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经的历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诗经的历史钱发平
 ://126949

序() 
诗,最初是原始先民对自己生存情状的日常吟唱。文字产生之后,人们又把这些吟唱中最广泛的声音记录下来,这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600年的原始诗歌,是中华精神的先知和奠基者的声音,被称为汉民族的“第一书”。战国后期,学者尊诗为“经”,将其列入六经之中,这一行为对汉代经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诗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从此,它和易经礼经等经典著作一道,参与了汉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性格、行为规范的塑造。

    诗经时代的先民对宇宙和自然充满敬畏。上天孕育万物,土地供给人们衣食,在浩浩氤氲之气中,天与人已合为一体;由此发出的吟唱,必然是“天地元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之意是指:一个人只要熟读诗经,就能得其性情之正,从而达到不偏不倚、洞察万物的“中和”之境。由于“无邪”,一部诗经,无论怨诉、美刺,都显示出“中和”之美。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就是对这一美质的经典概括。

    在中国产生诗经的同时,古希腊出现了伊里亚特奥德赛;巴比伦出现了吉加美什;印度出现了摩诃波罗多、那摩延。这些投射人类早期文明的伟大诗篇都是叙事史诗,惟独诗经是抒情诗。作为世界文明出现在东方的一道异彩,诗经以其卓尔不群的姿态傲立在世界诗歌的巅峰,与古希腊、巴比伦、印度的史诗群峰并峙,光耀古今。

    诗经是三千多年以前的诗篇,先民们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和现代社会有很大差别。今天的读者,只有首先领受诗经的时代,才能真切理解诗经所呈现的天真淳一的情感状态和生命境界。基于此,本书在叙述诗经时代的历史和品析作品的同时,对当时的农事、雅乐、飨燕、礼制习俗、宗教祭祀、书社邻里作了详细描述,力图呈现初民社会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如果本书能帮助读者诸君走进诗经,感悟先民开创中华文明的伟大胸襟,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钱发平

    乙酉年仲冬于十米斋

    歌舞祭祀 壁画 魏晋

    诗经是汉民族最早的歌唱。

    诗经时代的汉人内心天真淳一。上天孕育万物,土地供给人们衣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地、人浑然一体,由此发出的吟唱,必然是“天地元声”。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体现出的中国文化的“中和”美质,成为后世诗歌难以企及的唯一遗产。

春三月,天子亲耕() 
铜尊 春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青铜器上威严可怖的形象渐渐被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所取代。图为春秋时代的铜尊,以桑叶为饰,叶上布满形态各异的蚕。反映了我国蚕培育已经到了人工放养的阶段。

    皇帝亲耕仪式

    周始祖神农氏发明了农业,周朝历代帝王注重农业生产,每年定期举行“皇帝亲耕仪式”。如图,皇帝亲耕仪式声势浩大,仪式上演唱天子亲耕歌。以此鼓励和督促农民劳动。

    祭祀天地,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答谢神的保佑)。原始先民在耕作和狩猎中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享受着大地对人类的供养。

    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黄河中游已经实现了从原始的渔猎向农耕的过渡;这时,长江流域也进入了农耕时代。从西周到战国,铁器开始逐渐采用。

    商周时期,朝廷专门设立了田官。史载,周代有“天子亲耕”制度。每年春季,周天子带领百官到王室的公田,天子亲自手扶犁耙在田里耕种,目的是鼓励大家勤奋劳动,多打粮食。“天子亲耕”仪式的详细情况现在已不得而知,但在仪式上演唱的乐歌却保留了下来,周颂臣工记录了“天子亲耕”仪式的全过程。毛诗序说:“臣工,诸侯助祭。”可见,天子亲耕时,各国诸侯也要来“助祭”。礼记月令也谈到这首诗的背景:“孟春,天子亲载耒耜(lěi shi,农具)。”此诗颇具现场感,描写了周天子带领百官到农田劝督农夫耕作的情景。而周颂噫嘻更是描写了当时耕耘公田的宏大场面: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伟大的成王/召集田官作训示/带领这些农夫们/播种百谷莫要忘/快拿起你的农具/耕种方圆三十里/大家来耕地呀/万人出动/并肩而耕。)毛诗序说:“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由此可知,此诗是在“天子亲耕”仪式上唱的祈祷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之歌。

    听雨

    陆治 绢本设色 明代

    诗经运用排比、比兴、比喻等手法,将人的仪表、品质和情感等比拟或寄托于自然中的生物。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调,后世的文人画尤其将“寓情于景”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

    神农

    周始祖后稷发明了农业,被后世称为神农。如图,神农坐在石头上,以粗布束腰,绿叶蔽体。手捏稻穗,身边葫芦里,插着金黄色的稻种。

    虎形玉佩 战国

    在东周时期,虽然王室的地位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天下供奉的君主,他们死后的葬礼仍沿用最高的礼节,随葬品特别华丽,造型特殊,非其他墓葬所能比。图即东周王室墓地金村古墓出土的玉饰,金村古墓的玉器代表了战国时期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踏春图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漫长的冬季难免有饥饿的威胁,春天的来临对于先民来说尤其值得庆贺。在周朝,许多国家都有游春的习俗,在这一天,男女老少相聚于江河之畔,男女更可自由交往甚至野合。游春之风一直沿袭至今。

    “天子亲耕”制度在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时,也反映了周人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答谢神的保佑)的习俗。

    农业文明的发达使中国人养成了安土重迁的乡土性格,土地供给人们衣食,农民对土地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儒家提出的每个农夫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理想深植在人们心中,也浸透在中华文化的血液之中。易经系辞说:“乐土知命,故不能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就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先民们长期依附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土地的依恋,产生了“厚德载物”的观念。

上古农事() 
裸体玉人商代

    商妇好墓中出土的玉人形象很多,其中以这两个裸体玉人最为奇特。中国史前时期就有男女裸体形象以及陶祖(即男性生殖器的形象),是先民生殖崇拜思想的体现。这两个玉人一为男性,一为女性,性具都明显刻画出来,反映了求合之象。

    后羿射日

    神话真实地记载了原始初民对世界的最初认识,亦糅合了人类的发明创造,是商周巫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羿射日蕴涵了弓箭的发明这一史实,同时也反映了先民面对未知的大自然时勇敢的探索和斗争精神。

    周代社会是以农业为根基建立起来的。距今10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就有了农业种植活动,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次出现黍、禾、麦、稻等农业作物名称。夏朝时,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而糯米酒是少康开始制造的。用粮食来酿酒,说明这时粮食已有节余。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植物食品为主的食物构成,就是从这时形成的。

    商代自盘庚迁殷后,农业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与农业有关的有四五千片之多。诗经中记载的粮食作物名称有21个,除去同物异名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只有6种,这就是粟(又称稷、禾、粱)、黍、菽(大豆,又称荏菽)、麦、稻、麻(*)。在这些作物中,粟和黍最为重要。从原始时代到商周,它们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粟,种植尤广。粟的别名稷,用以称呼农官和农神,而“社(土地神)稷”最后发展成为国家的代称。

    青铜画像壶 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盛行镶嵌或刻纹图象,以“全景式”的构图展现了林林总总的人物活动。这标志着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已经走向了历史前台。此壶为其中精品,系统地展示了采桑、渔猎、战争、宴乐等场景。

    春耕

    商周时期,牛是作为祭祀的圣物出现的。牛是兽面纹的主要原形,其雕刻形象也常被用做镇墓兽,具有驱邪镇妖的功用。春秋时期,牛耕开始普及,牛走下圣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

    我国古代农业实行撂荒耕作制,一般是耕种几年之后,便要抛荒,重新寻找新的土地来源。有人认为,商代多次迁都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撂荒土地。到了西周时代,开始进入到休闲耕作制。休闲耕作制度以3年为一周期,这是古代农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

    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我们的祖先摆脱了原始先民依赖采集和狩猎的生产方式,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另一方面,也培育了周人安土重迁,勤劳守成的性格特征。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对和平静谧的田家生活的眷念,源于后稷、公刘、古公亶父、文王以来我们这个农业民族培育起来的特殊的土地文化情感。

    纺织图

    中国古代对野蚕的驯养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商周时期,中国的丝织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诗经中就有很多纺织与服饰的描写。可见早在周代,各种花纹美丽、色彩鲜艳的丝绸精品就已成批地生产了。

    连体双人玉佩新石器时代

    占卜的吉凶是商周统治者决定大小事情的行为准则。“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