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第一个问题,皇室子弟进入朝廷,他们的爵位该如何落实。”
“下官以为,他们已经有爵位了,不需要继续落实。”
“第二个问题,皇室子弟,身份特殊,若是入朝为官了,见到上级官员,或者是同僚之时,该如何对待。”
“下官以为,皇室的尊严还是在的,皇室子弟入朝为官,主要是需要处理行政事务,署理政务方面,一样要听从上级的意见,按照朝廷的敕令、皇上的圣旨做事情,至于说在平日的接触中间,上级和同僚还是要考虑到其皇室子弟的身份。”
“宗室子弟如何参加科举考试。”
“除开王世子,其余诸位宗亲,悉数需要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够入朝为官的。”
“好,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藩王都有各自的封地,若是做官了,是否在自身的封地做官,还是在异地做官。”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好的办法是异地做官,依照下官的认为,这封地的政策,也该破除了,藩王尽可以在京城,不需要分封到各地,那样不便于协调和管理。”
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的脸色都很是严肃,他们没有想到,苏天成的回答这样的干脆,如果说取消藩王的封地,实际上是变相的剥夺了藩王的一些权力,藩王离开了封地,或者说封地不存在了,所具有的封地特权,自然也要取消了,让藩王到京城去居住,表面上看,是对藩王的照顾,实际上是一种监视的举措,而且,各地的藩王,兼并了很多的土地,若是离开了封地到京城去了,无法管理这些土地,只能够是卖出去的。
孙承宗首先点头,苏天成考虑很是仔细,细节都想到了,既然藩王和藩王子弟可以入朝做官,那他们也没有必要呆在地方上了,藩王集聚的最大财富土地,自然就要变卖,这对于缓解土地的兼并,让诸多的农户和佃户有土地耕种,增加朝廷的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宗周和黄道周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半个时辰之后,孙承宗转移了话题。
“苏大人,你提出来了这样的建议,本官和刘大人、黄大人可要吃苦了,本官听说了,一些藩王已经上奏折,恳请进京,他们进京的目的,谁都是知道的,偏偏这个时候,你要到陕西去上任了,要不是陕西的情况特殊,本官真的会将你留在京城的,本官知道,你一定是有着人选推荐的,出来晋王和福王世子,还有其他的推荐人选吗。”
苏天成笑了笑,除开朱审烜和朱由菘,他确实没有其他的推荐人选了,自己马上要到陕西去了,封地在陕西的藩王,只有两个,一个是封地在西安府的秦王朱存枢,另外一个是封地在汉中府的瑞王朱常浩,这两个藩王,他不熟悉,根本就不认识,不过,自己提出来了藩王和藩王子弟可以入朝为官的建议,相信到了陕西之后,一定能够得到藩王大力的支持,这些藩王可不笨,知道结交好自己了,子弟很有可能直接入朝为官的。
“大人,下官没有其他的推荐人选了,晋王和福王世子,下官都接触过,确实有能力的,尽管说晋王和下官有着不一般的关系,但下官秉承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原则,只要是有能力的,下官会毫不犹豫举荐的。”
离开紫禁城的时候,苏天成的心思已经转移了,转移到陕西去了。
明朝的藩王太多了,这也是藩王无所事事,吃了睡,睡了吃,老婆自然就多了,生下的儿女也就多了,几百年时间延续下来,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了,要说孙承宗等人,还确实不好安排,职位只有那么多,好在苏天成的奏折里面,已经提出来建议,不管是谁,进入朝廷做事情的时候,一样要从下面做起,除开藩王本人,其余的子弟,安排的时候,可以考虑安排知县一类的职位,甚至是县丞、主薄之类的职务。
朱由检同意了这样的建议,所以说,在安排人员方面,孙承宗等人的操作余地是很大的,至于说地方的好坏,那不是苏天成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 特权巡抚
穿越七个年头了,一路走来,苏天成完全适应了大明的生活,他的仕途,也是从基层一步步上升的,乡试、会试和殿试,很是平稳,波澜不惊,殿试榜眼的身份,令他有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当初选择外放,这项众人不能够理解的选择,如今也呈现出来良好的效果了,不过,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出任陕西巡抚,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要是按照几百年之后的比较,那就是出任了省委书记了,二十五岁的年纪,做梦都不要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
不过,大明朝毕竟和几百年之后,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上面,有着典型的悬殊,总体来说,几百年之后的省委书记,权力大很多的。
苏天成虽然是巡抚,但是在官吏的任命上面,还是受到了限制,五品以下、七品以上的官员,悉数要通过吏部考核,四品包括四品以上的官员,任命的时候,需要皇上亲自考校,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员,都是通过圣旨的形式任命的。
也就是说,官员任命的权力,主要还是在吏部和内阁。
几百年都是这样,各地的巡抚早就习惯了。
可苏天成不能够习惯,如果不能够掌握官吏的任免权,他无法放开手脚做事情,在诸多的方面,都要受到限制,若是陕西某地的官吏,与上面有着不一般的关系,他这个巡抚,最多也就是将人家撵走了事,而且在官员调整方面,也是缩手缩脚,身为巡抚,重点是管好知府、知州和知县,管好了这些主管,就能够做好陕西的事情。
人事任免权是第一位的,只有掌握了官吏。才能够做很多的事情,包括经济上的改革,也包括土地方面政策的微调。
几百年之后,特区就是存在的,将那个时候的观念,搬到明朝来,不是不可行。再说了,事在人为,具体应该怎么样来操作,苏天成内心还是有数的。
朱由检很是奇怪,苏天成主动求见,这还是第一次。虽然说苏天成立下了很多的功劳,甚至冒天之大不韪,提出来皇室宗亲入朝参政的事宜,但每一次到京城来,都是自己召见的,苏天成有着不错的品质,从来不主动巴结权贵。总是默默无闻的做事情。
所以说,接到了奏报之后,朱由检马上要身边的太监,传苏天成觐见。
看着苏天成微微喘气进入养心殿,朱由检脸上带着微笑,这些天以来,他总算是彻底琢磨透了苏天成的那份奏折,里面表露出来的意思。无疑是加强皇权、抑制大臣权力的,这些事情的内在联系,朱由检不是太明白,也没有谁给他系统说过,这一次,通过仔细分析和揣摩,总算是明白了一些蹊跷了。
“苏爱卿。怎么想着主动来见朕了。”
“皇上,臣求见,乃是为了陕西省的事宜。”
“哦,朕知道。陕西省面临诸多的困难,那里是流寇的老巢,如今还是数十万的流寇,治理起来,一定是有着不小的难度的,你到了陕西,不要着急,慢慢治理就是了,朕给你五年时间,需要朝廷出银子的,或者是出粮食的,你尽管写奏折上来。”
“臣不是说这些事情的。”
朱由检有些奇怪了,不要银子,不要粮食,还需要什么啊。
“皇上,臣要政策。”
“哦,那好说啊,朕赐予你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的。”
“臣要的不止是尚方宝剑。”
“那你说说,还要什么。”
“皇上,臣要求的是特殊的权力,或者说是政策,臣有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臣可以自行任免陕西境内的官吏,包括罢免,第二,臣可以自行执行一些政策,包括土地方面的政策,第三,臣恳请得到皇上的信任,臣在陕西主政期间,期盼得到皇上最大的信任。”
看见朱由检脸上出现了吃惊的神情,苏天成连忙接着说了。
“皇上,臣的意思,陕西省还是按照朝廷的旨意办事情的,只不过臣不想受到太多的掣肘,陕西经历了多年的动荡,情况很是特殊,若是没有雷霆手段,难以治理,皇上若是给予臣这些条件,臣可以保证,在三年时间之内,治理好陕西。”
朱由检稍微思索了一下,苏天成的意思,他明白一些,不过,他希望知道深层次的原因。
“苏爱卿,你提出来这些要求,朕可以答应,这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朕需要知道,你为什么提出来这样的要求。”
“皇上,臣需要令行禁止,上行下效,若是官吏阳奉阴违,依旧按照以前的作风来办事情,臣没有办法管理,臣在江宁县和河南府的时候,地方都不大,臣可以身体力行,其实这样的做法,在河南府的时候,就有些困难了,只不过皇上准了臣的奏折,河南府一州十三县的知州知县,和臣的想法差不多的,很多的事情,能够很好的贯彻下去,但到了陕西省,这样的做法,不可能有很好的效果了。”
朱由检微微点头,表示了认可。
“皇上,陕西省的情况特殊,臣到了那里,肯定要使用一些非常手段,遭遇的阻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只要触及到了权贵的利益,他们必然要抱成团,在陕西省境内,臣没有什么担心的,可这些权贵不一定在陕西省活动,他们有可能到京城来,找到朝中大臣,说臣的坏话,此等的情况下,臣需要得到皇上的信任,否则,臣的很多想法,都无法付诸实施了。”
朱由检好半天没有说话。
苏天成的要求,在他看来,可能有过分的地方,若是在朝会中间讨论,这样的要求肯定是无法通过的,吏部和内阁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在陕西境内,苏天成的权威最大了,超过了吏部和内阁,换做其他人,朱由检想都不会想,立马否决了,但苏天成提出来,朱由检是不会拒绝的。
朱由检有着一个最为朴素的认识,苏天成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明朝,甚至可以说是为了自己这个皇上。
“好,朕可以答应你,不过,朕答应了你的要求,你是不是也该给朕一个明确的话语啊。”
“皇上,臣到陕西去了,不要朝廷的优惠政策,照样上缴赋税,臣保证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在两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