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道:“说了等于白说。人家同时跟进那么多项目,说明人家聪明呗!”
有人留言道:“还不是为了利益?看天朝大厦,还有那些在天朝大厦上班的大几万人,不就知道了?人家也需要赚钱啊!难道赚钱,还需要问为什么么?”
有人猜测:“有钱任性呗,你管得着啊?”
还有人分析道:“无非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名,一是为了利。利,杨过不缺。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已经无所谓要去争取啥利益了那么,就剩下一个了,为了名其实,他现在已经很出名了,但我们可以理解为成就更大的名而更大的名,怎么争取呢?需要跳出娱乐圈。所以,现在娱乐圈的事情,他极少参与。分析完毕!”
和大多人数人不同,有一个人对杨过有着绝对的信心,就是夏瑶了。她知道杨过是太懒太懒了,根本不是为了名利那两样东西,感觉好像杨过就是为了奉献啊!这难道这还不够吗?这是多伟大的一件事情啊?
大多数人对这个报告不以为然,是典型的有头没尾型。恐怕,也就是抓热点的小记者写的。至于,能轰动全国,恐怕也是商业操作得好。毕竟,现在大家都在讲病毒式营销。毫无疑问,此人深谙其中的诀窍。
杨过很清楚,这个家伙似乎是把自己定位成马云那样的人物了,而夏瑶则把自己定位成了超人
杨过看完这篇文章后,笑着摇了摇头,拿起手机给张灵儿发了条消息:“哪儿呢?”
几分钟后。
张灵儿:“在威尼斯。”
杨过回:“嚯!你去威尼斯邂逅去了啊?那地方不靠谱,十个男人有九个都是想泡哪儿约妹子的,你去那地方有啥用啊?”
张灵儿:“呵,呵呵在京城,难道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好?”
杨过:“事儿多着呢!”
张灵儿:“我又不想当女强人。”
杨过:“女强人多好啊!不过也对,累人那你想干啥?”
这话一问出口,过了半天都没消息,杨过足足过了十分钟才接到消息。
张灵儿:“我喝过很烈的酒,放过不该放的手,从前不会回头,以后不会将就”
杨过顿时四下瞅了瞅,还好没人。
完了,杨过回道:“这话我好像在哪里听过,那是很遥远的记忆了,就像”
张灵儿:“上辈子”
杨过在想回什么。
可过了十几秒,张灵儿回消息:“好了,我要去呼吸两口新鲜空气了”
杨过:“好”
杨过想了半天。
觉得这个叫东方的家伙,恐怕这辈子都不能分析出自己到底在预谋着什么。还有那个说名利的人,恐怕也不会懂
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或许只是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个远在威尼斯,现在正好去呼吸新鲜空气的人。
想当初,自己为什么会一头扎进娱乐圈呢?真的是上辈子的记忆啊
第1040章 决议()
过了一些天,中小学教材研讨会再次召开了。这一次,近千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畅谈教材改革。
会前,不少人在议论纷纷。
有人低声地和身边的人说:“知道不?这次的会议主题,好像就是为了处理杨过的诗词和文章。”
边上人道:“那篇三字经,你看了没?堪称经典啊!真不知道这种东西,为什么是杨过写出来的?”
有人唏嘘道:“压不住了啊!这人的水平着实厉害。明明都没见过他发表什么学术文章,偏偏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有一个年纪较大的教授摇头叹息道:“人前风光的人,人后必然也有我们看不见的努力。先别说这个人如何,这篇文章的水平,虽则一般,但构思之巧妙,意义之重大,确实了不得啊!”
有人凑过来道:“那这一回,我们到底是投他,还是不投他?”
其实,这一次,很多人的心思都有点儿松动了。毕竟,如三字经这样原创性的东西确实了不得。短短的一篇文字,居然将华夏的历史给概括了一遍,用于启蒙教育,确实非常适用。
与会的这些人也并非不讲道理。真要是好东西,也不见得非要等作者死了之后,才可以奉为经典。可是,松动归松动,研讨会的流程、规则还是要遵守的。要不然,谁谁谁做了出头鸟,被大家针对,那可就不好看了。毕竟,在场的人都算有名望的。
会议上。
田枫等人全程参与了。
按理讲,田枫等人也是需要上去发言的。事实上,前几年他们确实为杨过说了些什么。这一次,田枫有三字经这个突破口,招来了一群泰山北斗级的老家伙,这场会议的变数也多了起来。
一些常务委员在窃窃私语。
张恒:“利用民心,要挟我们,这就是杨过的风格。要说这事儿和他没有关系,我是不相信的。说到底,这人还是恃才傲物,怕自己的学说要蒙尘,才用了这种卑劣的手段。”
有人摇头道:“那篇文章是韩大光写的啊。”
张恒:“他们这不是一伙的吗?杨过有多少财富,这我们不是不知道;他有多少粉丝,这也不是秘密。你认为他杨过能逃脱干系?虽说三字经是好的,这我也承认,但是这人有问题,这是两难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和以前一样,沉寂下去要想名垂青史,死了再说”
一位老教授听了这话,邹了邹眉头,叹息道:“死了才能留名,这不公平啊!一个人有所成就,为什么我们没有勇气去承认呢?”
张恒冷着脸,也不回答。
一位胡子花白的老学者摇了摇头道:“压力大啊,刚才有几位文宗打电话来了”
“嘶”
“谁?”
张恒一群人错愕,想是耳朵听错了吧?
结果,老头点头道:“你们没听错,是那几位打电话来的。”
“嘶”
顿时,一群人傻眼了。那几位都要去西天去了,怎么还琢磨着这件小事儿呐?
张恒:“这,岂不是就是定了?”
老者点头道:“要不然还能怎样虽说上教科书已成必然,但是上什么,上多少,这得由我们把握”
张恒:“这可不是要吵架?”
一群人连连点头:“给他上,已经是给面子了,总不能全上啊,那还玩个毛线?”
会议现场。
田枫老头拿着话筒说道:“我们今天研讨一下杨过诗选和三字经。这些诗文对华夏的教育很重要”
田枫老头在主席台上慷慨陈辞,一番言语如雷声阵阵,说得下方一群人都没法张嘴反驳,生怕张了嘴就变成了不识时务之人。
一席话完。
“啪啪啪”
掌声四起。
韩大光:“讲得好”
老陈头:“看来水平还没落下,这段讲的可以。”
可随即,张恒上台之后,却淡然地说:“经过部里讨论,觉得三字经和杨过诗选上教科书倒也未尝不可”
“嘶”
“啥?”
“卧槽,啥时候转变性子了?”
台下一片哗然,很多人都是一脸懵逼。之前,张恒可不是这么说的,之前某人还信誓旦旦地说,杨过那小子绝对不可能上教科书的。这绝对不可能你妹啊?你特么转眼间就松口了,这是啥意思啊?
田枫一愣:“不是,这臭小子前两天不是还和我顶嘴的么?怎么这会儿突然改口了?”
老陈头一脸懵逼:“该不会是被咱吓唬到了吧?”
韩大光:“我看是我那文章的传播力度大了,他这是感受到了舆论的压力。要知道杨过的粉丝可一点儿不少,加起来可真就是大势所趋了。”
这可不,张恒一招以退为进,让田枫等人一下子就愣住了。本来准备好争论的,可一些义正辞严的说辞都没能用上。
随即,张恒的话锋一转。
“杨过的诗词固然是好,但是几十首诗词不可能全上。根据现在改革教科书的规范,每一本书中至多可以出现一篇三字经列为四年级以下的课外读物至于其他诗词,从五年级开始,每一年上一首。”
张恒啰里啰嗦的一段话讲完了。
所有人都明白了:按照张恒的意思,杨过的诗词,四年级以上,每个学年最多只能出现一篇。
就这,还有些特别的说法。比如说,声声慢坚决不能上教材。为啥呢?一个男人写出声声慢,这事很奇怪。首先吧,你这让女词人怎么活?第二,因为你是个男人,你写出了女人都写不出来的诗词,这会严重地误导学生
听着张恒的一席话,很多人的面色古怪,大家纷纷交头接耳地研讨了起来。
有人说:“这已经很不错的了。虽说杨过的诗词,每一篇都是经典,但上得太多也不恰当。从小学到初中,一个人能上6篇,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有人摇头道:“看似上的多,其实加起来也就6篇啊但杨过的诗词,说句实在话,随便哪一首都可以放上去。我觉得,不放上去,都对不起那些经典。”
有人说:“张恒没提高中吧?其实,讲句实在话,杨过有些诗词完全可以上高中教材。”
也有人反驳:“得了吧!9年义务教育他上了,高中三年他再上。嚯,那杨过真的就成了年轻一代的偶像了。”
有人道:“他现在难道不是吗?就算不靠诗词,他也是年轻一代的偶像啊!”
而田枫那头。老陈头当头一喝:“这才上多少?杨过诗文经典上去了连五分之一都不到。还有,那篇声声慢为何不能上?经典中的经典,岂能以个人行为而夺之”
韩大光:“呵呵,肚量,肚量何在?中小学教材,哪一册没有二三十首诗词?一共只选6篇?我就问其他的诗词比得上杨过的吗?”
张恒:“难不成,诸位想要一本书上全是杨过的诗文吗?从古至今,哪有这样的教材?”
争论,吵架
最终,经历了足足两天的吵架