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建记得,有一次会议上,这位统战局四局局长还发了言,讲得内容,很精彩。
梁建记起他的身份后,立即对许勇全说道:“许局长,十分抱歉,刚才一下子没认出您来。”
许勇全摆摆手,道:“这是在家里,你还是叫我许叔好了。而且,论级别,你我二人差不多。”
梁建点点头:“那我就叫您许叔了。”
“我听旻儿说,你们是在中央公园散步的时候认识的?”许勇全忽然问道。
梁建愣了一下,旋即回答道:“是的。我平时很少来这边,没想到正好就碰上了旻儿姑娘带着老爷子来散步。”
“怪不得老爷子一直说你跟他有缘分。”许勇全接过话。
“能认识老爷子是我的荣幸。”梁建客气了一句。
许勇全看了看他,道:“老爷子这几年难得像今天一样,这么开心,这都是你的功劳。所以,应该是我的荣幸。”
两人你客气一句我客气一句,又说了一会后,梁建看看时间也不早了,就准备告辞。许勇全送他到门口,梁建忽然想到屈平所认识的那个许老爷子,就试探着问许勇全:“许叔,我们屈书记跟许老爷子是不是以前是旧识?”
许勇全一愣,然后说道:“我不清楚,怎么了?”
梁建忙说:“也没怎么,之前有听到我们屈书记提到过一位许老爷子,正好许叔您也姓许,我想着,会不会正巧是同一位。”
许勇全听后,道:“应该不是同一个人。老爷子退休都有将近二十年了,你们屈书记来华京也不过就十来年的功夫,应该是不熟的。”
梁建想,这中国那么多人,同姓之人很多。还有一个许老爷子,也不足为奇。正要说去跟老爷子打声招呼告辞时,旻儿走了出来,许勇全看到,就问:“你爷爷已经睡下了吗?”
旻儿点头,道:“今天喝了点酒,很快就睡着了。”
许勇全道:“那就别再叫醒他了,旻儿,你送小梁出去吧。”
旻儿点头。
两人慢慢地走向门外。此刻,天早就黑了,不远处的繁华灯火早已亮起。而此处,只有昏暗的灯光,和静谧的时光。
不到两米宽的巷子里,早已经没了之前天还亮时的喧闹,一盏盏门廊下的小黄灯,亮着昏黄的光,照在两人身上,在脚下拉出纤长的影子。
“今天爷爷很开心,谢谢你。”旻儿忽然说道,温柔细腻的声音,就好似梦中流淌过的小河水,让人感觉十分舒适。
梁建低头看了她一眼,微笑道:“我也很开心,所以不用谢。”
旻儿忽然抬头看向前方那条蜿蜒曲折的巷子,目光里,透出不少哀伤:“自从这里要拆迁的消息传下来后,爷爷就很少笑了。今天是他这段时间以来,最开心的一天了。”
她的心疼,悲伤,在这安静的巷子里,特别得能感染人的情绪。
梁建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接话,正如之前许勇全说的,拆迁这个事情是社会进程,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阻拦的。即使阻挡得了一时,也阻挡不了一世。这个领导今天没批,明天换个领导,或许就批了。大环境就是如此,谁也改变不了。
“其实,我也挺舍不得这里的。我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这里的每个人可以说都是看着我长大的。”说着,旻儿一指前面不远处的那扇虚掩着的大门,道:“比如这一家。这家的胡婶,在我小时候还带过我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等这里一拆,这些人就很难再见得到了。”
她的哀伤,流淌在脸上,分外明显。
梁建不忍,想了想,说道:“等到安置的时候,一般都会安置在一个小区。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住,大家也都还是在一起的。”
旻儿摇了摇头,道:“这里住的大部分都是年纪大的。这里拆迁之后,大部分人要么搬去和儿女一起住,要么就是直接去住养老院了。等安置,估计得等上好几年,大家都等不起了。”说着,她忽然抬头看向梁建,道:“梁大哥,我知道我们才相识,我就求你帮忙有些不太好。但是,我爷爷喜欢你,我也觉得,你跟其他人不太一样。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她睁着大眼睛看他,眼里那楚楚可怜的乞求,让梁建张不开拒绝的口,只能点头应下。
“爷爷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医生说了,最多不会超过五年时间。他很喜欢这里的街坊邻居,我想请你帮忙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让这里的拆迁工作往后推迟几年?”旻儿说完,便小心翼翼地望着梁建,带着期待。
梁建虽然不忍心拒绝旻儿,也很想帮她。可她这个要求,梁建实在很难答应,而且也不太可能做到。拆迁的事情,早就已经在走流程了,梁建怎么阻止?也没有正当理由阻止,仅仅因为一个人的缘故而阻止这整一件事情,这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梁建想了一会,对旻儿说道:“很抱歉,你的这个要求我恐怕帮不上忙。不过,我会再另外想想办法,争取在开始动迁后,把大家都安置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的话,爷爷还是能和之前那些街坊邻居待在一起。”
旻儿听后,想了一下,道:“要是能住一起,也行。”说完,忽然又问:“这样,会不会很麻烦你?”
梁建笑了笑,道:“这本身也是我应该做得。放心,没事。”
旻儿听了,表情放松了一些。两人又走了一段后,到了外面的大路上,旻儿说:“要不我开车送你吧?”
“不用,时间也不早了,你送了我再一个人回来不安全。我自己叫个车很方便的。”梁建说完,就掏出手机,叫了个车。
没多久,车子就来了,旻儿看着梁建上车后,才返身回去。
车子开出去没多久,梁建收到了旻儿发来的短信:梁大哥,今天真的很感谢你。我父亲他为人比较固执,他跟爷爷两人在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上,一直都有分歧,包括这一次拆迁的事情。所以,这个事情,我只能求你帮忙。谢谢你愿意帮我。
梁建看了之后,想了一会,回复:“这是我应该做得,我不保证一定能找到办法,但我会尽力的。有了消息,我会联系你。”
“恩。你路上注意安全,到了跟我说一声。”旻儿很快回到。
梁建看了后,就没再回了。收起手机,脑子里就开始盘算如何操作这个事情了。
我的微信公众号“行走的笔龙胆”,大家可以关注留言,我一般都回复。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682章 我有一个想法()
682我有一个想法
第二天,到单位后,梁建去过屈平那边后,就抽时间了解了一下中央公园对面那个老城区,也就是旻儿家那一带老城改建的事情。
那里属于抚河街道,那个地方叫抚河巷。旁边那条护城河,其实以前叫抚河。抚河原来是条小河,后面经过河道疏通,扩大,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也就改叫了护城河。
抚河巷的固定居民大概有两百多户,流动人口的话,据上一年统计,是在六百多名。抚河巷里,大多数都是在那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这些老人里,有将近半数,竟然都是孤寡老人。梁建看到这个数字时,着实惊讶了一下。
还有半数,也有一半以上是属于留守老人。子女都不在本地,只剩下两个老人,互相扶持,生活在这里。只有少数人,是子女在本地,或者跟他们一起生活在抚河巷的。
这一次政府提出这个老城改建,除了商业原因之外,其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治安考虑。抚河巷因为年轻人口外迁,所以大部分老人都选择将自己家里的空房子租出去,一方面呢补贴家用,一方面呢,也不至于太孤单。抚河巷离市中心不远,周围环境又不错,虽然房子是老房子,生活上可能有些不便利,但价格也相对便宜,所以有不少外地来谋生地会拖家带口地住在那里。
流动人口一多,鱼龙混杂的,治安问题总是会相对多一些。这几年,抚河街道的工作人员,也多次跟上面提意见。
几方面原因综合之下,便有了这一次的抚河巷老城改建。
这本来也是件好事,如今房产大热的情况下,全国百姓十之八九都在盼望着自己家所在的地方能够被征迁,然后一夜暴富。而抚河巷的赔偿价格不低,那部分有子女的,大部分都对这次的征迁一事十分配合,只有少数几个可能对价格还不是很满意,但对征迁本身是没意见的。
有意见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孤寡老人。对于他们来说,钱在多,两脚一瞪,那也不过就是废纸一张了。可,他们现在活着,这里熟悉的一切,才是他们所拥有的全部。
所以,他们都不太想搬,更害怕搬到一个新地方后,要去面对新的,陌生的一切。甚至,连那些老朋友,都要彼此分开,这辈子能不能再见到一面,都不好说了。
他们这样的担忧,梁建觉得可以理解。不过,负责这次抚河巷老城改建的领导,似乎并不是十分理解,或者说,并不是十分愿意理解。
梁建又找人仔细地问了问抚河巷那边到底有多少是孤寡老人,对方给的数字,与之前许老爷子告诉他的数字,有很大的差距。
老爷子当时跟他说,在五十个人左右,而实际上这个数字要更大。老爷子当时可能是担心梁建被吓到,所以故意往小了说的。
不过,五十个人就已经十分不好安排了。没有一个养老院可以一次性接纳这么多的老人。除非是提前将某个养老院中原有的老人都安排到其他养老院中,专门腾空一个养老院来安排这些人。但是,这样一来的话,这背后的工作,估计得要让相关负责的人骂娘了。而且,抚河巷的老人要照顾,那些原本就在养老院的老人,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内心感受。
所以,将那些老人安排到养老院去这个想法,可行性不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