为何事?”
黄忠蹙眉答道:“荆州宗贼横行,刘刺史到任三月,一筹莫展。如今虽名为刺史,可政令所达不出宜城。故特派他侄儿刘磐前来请求朝廷拨给钱粮,讨贼安民。不巧刘磐患病,动身不得,便托我前来。”
卫宁叹口气,说:“朝廷目前局势堪忧,恐难相助,唯请刘大人好自为之了。”
当真是灾祸四起,国不得昌,民不得安啊!卫宁勉力自励,可难免还是露出了少许颓丧神色。
黄忠失望地笑笑,卫宁不忍救命恩人如此,语气一转,道:“宁当尽力,奏请皇上拨给钱粮予将军带回。”
黄忠感激不尽,连连道谢。卫宁延请黄忠到府上小住,黄忠坚持说不便打扰,只是安身在驿站,等候消息。
卫宁安顿好黄忠,马不停蹄,到曹操府上相邀与他一起赶进宫去商量西凉之事。到底局势如何发展,请看下回——《红颜薄命》!
①历史上刘表现在还在京城,任北军中侯。至于为荆州刺史,是孙坚北伐董卓杀了荆州刺史王睿之后被朝廷任命的。


第六节 红颜薄命
更新时间2008525 9:15:05  字数:3504

 皇宫密室中,卫宁与曹操焦急地等待着,估摸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少帝、何太后终于来了。正在尚书台当值的卢植也被何太后找来了,五人开始密议。
卫宁陈述了自己西凉大营一行的始终,何太后等人莫不锁眉。曹操沉思不语,卫宁与他进宫途中就已将情况相告,如今正苦思对策。
少帝虽说不贤,但董卓之人的可怕,还是深有体会的。此是关键时刻,不敢松懈,向三位股肱大臣问计:“那该如何是好?”
何太后颇有城府,面色冷静地补充道:“三位爱卿,皆是国家柱梁,畅言无妨。”
卫宁已有计较,道:“臣有上中下三计,可供参考。上计立刻斩杀董旻等与董卓相近之人,再坚守城池,发檄邀天下共击之;中计高官厚禄以待董卓,不动兵戈,寻机除之;下计不言董卓之罪,拒之城外,招四方之将入京慑之。”
太后闻有计策,心中更是大定,问道:“上中下三计优劣,太傅可一一言之?”
“上计董卓数月可定,然天下将兵锋再起,且若擒不住董卓,西凉将非汉家之地;中计除董卓,快则旬月,慢则两三年。可免生灵涂炭,但难免董贼将为祸朝廷;下计最为弄险,乃驭狼震虎,恐有反噬之险,极需小心。”
何太后与少帝等人都在思虑个中利弊,唯有曹操问道:“仲道,你欲取何计?”
卢植三人望向卫宁,也想听听献计者的取舍。卫宁本欲取第三计,但贾诩的横空出世,让下计的成功几率大降。卫宁心慈,不想兵灾降临,自然不会选上计,尽管这是一着好棋,但卫宁也放弃了。他只能使用中计,而且也倾向于中计,因为只有此计才能让他与贾诩真正地一较高低。
“中计!”稍作取舍,卫宁斩钉截铁地说。
曹操若有所悟地看了眼卫宁,不再言语。何太后虽然颇有主张,但素来信赖卫宁,便支持他的选择。卢植偏向于上计,认为中计弄险不亚于下计。少帝出于对董卓的害怕,赞成用上计,迫切地希望将西凉毁灭。于是曹操的弃权让局面陷入了僵持,但太后最后还是拍板决定派使臣出城犒赏慰劳西凉军,这自然意味着卫宁的决定通过了。
卫宁与曹操出宫,在许久的沉默后,曹操决定说出自己的想法。“仲道,你之所以选中计,是因为想与那个西凉第一谋士斗上一番?”
卫宁羞赧地笑了笑,为自己被看破感到些微的窘迫与不好意思。曹操摇首叹道:“不知道我默认你的行为,是对是错。哎,一切皆在天命了!”
卫宁虽然有些忐忑,但对自己无比的信心又让他强自压下了这不安。或许自己的谋略稍逊于贾诩,但他毕竟只是个谋士,西凉军的统帅是董卓,而不是他。自己虽然也位为臣属,但太后与自己之间的信任,不是董卓、贾诩可比的。有这一点,卫宁就坚信自己没有理由不胜。
回到府中,蔡琰正在院中翘首以待。
看着娇妻的雍容风韵,卫宁忘却了烦扰,上前轻轻搂住了她。蔡琰任由卫宁从前面抱住自己,偎依在爱人的怀中。
“宝贝,今天怎么似闺中怨妇般?”卫宁以为自己太少陪蔡琰,她闲极无聊才致不愉,想开个玩笑逗逗她。
不料蔡琰闻言一下挣脱了卫宁的怀抱,正色问道:“快交待!你和刁秀儿是不是还有联系?”
卫宁一愕,不知蔡琰为何会问起这事,但看着她的不悦神色,还是决定先安抚一下比较好。继续着温馨的拥抚,蔡琰不再逃避卫宁的搂抱和亲吻,安顺地贴伏在卫宁胸口。
“宝贝,怎么了?”卫宁心里有些发虚,虽说不再老想起刁秀儿,也不会再把刁秀儿看得比蔡琰重,但他还是没有完全放下她。可以说他比从前更加迷惑,以前对蔡琰只有兄妹之情,可现在他确信自己是爱着妻子的,那刁秀儿呢?他搞不懂,所以他不想也不敢去知晓关于她的事。可为何蔡琰又会提起呢?
蔡琰醋意十足地解释道:“刚才有一侍女来,说是王允府上的,说她家小姐刁秀儿请你到府上一叙。”
卫宁疑惑,但妻子的不快很令他在意,所以决定还是不去为好,就信誓旦旦地保证。“为夫和她绝没有联系,只是不知为何她会邀为夫前去!”
捏灭了心中的嫉妒之火,蔡琰依然要宽言大度,她相信卫宁,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