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修仙种种田-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孙家对于张哇村的人来说,是个有钱人的大老板,可是孙家对于那些大世家族来说,那就是个穷光蛋。

    而且,最主要的是,当你的钱到了一定多的时候,那钱真的也就不是钱了,那就是一堆的数字。

    所以,孙叔也就没同张伟商量,准备把张伟这空下来的地皮,预留上几亩将来种植东西的,其他的,全部给修整一翻,一来能美化饭店的环境,二来,也可以省掉张伟的事情。

    做人,要厚道,张伟帮助了他们孙家这么多,孙叔不可能也不帮着张伟做点啥了。

第331章 奇鱼怪事() 
当张伟走到工地上的时候,孙叔正在和装修公司里讨论着池塘那一块的美化情况,按照张伟原来的计划,那四个池塘中间用鹅卵铺设,反正有的是一大堆的卵石,不用除了占地方而也无他用。用了就是废物综合利用,而且还能美化环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中间的一道卵石路不但连接着通往村子里的路,也连接着里面张伟的四合院。

    既然孙叔接下了这活,不让自己过问,张伟也就是随便看了一下,反正是专门的设计公司来搞的,总比自己这个外行好的多吧。

    这次来工地,主要还是看看自己的四合院的建筑进度。经过两三天的情况,整个四合院的大体框架已经建筑完毕,四处的房屋的主体结构也基本上算是建筑的差不多了,而剩下的工作量也就是需要上房顶和修建院子里面的一其他建筑了。

    四合院主体建筑是很快,工人都是熟练工,垒起砖墙来个个飞快,而且质量也是有保障,当张伟走到自己未来的四合院的工地上的时候,就见那倪经理亲自挂帅,正在根据张伟给提供的图纸,让大家作着最后的主体修整。

    依照这种进度,还真的能如同倪经理先前保证的,一周之内绝对竣工,看来还真的能够做到的。

    张伟随便的转了一圈,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地基打的到位,其上起来的建筑也算是标准,并没有超出张伟给出的标准。

    张伟巡视了一圈,一个上午的时间也就基本上是过去了。然后张伟又随便的看了一下,就和孙叔一起回家准备吃饭去了。

    经过这些天的忙碌,张伟难能可贵的是接下来这几天有了一定的空闲时间,孙晓雷一直都在省城,忙碌着自己所谓的终身大事,这几天也不见有什么音信,只是偶尔发个短信给张伟报一下平安,并且顺道也讲一下和柳园园二人之间的进展,不过,估计是情况不容乐观,貌似进展也是不太顺利。其中之一就是柳园园有了一定的顾及,毕竟,她已经是再婚女人,而孙晓雷却是单身一族,孙婶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独子娶了一个结过婚的女人,还都是个问题。

    而平时有空的时候,张伟偶尔也上上网,发发短信,和刘丽聊聊天,俩人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虽然还没有谈及婚嫁,不过,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而且中间有时间的时候,张伟又去刘丽家串了趟门,送了点瓜果蔬菜的,中间还被准岳父在棋盘上虐待了一翻,老爸和老妈因为都在上班,也不可能老是请假,不过,张伟是要每天打电话询问一下张伟那大院子的进展情况。

    其他的时候,也就是看看工地,顺便卖了下院子里的西瓜,青菜什么的是想卖也卖不了啦,张爷家的院子里还有几茬的青菜,这些天到是卖了不少的钱。

    以前是孙晓雷开车往省城送,现在是省城的人开车直接到张哇村来拉,反正省城这些大饭店的人也知道这菜就是张伟种植的,不过,想买青菜,除了把张爷家的青菜买完后,村子里的青菜还没有接下来,就是接下来,除了卖给一些专门来买菜的城里人外,用来买菜做生意的,张哇村的还真的不卖。

    张哇村的菜不卖,张伟的西瓜却热销开来了,可是热销的群体也是有钱人,自从孙晓雷结束了省城的生意后,张伟的后院里的西瓜几天就被摘的个差不多。

    有钱人图的就是个吃,而张伟赚钱也就是赚的有钱人的钱,那西瓜也不贵,一个八千块,论个不伦斤,不会讲价钱,更不包运输,就算这样,张伟卖的最多的时候一天也是卖到了几十万。

    不过,这来买西瓜的却大多都是这些世家的人,以前就吃过张伟这西瓜的本省世家看张伟放开了供应量,基本上是天天都有人来买,而买的最多的就是杜家和'庖家。

    据说杜家是准备用这西瓜酿造西瓜酒,而庖家却准备制造西瓜酱。反正就这几天的时间只是杜庖两家就拉走了近百个。此时在进到张伟的后院去看,以前那大西瓜摆面地皮的现象已经消失不见了。如果不是张伟控制着销售,估计他子个家吃的都不一定留的住了,现在后院的大西瓜基本上已经停止了销售,四五十斤的也就剩下那么十来个了。

    不过,张伟这后院的西瓜摘掉了一茬又一茬,大的摘完了,小点的马上也就长起来了,过不了几天,一茬四五十斤的大西瓜就能长出来四五十个。

    张伟院子里的西瓜销售的快,张伟那村西的鱼塘里的莲藕才几天的工夫就已经钻出了水面张开了盘子大的荷叶子,盘子大的荷叶铺满在水面上,凭空给池塘增添了几分的绿意,看的一村子里的人都很稀奇,这莲藕张伟才把丫秒撒下去没几天,没想到居然生长的这么快。

    其实池塘里的俩耨都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哪池塘里的黑鱼和黄鳝。

    本来张伟为了池塘里的黑鱼继续有虫子吃,就从稻田里给整了些水草过去种植到了池塘的边上准备继续招引虫子来喂鱼。

    水草在稻田里能活,在池塘边上是照样活,而且没了稻子的压制长的还更茂盛。最重要的是这些水草不光长自己,也发挥了招引虫子的作用。张伟的目的是达到了,这些黑鱼和黄鳝也算是不用饿肚子了。

    可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些鱼和黄鳝在张伟稻田里被养的懒惰惯了。

    这边水草一种上,虫子一引来,这些黑鱼倒好,又如同在张爷稻田里的时候一般,划区而居,没有条黑鱼都又开水规划自己的地盘,本来黑鱼就属于水底凶猛食肉类鱼,可现在到好,水底也不去了,更不要说凶猛了,不但是划区而居,而且还是基本上每三四条鱼居住在一起,池塘的面积小啊,自然没有张爷那稻田的面积大。

    看到这种情况,村民们也就见怪不怪了,这可是张伟养的鱼,要说张伟养的鱼会飞,都没什么稀奇的啦,更不要说黑鱼不下水底了。就张伟随便拣了一条小狮子狗都能咬的全村的狗见到了它就趴下,而且这黑鱼在稻田里就这德性,现在也不过是换个地方了。

    更稀奇的是村里有位老人讲,张伟这鱼是结婚了,而且还是一夫多妻制。

第332章 池塘出水神() 
村里的这位老人爆出了惊天笑料,他居然说张伟的鱼结婚了,而且还是一夫多妻,那划分而居的每一片鱼群,就是一个鱼的家庭。可是,这位老人的话,大家也不得不相信,因为这位老人以前就是做鱼产生意,而且是有名的鱼老。

    当年雨水多的时候,河里有鱼,他就打鱼卖鱼,现在河里水少了,他就钓鱼,自己养鱼,反正一辈子几乎都和鱼打交道,所以,村里人都称呼他为鱼老。鱼老今年都八十多岁快奔九十的人了,可依然是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腿有力,走起路来一阵风,如同一个年轻的棒小伙子一般,村里人都说,鱼老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身体,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吃过水宝,到老了才能健康长寿。

    所谓的水宝就是水中的宝贝了,当然,这是不是真的,每当有人问鱼老的时候,他总是笑不回答,这更加的让人认为他真的曾经吃过了水宝。而且鱼老妻子死的早,也没有后嗣,无儿又无女的孤寡老头一个,好在身体还健朗。

    其实说起这些事,也没什么稀奇的,最稀奇的就是鱼老的那一双鱼眼,因为就凭借他的一双眼,根本不用用手摸,隔着水都能分出鱼的公母来,而且是一说一个准。曾经有不信邪的人和鱼老打个赌,在水产市场特意买了一百多条鱼,让鱼老给分出公母来,如果分对了,这些鱼就是鱼老的,而且另外还在贴上五百块钱,如果有一条分错了,鱼老就要赔他这一百条鱼的钱。

    当然,这最后的结果那是鱼老胜了,至此,鱼老长了一双鱼眼的事情就传遍了整个村子。甚至在这童山镇,鱼老也是个传奇的人物。

    现如今鱼老居然说张伟的鱼结了婚,而且分好了家,这消息一说出去,惹的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去看稀罕。鱼结婚分家,这事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更不要说见到了。

    不过,这些人没有长鱼老的一双鱼眼,自然看不出张伟这鱼到底是不是真的结婚了。可是,张伟那池塘边一片一片的鱼倒是一时成了一片稀罕景色,甚至这消息都传到了隔壁的邻村,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一些人在张伟那鱼塘边看稀罕。

    鱼虽稀奇,可也有馋嘴的人啊,不过,张伟那鱼塘周围都是工地,早晚开工的,现在是热闹非凡,工地上连天加夜的赶着夜班。可是这些工人都是一帮子的大老爷们的,看着张伟那鱼塘里的鱼就在池塘的浅水里浮游着,而且除了吃的时候才跳出水面,平时都懒的动都不动一下,估计就是站在池塘边用手一都能抓住一条。

    于是,动了馋心的建筑工们还真的有人去下到池塘边上去抓,就这鱼当初在稻田里的时候就是抽干了水,只剩下中间的水道的时候那村里的壮小伙都抓不住,更不要说现在鱼是在池塘里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徒劳而无功了。

    可是抓不住就是抓不住,最后这些建筑工们居然搞起了渔网抓鱼,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鱼逃网破。起初几个工人只是买了些小渔网准备用网兜,逮住几条偿偿味道也就可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